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管道硬度:太极拳的“练”与“悟”(最全的太极拳理论与视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1:48
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既是强身健体的形体艺术,又是修心养性的修炼术。有人说太极拳是练出来的,古人云:“拳打万遍,其理自见”,这是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太极拳是悟出来的,甚至还有人说“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悟也。笔者认为,太极拳只有经过长期的习练和体悟才能学好。
所谓练,包括习练基本功、辅助功法、器械、太极推手甚至散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练习拳架套路。
悟就是用大脑、用意识去思考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思考每一动作的运行轨迹,思考拳中的内涵、联系、技击含义以及拳理拳法等。悟有感悟、体悟、参悟、顿悟和妙悟。悟实际上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在太极拳习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练拳
(一)练拳是基础
l、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基本功。外国人称中华武术为“功夫”,太极拳也毫不例外的是一种“功夫”。要学好太极拳,就必须练就深厚的武术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也就是指有没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实。陈立清老师曾说:“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修养兼备的武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目的。为达这一目标,就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陈立清著《陈氏太极拳小架》)。陈老师在书中提到四种基本功法,即站立功、抱球功、缠丝功和下肢功,这些功法亦可单独练习。但笔者认为,长期反复练习太极拳架套路,也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的途径。陈照奎前辈曾说:“武术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儿——必须付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有一定的艰苦性。”他还说“功夫功夫,就是要下苦功夫。没有苦功夫,拳I也是空的。”(《少林与太极》2006年5期刘俊华文)。纵观古今太极拳前辈及大师,都是经过刻苦、长期的练拳历程后,才成名成家的。据说陈正雷大师年少时,仅“倒卷肱”一式每次要倒练二里半地;陈小旺大师年轻时每天练拳三十多遍,王西安大师年轻时半夜在树林里练拳常常能将鞋里倒出水来。正因为这些大师能够坚持勤学苦练,才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2、只有坚持刻苦练习,才能纯熟拳架套路。太极拳套路学会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练却不容易。要姿势正确规范,动作优雅美观,形体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内气充盈饱满就更难。如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全套78式,每式细分又有3~8个动作,总共300多个动作。要掌握每个动作的走向、力点、缠丝劲,使每个动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师指导下持久、反复地练习。
3、只有坚持练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打出神韵、打出风格、打出极致。要学好太极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规矩。如手何时为掌?是舒掌还是瓦棱掌?何时为拳?是虚拳还是实拳、立拳、平拳?目光随什么走?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身法的中正与前倾、后仰、侧斜、翻转等皆有法度。步伐的前进、后退及腿法的弓步、马步、仆步、歇步等皆有讲究。由各自合乎规矩再到相互协调。
4、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整体功力。太极拳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的说法,它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和练习。陈正雷老师提出“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就是要求进行全面锻炼,以增强整体功力。拳论曰:“劲发之于根,旋转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腿到腰,总须完整一气。”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说:“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要达到如此整劲功夫,没有千锤百炼,实难达到。
(二)练拳是核心。
1、只有反复练拳,才能掌握太极拳的技击含义。太极拳是武术,武术的灵魂是技击。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包含着防身和技击的内涵,都具有引进落空、化打结合的防御和技击技巧。太极拳有“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陈鑫)和“远打三步开外,近打只在寸间”的说法,因此,只有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击精华。
