吃太多呕吐后背剧痛:华语电影史上100部影片浓缩100年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2:59:26
 华语电影史上100部影片浓缩100年历史 
2006-07-24 08:59:16 
 
 
 
 
 
 
    
  
《马路天使》
  从某种意义上说,评选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一百部经典影片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一万个人心中就会有一万个百部经典影片的结果,而且要从浩瀚的影片库中挑选出一百部作品也绝非易事。
  但是我们依然希望用我们的热忱为读者整理出这些中国电影的永恒印记,这些分布在不同时期的优秀影片曾深刻地影响过国人的生活。重新梳理这些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不光会给我们再次带来欢乐和欣喜,同时也是向为中国电影百年历程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中国电影人的致敬。
  因为我们有同样的信念和热情。
  ——编者  《小玩意》
  时间:1933导演:孙瑜
  本片拍摄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动的4年前,是联华电影公司后期一系列杰作中的一部,也是孙瑜的代表作之一,阮玲玉和黎莉莉主演了这部默片。影片中的几位女性角色尤其突出,其中珠儿死前安慰叶大嫂,特别是叶大嫂在影片结尾在街上的大声疾呼都成为影片的经典段落。和当时的很多体裁严肃的佳作一样,本片同样不流于呆板,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和轻巧的氛围。
  《神女》
  时间:1934导演:吴永刚
  在中国电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的辉煌一页中,今天我们可以在回首中找出很多不朽的证明。如果说《小城之春》在上世纪40年代标志了中国电影完全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的话,中国电影的默片时代中同样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它就是吴永刚的《神女》。中国的默片走到《神女》之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导演吴永刚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来讲一个妓女的故事,但是不落俗套。《神女》从同类题材之中脱颖而出,它首次对人的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及复杂内心进行深刻的表现,这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是很难看到的。
  《马路天使》
  时间:1937导演:袁牧之
  1937年中国电影出品了一部经典之作,《马路天使》,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正是在这一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电影正常的创作也由此中断,但也正是因为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比如《马路天使》,尽管全片都贯穿着浪漫主义的氛围,其基调却是严肃地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周璇唱《四季歌》一段,袁牧之更是根据唱词剪进了抗击敌人入侵的影像,最后唱出“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的小孟姜”,以此鼓舞国人。《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夜半歌声》
  时间:1937导演:马徐维邦
  作为1937年中国出品的几部佳作之一,《夜半歌声》的名头远不及由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原因当然是本片的意识与故事均不属主流之故。导演马徐维邦的作品风格以阴郁诡异著称,本片更是他将此特色发扬光大之作。《夜半歌声》讲述的是革命志士宋丹平被人毁容,只得藏匿于剧院,常于月圆之夜高歌以安慰原恋人晓霞,导演马徐维邦在这样一宗故事中拍出了极尽恐怖妖异的气氛,因此该片至今在海外仍具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要高于《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1947导演:蔡楚生 郑君里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诗气质的电影,同时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部电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赞其博大精深,在意识上,有人称其代表了当时民众的呼声,也有人称其意识形态过强,有损于影片的艺术性。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至深的一部电影,尽管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它杰出的艺术性仍将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表现技巧,融会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上映,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0余万人次。
  《太太万岁》
  时间:1947导演:桑弧
  这是1947年制作完成的一部都市喜剧杰作,剧本作者张爱玲,导演桑弧。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以后,每天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做贤惠太太,为了丈夫的事业,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两边撒谎周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没有传奇,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传达出的“浮世悲欢”之感,刻骨至深,让人顿生苍茫,或若有所悟。桑弧的电影风格委婉细腻,体贴周到,更可爱的是其中温厚而活泼的幽默与讽喻,喜而不腻,哀而不伤,与张爱玲的剧作交相辉映。除石挥的造型和表演或稍显过火,蒋天流、张伐、上官云珠、韩非等人的表演无不生动细腻。
  《小城之春》
  时间:1948导演:费穆
  尽管《小城之春》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了,但它拥有的某些品质仍然是我们所稀有的。电影的结构出乎意料地简单,一个被战争毁坏的小城,一个家园也同样被战火毁坏的人家,一对夫妇和一个城外来的男子,故事以平静始,也以平静终,看起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似乎又有很多事发生……从外表看,这只是个三角恋的典型例子,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这棋局中每个人的内心,他们的欲望和挣扎,这一重点转换,让电影在人性层面上有了更大的普遍性。
  《万家灯火》
  时间:1948导演:沈浮
  对战后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讽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许多优秀影片的主题。在这一题材的影片中,沈浮导演的《万家灯火》与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万家灯火》貌似平和,实则深刻。它描绘的是战后国民党统治区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主人公胡智清是一家公司职员,善良、正直,为公司竭尽全力地工作,妻子又兰持家有方。后因农村破产,智清的老母携兄弟一家来上海投奔他。由于人口骤增,物价飞涨,生活困难,家中产生磨擦。后胡智清又遭解雇。家庭陷入绝境,各种矛盾与风波接踵而至……这部影片写一个家庭的变迁,却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影片中有痛苦的龃龉,更有亲情、理解。影片主人公最后说,我们要活下去,“让我们大家靠得紧一点吧”,暗示了团结斗争求生存的意蕴,使影片闪射出思想的光华。
  《哀乐中年》
  时间:1949导演:桑弧
  这是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是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我行我素,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中国电影的主流,对集体和阶级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个人;而在对个人的关怀中则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者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中年;进而在中年故事中对他们的物质生活的关心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的重视。《哀乐中年》明显是一个另类。本片将哀婉、讽刺与幽默达观融为一体,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编导技艺圆熟,有如哀乐人生的抒情诗篇,有论者说这部影片可以放在国际水准上衡量,此言不虚。
  《我这一辈子》
  时间:1950导演:石挥石挥是我们回顾中国电影时最不应该忘记的名字之一,他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才,在表演、导演方面均达到了第一流的高度,他从话剧到电影所塑造的人物,涵盖三教九流,曾有“话剧皇帝”之称,而其电影的最高成就,则要属1950年的《我这一辈子》,石挥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导、演高度,在之后罕有作品可以超越。影片由石挥的哥哥杨柳青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一名巡警在旧北京近50年经历中的故事。《我这一辈子》既是优秀的新写实主义作品,又是当时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闪耀着现实主义艺术光辉和罕见的人文深度的不朽之作,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  

