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的定义: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位漂亮的女共产党员(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4:35
时正值文革,课本中有一篇批判前苏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肖洛霍夫的文章,批判他写的《静静的顿河》,批判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老秦因此而知诺贝尔文学奖是资产阶级的产物,不属于无产阶级。后来得知智利共产党的大文豪聂鲁达也得过此奖,他妈的,又一个修正主义分子。

1998年,葡萄牙共产党党员萨拉马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整个葡萄牙为此欢呼雀跃。萨拉马戈从不掩饰自己信仰共产主义,但他也表示他的写作不会为意识形态服务。今年6月,87岁的萨拉马戈逝世,葡萄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举国哀悼这位伟人。

其实,信仰共产主义的葡萄牙人不多,但他们胸怀开阔,为一切获过诺贝尔奖的人自豪,不管是什么意识形态和不同的主旋律,都是葡萄牙的光荣。

同样,诺贝尔文学奖也曾经受予过更多的共产主义者,其中还有三名女共产党人,本博秦全耀注意到她们除了才华横溢,而且年轻时竟一个个赛着漂亮。

昨天我问一位书商,你们为啥不出一部《得过诺贝尔奖的共产党员》呢?不但宏扬了主旋律,还有卖点。




波兰女共产党员希姆博尔斯卡: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在诗歌艺术中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的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1952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什么活着》,并于同年被吸收为波兰作家协会会员。

身为女性诗人, 希姆博尔斯卡鲜少以女性问题为题材,但她不时在诗作中流露对女性自觉的关心。在《一个女人的画像》,辛波丝卡为读者描绘出一个为爱改变自我、为爱无条件奉献、因爱而坚强的女人。爱的枷锁或许让她像“断了一只翅膀的麻雀”,但爱的信念赐予她梦想的羽翼,让她能扛起生命的重担。这样的女性特质和女性主义者所鼓吹的挣脱父权宰制、寻求解放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冲突,但辛波丝卡只是节制、客观地叙事,语调似乎肯定、嘲讽兼而有之。她提供给读者的只是问题的选项,而非答案。对希姆博尔斯卡而言,性别并不重要;个人如何在生命中为自己定位才是她所关心的。


1953年,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上了《文学生活》周刊的编委,并主持该刊的诗歌部达20多年之久。1963年,她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学二等奖。




奥地利女共产党员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耶利纳克于1946年出生于奥地利小镇穆尔祖什拉克。她于1967年出版了她的首部作品集《利莎的影子》。随后她参加了70年代在欧洲爆发的学生运动,并出版了她的讽刺小说《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 她还于1990年出版了《美好的、美好的时光》、1998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该小说后被拍成电影并获2001年戛纳电影节多项大奖。

耶利内克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用德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塞尔·莱希一拉尼斯基的话说:“耶利内克始终都是一个社会批评作家……她的极端性和她的坚定性不可低估。”而这一点也适用于她的戏剧作品。作为女权主义者和加入过奥地利共产党的作家,耶利内克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西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指向性暴力和男性话语霸权,指向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更指向奥地利的新纳粹势力。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英国女共产党员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此时,她已是88岁高龄。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多丽丝·莱辛“用怀疑、热情和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莱辛曾是英国共产党党员,但后来退党。

二战中,莱辛认识了一批左派斗士,受他们的影响,她愈来愈同情被压迫的人们,痛恨社会的不公正,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她曾经的爱人是德国人,一个德
共产党员。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她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作品题材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