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劈裂试验基本原理:机关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调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27:01

机关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调适   日期:2011-02-17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和迫切需要。2006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将干部的心理素质作为干部德才兼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范畴,彰显出中央对干部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重视。

  机关干部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负有特殊责任,特别是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期,各级机关干部的责任重、压力大,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近年来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今年初,杭州市委党校以杭州市党政机关部分科级以上干部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68.3%的干部感觉自己正承受着偏高或很高的心理压力,自我感觉压力适中的仅占21.3%

  一、机关干部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是有失落感。有的同志自信心比较强,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强,看到与自己同年龄、同时调进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评为先进时,心里倍感挫折和失意,有时甚至埋怨组织用人不公正、制度不健全, 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工作积极性下降。有的干部长期得不到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支持和认可,导致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态度消极,有的甚至牢骚满腹,工作中逐渐丧失对所在岗位的兴趣和干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有孤独感。特别是身处领导岗位上的干部由于工作压力大, 交际应酬多, 无暇与朋友进行交往, 较少顾及家庭、孩子、亲属, 疏忽了情感的交流;有的是因为异地就职, 亲属分离, 情感分担受阻而产生孤独感。同时, 由于职业身份限制、高自尊心态等, 很多领导干部内心深处有压力却不肯轻易表露, 这种情感封闭容易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三是有失控感。干部进入职业高原期后, 事业发展到一定高度, 向上突破受阻, 或一段时间内难以实现突破,同时, 受人事制度的约束和机关工作自主性的局限, 较少能自主地、个性化地开展工作, 对环境、前途、职业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不能自控而产生职业失控感。

  四是抑郁忧愁。有的同志一有工作任务就给自己心头压块石头,食不甘味,寝不能安,甚至失眠;有的同志心理素质不好,见到上级领导、遇到任务,就心慌、气短。特别是在工作强度大、紧张程度高、情况复杂岗位上工作的干部,面对重大任务、重大事项的拍板决策或重大社会矛盾和公共危机的处理时, 由于担心处理不当, 或感到难以处理甚至无能为力, 有可能辜负社会给予的良好预期时, 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无处发泄、无法疏导, 心境灰暗, 忧愁,长期的精神紧张,使心情抑郁忧愁。

  五是焦虑多疑。一方面, 由于肌体不如年轻时健康, 一些干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重视, 一有不适就妄加猜测, 担心自己患上了难治之症, 经常为此焦虑不安。另一方面, 表现为对肌体衰退下的能力的焦虑, 总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自己承担的工作, 为此焦虑不安。

  二、机关干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机关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精力严重透支,身心极度疲惫;有的因为日益严格的问责,担心出问题、受追究,精神高度紧张;有的做事追求完美,而现实中又难以达到理想境地,因此感到苦闷、焦虑;有的对政治进步预期较高,职务升迁难遂心愿,失望、焦躁情绪随之而来;还有的因为周围人际关系不协调,身在其中,难以应付,等等。而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干部关心、爱护不够,往往压担子、交任务多,考虑其承受能力少,对干部生活和家庭方面的情况更是很少过问,干部有了困惑无处诉说,心理压力难以缓解,久了多了,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一)压力大。从调查的情况看,有71.7%的干部认为主要压力来自工作事业。一是工作量大、上级要求高导致工作压力大。机关工作大多实行目标责任制, 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限,而且又有不间断的跟踪监督,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处处承担责任。当责任过多过重的时候, 人就会出现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感觉。同时,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 机关工作日趋规范, 各级领导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工作标准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大, 导致机关干部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二是仕途晋升压力大。近几年来,随着大量人才的引入和储备,各级机关聚集了大量专业人才, 并形成了一个激烈的竞争氛围,他们相互之间比能力、比素质、比实力。由于机关人事结构呈金字塔形,越往上晋升之路越窄, 在通往更高层次的道路上往往是千军万马争先跃进,干部到了一定职务或级别之后,再提升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够完善, 难以保证优秀的人才一定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因此使得一部分人对事业、前途、发展心存忧虑, 并产生沉重的思想包袱。三是人际关系复杂, 和谐相处压力大。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机关中尤为突出。特别是干部考核、选拔引入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后,群众评价有时成为影响干部政绩评价和晋升的重要因素,所以机关里流传三分做事、七分做人之说,充分说明机关干部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一个干部如果在机关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就会不顺心, 生活不愉快, 而且这种紧张情绪或矛盾不是能够轻易化解的, 长此以往就会对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很多机关干部缺乏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忌讳心理健康这个话题。有的同志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 有的视心理问题为精神疾病, 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 故对心理问题竭力回避、隐瞒, 更不要说积极进行心理自救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救助了; 有的即使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但在工作和生活中过分强调克制、忍耐, 不善于自我调节、自我减压; 有的明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 但总认为别人都没有出问题我也不能出, 不敢暴露自己的问题。调查显示,干部们对心理健康的知识基本了解完全了解的占46.70%略知一二一无所知的占51.9%,这相对于有较高压力的机关干部群体来说,心理健康知识亟须普及。

