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天地:文化” 浅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52:25
文化” 浅谈
  
  
  
   “文化” , 是当今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特别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号召,文化更显得特别重要,这很是鼓舞人心的事。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历史地理文化著名学术权威陈桥驿先生曾应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之邀,作了《浙江文化》的演讲说:“文化” 并不是一句逢场作戏、信口开河的话,是需要认真研究,严肃对待的。”全世界从各门学科,各个角度给“文化” 下的定义,竟有260余种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出现在西汉刘向的《说苑. 指武》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是指“文治”,用诗书礼乐等教化世人,与“武功” 相对而言。古代“文化” 概念,基本属于精神范畴。近代,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多方面探讨,如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梁漱溟则说:“文化是生活的样法” 。“文化” 虽是中国古己有之的词汇,但在近代吸收西方学术思想后,不断充实、赋予了新的含义。据《辞海》解释“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依据这一定义,笔者参考有关资料认为: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漫长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主要有:心态文化、物态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
  
   心态文化也就是精神文化、意识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思维方法、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如早己形成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哲学思想;再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近现代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又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这些都是心态活动所创造的精神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中国的国魂所在。
  
   物态文化就是物质文化,是由“物化的知识力量” 所构成的。人类在实践中积累了知识,创造出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如通常的衣食住行的物质条件,各种鲜美食品、精美服饰、各种风格的建筑、越来越先进的交通工具、通讯视听设备、直至卫星、宇宙飞船等,都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物态文化也就是经济形态,人们掌握的物化知识越多,经济越发展,物质文化更丰富。
  
  规范文化也就是制度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淮则以及各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社会制度。制度文化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表现的各种各样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等。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了人生而平等,而产生阶级社会。先进的制度文化是以人为本,人人平等、民主、民治、民有、民享的理想社会。
  
  行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往往是以抒发情感的歌舞、戏曲或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出现的行为艺术。如我国各地都有独特的民歌、民瑶、民谚和地方戏曲、舞踏,更有传统的节日习俗,过大年,贴春联,元宵舞龙灯、清明祭祖,端午裹琮粽划龙舟,中秋团圆吃月饼等都反映人们避邪消灾、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这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文化。
  
  文化虽有多个层面,但文化的主体是人,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特别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种家园。”“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就是文化的本身。鲁迅先生很早就身有感触地说:“如果中国不能从文化的本身上做一点基础的工夫,就这样大家空喊一阵口号,胡闹一阵,我想,把世界上无论那种最新颖最时髦的东西拿到中国来,都是毫无用处。"“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民魂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所以,文化强国,就是文化强人,文化强民。很多人以为,美国是经济和军事的强国、大国,可是马丁·路德·金当年却说:“美国的强大,不是经济的强大,不是军事的强大,而是国民的强大。”只有国民的精神凝聚振奋起来,形成中国民魂、国魂,就一定成为文化强国!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目标,人人从我做起,敬畏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觉醒自已当家做主的精神,有尊严地生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力量,争取成为强大国民,就能真正成为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