《曼波女郎》

  《天仙配》
  时间:1955年导演:石挥
  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影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严凤英演绎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1.4亿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中国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
  《曼波女郎》
  时间:1957年导演:易文(香港)
  葛兰是20世纪50年代香港著名的女星,1957年的歌舞片《曼波女郎》是葛兰的代表作之一。当时她领着一群年轻人大跳“恰恰”,还有摇滚乐、爵士乐凑热闹,场面很壮观,体现出当时香港民众受西方潮流的影响,观念和穿着风格上已经比较开放。
  《曼波女郎》是为葛兰量身定做的电影,在香港国语歌舞片历史上也是一部承前启后、大胆创新的经典。“一种新的音乐女性在银幕上应运而生;完全城市化、地地道道属于香港的《曼波女郎》。这是首部将舞蹈作为一个性格和戏剧元素处理的电影,它对一种玩乐、纯真、青春、具节奏感的生活态度,做出了视觉和叙事性的生动描绘”。
  《林则徐》
  时间:1959年导演:郑君里、岑范
  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的《林则徐》被誉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这是一部以悲壮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又充满了文人气质的史诗电影。
  林则徐是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青春之歌》
  时间:1959年导演:崔嵬
  《青春之歌》的女主角谢芳在影片上映之后对自己的成名一无所知,而当她来到日本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复印到一层楼高,狂热的日本影迷用生硬的汉语一遍遍喊着“林道静”。本片是崔嵬导演《小兵张嘎》的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与《小兵张嘎》的生动趣味相比,《青春之歌》的风格相当内敛和扎实,在表演、导演、编剧、摄影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感人至深,该片得到的反响和经典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时间:1959年导演:苏里
  令当时都市年轻人无限向往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影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大胆地采用被弃置多年的多角恋爱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时爱上孔淑贞。但创作者处理这个传统叙事模式时,不落陈套,表现和歌颂了利他主义的恋爱观。创作者还以一种乐观轻松的审美心态来审视与处理那个特定时代(“大跃进”)人群之间的思想冲突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使得影片整体上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所有年轻人的向往。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一跃而跻身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的行列。
  《江山美人》
  时间:1959年导演:李翰祥(香港)
  该片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当年的制作费令人咋舌,由此可见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人海孤鸿》
  时间:1960年导演:李晨风(香港)
  《人海孤鸿》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片,演员阵容强大,著名影星吴楚帆、白燕等都是影片的主演。影片公映后取得了巨大成功,李小龙在片中所扮演的“问题少年”阿三,也成为香港20世纪50年代电影史上最打动人心的经典人物形象。作为一部表现青少年问题的影片,《人海孤鸿》也是成功的,与后来的很多完全站在青少年角度拍摄的青春片不同,本片算是站在成年人角度拍摄的,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港片中少有的鲜活表演,被10年后李小龙回港拍功夫片时又带了回来,对香港电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红色娘子军》
  时间:1960年导演:谢晋
  电影《红色娘子军》的银幕传奇,不断演绎出歌剧、舞蹈、芭蕾舞的神话传奇!
  该片1962年荣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配角等四项大奖,堪称是“革命的教科书”。影片塑造了吴琼花这一典型形象,初次登上银幕的上海戏剧学院四年级学生祝希娟因此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影片强烈的传奇色彩、戏剧性冲突、明显的煽情效果,吴琼花的性格和命运、洪常青的化装打入、椰林寨的奇风异俗、水牢的阴森恐怖、英雄的烈火永生,都是新中国银幕上绝无仅有的动人篇章。电影剧本中原有吴琼花与洪常青之间的爱情描写,在电影拍摄的最后被删除了,但观众仍然可以从影像中“窥视”到两人爱情的存在——这也正是新中国电影独特的“红色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
  时间:1963年导演:李翰祥
  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黄梅戏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女主角、美术音乐奖,并获第十届亚洲影展最佳彩色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奖。该片在台湾上演,倾倒了无数观众,创下了空前卖座纪录,而这部影片是从1954年“上影”摄制的越剧戏曲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移植的。
  《冰山上的来客》
  时间:1963年导演:赵心水
  在反映当代军事斗争生活的影片中,《冰山上的来客》以其新鲜的题材和别致的艺术表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以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关系为中心悬念,引人入胜地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曲折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它在描述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展开一个个惊险悬念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优秀电影音乐家雷振邦为影片谱写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韵味迅速流传全国,成为了爱情歌曲的保留节目。
 

《早春二月》

  《红楼梦》
  时间:1962年导演:岑范
  新中国成立之后,将戏曲片当作重要的类型来拍摄,产生了一系列的戏曲篇杰作,而其中成就最高、最负盛名的还要数这一部摄于1962年,被荧屏人和红楼迷们称为最经典的电影版《红楼梦》。这部越剧电影由朱石麟担任艺术指导,曾拍摄过《清宫秘史》等片,古典文化美学功底极为深厚的朱石麟保证了影片的艺术水准,在服装、布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而演员的表演,编导的简约精炼,也得到了很高的赞誉。两位主要演员徐玉兰和王文娟的唱腔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早春二月》
  时间:1963年导演:谢铁骊
  上世纪60年代初是新中国电影步入成熟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尽管它并不是孕育中国电影最好的年代。《早春二月》在当时就被狭隘地理解为是“三角恋”而被列入批判对象,作为“反面教材”连续在57个城市放映,不过这倒在一定程度上令这部作品更加为人所熟知。影片描述的是旧中国知识分子寻找出路的过程,这是影片主人公肖涧秋的困惑,也是永远摆在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一个问题。个人与时代的冲撞是每个时代都无法避免的,在个人对社会的委身与反击中,同情曲解为伤害,拯救变成了刀子,牺牲换来了流言,孙道临曾经评说过他所扮演的肖涧秋是一个多余的人。导演在影片中运用大量空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挣扎,镜头中的小镇充满了诗情画意,被称为“人道主义的散文诗”。
  《大闹天宫》
  时间:1964年导演:万籁鸣
  如果说水墨动画片每一部都堪称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的话,那么《大闹天宫》与《哪吒闹海》无疑可当得中国动画片中“双璧”的称誉。《大闹天宫》(上、下集)分别于1961年、1964年出品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影片公映后,其影响一直延续了几代中国人。由于对影片的刻骨铭心,在这之后,根据《西游记》改编的许多动画影片都没有达到甚至是接近《大闹天宫》的影响力,有的甚至因为珠玉在前而遭到非议。
  对于许多人来说,《大闹天宫》已经成为一种情结。对中国的动画电影而言,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闹天宫》都将是一座无法超越的标志性建筑。
  《舞台姐妹》
  时间:1965年导演:谢晋
  《舞台姐妹》是天马电影制片厂于1965年出品的故事影片。林谷、徐进等编剧,谢晋导演,谢芳等主演。影片通过春花、月红两位越剧女演员的悲欢离合以及她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国的社会风貌。该片具中国山水画之风格,对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建立有深远影响。
  《破晓时分》
  时间:1967年导演:宋存寿
  《破晓时分》是台湾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此片是一部深刻反省中国传统父权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卑劣之处的严肃电影,也是一部探索性的非商业电影。
  此片改编自朱西宁的同名小说,而小说的灵感来源则是著名的宋代传奇《十五贯》。不过作者的着眼点不是如何断案的悬疑过程,而是直指传统父权社会的黑暗和冷酷。《破晓时分》虽然不是李翰祥执导,但是却有着浓厚的李氏烙印,实际上挂名策划导演的李翰祥对这部电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据李自己回忆,此片是他亲手剪辑的。全片在气氛营造和镜头剪辑上无不显露出一种大家风范,不必说在那个银幕上充斥着纯粹商业化的黄梅调和武侠片的时代,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加以考察,也不能不令人赞叹其中蕴含的沉稳美学意味和睿智的哲理洞察。
  《龙门客栈》
  时间:1967年导演:胡金铨
  1992年徐克和程小东等人,带领张曼玉和梁家辉拍摄了《新龙门客栈》,影片将浪漫武侠的风格推到极致,然而却被很多观众批为新不如旧,可见旧版的地位。这个旧版就是胡金铨于1967年拍摄的《龙门客栈》。《龙门客栈》可以说奠定了此后武侠片更丰富与人性化趋势的基础,而胡金铨正是奇情武侠的开创者。本片的意义在于,将武侠片这一本不入流的片种以精致的制作水准彻底推到和文艺片等同的地位,其造型布景等细节充分显示了胡金铨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历史的深刻了解,被认为每一处小细节均经过考证,都可以与历史相符。
  这是一部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影片,武侠片可以摆脱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粗制滥造的局面,成为与武士片、西部片同水准的类型,这一切都是从《龙门客栈》开始的。
  《独臂刀》
  时间:1967年导演:张彻
  《独臂刀》堪称划时代的武侠至尊经典,即便大多数内地影迷以前无缘得见,亦知它是华语武侠电影的里程碑,并对现代武侠片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之所以讲《独臂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明显的一点当数张彻借鉴西片先进手法,拍出紧张剧情和紧凑镜头,一洗以往影片拖沓缓慢之颓风,迎合观众与时俱进之口味;另外也因为此片一出居然可以扭转乾坤。原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坛阴盛阳衰,以女星担纲的言情文艺(加歌唱)片最受欢迎,反而男演员的地位一直不高。即便是1966年的《大醉侠》,一举成名、当红得令的亦是扮演女侠“金燕子”的郑佩佩,而非“大醉侠”岳华。直至1967年的《独臂刀》上映后,冷峻落寞的阳刚男主角王羽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新偶像,不仅一扫香江银幕的阴柔之气,更成功令男性阳刚武侠片取代言情文艺片,成为港台地区影坛的绝对主流。
  《十三太保》
  时间:1970年导演:张彻
  邵氏当年的重点制作,战斗场面浩大壮烈,武侠演员精英尽出。其中的经典场面包括狄龙以一敌众,在太平桥上杀出重围及姜大卫惨被五马分尸的桥段,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张彻归纳正史和民间传说,构想出这个忠勇和叛逆的故事。原是塞外驰骋的沙陀国十三太保好兄弟,来到中原后即被官场利欲熏心以致反目成仇,这也是张彻以文人的情怀不满于官场和建制的另一次宣泄。
  《侠女》
  时间:1971年导演:胡金铨
  这部中国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同时也在戛纳电影节上为中国人写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页。
  《精武门》
  时间:1972导演:罗维
  本片是李小龙建立民族英雄形象的代表作,高昂的民族情绪加上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使本片成为功夫片中的经典。剧情描述精武门弟子陈真赶回上海奔丧,对师父霍元甲的神秘死亡感到悲痛莫名。日本武师以为中国人可欺,更派人送来“东亚病夫”牌匾,并且出言不逊。陈真亲自至日本武馆踢馆,又将挂在公园门口的侮辱华人的告示牌踢碎。日本人怀恨在心,率租界警力至精武门强逼他们交出陈真。导演罗维处理本片甚具煽情的戏剧效果,李小龙的激情演出和噱头十足的双截棍功夫亦令观众兴奋不已。不但中国人爱看本片,世界上的很多弱势民族亦对它反抗强权伸张正义的主题心有戚戚然  

