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挡土墙 设计规范:日本首相频繁更迭背后:并非国家的权力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3:10:50

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29日在民主党代表(党首)选举中击败对手,当选该党2009年9月执政以来的第三位代表。野田有望在30日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新首相。

记者于2005年2月赴日工作,驻日的时间还未满7年,却即将迎来第7位日本首相。每年开春之后现任政权都会饱受舆论的批评而陷入支持率下跌的漩涡,不久各大媒体就会开始预测到底谁将成为下一位首相,集中报道日本的首相更迭似乎已经成了驻日记者每年固定的工作,大家已见怪不怪了。

日本的首相更迭为何如此频繁?这首先与日本的政治制度有关。根据现行的日本宪法,日本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天皇是日本的象征,相当于国家的元首,但不掌握任何权力。日本的行政权由内阁来行使,而内阁总理大臣也就是首相由国会选举产生并且需要天皇的任命。虽然国会众参两院都会举行首相选举,但由于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优先,因此一般来说,首相是由在众议院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的党首来担任。不过,由于日本的政党组织大多比较松散,政党的分化重组像家常便饭。有时执政党内部出现分裂,有时两个较大的在野党开展合作,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日本政坛重新洗牌,首相也就随之换人。

就算政党之间的力量没有发生变化,执政党内部的争斗也会导致首相更迭。日本主要政党自民党和民主党都是内部派系林立、可谓党中有党。过去自民党长期执政期间,党内各派为了争夺党总裁也就是首相的位置展开激烈争夺,为了尽量平息党内矛盾就出现了少数党内大佬协商决定首相人选的“密室政治”以及各大派系轮流坐庄的现象。民主党虽然建党时间不长,但党内也存在着政治主张大不相同的多个派别。现任党首只要稍微有所失误就会遭到党内反对派的逼宫。此外,日本各政党党首的任职时间太短也是一个问题,例如民主党代表的任期只有两年,而且如果现任代表在任期中途辞职,那么其后任者还需完成其任期而不能重新开始计算任期。例如菅直人去年6月刚刚接替鸠山当选为民主党代表,但在9月份又经历了一次代表选举,因为在此前的3个月他只是延续了鸠山的任期。此次野田佳彦当选民主党代表也是继续菅直人的任期,明年9月野田还将面临一次代表选举。一旦野田连任失败,日本又将更换首相。

近年来日本首相更迭频繁,还与国会的制度设计有很大关系。从2007年安倍执政时期就经常听到“扭曲国会”这一说法,指的是执政党虽然控制了众议院,但在参议院却属于少数派的现象。众议院虽然在首相选举结果等方面优先于参议院,但很多法案也需得到参议院的通过才能最终成立。于是在参议院占有多数席位的在野党便以此作为武器与执政党进行斗争。在此背景下,日本首相不仅要摆平本党内部的矛盾以及与执政伙伴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得罪主要的在野党,否则其内阁提交的法案将很难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在“扭曲国会”的情况下,一旦现任首相与在野党的关系搞僵,那么离他下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日本的首相职位如此不稳与其分量较轻也有很大的关系。日本首相作为执政党的党首、国家的领导人,看似拥有巨大的权力,但实则不然。为了当选首相,众议院第一大党的有力议员必须获得党内各派势力的认可才能当选党首,有时单独一个党达不到过半席位,第一大党的党首还需要联合其他政党才能取得执政党的地位。为了取得党内各派势力的支持以及执政伙伴的配合,日本的首相需要向各方势力作出妥协并且非常容易受到这些势力的牵制。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官僚力量较强的国家,对于各中央政府部门来说,职业官僚们是“铁打的营盘”,而那些担任首相和正副大臣的政治家们只是“流水的兵”,大多数政权在制定政策时对官僚都是言听计从。

因此,日本的首相往往只是表面上风光,实际上并非国家的权力中心。权力中心模糊虽然有利于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但也是导致日本首相更迭频繁的深层原因。(本报东京8月29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