2、只有反复练拳,才能练出内劲。太极拳属内家拳,要求丹田内转,腰脊抽换。讲究内不动,外不发,蓄而后发。只有坚持长期的、不断的反复演练,才能达到上下贯通、协调均衡、内劲充实、内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练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内家功夫。
3、只有反复练拳,才能达到周身放松,螺旋缠绕,疏经通络,气血流畅的效果。练太极拳不但要求形体相互配合,而且要求注意呼吸和在意识引导下的内气运行。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沉着。以气运身,务顺遂。”
(三)练拳是重点
1、只有练好拳,才能给进一步悟拳创造有利条件。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动作需要刚发?哪些动作需要柔引?身体有什么感受?感受如何?才能进一步理解和体悟。如果不练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谈不上悟拳了。
2、只有练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拳理和拳艺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须具备高超的拳艺。而高超的拳艺,则来自于千万次的反复锤炼。
3、只有练好拳,才能更好地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必须掌握其精粹并拥有娴熟的技巧。
[page]
悟拳
(一)悟拳有助于更好地练拳
古本《易筋洗髓经》中说:“迷则凡,悟则圣。圣凡之区别,只在迷悟之间。”因此,练拳的同时,要用脑去想、去思考,也就是去悟。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孑L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也说:“行成于思。”光练不想,拳理不精,难成大家;光想不练,不懂拳艺,纯属纸上谈兵,功夫难以上身。
l、悟拳有助于练好太极拳架外形。架势是否中正安舒?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是否相合?手眼身法步是否配合密切?每招每式都要去想、去思考、去体悟。
2、悟拳有助于练好太极拳的技击。练拳人常说,练拳时对面无人似有人,推手时对面有人似无人。就是说,在练太极拳套路时,想象对面有一个人正在和你较技。你的一举一动就是针对面前的人做防身和击打动作,这样就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
3、悟拳有助于获得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内涵丰富,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为基石,又有现代科学素的合理内核,是一个繁杂的体系。从太极拳原理来说,仅哲学它就包含着阴阳对称、阴阳互容、阴阳变化等诸多矛盾对立统一学说。它还包括中医经络学说,养生学以及力学等原理;从体形动作来说,它要求全身节节贯串,动静有序,配合紧密,协调一致;从内气运行来说,它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达四梢。因此,只有用心感受,用心揣摸,用心体悟,才能掌握。
(二)悟拳有助于获得太极拳精髓
1、悟拳有助于提高练拳者的修养。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中正安舒,方圆相生,天人合一,人气合一等等。由天人合一、人气合一就能感悟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处世观;由刚柔相济,中正安舒、方圆相生的拳理要求就可以体悟出做人与谋事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宽严有度、有理有节的人生态度;由太极推手时“舍己从人”,“随曲就伸”的要求可感悟出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凡事要往宽处着想,要有顺境得进、逆境励志的思想。
2、悟拳有助于提高练拳者的理论素质。马虹前辈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太极拳“有四大理论支柱:一是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二是道家的养生术,三是经络学说,四是传统的兵学。”(《陈式太极拳理阐微》)当然太极拳还包含力学、人体运动学等科学理论。练拳时如能认真体悟,努力钻研,就会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3.悟拳有助于提高练拳者的综合素质。太极拳是一门综合艺术,练拳者要从多方面去体悟、去锻炼。功夫在拳外,同一件事,同一个动作,想法不同,眼界不同,境界不同,悟得便不同。有的人可能悟得独到,悟得精妙,能悟出新的感受;有的人可能悟得平淡,悟得浅薄,只是打打拳而己。因此,通过悟,可提高处理事物的综合能力。
(三)只有练悟结合,才是学好太极拳的必经之路。