  (三)自身心理疏导技能缺失。一般来说,机关干部得到的社会支持大都来自爱人、朋友和亲戚。调查显示,爱人、朋友和亲戚更能从内心及时给干部帮助、安慰和鼓励,而不是工作中的直接上级或同事。当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除来自于爱人、朋友和亲戚的支持外,来自直接上级或同事的支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是直接上级或同事的支持作用往往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心理问题在现代高度竞争的社会里较为普遍,但部分机关干部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关注不够, 尤其是严重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技能。

  (四)更年期身体问题心理化。对于人到中年后期的干部, 从生理上来看, 正处于一个转折过渡阶段——更年期。这一时期较易产生身体上的疾病, 心理承受力也在下降, 这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如果不能正视身体变化, 就会产生心理困扰, 引发心理问题。例如, 人在进入中年后期后,从身体上看, 容易得的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肿瘤、偏头痛、失眠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等, 有些人在患有或耳闻目睹同事得病后, 就会担心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 产生恐惧和不安, 部分人甚至会患上心因性躯体疼痛、疑病症等心理疾病。

  三、机关干部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关注和重视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干部队伍的组织思想建设,应注重心理健康建设和综合心理素质建设,从结构机制上将干部心理健康建设正式纳入党建工作体系。一要强化干部教育引导,增强心理健康免疫力。一是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将心理健康意识纳入干部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心理特征,安排不同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意识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组工干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促进他们了解干部的心理特征,提高他们做好干部心理工作的能力;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电教优势,通过制作电教片或在网上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预防心理疾病的手段等。二要建立干部心理保健专业机构。干部队伍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有其特殊的内在心理特点与规律。要真正提高这支队伍的心理素质,有必要在系统内建立专业的干部心理健康保健机构,根据其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由心理保健专业人员对广大干部进行必备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并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保健。三要拓宽干部心理宣泄渠道。一是有条件的单位应配备专业咨询人员,为干部提供日常心理检查和心理辅导,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可在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二是建立和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干部在新提任、岗位调整以及矛盾集中等时期,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这时组织部门和领导要找干部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四要完善干部管理方式。要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管理的有效方式,从工作上为干部减压。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制定具体的体现干部工作岗位、职责、任务的工作标准,减轻因角色模糊、职责冲突等给干部带来的心理压力。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人尽其才,唯才是举,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为干部创造保持良好心态的环境和条件。在考察干部时,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心理素质,选拔与岗位职责要求相符合的干部,避免出现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强而有效,干部即使遇到一些心理问题,也会被有效的支持系统弱化和消解。在工作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要多一些体恤与支持;在生活中,亲朋好友之间要多一些理解与抚慰等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存在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关心、爱护和尊重自己时,心理问题反映的强度会得到缓解,挫折的承受力得以增强;其次,能提供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和思路,帮助当事人走出个人习惯的思维模式,从而重新评价问题,寻求新的出路;另外,通过心理医生提供专业治疗,运用心理学手段和方法,以及适度的药物治疗,帮助干部更有效地解除心理困扰。同时,要在全社会创设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有利于干部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进一步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管理机制。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做到以人为本,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坚持走群众路线,把评价政绩大小、优劣的标准交给群众,逐步建立健全干部政绩评议、公示、审核、监督制度。反对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凭个人好恶选人的错误做法,杜绝用人方面的潜规则,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为干部营造出一个保持良好心态的环境和条件。二要从制度上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干部心理的困扰。不确定因素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些不确定因素加深了干部对未来生活预期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引发了焦虑、紧张、担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有关部门要根据干部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从影响干部心理的实际问题入手,对现行的且不断变动的干部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体制、医疗体制、教育体制、后勤服务体制等等进行梳理。尽可能使涉及到干部切身利益的制度、体制,明确且能保持相对稳定,切实从制度上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干部心理的困扰。三要切实落实干部休假、体检制度,确保机关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张弛有度。