《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二家房客》
  时间:1973导演:楚原
  《七十二家房客》原本是解放前风靡上海的一幕诙谐剧,也曾被改编为广播剧在民间流传,上世纪40年代时局不稳定的时候,很多上海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远迁到广东与香港地区,结果就把这一幕经典喜剧带了过去,改编为粤语粤事,在珠江两岸广大民众中取得了共鸣,产生轰动效应。导演楚原将广东名剧搬上银幕,亦将香港粤语长片起死回生。
  《再见中国》
  时间:1974导演:唐书璇
  《再见中国》是唐书璇1974年的名作,该片多次入选各类华语电影经典评选。当时“文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电影界无人敢接触这一炙手的议题,只有独立电影女将唐书璇敢于站出来,拍了首部描绘、批评"文革”的华语剧情片。影片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全部采用非职业性演员,粗糙的摄影却带有纪录片的风格,更可贵的是唐书璇对历史承担的勇气,影片在华人地区曾被禁十年以上,在1987年开始重见光明。
  《半斤八两》
  时间:1976导演:许冠文
  “冷面笑匠”是观众送给许冠文的一个特别的称号,或许令观众吃惊的是这位除了主持电视节目从没有拍过电影的人,会在斯文外表和金丝眼镜下蕴藏了如此丰沛的喜剧细胞。1974年,许家三兄弟许冠文、许冠英、许冠杰成立许氏兄弟电影公司。1976年,他们合作拍摄了香港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半斤八两》,三兄弟齐上阵,以市井谐趣反映当世时局和人生百态,挽救了当时已近末路的粤语片,笑料品位的拿捏对观众的欣赏口味计算得异常准确。这部影片上映后成功地打入了日本、西班牙等国的电影市场。此时的许冠文事业如日中天,在其后几年里自导自演了多部影片,而且屡创票房奇迹。
  《醉拳》
  时间:1978导演:袁和平
  《醉拳》描述年轻时的黄飞鸿,因年少气盛,终因惹是生非,得罪恶霸李万豪之子,飞鸿之父黄麒英为使不肖子成材,请来老友佛山苏乞儿,经过一年艰苦训练,黄飞鸿已略窥苏乞儿绝学醉八仙的门径……李万豪欲将煤矿私自卖给日本人,奸计为黄麒英撞破,李万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遂买凶杀黄麒英,黄飞鸿一年来所学加上自创招式醉拳得以大派用场。袁和平执导的《醉拳》一举让成龙成为动作巨星。成龙在片中的打斗集武术、杂耍、哑剧于一身,一招一式,喜感十足,开创“诣趣打斗片”模式。
  《蝶变》
  时间:1979导演:徐克
  作为徐克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蝶变》的确令人回味无穷。当年徐克和一众电视台的编导许鞍华、蔡继光等闯入影视圈,拍摄了不少在当时属于破格的电影,领导香港影坛步进被称为“新浪潮”的时期。《蝶变》是徐克1979年首次执导的奇幻武侠电影,在“新浪潮”众片中未必最卖钱,却可能是影响最深远的一部。此片故事属悬疑加奇幻武侠类型。徐克执导的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表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创意。主线的蝴蝶杀人奇案悬疑味道浓厚,有希治阁电影的风味(蝴蝶杀人灵感可能来自希治阁的《鸟》),非常引人入胜。
  《疯劫》
  时间:1979导演:许鞍华
  《疯劫》是女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处女作,被公认为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品。影片取材于香港龙虎山一件真实的凶杀案,不过编剧陈韵文在利用这个素材时却做了巧妙的艺术改动,真正的凶手不是那个疯傻(徐少强),而是死者的未婚妻(赵雅芝)。这一加工,便由原本无意识的疯子杀人事件演变成滥情造成的人性悲剧,不仅令故事情节更加悬疑,而且丰富了影片的内涵。许鞍华的导演才华亦在《疯劫》中锋芒毕露,无论是选景、取镜、光影,还是摄影机位变化,都有力地掌握着悬疑趣味,创造了逼人的惊悚气氛。更重要的是,许鞍华对当时香港的电影叙事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打破了一般情节的单一视点的结构,采用多视点结构叙述故事,形成悬疑震慄的艺术效果。
  《空山灵雨》
  时间:1979导演:胡金铨
  胡金铨是武侠片巨匠,《空山灵雨》虽已不能完全称为武侠片,但打斗场景仍是着墨甚多、气魄十足。他的武侠电影不仅有一种“禅”的味道,而且整个都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连配乐都是湖南梆子。如果想要欣赏精彩的武打镜头,《空山灵雨》不是首选,在《空山灵雨》中既没有高手也没有绝招,每一次交手都是简单而扎实的,没有震退人的内功,甚至连拉带咬,真实得无以复加。在这部影片中,环境是影片阐述性主题之一。胡金铨的镜头充满中国绘画的意境,每一个画面截下来,便是一张出彩的风景照或中国画。或许因为老一辈导演是严谨的,每一处选景、每一个镜头似乎都经过摄影师的反复推敲,终于使故事情节、使演员观众同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哪吒闹海》
  时间:1979
  导演:王树枕严定宪徐景达
  《哪吒闹海》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动画片的代表,尽管是拍给孩子看的,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孩子们在看这部动画片时,会被哪吒的经历所感染,流泪。以成人的眼光看这部作品,则会发现这部浪漫主义的动画作品,实际上那样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成长中所必然面对的挫折和委屈。在这部动画片里,儿童和成人可以从中看到两个不同的故事,这也是中国动画片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王树枕以笔名王往编剧了《哪吒闹海》的故事,其一波三折,剧力万钧的情节设计突出了王树枕强调戏剧冲突的创作态度,另外两位导演,严定宪负责影片的动作设计,影片哪吒自刎的高潮戏就是他设计的,徐景达负责影片的特效设计,赋予了影片精彩的奇幻感。
  《巴山夜雨》
  时间:1980导演:吴永刚吴贻弓
  本片获得了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巴山夜雨》的名字本身就富有诗意,而它的拍摄手法也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绘画的意境,使影片具有明显的诗化风格。影片的好也就在于,它在回望无比深痛的民族创伤之时,采用的却是如此富有人性化和诗化的笔触。影片用“文革”期间一艘夜航船上,几个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大历史中的一个小点概括和浓缩了一个悲剧时代,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在巨大的伤痛之中和之后,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和不沉沦的心灵。
  《父子情》
  时间:1981导演:方育平
  《父子情》是“新浪潮派”电影人发轫作品之一,影片中的写实主义风格虽然明显受到欧洲电影影响,但丝毫未妨碍方育平从此奠定其在香港的艺术导演地位。《父子情》荣获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方育平以平实细腻的手法,道出了发生在木屋区的亲情故事,片中出现的旧相馆等,无不教人缅怀。