1、只有练悟结合,才能使练拳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承载着许多内容,只有透过拳形拳架的外形,才能逐步弄清它的本质。练拳初期,只是简单的形象思维。比如“金刚捣碓”如何做?“单鞭”“云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只对动作有一个基本概念。随着对太极拳架套路的反复演练和体悟,就会对拳形背后的许多东西,如太极拳的功能、特点、效果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就是进入了复杂思维阶段,提高到了理性认识。通过思索,我们可以对太极拳有这样的新认识,一是具有健身、防身、养身的功能,正如马虹先生称“太极拳熔健身性、技击性与艺术性于一炉”;二是具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蓄发互变,刚柔相济的特点;三是能达到练精、练意、练气并重,形神兼练、内外双修的效果。因此,只有练悟结合,才能使练习者对太极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只有练悟结合,才能全面发展。练太极拳首先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刻苦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悟(思维)和进一步学习,就会形成一些看法和理论。把自己形成的点滴理论,再放到练拳时进行检验,就是再实践。如此反复,就会走上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探索之路,就会使练拳者不断提高。如果练拳者仅仅停留在光练不悟的地步,只能算一个武夫。太极拳内涵丰富,不但要刻苦练习,而且要透过拳的外形,体悟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内在联系,文化渊源。特别是对看不见的内劲、内气等要反复揣摩,深入考,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立足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要立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苦练真功,思索不止,做个既身怀绝技又掌握太极拳理论的武术家。武术家不是简单的舞拳弄棒踢腿跌叉的武夫,他必须具有融会贯通之学识,气定神闲之修养,兼容并包之胸怀,高瞻远瞩之境界。
推荐下面太极拳理论知识文章给各位朋友
如何「尾闾正中、收胯」
[杨式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的“松”
太极拳的松之我见
太极拳的神与意的区别(此感悟与太极拳爱好者分享,希望对你练拳有所帮助)
如何正确理解杨氏太极拳中运劲如抽丝的内功心法
正确理解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无极生太极”之我见
朱老师谈太极拳到底一辈子练的是什么
一个太极拳爱好者的太极拳内功杂谈(你可保留自己的意见)
松腰的重要性
浅谈“顶头悬”
太极入静妙境
对太极拳的感悟
习拳心语——闲谈太极拳
感悟修炼太极之静
道教秘传内功心法之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推荐给习练传统功夫太极拳的爱好者)
道教秘传内功心法之体感人静法(推荐给习练传统功夫太极拳的爱好者)
浑然太极 “天人合一”
风zhiwu 谈太极拳的松静
练习太极拳动作的作用是什么?(摘录于杨氏太极拳传人李敏弟的谈话)
太极拳三论(一个太极拳爱好者的练功心得)
再谈立身中正(推荐此文章)
略论“用意不用力”
李雅轩风格传统杨氏大架太极拳115式健身原理
太极拳放松八大好处
体会太极拳的“松”
“松”从“紧”中得 “轻”从“沉”中来(此文有价值,值得花费你一定的时间阅读)
太极拳内劲之感悟(转)
杨氏太极拳之“慢”》(此篇文章很好,推荐给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对学拳很有帮助)
一位太极拳练家的感悟(此文扼要简明的阐述了习练太极拳中神与形的关系)
    太极拳的“神明”途径
    太极拳的修炼思路
    揭秘太极散手
    怎样学太极功夫
    【转】忧思太极拳教授法
    太极拳之“掤劲”述真
    攻防兼备练太极
    练太极拳贵在用意练气
    十三势中的掤字谈
    太极拳的“气”与“松”
    陈瑜老师谈放松
    陈瑜老师传授打坐内功心法
    陈瑜老师讲:“打拳要有精气神”
    太极拳的自然观
    陈式太极拳桩功
    胸腰运化训练法
    引进落空 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的招与劲
    太极拳精义述真
    您全面了解“含胸拔背”吗?
收集最全的太极拳理论知识专辑
明师太极拳论 太极拳的旧闻 太极拳器械谱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的传承  论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1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2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3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4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5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6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7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8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49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0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1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2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3
【太极拳论文精选】专辑54
收集大量名人演练太极拳、剑、刀、枪、扇等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名人演练42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24式太极拳 名人演练3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2式太极剑
