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66i线号机:中考作文温习指导(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32:25
 中考作文温习指导(一)

  一、全命题作文

  
考点指南:

  
全命题作文给定考生明确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选择、组织材料,确定中心进行写作,是大家熟悉的既传统又极具魅力的作文形式。指向性强、区分度好、评分标准易于把握、宿构文章易于辨别是其上风。时代在前进,全命题作文也在发展:命题者或是设置一段富有人情味的提示语,给考生以启发;或是用一则意蕴丰富的材料,帮考生打开思路;或是尽力拓宽文题内涵,给予文题更宽广的外延。因此,固然这种命题形式限制最大,但纵观每年中考作文题,总有一部分省市是全命题作文。而且今后,全命题作文不仅不会在作文命题的舞台上消失,还会越来越走向成熟。

  考生怎样才能进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呢?以下两方面值得留意:

  (1)审题是关键

  
对文题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是写好全命题作文的首要环节。考生要力争做到:①辩识标志。有些文题可以反映出文体,善于从标题中辩识有关文体的标志可以避免写错文体。标题中有“记”“传”“访”“回忆”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记叙文,如“童年记事”。标题中有“议、评、论、析、说”“由……想到的”“……的启示”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如“小议追星”。标题是事物名称的,一般可写成说明文或记叙文,如“电脑”。②寻找题眼。捉住了标题题眼就捉住了题目的核心,利于把握好文章的重心、写作的范围和角度,写出的文章一般扣题紧,不会偏题、离题。一般标题中的中心词或修饰语、限制语往往是题眼。如“友情依然”中的“依然”,暗示友谊在过往和现在之间,出现过波折。“一堂令人难忘的课”的关键词为修饰、限制语——“难忘”,记叙的重心应为“难忘”。③挖掘题蕴。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表层义,还要深进挖掘其深层的比喻义、引申义等。“窗口”这个文题,据本义可写成“我在窗口的发现”等记叙文,也可写成有关窗口的特征、功能的说明文;假如深进思考,会熟悉到窗口可比喻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地方,如“十字路口是城市的窗口”等。

  (2)表达要出采

  
首先,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行文中要留意恰当点题。全命题作文尤其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上下功夫,先声夺人;艺术化的结尾,余音绕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考生在平时就要留心一些优秀作文出色的开头和结尾。

  其次,表达方式运用要灵活。考生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怀等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怀,更有利于主题的深化,感情的升华。注重细节描写的作用,用典型、细腻的人物细节描写渲染气氛、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

  第三,语言力求有文采。根据需要,考生要恰当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让作文生动形象;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典故,为作文增色添彩。这就要求考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读书、看报,甚至看电视、听广播、与人交谈中的有表现力的语言素材。

  二、半命题作文

  
考点指南:

  
半命题作文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考生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形式有前面填写式、后面填写式、中间填写式、两头填写式。此种命题形式于限制中追求开放,在选材、立意、文体等方面给了考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固然近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省市的命题者对它仍“情有独钟”,06年半命题作文占到了15%以上,预计07年半命题作文将鉴戒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优点,更注重激发考生的写作思维,拓展立意选材空间,使只有题目与简单要求的传统面貌得到更大改观,命题形式更为公道。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看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

  (1)补题之前细琢磨

  
半命题作文已命的半个题目,对考生作文的选材、主题、内容、文体等已有所限制,不能视而不见。读懂了这半个题,我们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如《再说一声“ ”》这一文题,“再”表明是“曾经说过,又一次说”,很多考生没有留意到这一点,匆忙下笔,造成遗憾。

  (2)慎重补题要斟酌

  
在保证补充后的题目通顺畅达的条件下,补题要捉住三个字:①熟,即以内容熟为基础补题。调动生活储存,根据自己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事,以感受熟悉深刻、写作欲看强烈为依据来补题,熟能生巧,有利于自己的发挥,写出意趣盎然的作人文。②小,即以切进点小为根本补题。半命题作文补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找小的“口子”切进,采撷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难忘瞬间、出色片断补题写作,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生动深刻、别有情致。③新,即以避俗为上策补题。如06年新疆中考作文题《我拥有 》,多数考生写拥有亲情、友情;重庆中考作文题《 改变了我的生活》,要求写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考生写电视、网络改变生活的占到了60%。只有避开这些方面补题立意的作文,才能引人进胜,让阅卷老师倦处生神、打出高分的。

  (3)补题之后巧布局

  
填充后的题目要简洁、明确、生动。补题之后要回过头来与题干要求对照一下,看是否扣题。定好最满足的题目,就要紧扣题目和主旨,公道安排文章的布局了:采用何种文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如何点题都应该想清楚。布局做到有顺序、有主旨、有特点,构思新奇精巧,为自己的感情之流开辟一条最好的“渠道”,我们的文章才感人。

  考点示例与解析:

  
作文题目:让________走进心灵。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欢快”、“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我的小笔头作文。

  要求:①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假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2006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作文)

  
考点解析:

  
深圳市的这道半命题作文,简单中蕴涵深意,放而有度,限而不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命题理念。

  1.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从现实角度看,中考邻近,模拟考试、成绩升降、师长期盼等因素使很多考生无暇沟通交流,封闭了自己的心扉;另外,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严酷,我们渴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渴看走进彼此的心灵,本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学会理解他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利于学生表达心声。

  2.有广阔的表达空间

  
提示中给出的参考词语起到了引导和激发情绪的作用,考生可根据参考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填写其他词语补题,有非常宽泛的选材、表达空间。“文体不限”意味着考生可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字数要求大大放松,考生们无须顾忌篇幅,能真正自主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也体现了对考生们的人文关怀。

  面对这道作文题目,考生们该如何应对呢?