《上海之夜》 

 《投奔怒海》
  时间:1982导演:许鞍华
  本片首映当年获香港第二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新人三项金像奖,但因内容问题,被禁映多年。如今虽已时过境迁,观众对这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并在艺术上水准甚高之作仍不应错过。剧情描述林子祥饰演的日本记者芥川前往刚刚解放的越南采访,越共政府安排了很多粉饰太平的假象让他参观,但他却从当地女孩琴娘一家的实际生活看到悲惨的真相,于是帮忙他们上难民船逃亡。本片外景在海南岛拍摄,女导演许鞍华在片中展现了导演魄力,邱戴安平的剧本也写得高明。而且这是刘德华的电影处女作。影片令当时还是无线电视台新晋小生的刘德华脱颖而出,被提名最佳新人,无线因此将他一路捧为超级偶像巨星。
  《烈火青春》
  时间:1982导演:谭家明
  《烈火青春》是上世纪80年代谭家明执导的名片,由张国荣、叶童、汤镇业及夏文汐主演,是当时一部非常大胆,且一度被禁的戏。1981年,张国荣开始接拍谭家明的《烈火青春》,他在此片中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开始掌握演技,在艺术上开了窍。该片被张国荣认为是他自己真正的第一部电影。《烈火青春》当年是禁片,但解禁后,张国荣的大胆演出,却引来一片震撼声。在电影中,张国荣成功地扮演了一位漂泊无助的年轻人,赢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叶童1982年无意中被星探发现,参演《烈火青春》,得到了影评家和影迷的认可,并被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
  《新蜀山剑侠》
  时间:1983导演:徐克
  本片改编自还珠楼主武侠名著《蜀山剑侠传》(倪匡曾改写为《紫青双剑录》),由徐克导演,是香港第一部礼聘美国《星际大战》特技小组支援特技镜头的科幻武侠片,具有划时代意义。演员阵容庞大,包括:郑少秋、林青霞、洪金宝、元彪、徐少强、翁倩玉、刘松仁、李赛凤、孟海等。
  剧情方面则因人物和线索太多而显得有点凌乱,好些地方交待不清,但全片视觉效果杰出,美术设计和演员造型亦有不同凡响之处,某些动作场面之灿烂夺目令人有叹为观止之感。同时徐克借剧中人之口道出“门户之见足以祸国殃民”的主旨亦让人动容。影片的故事寄托了导演呼吁和平,消除歧见的情怀。
  《半边人》
  时间:1983导演:方育平
  本片是方育平继1981年的《父子情》之后,再次以写实手法拍摄的一部作品,在《秋菊打官司》和《樱桃的滋味》的十年之前,方育平已经开始用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影片,并使现实与电影几乎难以分清界限。《半边人》中,方育平选取的演员许素莹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根本就是她自己,她片中的家人也是她真实生活中的家人,《半边人》摒弃了戏剧化的处理,以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态度拍摄这一作品,甚至让摄制组入镜,进一步打消电影与现实之间的隔离,而正是这样的处理,选就了一部生动真实、意味丰富、感人至深的电影。
  《上海之夜》
  时间:1984导演;徐克
  1984年创建徐克电影工作室及新视觉特技工作室,从事制片、导演、编剧一体化的创作。首部作品《上海之夜》当年获得香港电影节十佳中文片之一,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并于1988年送东京国际幻想电影节展映。影片高潮富有幽默感,同时亦紧张刺激,是今天好莱坞没法再拍得出的。影片运用错综复杂的技巧,来讲一则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
  《五郎八卦棍》
  时间:1984导演:刘家良
  本片由刘家良自编自导自演,倪匡任联合编剧,这也是功夫巨星傅声的不朽遗作。在邵氏的武侠导演中,刘家良出身于洪拳正宗,是林世荣嫡系传人,其拍摄的作品多以南派少林拳与洪拳为主。李小龙的出现,使得古装刀剑武侠片渐渐被拳拳到肉的功夫片所取代,但刘家良依然坚持其固有的风格,刘家良最擅长用不同的武打设计,把洪拳的威力和各种招式的巧妙之处展现出来,《少林三十六房》中三截棍的妙用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五郎八卦棍》中杨五郎从杨家枪的套路化出八卦棍的设计也相当的巧妙,这部影片亦成为刘家良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似水流年》
  时间:1984导演:严浩
  电影讲述一个香港女编辑,借奔丧之机回到内地,重遇昔日恋人和儿时好友(如今是一对夫妇)的故事。严浩在这部电影中,几乎完全放弃了新浪潮时期前卫先锋的题材和手法,以一种非常平稳、毫不急躁的手法,仔细记录了三个成年人对往事的追忆和思索,折射出当时的大时代背景。影片的情节简单,表面看来似乎是一段三角关系,但严浩娓娓的叙述,为它注入一种叫人深思和深受感染的力量。以国人的角度来思考时光、家乡、故土等问题,在当时的电影中也是从未有过的。这部影片的成功,也影响了严浩日后作品的选材和视野。
  《省港旗兵》
  时间:1984导演:麦当雄
  在中英谈判之后,陆续出现了一些影片反映港人在这方面的焦虑,本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之一。麦当雄在他唯一亲自执导的这部影片中,以当时的时代现象为题材,全部起用当时的非职业演员,包括林威、黄健、江龙等饰演主要角色,又偷赴广州拍摄部分实景,大大增加了本片的写实性。至于歹徒之间互相背叛出卖的情节也很精彩。最让人难忘的是以手提摄影机拍摄的九龙城寨巷战追逐,充分发挥紧张刺激的警匪动作片气氛。麦当雄凭本片获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黄土地》
  时间:1984导演:陈凯歌
  《黄土地》本身是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题材,但陈凯歌的修改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生命。本片表现出相当厚重深远的思想性,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一些思潮,在《黄土地》中都可以找得到。陈凯歌不仅仅是艺术家,那一代人独有的沉重责任感和因此而锻造的独立思考和前瞻性,在陈凯歌和《黄土地》上得到了最佳表现。该片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同年获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
  《童年往事》
  时间:1985导演:侯孝贤
  《童年往事》是导演侯孝贤自传性色彩极为浓厚的一部电影。影片始于阿孝一段自白,细数一家人那段自大陆迁台湾后的童年记忆;这段成长情怀经历父母及祖母分别过世的阶段,除了对不同阶段的阿孝造成关键性影响,也将整个故事划分成几个重要年代。
    《警察故事》
  时间:1985导演:成龙
  真正让影迷开始认识张曼玉的是她和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和《警察故事续集》。随着《警察故事》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并成为当年的香港十大卖座影片之一,张曼玉在影坛也声名鹊起。张曼玉在拍摄过程中吃苦认真的精神令成龙吃惊,由此断定这个小妮子前途无量。张曼玉曾几次公开承认:自入道以来,对她演艺事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成龙。两人在拍片期间传出绯闻,但不久就消散了。成龙在《警察故事》中玩命演出,差点导致了瘫痪,但在以后影片的拍摄中,他依然倔强地保持着亲力亲为、不用替身的习惯。
  《黑炮事件》
  时间:1985导演:黄建新
  《黑炮事件》根据张贤亮小说《浪漫的黑炮》改编,讲了个颇带荒诞色彩的故事:一个酷爱下棋的工程师因为丢失了一个“黑炮”棋子而发了一封“黑炮丢失”的电报,不幸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以为他是间谍,他工作暂停以至于工厂机器烧毁。最终,黑炮回来了,大家虚惊一场,国家却损失了上百万元。《黑炮事件》是一个政治寓言,创作者借助这一故事,挖掘了多年来社会生活中延续下来的历史阴影,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习惯性落后心理。黄建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样式:荒诞与现实的结合,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影片在形式上又吸收了现代主义手法,带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是探索性和观赏性结合的佳作。
  《英雄本色》
  时间:1986导演:吴宇森
  在香港影评人评选的香港百部佳片内,《英雄本色》始终排名第一,它对港产片的影响可谓深远。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扮演的小马哥重情重义、以一敌百,吴宇森镜头下的浪漫英雄比张彻更张扬。《英雄本色》是大部分国内影迷的启蒙课,吴宇森把中国传统情感和当代武侠元素相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英雄片风格——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吴宇森暴力美学。《英雄本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杀死比尔》有着共通之处,但昆汀更多的是志得意满的炫技,吴宇森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宣泄。
  《血战台儿庄》
  时间:1986
  导演:杨光远、翟树杰
  本片不但在本土上映时获得轰动,海外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导演杨光远选择台儿庄战役这样的题材,也正是被这场战役的戏剧性和中国军人在当时表现出来的壮烈英勇、有死无退,以及抛弃宿怨的精神所打动,影片很好地做到了戏剧性与纪实性的结合。影片采用接近纪录片的风格拍摄,台儿庄之战的种种动人之笔,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再现,结尾“血肉长城”的画面更使影片的意义得到了最终的升华。这部20年前的作品在中国战争电影中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芙蓉镇》
  时间:1986导演:谢晋
  谢晋是一位和时代同步的导演,他的电影总是敏锐地抓住当时人们的审美和心灵需求,传达出引起共鸣的影像语言。《芙蓉镇》以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遭遇,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丑陋的极端反差。湘西芙蓉镇上,“豆腐西施”胡玉英和丈夫黎桂桂卖米豆腐勤劳致富,却成了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的眼中钉,“四清”运动时,李国香公报私仇,导致胡玉英家破人散。而文革中,胡玉英与“右派分子”秦书田的爱情,则凸显了逆境中人们对温情的美好追求。谢晋延续了一贯关注女性命运的风格,将一个沉重的故事讲得哀而不伤,刘晓庆和姜文的表演成为经典绝配。
  《恋恋风尘》
  时间:1986导演:侯孝贤
  《恋恋风尘》可说是侯孝贤最得意的一部作品,而且越久越芬芳。故事的主角,是阿云与阿远这一对山城小情侣,旧时代的民情、人物的刻画、紧密的人际关系、各角色间的互动……所共同经营出来的氛围,似有若无地牵动着观众的心情,质朴得令人想成为那时空里的一员。侯孝贤总能把故事讲得如此内敛,故事里的人,心里有十二分的悲喜,却只懂得放三分在面上。他的故事情节起伏不大,多是关注底层的普通小人物,没有大悲大喜,但是总透着一丝悲哀。
  《恐怖分子》
  时间:1986导演:杨德昌
  杨德昌的宏大叙事风格一向是他的标志,《恐怖分子》里台北街上不相关的人之间在时间的推进中慢慢紧密勾连,一对没有爱情的夫妻,一个问题少女,一个匿名电话毁掉的家庭……这个时期开始,杨德昌因道德说教的倾向而为后来人所诟病,他习惯于用非常狠的方式把看似美好的事情撕裂给人看。台湾的导演似乎都有一种温情的气质,而杨德昌的温情却藏在冰冷的叙事后面,人物是无力的普遍姿态,反讽和抒情都不是直接的,关怀和说教统一在阴沉的氛围里,浑然一体。单挑他的“说教”,显然是片面的。《恐怖分子》的最后,李立群只能选择死亡:或者杀人,或者自杀,两种结局都足以把人沉入无底黑暗,痛心而绝望,这也是杨德昌对台北这个城市的感受。
  《红高粱》
  时间:1987导演:张艺谋
  《红高粱》是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力量感的一部作品。在这部电影中,人类文明中一切矫饰与规则都被打破,只留下了关于生存的本能。《红高粱》融入了很多对民俗的描绘或演绎,造成了令人难忘的效果,如撒尿酿酒、颠轿等。该片成就了张艺谋和巩俐的第一次合作,这对中国影坛的黄金搭档就是从此开始了他们辉煌的电影道路,《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一直到1995年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宣告了合作的终止。此后,张艺谋独自走上了他的《英雄》之路。
  《孩子王》
  时间:1987导演:陈凯歌
  同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陈凯歌和一开始就在国际上得到认同的张艺谋不同,陈凯歌的早期创作受到的国际瞩目并不算多。也是在这种逆境下,陈凯歌完成了他早期的一系列电影,除了很具代表性的《黄土地》之外,《孩子王》也是一部佳作。本片改编自阿城的小说,讲述文革时期一位被称为“孩子王”的知青故事。与《黄土地》壮美厚重的美学有所不同,《孩子王》的影像具有一种中国画式的清淡幽远,与《霸王别姬》等后来的强调戏剧性的作品不同,本片的故事性仍然是隐性的,影片在影像的表现力方面极具革命性。
  《老井》
  时间:1987导演:吴天明
  1987年,已做了几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的吴天明,执导了一部轰动中外的影片《老井》,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北方贫瘠山村生活风貌的影片。在影片中,吴天明大胆起用干摄影的张艺谋出演男主角孙旺泉,人们都担心不会成功,但吴天明运用他高超的导演技能挖掘演员的潜在素质,《老井》于1988年获得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一届百花奖故事片奖,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故事片大奖,第七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等。吴天明本人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片中两个镜头让人难忘,一个是张艺谋扮演的旺泉掀开小寡妇的被子钻进去的镜头,一个是旺泉与女主角在坍塌的井下激吻的镜头,前者很短,却让人无限遐想;后者很长,长到足以对《芙蓉镇》中的长吻提出挑战。  