名人演练40式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陈氏太极拳 名家演练武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拳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拳 名家演练杨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剑 名人演练陈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剑 名人演练武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吴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孙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杨氏太极刀 名人演练陈式太极刀 名人演练武当太极刀 名人演练48式太极拳
翟维传 武氏太极拳 陈小旺  陈式太极拳 扬振泽--扬氏太极拳 李正 杨氏府内派太极拳
王培生 吴式太极拳 冯志强  陈式混元太极拳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 陈正雷 陈氏太极拳
魏树人:太极拳内功述真 解守德 太极内功心法 黄性贤 太极松身五法 翟英波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
傅钟文 杨氏太极拳 庞大明 杨氏太极拳 付清泉 杨式太极拳 付声远 杨氏太极拳
洪日镜 杨氏太极拳 董虎岭 杨式太极拳 韩清民 杨式太极拳 孙剑云 孙氏太极拳
刘应文 杨式老六路视频 惠合同 杨式太极拳 郑曼青 杨氏太极拳 张俊峰 杨式太极拳
姚继祖 武式太极拳 崔仲三 杨式太极拳 黎慧琳 扬氏太极拳 李承祥 杨式85式拳教学 
扎西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秘境1-8集  李占英:杨式太极拳 赵幼斌 杨氏太极拳
朱怀远 杨氏太极拳 李和生 杨氏老六路 李和生 太极内功推手 杨振铭 杨氏太极拳
杨振基 杨氏太极拳 杨振国 杨氏太极拳 杨军_杨式太极拳 和有禄 和式太极拳
孙永田  孙式太极拳 李秉慈 吴氏太极拳 张志俊  陈式太极拳 马金龙李氏太极拳
张晓欧 武氏太极拳 陈思坦 太极拳套路示范 吴阿敏 太极拳套路示范 任孝杰 陈氏太极拳
宗维洁 杨、吴氏太极拳 王玺雯 太极拳套路示范 詹文震 陈式太极拳
石磊 杨氏太极拳
阚桂香 陈氏太极拳 曾乃梁 太极拳功法传授 张洁 太极功夫扇 陈有芹 陈氏太极拳
茹奕紫陈氏太极拳养生功
武当太极拳秘传功夫欣赏
 汪兆辉 武当纯阳功
汪兆辉 武当内丹术
张广德九九还童功功理讲解
张广德 49式经络动功 卫子云 太极能量功 王培生 乾坤戊己功
茹奕紫 太极气功十八式 李正太极拳和养生的关系
陈雄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杨云忠杨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刘瑞 赵堡太极拳
王海洲 赵保太极拳
和定乾 和式太极拳 和东升 和式太极拳
胡凤鸣 武氏太极拳 吴文翰 武式太极拳 钟振山 武氏太极拳
张振华 孙氏太极拳
关思鹏 吴氏太极拳
陈玮 吴氏太极拳 林汉国 吴氏太极拳
张耀忠 吴氏太极拳
赵子华 杨氏太极拳 韩兴民 杨式太极拳
冯如龙 杨式太极拳 王长兴 杨氏太极拳
丁水德 杨式太极拳 陈雄 杨式太极拳
孙新杰 杨式太极拳 张勇涛 传统杨式太极拳
闫其余 陈式太极拳 杨合发 陈式太极拳
陈三虎 陈式太极拳 刘成德 洪传陈氏太极拳
张联恩 洪传陈式太极拳
黄忠达 陈式太极拳
田秀臣 陈式太极拳
田秋信 陈式太极拳
杨诺宾 陈式太极拳 燕跟来 陈式太极拳
茹奕紫 陈式太极拳
陈有则 陈式太极拳
陈庆州 陈式太极拳
张福旺 陈式太极拳 陈志强 陈式太极拳
陈小星 陈式太极拳
陈瑜 陈氏太极拳 黄康辉 陈式太极拳 朱天才 陈式太极拳 陈冲 陈式太极拳
陈小水 陈式太极拳 陈自强 陈式太极拳 陈炳 陈式太极拳
王西安 陈式太极拳
范雪萍 太极拳冠军 马畅 太极拳冠军
牛俊杰 陈式太极拳 吴雅楠 竟赛太极拳
刘志华 太极拳冠军
徐影 太极拳冠军
梁晓葵 太极拳冠军
陈照森 陈式太极拳
陈桂珍 太极双剑女皇 曲志远 太极拳武星
陈素英 陈式太极拳
苏韧峰 太极拳冠军
易鹏 太极拳冠军 冯鸿昆 太极拳冠军 项国员 陈式太极拳 惠合同 太极拳冠军
章璐璐 太极拳冠军
吴康虎 杨式太极拳 陈九江 太极拳套路
王二平 太极拳冠军
马春喜太极剑、刀、拂尘 李德印 太极拳套路
苏学文 杨式太极拳 苏自芳 太极拳冠军
张吉平 陈式混元太极拳
冯秀芳 混元太极拳
马广禄 混元太极拳 杨丽 杨氏太极扇
徐伟军 武林百杰
霍东利 太极拳冠军
吴爱姣 太极拳套路
吕德和 太极拳名家
刘伟 太极拳冠军
孔祥东 太极拳冠军
王歧芳 董式[董英杰]太极拳
杨静 太极拳冠军
丁杰 太极拳冠军
傅文杰 神意太极拳
吴颖锋 陈式太极拳
张光萍 太极拳套路
孙平辉 太极拳套路 邱慧芳 太极拳冠军
王木杭 太极拳名家
吕林红 陈式太极拳
景德敏 吴式太极拳 凌志安 陈式太极拳
赵宾宾 陈式太极拳 党国俊 陈式太极拳
崔彦星 赵堡太极拳 刘万坤 陈式太极拳 张喜群 陈式太极拳
陈超 陈式太极拳
门敢红 太极拳冠军 曹红娟 太极拳冠军 方艇  陈式太极拳
马虹  陈式太极拳
收集了大量太极拳、剑、刀、枪、扇等教学带视频供大家参考学习
付清泉杨氏85式太极拳教学
崔仲三108势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103式杨氏太极拳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刀教学 杨振铎杨式太极剑教学 李承祥杨式85式太极拳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单刀(23式)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教学
马虹陈氏太极拳新架83式教学
马虹-陈式太极拳动作分解及其技击法.