  (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要抛弃求位、求名的功利心态,始终强化公仆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把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为自己职业动机的核心,正确处理职业与金钱、名誉、地位的关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五)及时排解不良情绪。人的不良心态的产生,多是因为非理性的情绪引起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调整心态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自我静思法。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对于出现的棘手问题要冷静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控制心境,切忌冲动和急躁。其二,自我转化法。机关工作中,特别是领导工作,具有头绪多、强度大、困难多的特点,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转移注意力,放松情绪,以利于问题的解决。其三,自我宣泄法。通过不同的场合、方式,让不良情绪宣泄出来,然后找到心理平衡。其四,自我安慰法。对于自己尽主观努力而又不能改变的事实,如同事的升迁、成功等,要努力说服自己不要嫉妒,并承认接受现实,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六)不断优化人际关系。作为机关中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社会能力,学会关心部属,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善于营造出和谐宽松的人际氛围;其次要创造干事创业的环境。要保持人与人之间密切联系和交往,把人心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竭尽所能地创造条件,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机关干部要具备宽人律已的胸怀,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上下级之间具备关系平等、一视同仁的胸怀;要注重密切上下左右的感情,感情融洽了,就会上下团结相处,大家就能在一种亲切、愉快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工作,其工作效率也必然会事半功倍;要拥有淡泊名利的品质,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做到先人后已,利益共享,不贪功,不诿过。

  (七)科学看待身心变化。一要科学看待生理变化。机关干部由青年期进入中年期后, 人的肌体的生理功能开始逐渐减弱, 大脑、内分泌系统及躯体各器官的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工作任务和家庭负担也会使中年人顾不上对某些躯体症状进行及时就医治疗。因此, 对于躯体的生理变化, 要科学认识, 有躯体器质性病变要积极治疗。二要科学看待心理变化。机关干部在青年期时,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进取心强,但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又面临恋爱、婚姻等情感经历,工作生活中一旦遭遇挫折,易产生盲目冲动或消极抑郁的负面情绪。人到中年,特别是更年期到来后,各种不良情绪体验会逐渐显现, 如焦虑、烦躁、发怒、恐惧、抑郁、多疑等, 这些都是正常的身心反应, 要认真科学对待, 及时加以疏导。三要科学看待行为角色转换。从社会角色扮演上看, 人到中年后期,往往责任重、压力大,机关干部在单位、家庭和其他群体中,所受到的有关事业、经济、婚姻、人际关系、教养子女等方面的冲击与压力常常比较集中, 因此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 合理分解压力。

<三年前薄熙来书记在《健康重庆》的动员大会上指出,对于一个人来说,身体不健康是废品,精神不健康那就是危险品了> 心理健康问题多

  目前,公务员正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之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一份行业心理健康问题报告显示,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29.3%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在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比其它职业群体都要多。

  在省心理卫生协会的指导下,余杭区曾对该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共收回问卷390份,其中男性305人,女性8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3.8%

  调查显示,在生活质量状况上,公务员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程度,都明显低于一般人群水平。公务员普遍反映压力较大,以工作负荷、住房、社会不理解、职业发展问题等方面的压力为主,其中工作负荷最为明显。

  余杭区信访局在实践中,探索了“AA的中午聚餐制,让平时承受心理压力比较大的干部能够通过互相交流、宣泄达到心理疏导。

  去年,余杭区信访局共受理各类信访4.9万余件。信访干部平均每人要处理2000余件,工作压力相当大。同时,信访干部还要扮演好各种家庭角色。由于有些人无暇顾及家庭,在家时常出现焦躁易怒的情绪。“AA的中午聚餐制实行后,每天中午,信访干部们来到单位附近的一家小饭馆,自己掏钱点菜,围着桌子边吃边聊。聚餐时,信访干部互诉烦心事,传递乐观情绪。同时,信访局还专门设立减压室,给信访干部做心理“SPA”

  像这样能够积极处理心理压力的做法,目前在机关单位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公务员个体自我消化。不少公务员在处理心理压力事件时,采用自责、幻想和逃避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余杭区卫生局副局长梅彩菊分析,公务员产生压力后缺乏成熟的社会支持系统,公务员对精神卫生知晓率也较低,很少人会在情绪不佳时主动找心理咨询师。