《秋天的童话》

  《秋天的童话》
  时间:1987导演:张婉婷
  《秋天的童话》是张婉婷拍的第二部影片,获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四个大奖。导演强调纽约秋天的美,主要用了红、黄、橙、黑等色调;构图讲究,还有美丽的枫叶衬托,画面美丽而浪漫。更为“童话”的是:已是餐厅老板的船头尺在这里与他曾“单恋”过的李琪重逢!这结尾完全是“好莱坞”式的,令观众满足,而令影评人觉得是“蛇足”。导演在影片中,用了十多组平行剪接镜头交待二人离别后各自看当初互赠的礼物,把煽情效果带到高潮。这细节虽与莫泊桑的一篇小说相似,但两人的失落感,配合嘹亮的主题音乐,通过镜头组接从画面漫溢而出,自有影像术特有的魅力与张力。
  《喋血双雄》
  时间:1987导演:吴宇森
  《喋血双雄》是吴宇森拍得最浪漫的一部作品,它没有《英雄本色》由压抑而生的悲壮感,也没有《纵横四海》从轻松而生的戏剧性,然而也正因如此,吴宇森才得以在相当自由的状态下,在一部电影中完成其对友情、爱情、生命的全部理解,并将其暴力美学的风格发挥到极致。白鸽、烛火、子弹,并肩作战的警与匪,诗意与死亡的完美结合,这个场面代表了吴宇森内心深处最高贵的部分,以至于他自己也没能再次超越。
  《监狱风云》
  时间:1987导演:林岭东
  把吴宇森和林岭东这两位都喜欢拍摄警匪题材的导演对比一下很有意思。两人都是经历了压抑和黑暗的童年时代,却在导演时代分别选择了逃避现实和直面现实的不同道路。像大师说的,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吴宇森便是自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林岭东则是要自己向痛苦进攻,非但不肯逃避痛苦,还要把痛苦解剖得鲜血淋漓,《监狱风云》是林岭东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周润发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成为一个英雄,但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人,有着深深的痛苦和无法摆脱的被控制感。
  《本命年》
  时间:1989导演:谢飞
  《本命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写实电影的又一个高峰,对于导演谢飞来说也是一次突破,它留驻了一个时代生存状态的集体记忆。该片获得1990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后,日本著名导演大岛渚认为谢飞的胜利是“中国电影写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胜利”。这部拍摄于1989年、讲述“残酷青春”的影片也成为了80年代中国电影的谢幕式。《本命年》是谢飞电影序列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部作品,从这部影片中所喷发出的那种年轻、激越甚而浑浊的力量感染了上世纪90年代无数形形色色的年轻人。
  《旺角卡门》
  时间:1989导演:王家卫
  本片是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王家卫把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和传统的香港黑社会动作片结合起来,用MTV式的抽象视觉和诗意的浪漫带入到这部影片中,从而表现出一种与其他动作片不同的另类风格。在商业元素中增加的艺术化感觉,成为当年诸多动作片中颇具创意的新事物。《旺角卡门》同时也把王家卫以后的电影神秘感和影像美感都充分展示出来,他让这部影片从一堆极端世俗化和模式化的香港电影中脱俗而出,从而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十几项提名。
  《胭脂扣》
  时间:1989导演:关锦鹏
  阴柔细致的笔触和风格,为《胭脂扣》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关锦鹏电影的情色世界里只有两种角色:痴心人与负心汉。胭脂扣只是爱情的一个标志,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双双化蝶,本是一段来世情的开始却成为今生情的结束。《胭脂扣》中最为常见的色彩是黑色与红色。黑色表示悲情与孤单,而红色表达了热烈与毁灭。我们很容易看出关锦鹏对于颜色的喜好完全来自自身对于爱情的理解。关锦鹏反复在电影里强调这样一个主题,黑色占绝大部分,而红色只是闪烁的星光;幸福是用来回忆的,而生活是最真实的不幸;爱情往往是一刹那的感受,不存在所谓的永恒,今生不得解脱的爱恋成为来世更加残忍的折磨,有些飞蛾扑火的嘲讽和无奈,《胭脂扣》让我们看到的,还有绝望爱情中的等待。
  《阿飞正传》
  时间:1990导演:王家卫
  《阿飞正传》在1990年的圣诞档上映,生不逢时,12天内匆匆落幕令人大感唏嘘。其实本片毫无疑问是当年最具创意和突破性的香港电影,它的艺术质量和导演水准都堪称是当年港片之冠。《阿飞正传》令人倾倒的,恰恰是直面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危机,提出“你是谁,在做什么,要去哪里”的问题。《阿飞正传》诞生的时代,是香港产生精致文艺片的时代,可以说,王家卫从本片开始完全确定了自己的风格和创作走向。
  《双旗镇刀客》
  时间:1990导演:何平
  正如何平自己所说,《双旗镇刀客》首先是一部儿童冒险片,它是何平和杨争光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杨争光赋予了影片的灵魂,而何平拍出了极为风格化的影像。本片让儿童最终战胜成人世界,然而孩子醒悟、挣扎、成长的过程,又充满了对人情事故的真实描绘。影片的影像非常风格化,好比是彩色的黑白片,色调单一,只有好妹的服装成为唯一的红色,似乎象征了未被浸染的心灵。影片的武打简洁凌厉,完全是以蒙太奇的手段完成的以神写形的效果,好比是对古龙一刀断岳式的武打风格的影像还原。
  《菊豆》
  时间:1990导演:张艺谋
  《菊豆》比《红高粱》更加唯美、自然一些。那时的中国人对于过于激情的“禁片”有些神秘感,但是这更能吸引他们的胃口。影片不是很复杂,但很美,很有味道。守财奴杨金山的女人菊豆与侄子天青在痛苦压抑中开始了偷情生涯……影片的结尾仿佛又回到了开始,牢笼困住了天青、菊豆和他们的儿子天白,把他们又带回那个世界的“秩序”中重新审判了一次,而天青最终被“秩序”化的天白杀死,告知给观众一个最直白的信息:“秩序”还将继续传递下去,一代一代,没有终止。

