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900e模式救砖:挖掘作文题目中的潜台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3:10
 西安临潼马额初中 刘宏  每一道作文题都有一些明确提出的要求,比如文体、字数等,还有一些要求没有明确提出,是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潜台词,审题时必须深入挖掘这些潜台词的含义,才能打开思路,准确把握题意。  那么,怎样挖掘作文题目中的潜台词呢?  一、 要注意推敲题目中副词所包含的潜台词  题目中的一些副词往往起限定、提示作用,对作文的内容作了潜要求。  比如“这也是课堂”中的“也”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本不是课堂,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另外一种课堂。如果学生写成一般语文课数学课就不符合题意了。  再如“有时,我也想——”(江西)这个题目中的“有时”的潜台词就是“偶尔”,不是经常如此,“也”表明不是自己的初衷,有跟随别人之意。如果写成我一贯的想法,如理想之类就和原题的要求背道而驰了。  06年无锡“门其实开着”和08年山东“( )其实很快乐 ”这两个题目中的“其实”的潜台词便是“表面并不……”。作文的立意必须站到“表面”外,撕去罩在事物本质之上的面纱。“门其实开着”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其实很快乐”, “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能写成《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  “我依然———”(山东东营)的潜台词应该是“我在经历了什么之后,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又”字,表示“再次”“第二次”。  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如果考生忽视这一点,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题目中“最好” 的潜台词: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二 要注意题目的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其潜台词  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一道风景线” 河北:《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广东:《脚步》;吉林,《永远的歌声》;长沙:《明天的太阳是新的》;……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明确其潜台词,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有它的潜台词,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知识”“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三 要注意题目中对文体要求的潜台词  很多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其实所给的作文题对文体已经作了潜在的要求。比如陕西省“难忘那张——脸”中“难忘”一词就对文体作了暗示,适合写成记叙文。2008年河北唐山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们__” 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以及重庆“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中“那一刻”“那一幕”“ 这一天”都暗示要写成记叙文。        总之,只要细心审题,就一定能发现藏在题目背后的潜台词。深入挖掘,     准确立意,写出成功的作文。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911/4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