有媒体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的调查显示: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国家干部排在首位,其中2/3是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等,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尤为突出。在1437名参与心理健康调查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职工中,有近两成人群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湖北洪湖市又发生一起宣传部干部跳楼死亡事件|27日下午,公安县纪委干部谢业新,被发现死于其办公室内,身上多处刀伤。坠楼身亡:
死者名为曹新全,男,48岁,死前任襄阳市经开区刘集办事处黄坡居委会经管站长、黄坡金磊实业公司出纳

干预官员自杀危机还须行政管理机制“解铃”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调查表明,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是长期抑郁所致。

  有业内人士认为,官员心理危机的产生,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各级官员提出的诸多挑战有关,包括知识社会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行政问责对依法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验、以人为本对科学执政能力提出的考验等,还有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时,来自因本领不适应、能力素质不高而产生的内心压力。

  专家认为,化解压力最为重要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就是说当前官员的压力来自于工作,来自于现有的行政体制。因此,干部管理部门要从构建工作机制入手,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

  □视点关注

  法制日报记者杜晓 法制日报实习生 郑小琼 蒋新军

  就在人们还在为上一个官员的自杀而惋惜和猜测时,后来者竟然又出现了……

  今年9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童兆洪在其办公室卫生间内自缢身亡。时隔不久,10月16日,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原书记邬学新从武江区政府办公楼天台跳楼身亡———这是今年以来第九起官员自杀事件。

  据对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

  事后调查表明,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是长期抑郁所致。

  专家认为,官员是社会公共资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其自杀不同于普通人。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危机,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心理能力也是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脆弱的人不适合担任这样的工作。面对艰难险阻,正需要主心骨的时候,一个官员却患得患失、优柔寡断,这样的官员有什么用呢?”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龚维斌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基层压力太大,一天必须得抽两包烟,失眠成了家常便饭”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自杀的官员大多来自基层。

  在采访过程中,几名基层干部一致反映,“现在工作越来越不好干了”。

  “就拿信访工作来说,许多信访者越级信访,上级往往问责下级,对于基层来说压力很大。有时候,为了解决信访问题还得做各种事情。”一名基层干部说,最荒唐的一次,是几个信访者从茶馆出来之后,竟然叫他去买单,因为“从大局出发”,他也只得照做。

  “基层压力大啊!”这名干部感叹,“一天必须得抽两包烟,失眠成了家常便饭。”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基层的工作外,体制内产生的压力也不容小视。

  一名曾参与公开选拔考试的干部对记者说:“本人有幸参与考前培训,听辅导老师讲课,感觉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要掌握的知识实在太多了,有些甚至要达到学者的水平、演说家的水准、高超领导者的素质,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实在太高。参加过选拔的人都说,备考和考试,人都要脱一层皮。”

  这名干部告诉记者:“现在的行政干部干好本职工作是前提。很多人一提起公务员,都以为是上班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无所事事但工资待遇很高。殊不知,就我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来说,常常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节假日有时都不能休息,加班熬夜是常事。我们没有加班工资,没有节假日概念,工作都是紧锣密鼓,很多人的身体都呈亚健康状态,但我们从内心来说是无比敬业的,服务是尽心尽力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说实话,踏实干事的人有时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待遇,但我们不悲观、不怨天尤人,我也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坚持一个信念———组织没提拔重用你,说明你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改进。”这名干部说。

  尽管面对记者的这名官员能够以一种好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但是,官员心理负荷过大时常被各界所议论。有业内人士认为,官员心理危机的产生,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各级官员提出的诸多挑战有关,包括知识社会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行政问责对依法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验、以人为本对科学执政能力提出的考验等,还有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来自因本领不适应、能力素质不高的内心压力。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富人自杀比穷人自杀多,位于社会上层的人群比普通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这是因为他们能更加敏锐地意识到社会失范、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失望乃至绝望。实际上,现在对于干部来说,想干出一番事业是有很好的舞台和很好的机会,但是在改革这个攻坚克难的阶段也面对着一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如果心态把握不好,意志不够顽强的话,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龚维斌说。

  杭州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研显示,68.3%的领导干部感觉自己正承受着偏高或很高的心理压力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干部的心理状态,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不久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教授霍团英曾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做过调研。据介绍,此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在杭州党校学习的进修班、领导正职班、城区中青班、妇女干部班学员,杭州市某区各局、街道、乡镇的科级及以上领导,以及一些基层单位的班组长。随机发放问卷450份,获有效问卷272份。