 《纵横四海》

 《纵横四海》
  时间:1991导演:吴宇森
  《纵横四海》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影片,该剧汇集了几乎所有吸引观众的元素:俊男、靓女、枪战、飞车、爱情、友情、亲情、悬念、幽默、神偷……此外,该片可能是吴宇森枪战片中最浪漫的一部作品,除了精彩的枪战和对峙场面外,对男女感情的描写也显得细腻无比。片中,三位主角周润发、钟楚红、张国荣都是当时最红的顶级明星,他们成熟的明星魅力在片中挥洒自如,至今令人念念不忘。
  《阮玲玉》
  时间:1991导演:关锦鹏
  1991年,由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用访谈、记录和虚构交错的方式,记述了上世纪30年代最出色的演员阮玲玉最后几年的爱情和演艺生涯。次年,该部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为张曼玉摘取了影后桂冠。这也是亚裔女星第一次在国际影坛封后。该片是一部被影评界称为“超越时间感、超越空间障碍的戏中戏”的影片,同时也让香港影星张曼玉真正登上了演艺事业的最高峰。此片也成为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电影《阮玲玉》除了结构、造型、光影、表演都相当出色之外,对那个时代电影风貌的记录也同样重要。
  《秋菊打官司》
  时间:1992导演:张艺谋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现代题材的故事片,是他对现实生活和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刻记录,该片后来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影片同时也标志着导演张艺谋电影美学的一个飞跃,其纪实风格贴近生活,令人耳目一新。这部由著名影星巩俐与之合作的影片,是根据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改编的,影片通过女主角秋菊顽强鲜明的性格描写,展示了现代农村依然纯朴的乡情和日渐显露的变化,对农村生活状态和人物关系以及伦理进行了真实的表现,但也受到了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的质疑。评论家称这部影片为“一个朴实无华的普通百姓的故事”。
  《92黑玫瑰对黑玫瑰》
  时间:1992导演:刘镇伟
  1992年由刘镇伟执导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反转时空,将粤语经典影片《黑玫瑰》加以后现代处理,重塑了当年的明星人物陈宝珠、南红和吕奇等角色,让他们借尸还魂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生活中,演绎出一段荒谬惹笑的漫画式奇情故事。其中梁家辉、邵美琪、毛舜筠、冯宝宝、黄韵诗的演出亦极富神彩,导演刘镇伟则利用造型到歌曲等为人熟悉的怀旧元素制造出令人捧腹的爆笑效果,成为一部引领潮流、超越常规的后现代拼贴式戏谑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梁家辉凭着在该片里精彩绝伦的喜剧表演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也是金像奖历史上少数能凭着喜剧表演获奖的演员。
  《青少年哪吒》
  时间:1992导演:蔡明亮
  本片是曾以电影《小逃犯》获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蔡明亮编而优则导的电影处女作,借两名台北边缘青年的生活细节反映台湾年轻人游离于家庭与社会的孤独感,并将台北这个混乱而无秩序的“大工地”在画面上作出鲜明有力的呈现。蔡明亮的这部作品奠定了他以后电影的基调:长镜头,冷静客观的描述。
  《戏梦人生》
  时间:1993导演:侯孝贤
  《戏梦人生》是侯孝贤导演所拍摄的史诗电影三部曲之二(其他两部为《悲情城市》与《好男好女》),这是侯孝贤最出色的电影之一,也是侯孝贤上世纪90年代最具得奖实力的影片。《戏梦人生》以台湾老艺人的一生折射历史、感悟人生、慨叹兴亡,实在是大手笔的作品,甚至比起侯先生名气最大的作品《悲情城市》也毫不逊色。
  《蓝风筝》
  时间:1993导演:田壮壮
  电影《蓝风筝》制作出品于1993年,因为违反规定私自参加国外影展,国内观众竟始终无缘在电影院看到。其实影片毫不逊色于田壮壮的同代人所拍且名气更大的《活着》与《霸王别姬》。对于当代大多数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田壮壮的《蓝风筝》还是有必要好好地欣赏一番的。和《活着》与许多其他的中国电影一样,该片通过对一组家庭生活经历的描述,从一个微观世界的具体事例剖析文化和历史事件对生存环境的影响。影片《蓝风筝》运用视觉影像延伸的寓意联系到中国自身的历史文脉。影片中围绕陈树娟前两位丈夫展开的一些视觉符号,与蓝风筝这一移用的道具本身,共同作为象征寓意的载体,同时体现了田壮壮对那一段充满人间梦幻理想的生活经历的真实感受。沉睡百年,梦断无期。
  《霸王别姬》
  时间:1993导演:陈凯歌
  1993年,也就是陈凯歌导演生涯的第十年,他拍摄完成了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霸王别姬》,这部电影赢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此项大奖。尽管在此之前,同是北京电影学院78班的张艺谋凭借《红高粱》获得过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已经为中国电影赢得美名,但是《霸王别姬》的大气和精美为中国电影在世界上赢得了更多的尊重。《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以宏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群京剧演员和那个时代里中国人遭遇的命运变迁。影片场面气势恢宏,故事曲折,画面精美,有外国评论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完美的中国电影。这部电影也为陈凯歌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新不了情》
  时间:1993导演:尔冬升
  1994年,《新不了情》在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的取胜标志着香港电影的一种回归情结。长期以来,占据香港电影市场的,不外乎警匪片、武侠片和搞笑片。片商围绕着娱乐性和商业性做文章,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的作品大行其道,观众对此不是厌倦就是麻木。而《新不了情》这部情节并不新奇的言情片,于众多俗艳中绽开清新的笑颜,在人生的悲凉处捧出一颗辛酸的心。可以说,由《新不了情》为发端,带来了文艺片复归的浪潮,进而为香港影坛注入一池活水。值得一提的是,袁咏仪在《新不了情》的表演中,将一位身患绝症的少女演绎得乐观自然、纯情感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脱俗印象。尔冬升独得导演、编剧双奖,其成功实至名归。在港片全面包装、重量轻质的今天,尔冬升反其道而行之,从人类的温情处入手,对影片处理不瘟不火,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香港电影一朝回归于人性人情,尔冬升等一代锐意进取的导演功不可没。
  《阳光灿烂的日子》
  时间:1994导演:姜文
  在一段时间,这部电影的对白都可以背下来,但后来发现它抄了很多别的电影,我们把这叫做再创作。本片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这也是著名演员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用青少年的故事反映出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混乱和成长,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的困惑有着极为真实的描绘。影片使用了在中国当时较为新鲜的超现实的一些手法,把青少年的暴力和爱情描写得更为蒙眬和残酷。    《重庆森林》
  时间:1994年导演:王家卫
  王家卫把电影的生产过程看成一场游戏,乐此不疲。《重庆森林》是嬉皮式的随意而机智的幽默小品,在各方面与巴洛克式繁复的悲剧巨制《东邪西毒》形成了对比。一言以蔽之,王家卫与杜可风的风格是典型的“万花筒、MTV、后现代”。