  1.紧扣题旨补题

  
半命题作文,要先对原有的“一半”题目认真思考,要明确:“走进”是方式,是手段;“心灵”是根本,是回宿。“走进”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写作的基础。任何美好的美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素材,考生可从试题的提示语进手补题,也可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其他内容。

  2.真情实感动人

  
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否获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文贵情真,将真挚的情感放在波涛曲折的情节里展示,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与不性冬经历了失败与困苦,对某种美德的渴看与追求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也可以将细腻的情感融进自然景物之中,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景物来表露自我心迹。不过,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表达,真情实感要作为写作的第一要义。

  3.创意文体出新

  
该半命题作文,假如想富有创意表达,彰显写作灵性和才气,考生除了考虑写常用的记叙文外,还可选择新鲜的特殊文体,如日记、书信、演讲稿、实验报告等应用文体;散文、小说、诗歌等文艺性文体。

  三、全命题和半命题相结合作文

  
考点指南:

  
全命题和半命题相结合的作文命题形式,是给出一个词语,考生可以以所给的词语作为题目,看作全命题作文直接写作,也可以当作半命题作文,在词语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补题后再展开写作。河北省1999年、2000年、2001年分别要求以“回报”“压力”“发现”为题,或分别在这些词前后加上适当词语写作,连续三年的命题都属于这种形式,

  这种命题形式匠心独运,展现了河北省中考作文独占的命题特色。题面中给出的词语往往辞简意丰,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都不大,既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宿构和套作,有全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上风;同时在拟题上自由度很大,又突破了传统的全命题、半命题作文的限制。在选材的宽泛性,题型的开放性方面,甚至可和话题作文相媲美。给同学们提几点备考建议:

  1.广泛涉猎多种形式的作文题目

  
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的作文,平时要练习到位,熟悉它们的不同写法,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

  2.迅速确定写作题目

  
不论是用所给词语作题目,还是自己加适当词语补题,游离于举棋不定就会浪费时间。要在迅速确定题目上动脑筋。确定题目的原则是,从个人的写作特长出发,运用半命题的补题技巧,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

  3.找出最展示才情的切进点

  
找到恰当切进点,假如自己善编故事、擅长描写,就应该选择记叙文;假如自己擅长说理剖析,就应该选择议论文;假如自己擅长创新,就应该选择新鲜的特殊文体,只有将自己的上风发挥出来,才能写出个性十足、亮点频现的优秀作文。

  考点示例与解析:

  
题目:发现

  提示:可以以“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0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适应面极为广泛的全命题和半命题相结合的作文。它顺应素质教育的形式要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着重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的精神。

  1.灵活开放,利于拓展考生活跃思维

  
在命题形式上,“可以以‘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 ‘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写作”,这就给足了考生自由;在内容选择上,无论人、事、景,还是情、理、悟、趣,都能和“发现”联系,考生可信手进文,自由生发。

  2.关注长大,利于引导考生反思回味

  
勇于发现、善于感悟、勤于探索,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良好人文素养。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在长大的道路上会平添多少喜悦!对大千世界产生好奇之心,探究之欲,对学生的发展又是多么重要!试题利于考生透视感悟,品味生活,理解生活。

  3.适应性广泛,利于不同考生援笔成文

  
这道全命题和半命题相结合的作文,隐含着不同层次的发挥空间,“浅者自浅,深者自深”,不同写作水平的考生们都能够围绕“发现”构思成文,彰显个性。 写好这道作文题并不难,成功的窍门是:

  1.立意要高

  
题面中“发现”为题眼,是考生们记叙、抒怀、议论的基点,离开“发现”写,就是走题。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如何确定呢?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并非想着眼于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素材,也并非想让考生往谈那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发现,需要犀利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需要独特的领悟和创新的精神。发现的意义妙在求异,贵在创新。于平凡中表现出特色,于渺小中展示出伟大,于微言之中探究出大义,于平淡中演绎出出色……因此补题时,首先要考虑好立意。发现有独到的价值,立意深刻高远,才能激起阅卷老师的共叫。常出现的失误是:通篇罗列各种各样的“发现”,缺少明确而深刻的立意;抛开“发现”,另起炉灶,侧重于自己所补充的内容来写了。

  2.文体要慎

  
面对这样一道难度较小,易于写作的作文试题,要仔细选择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寓言、童话、议论文、散文……

  只有文体选的好,用的巧,才能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例如:《李太白的发现》用往事新说的形式,赞颂了诗仙李白当年敏锐的思想和善于发现的精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散文形式,表达了“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的慧眼”的感慨……之所以成为满分佳作,文体的精心选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语言要美

  
要留意语言的润色和修饰。精美凝练、大气流畅的语言是文章的漂亮外衣。考生在《我发现了孤独》一文中,用了“诸葛亮持羽扇四出祁山,屈原步行吟悲愤问苍天,陈子昂登临幽州台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鲁迅呐喊于令人窒息的旧社会中,就连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也曾“独立冷秋”……这时,孤独的发现何尝不是一种崇高,一种清醒,一种超凡脱俗。”的语句,文笔华丽,浓郁的知识书卷之气迎面而来,让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