  “假如自己所能承受最大的心理压力为100,目前你所承受的压力程度大约是:(1)0-20;(2)20-40;(3)40-60;(4)60-80;(5)80-100;(6)100以上”。对于这一问题,受访对象的选择情况是:27.9%的人选择了80至100、100以上;40.4%的人选择了60至80;21.3%的人选择了40至60;选择0至20的人仅占10.4%。

  “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自我感觉压力适中的仅占21.3%,68.3%的领导干部感觉自己正承受着偏高或很高的心理压力。一般情况下,压力状态应呈现正态分布,即两头低、中间高。但从以上数据来看,领导干部的压力状况已出现严重的偏态分布。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与工作效率呈倒U形曲线,在适中的压力下,人的工作效率最高,随着压力的提高,工作效率会逐渐下降,长时间的高压力会导致一系列身心问题的出现。”霍团英说。

  此次调查还显示出,领导干部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工作事业。而在工作压力中,工作责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工作数量、质量,排在第三位的是个人特性和上级领导,第四是职业生涯、角色冲突和社会环境、工作对家庭的影响,接下来是组织制度、人际关系和家庭对工作的影响。

  此外,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差异较大。调查对不同部门领导干部所承受的压力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压力最大的是乡镇党委政府部门的干部,其次是司法机关和街道干部,再次是企事业单位和群团机关的干部,最后是人大、政协部门的干部。不同级别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值也存在差异,最高是正科级、正处级,然后是副科级、副处级、副局级。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来自爱人、朋友。当遇到心理困惑和烦恼的时候,77.6%的干部倾向于自我安慰,69.5%的干部选择向朋友倾诉、与配偶交流的占54.4%,而寻求与上级组织谈心的仅占9.6%。

  “在实际与干部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干部与上级组织谈心的内容主要限于工作。其原因可能是信任问题或担心心理问题暴露而影响上级领导对个人的印象和看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霍团英说。

  实践表明,用人不公是造成部分干部心态失衡的重要因素。组织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真正做到干部选拔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

  对于当前干部较为严重的潜在心理危机,有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从整体上来看,组织上要把官员的心理健康当成一个重点工作来抓,这也是爱护干部、关心干部、保护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一方面,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就应该把干部平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作为考虑内容,看他们是否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情趣;另一方面,在任用干部后,要对他们经常进行世界观、权力观和政治观的教育;此外,组织部门应该定期对干部进行谈心和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龚维斌说。

  龚维斌进一步指出,如果官员家里有现实的困难,应该给他们提供关心和切实的帮助,特别是基层干部,因为基层干部面对的压力更大,尤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要让他们理解这些干部的工作状态,因为有一些同志长期工作,家里可能会有不理解,所以组织上应该去给家属做必要的疏导工作,给工作者营造一种比较好的人际氛围,这样就可以避免问题越积越多,同时也能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出现。

  “现在也有很多学员跟我反映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整晚睡不着觉、感觉心里抑郁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分析导致他们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除此之外,建议这些官员平时多学些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当感觉压力大时想办法找自己信任的或支持自己的人去倾诉,条件允许时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咨询,比较严重的,还可以借助药物治疗。但最为重要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也就是说当前官员的压力来自于工作,来自于现有的行政体制。因此,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有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多多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霍团英告诉记者。

  霍团英建议,干部管理部门要从构建工作机制入手,为保障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

  “2006年颁布实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将干部的心理素质作为干部德才兼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范畴,表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组织部门和各级党校等干部培训机构应尽快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霍团英说。

  “同时,要在组织机制上将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将干部心理素质建设作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主体工作之一。还应改革行政管理机制,为干部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针对突发性工作多、工作任务不明确问题,要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快规则制度建设,提高工作的控制感,并尽量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霍团英说,实践表明,用人不公是造成部分干部心态失衡的重要因素。组织部门要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真正做到干部选拔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还要设计配套的激励机制,打造均等的晋升职务机会平台。

  霍团英认为,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干部心理健康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要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谈心制度,尤其是在矛盾集中期、岗位调整期等时期,引导干部能理性对待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和对干部的关爱;建立干部强制休假制度,提倡领导干部带头休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一定的时间来休息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干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争取对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早发现、早预防。”霍团英说。

  此外,霍团英还建议适当对干部的心理健康实行委托管理,建立心理援助系统,“将心理健康服务外包之后,由于专业人员来自工作单位之外,可以降低干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和阻抗,增强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的意愿,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援助系统的作用和优势,为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领导干部提供及时、良好的专业服务和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