  这是王家卫最轻松的一部电影,一首清新的都市恋曲。《重庆森林》中都市感和现代性之强,使人相信王家卫比所有其他香港剧作者,都更接近年轻一代的脉搏。王家卫明知当时市场对软性温情和怀旧,亦决不曲意逢迎;因此,《重庆森林》义无反顾写当代城市人的寂寞、人际感情的飘忽无定,最终才足以动人。在王家卫那里,“都市”正是一种无法拒绝却又令人试图逃避的东西。
  《东邪西毒》
  时间:1994年导演:王家卫
  《东邪西毒》可以说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杰出作品。之前的武侠电影和小说习惯了不食人间烟火、漫天乱飞的人物,《东邪西毒》却让那些侠义人物为了一顿饭苦苦谋求生存。一些为了几两银子可以杀人的侠客,也可以为了一颗鸡蛋行侠仗义。这种荒诞、喜剧的剧情,王家卫拍得既惊心动魄,又凄美婉转。西毒告诉北丐,穿鞋子的杀手和不穿鞋子的杀手要价不同。这一点可以说是击破了我们对侠客的长期认识,这是武侠电影的重大改变。
  张扬的个性表演与优美的摄影,也是影片的突出之处。张国荣饰演的西毒优柔阴狠;梁朝伟饰演的盲武士认真自信;梁家辉饰演的黄药师风流不羁;张学友饰演的洪七率直豪爽;林青霞饰演的双面人物性格分裂迷恋;杨采妮饰演的村姑温柔坚毅。王家卫善于挖掘出他的演员的潜在才华,让他们对人物演绎得非常富有个性。
  《爱情万岁》
  时间:1994年导演:蔡明亮
  《爱情万岁》是以一个钥匙的近景特写开始的,后来这把钥匙被人偷去了。蔡明亮借这个片头在隐喻打开别人心灵之门的钥匙已经丢失了,而作为人类心灵交流的工具——语言已经丧失了其传统的功能。
  从影像上来说,蔡明亮在《爱情万岁》中开始了其更为大胆的尝试。影片的头30分钟里,几乎没有什么对白,演员孤零零在银幕里塑造着角色,再加上许多空镜头的运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洲同类电影的风格。
  《大话西游》
  时间:1995年导演:刘镇伟
  十年前,导演刘镇伟在香港是位与王晶齐名的商业片导演。1995年的《大话西游》由《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两部组成,故事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虽然有周星驰、朱茵、罗家英、莫文蔚等人主演,但最初在香港上映时却反应平平。不过《大话西游》通过网络在内地流行后,却成为了中国最具文化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之一。
  十年来,《大话西游》造就了“大话迷”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影片中的台词也被广为流传,甚至被编成了“大话语录”,那句“爱你一万年”不知道成就了多少有情人。近年来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达到《大话西游》的热度。可以说,《大话西游》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经典效应。
  《女人四十》
  时间:1995年导演:许鞍华
  作为一位女导演,许鞍华执导的《女人四十》是非常成功的。1995年底,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把数项大奖都颁给了香港影片《女人四十》。在该片中,许鞍华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一个寻常家庭的寻常故事,细腻而富有亲和力。影片展现了香港市井小民的生存现状以及种种无奈与悲欢;格调极其柔和平稳,人情味十足,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安谧。
  《女人四十》里的很多细节,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里面的人物,就是我们自己。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会心而笑中,我们渐渐感觉出生活的甘美和人生的温情,就像走在午后秋阳照耀的林阴小道上。
  《甜蜜蜜》
  时间:1996年导演:陈可辛
  说《甜蜜蜜》是上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爱情电影,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准确地击中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把香港1986年-1996年十年间发生的无数重大事件,不着痕迹地融入两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中。
  影片的格调是轻松的,对白是幽默的,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对着一首首邓丽君的老歌怅然不已,为这两个总是咫尺天涯的情人牵肠挂肚。这部电影给观众的感觉就像张曼玉看见曾志伟尸体后背上的米老鼠后的表情一样,既甜蜜得想笑又悲伤得流泪。
  《色情男女》
  时间:1996年导演:尔东升
  《色情男女》是一部较早或者较著名的香港电影反思片,一部三级片的拍摄牵连到了导演、制片、演员、摄影,其中的生活、感情十分细腻,仔细看竟满是血泪。剧组的职业道德,是以观众的眼光确定的,而他们为了达到观众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却是牺牲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影片就是在这里对三级片作出了辛辣的讽刺。
  影片延伸着完成了对观众只需要感官刺激不需要心灵接触的讽刺,因为操纵着影片中的所有人物命运的、被迫无奈地违反自己的意愿去拍不想拍的三级片的,是由千万个你我组成的市场,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凡夫俗子。与其去批评三级片诲淫诲盗,倒不如说是观众的狮子大开口逼迫三级片影人们投其所好。影片的反三级片的演绎性质,在此达到了昭然若揭的程度。
  《香港制造》
  时间:1997年导演:陈果
  1997年,香港导演陈果以50万资金和别人弃用的8万英尺胶片,拍成《香港制造》一片,令他一鸣惊人,不但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更参展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大小奖项超过20个。《香港制造》的确是一匹黑马———情节不够离奇,布景不够华丽,演员更不够俊美,第一次看后也许不大起劲,但第二次看过后会渐渐体味出这青春挽歌的惨烈与力度。
  《春光乍泄》
  时间:1997年导演:王家卫
  虽然王家卫和一些影评人认为该片算不上是同性恋电影,但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都昭示了同性之间的情感关系。影片一开始两个男子欢爱的一场戏,不可避免地给观众留下这种印象。阿黎和阿荣有过数次离离合合,每次他们都要说“让我们重新开始”。情感上丢不下,相处又太艰难。两个男子在爱里嫉妒、争吵、和好。
  《春光乍泄》是关于寂寞的电影。因为寂寞他们才相互寻找爱。对于爱的无法把握,让人物无法自持。一部怅然若失的电影;一部回归的电影;一部关于寂寞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1998年导演:张艺谋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洗尽铅华、重归乡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渗透着深切的人文关怀。与他以往影片所不同的是,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人关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选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从未经过表演训练,但是他们却以其质朴真挚的表演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一是真实、二是真情。张艺谋的电影要做到视听真实、质感突出,是由他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保证的。写农村小学,情真意切到这种程度,不是一般的技巧手段高低所在,而是导演长期积累,对农民、对教师、对小学生的巨大的爱,真心的关注,才能洞幽烛微地写出他们灵魂的本真。

