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村路排水管要多大的:《曾国藩发迹史》背后的升迁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3:21:52

《曾国藩发迹史》背后的升迁原则

2010年11月01日 11:25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2)  【字体:↑大 ↓小
历史作家汪衍振的《曾国藩发迹史》,写的是曾国藩如何从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公务员”,成长为省部级高官的全过程。曾国藩,大清三百年第一名臣,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就连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这些叱咤中国的风云人物,也是曾国藩的“铁杆粉丝”。

  尽管有关曾国藩的图书层出不穷,但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却难觅踪迹。主要原因在于,涉及曾国藩这段经历的相关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隐瞒。

  为此,作者汪衍振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史料,前后花了21年才把曾国藩写完。我被作者的这种执著所感动。

  我在读《曾国藩发迹史》时,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曾国藩的身上有一股坚忍之气。著名的“光屁股事件”,更是精彩地为此增添了佐证。38 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个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自此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仕途踏上全新境界。

  在仕途的初期,曾国藩竟能九年连升十级,历来被人称道。咸丰帝即位后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这相当于曾国藩一个人同时掌管文化部、国防部、司法部、组织部和建设部。这一路的升迁,为曾国藩提供了丰富的阅历和见识,而他的坚忍品性更是为他增加了不尽的胆魄。曾国藩一路处变不惊,遇人无数,从书中暗自琢磨而得的观人术,也给他成就大业帮了奇巧的小忙。哪怕是小小的管家,他也是就事论事,赏罚分明。渐渐地就形成了他识人、用人、待人上的曾氏妙法: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

  我总结了一下,曾国藩在发迹阶段,做事、做人、做官有以下原则: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把所有人得罪了就谁也不得罪了;有油水的地方往往最滑,站稳都难;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可以得罪忙人但不能得罪闲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这或许对现代人有某些提示与启迪。

  作者:古滕客
《曾国藩发迹史》成为历史类畅销书,在公务员群体中广泛流传。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到底是什么意思?推荐答案 2010-9-29 09:18
楼下少误人子弟,凡是进户部清点银库的人都是要脱光的,不过狡猾的小吏还是想出了办法,就是用肛门夹带,夹带的办法容易导致疾病,所以很多作弊的人都死的很早。这时候曾国藩应该是四品内阁侍讲学士,和户部没有任何关系,作为一向尊奉程朱理学的他,不可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去脱光,还像个小吏一样去查点银库,一脱惊艳更是无稽。曾国藩一生从没在户部做过官,他是从礼部侍郎署理兵部侍郎,也就是相当于兵部侍郎的意思。五部大权是扯淡,都是小说家言,不必当真。  曾国藩高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那么他升官的诀窍在哪里?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他信奉程朱理学,有自己心中的理想,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到朝廷做事的,不是做官的。他升官要分两个阶段看,道光时期和咸丰时期。  道光时期曾升官非常快速,38岁左右就做到了礼部侍郎。为什么道光帝这么提拔他?我认为与三个人分不开,道光,唐鉴,穆彰阿。  道光时期已经是清朝晚期,这个皇帝有点碌碌无为,但是又很重视家庭伦理观念,特别讲亲情,尊崇程朱理学,超级尊敬理学大师湖南人唐鉴,曾经一天内五次召唐进宫聊天。曾国藩就拜在老乡门下学习程朱理学,有一天皇帝看到曾国藩,就问他家里情况,曾国藩说起他爷爷还在世,皇帝一听很高兴,这不是福臣吗?道光帝对他印象非常好。  除了道光和唐外,穆彰阿这个人也对曾的仕途起了很大作用,穆当时是道光帝的首席大臣,军机领班大学士,权倾朝野,号为穆党。曾国藩当时考进士的时候,文章做的很朴实无华,老老实实的,大家都知道,文章要吹牛逼啊,那些状元榜眼进士,一个个口气比天还大,老曾就不显眼了,落榜了,怎么办呢?有人出主意,把文章拿给穆看,当时考试前后嘛,穆是负责这次考试的,曾就通过门路,文章拿到穆哪里,大学士一看,唉,说心坎里去了,为啥?穆彰阿和道光帝也是一样,有点碌碌无为,性格类似,其实他们三个性格都是很相近的,穆看到这篇老实的文章,有点土土的,“于我心有戚戚焉”,就选上了,“赐同进士出身”。(古代三榜,一等的叫进士及第,三个人,二等进士出身十几个人。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百十人。)曾国藩就这样成为穆的手下。一开始做翰林院官,给皇帝讲课,几年以后升内阁侍讲学士,是正四品的,然后就由以上的人和事,做到了侍郎。似乎三公,大学士不太远了,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道光帝去世,让曾的仕途升迁大受打击。  道光帝去世,咸丰即位,其实道光帝是准备把曾留给咸丰提拔的,因为道光年纪大了,提拔也没啥用,不如把好臣子留到新朝,但是咸丰即位并没有提拔曾,很快又爆发了太平天国大起义,后边的事不罗嗦了。提醒下,1860年曾国藩攻占安徽首府安庆1年后,才被授予署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曾1838年考上进士,1848做到侍郎,十年七迁,1850年咸丰即位。然后1848到1860,12年未升一职,始终以兵部侍郎官衔和太平军作战。咸丰,慈禧宁可把尚书交给何桂清这样人,也不给曾升职,这样升官是快还是慢,可以说是超级慢了,后来曾平定太平天国,去和捻军作战,开办洋务,交出军权,在累迁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在咸丰朝,曾备受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太平军作战,十几年如一日,这是他成功的关键,期间曾三次想自杀,绝非混混官。还是借用叶帅那句话:夹着尾巴做人,昂首挺胸做事。这才是正确的为官之道。      冰鉴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