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剪力墙保护层: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9:38:26
在中兽医学中,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说明动物体脏腑、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来分析脏腑、组织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五行的乘侮关系和母子相及来阐释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并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
(一)生理方面
1.按五行的特性来分别脏腑器官的属性  如,木有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故肝属“木”;火有温热炎上的特性,心阳有温煦之功,故心属“火”;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有肃降作用,故肺属“金”;水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的作用,故肾属“水”。
2.以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  例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克木)等。又如,心火可以助脾土的运化(火生土),肾水可以抑制心火的有余(水克火),其它依此类推。五行学说认为机体就是通过这种生克制化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二)病理方面
疾病的发生及传变规律,可以用五行学说加以说明。根据五行学说,疾病的发生是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失调的结果,五脏之间在病理上存在着生与克的传变关系。相生的传变关系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相克的传变关系包括相乘为病和相侮为病两条途径。
1.母病及子  指疾病的传变是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肝(木)病传心 (火)、肾(水)病及肝(木)等。
2.子病犯母  指疾病的传变是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脾(土)病传心 (火)、心 (火)病及肝(木)等。
3.相乘为病  即相克太过而为病,其原因一是“太过”,一是“不及”。如肝气过旺,对脾的克制太过,肝病传于脾,则为“木旺乘土”;若先有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的相乘,致使肝病传脾,则为“土虚木乘”。
4.相侮为病  即反向克制而为病,其原因亦为“太过”和“不及”。如肝气过旺,肺无力对其加以制约,导致肝病传肺(木侮金),称为“木火刑金”;又如脾土不能制约肾水,致使肾病传脾(水侮土),称为“土虚水侮”。
一般来说,按照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较轻,子病犯母病情较重;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重,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诊断方面
五行学说认为,动物体的五脏、六腑与五官、五体、五色、五液、五脉之间是存在着五行属性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异常变化可反映于体表的相应组织器官,即“有诸内,而必形诸外”,故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表现出色泽、声音、形态、脉象诸方面的变化,据此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元亨疗马集》中提出的“察色应症”,便是以五行分行四时,代表五脏分旺四季,又以相应五色(青、黄、赤、白、黑)的舌色变化来判断健、病和预后。如肝木旺于春,口色桃色者平,白色者病,红者和,黄者生,黑者危,青者死等。又如《安骥集?清浊五脏论》中所说的“肝病传于南方火,父母见子必相生;心属南方丙丁火,心病传脾祸未生;…心家有病传于肺,金逢火化倒销形;肺家有病传于肝,金能克木病难痊”,即是根据疾病相生、相克的传变规律来判断预后。
(四)治疗方面
根据五行学说,既然疾病是脏腑之间生克制化关系失调,出现“太过”或“不及”而引起的,因此抑制其过亢,扶助其过衰,使其恢复协调平衡便成为治疗的关键。根据相生规律提出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若按相克规律,其治疗原则为“抑强扶弱”。后世医家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制定出了很多治疗方法,如“扶土抑木”(疏肝健脾相结合)、“培土生金”(健脾补气以益肺气)、“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等等。同时,由于一脏的病变,往往牵涉其它脏器,通过调整有关脏器,可以控制疾病的传变,达到预防的目的。如《难经?七十七难》中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即是根据肝气旺盛,易致肝木乘脾土而提出用健脾的方法,防止肝病向脾的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