《榴莲飘飘》

  《荆轲刺秦王》
  时间:1999导演:陈凯歌
  《荆轲刺秦王》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都是一部被忽视了的作品,这部影片本身是一部偏离了电影的电影,它有着极强的古典悲剧的气质,嬴政剿灭叛乱的修罗场,吊死吕不韦,遏暗室里的微光,刺客与王在秦王宫最终的冲突,都有明显的舞台化处理的风格,这并不是一部写实的电影,它的画面都是象征性的,节奏和冲突都是戏剧式的,这是陈凯歌用摄影机拍摄的一部莎士比亚式的大悲剧。后来同样题材的《英雄》与之相比,尽管同样是悲剧结局,却没有悲剧气质,就是因为《刺秦》的悲剧是身不由己的,而《英雄》的悲剧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是理性的,所以并不能成为悲剧。
  《花样年华》
  时间:2000导演:王家卫
  这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电影,没有什么时代的风云际会,或者家庭、阶级等让电影能够活色生香的元素,它甚至连《春光乍泄》那样的同性恋包装都没有。它只是用一部电影的时间,老老实实地讲了一个故事,但也正是这种纯粹成全了这部电影。在华语影史上,格局恢弘的电影多得是,而像《花样年华》这样,把目光限定在两个人身上,如此专情地叙述一段感情从无到有再到黯然分手的电影,却是少之又少,其实这正是这部电影的优秀所在,在于形式上的完美,在于导演技法上的精准,在于其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契合。说到这部片子,还不能不提表演,可以说,这部片子让张曼玉和梁朝伟同时达到了顶点。
  《榴莲飘飘》
  时间:2000导演:陈果
  陈果是一位触觉敏锐的导演,在“香港三部曲”之后,拍摄了“妓女三部曲”,本片为这个系列中的头炮。从创作角度而言,比之陈果之前的作品,更重视时代背景而非仅限于地域差别。影片刻意回避可能产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影片引而不发的激情。《榴莲飘飘》在写实技巧的运用,及对两地关系的刻划上,作为陈果开拓港片新视野的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设置、电影语言等方面表现比较平均,成为当年除了《花样年华》之外,最不应错过的一部港产电影。
  《卧虎藏龙》
  时间:2000导演:李安
  由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一片,当年一举取得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艺术指导奖四个奖项,实现了华语电影在奥斯卡上的突破,开创了华语影片在奥斯卡评奖历史上的先河。确实,《卧虎藏龙》能够得到众多电影人的青睐是有着它独到之处的,比如在故事上,编剧化繁为简,将王度庐同名原著中纷繁芜杂的人物枝节大幅删改,让观众很快就能进入到故事情境中。而且,《卧虎藏龙》动作场面精彩独到,打斗戏不但多,每场打斗的时间也很长。在视觉上,青瓦白墙的江南水乡、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气势恢弘的紫禁皇城。在音乐上,电影的配乐也做得极富中国特色,在新疆大漠上用了胡笳,夜半打斗用了鼓,此外还用了笛子、箫、铜锣、二胡、巴乌等乐器。
  《无间道》
  时间:2002
  导演:刘伟强麦兆辉
  黑帮电影一直都是港片主要的类型片之一,但近年来这类影片难出新意,不复当年之辉煌。难得在2002年香港电影几乎要给人遗忘的时候,还有《无间道》这样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该片再次拍起黑帮电影里较为常见的边缘人题材,但却不是从表面意义去诠释。除了枪战和动作,对特殊环境里人性的畸变着墨甚多。在大量的娱乐元素之外,更有一些发人深思的东西存在,故事中赋予的潜在精神台词及其商业包装下的严肃精神,将香港的黑帮电影带入了新的境界,这也因此成为本片对观众的致命吸引力之一。《无间道》系列放映后不但叫好又叫座,还带起了同类型警匪片的热潮。
  《英雄》
  时间:2002导演:张艺谋
  2002年12月14日,银都机构有限公司、香港精英娱乐有限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了影片《英雄》,该片一经面世就顿时在中国影坛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影片内容太空洞、剧情太苍白,也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对中国传统武侠的一种亵渎,更有人直言:自《英雄》起张艺谋开始滑坡。但说归说,骂归骂,《英雄》给中国电影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正如专业人士所言,《英雄》以其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运作手段,真正地拉开了中国电影“大片”的序幕,并成为中国内地电影类型化与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文化与资本的成功结合,在张艺谋电影里成为了现实。
  《功夫》
  时间:2004导演:周星驰
  在影片《功夫》中,搞笑不再唱主角,特效成功篡位、黄袍加身,成了大局在握的王者。事实上,“无厘头喜剧”玩儿了这么多年,早已式微乃至衰亡,周星驰的转变正显示出了他的聪明之处,当初是刘镇伟、李力持、王晶这些超一流的“幕后喜剧之王”辅助他成就了无人可及的辉煌,现在这些人都黔驴技穷了,单凭他一人之力,又怎能翻云覆雨、永不言败?于是周星驰及其团队穷则思变,在保留“无厘头喜剧”这商业噱头的大前提下,避重就轻,玩儿起了特效———在好莱坞商业电影全球化的今时今日,能最大限度地俘虏观众的,就是特效了,以周星驰在华语影坛的影响力,足以使其聚敛到足够的资金去将特效做好做到位,这是其他香港导演所不敢想象的。
  《天下无贼》
  时间:2004导演:冯小刚
  也许自《天下无贼》起,冯小刚将告别他赖以成名的幽默贺岁电影。因为这部《天下无贼》虽然塞进了几位喜剧大腕,编排了几段搞笑噱头,然而整部影片的深沉忧郁是无法稀释的。很明显,在冯小刚依靠轻松喜剧奠定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之后,他认为该到了表达自己严肃思想的时候了。其实这也是许多导演的必经之路:先市场后个性,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王晶的《笨小孩》莫不如此。
  《孔雀》
  时间:2005导演:顾长卫
  作为与第五代导演同期的摄影师,顾长卫的作品同样充满了第五代的厚重感,这一点虽然是意料之外,又并不意外。《孔雀》不仅仅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即便放到第五代电影的众多杰作中比较,也是一部相当难得的作品。《孔雀》在结构上,三段式的故事,并不是简单地以兄弟三人的故事平行发展,而是相互对照和揭示,最终交待出一个完整的家庭的悲剧和宿命式的轮回。在影像上,摄影师出身的顾长卫以极为真实和细致的态度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环境,影片影像的风格与其叙事风格类似,都有一种极端的冷静。《孔雀》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叙事和影像,始终不瘟不火,全片几乎找不到一个风格化的和突兀的镜头,然而其内在的力量感却始终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力。
  《七剑》
  时间:2005导演:徐克
  莫问剑有云:莫问前程有愧,但求今生无悔。《七剑》的确如此。《七剑》的好,除了七把别致的剑,最为突出的就是风格的转变。《七剑》的武侠世界变了,和以往武侠片的写意风格不同,徐克摒弃了《东方不败》时代他亲手创造的满天飞人式武打,改为继续《刀》的真实风格。《七剑》的打斗不再似以往的武侠片般飞来飞去,而是转向真实打斗,并且秉承徐克一贯的快节奏,让人目不暇接,耳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