马虹-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捶教学
陈正雷陈氏梨花枪加白猿棍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双刀教学
庞大明武式太极拳81式教学
庞大明杨式2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扎西传统杨式太极拳教学
王培生吴氏太极拳三十七式讲解
李秉慈吴氏太极拳45式教学
乔松茂85式武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剑云孙氏太极拳97式教学
杨静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马春喜36式陈式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苏韧峰武当太极剑教学
李德印高佳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宗维洁32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陈思坦杨氏40式太极拳教学
李德印-四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吴阿敏-四十二式太极拳教材
阚桂香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李德印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
孙建国武氏太极拳八十四式教学
韩正贤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胡启贤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教学
胡启贤原地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陈瑜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教学
张鸿诚杨式太极拳36势拆解
李和生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教学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马畅 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照深陈氏太极拳26式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38式教学
张光德  养生太极刀教学
王二平陈氏56式太极拳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教学
冯志强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48式教学
陈师行武当28式太极拳教学
冯印泰24式太极拳传统打法分解教学
李德印16式二段太极拳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传统套路第一路教学
黄康辉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教学
丁水德杨氏太极刀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二套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张峻峰传统杨氏36式太极刀教学
石月明杨氏太极拳套路讲解
谢桢 吴氏太极剑六十四式教学
李秉慈传统吴氏太极刀教学
吴阿敏吴氏45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付清泉杨氏太极推手教学 李正 太极推手教程
李正 太极推手中级教程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吴阿敏三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马广禄 混元技击32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
王建华陈氏简化太极拳教学
陈炳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陈小旺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式教学
苏建平陈氏太极拳五十九式分解教学
王西安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张联恩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
杨云中杨氏太极拳二十二式教学
黎慧琳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学
杨波讲授太极经络内养功
蔡宝珠杨氏太极拳三十七式教学
李正 传统杨氏太极桩功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太极热身功教学
王振华精选四十八式陈氏太极拳教学
王西安讲解太极拳桩功的基本动作
张耀忠吴式太极拳内劲讲座
关振军吴氏太极拳讲座
张忠耀吴式太极拳37式技击应用(全)
谢守忠太极对练108式实用技击
祝大彤讲解太极揉手揭秘
祝大彤太极内功揭秘
谢守忠吴氏北派太极快拳一路拆讲
马金龙讲解吴氏太极拳37式
战波太极拳推手劲路及实战打法
高壮飞太极拳推手应用教学
高壮飞吴氏太极拳37式技击法
游玄德秘传精简武当太极拳教学
刘焕军武当三丰实用技击教学
崔仲三传统杨氏太极拳拆招
李德印52式太极功夫扇教学
高连成武派太极实战技击术
张东武太极散手推手擒拿实战用法
张联恩洪传陈式太极拳二路拆讲
张志俊陈氏太极拳一,二路拆招
李德印夕阳美太极功夫扇教学
李德印八十八式太极拳教学
张俊峰杨氏太极拳传统42式教学
江大安杨氏太极拳八十五式教学
张勇涛杨氏太极拳126式分解教学
侯春秀赵堡太极拳法七十五式教学
王海洲王长青赵堡太极技击散手教学
赵幼斌杨氏太极剑51式教学
黄康辉陈氏太极剑三十二式教学
王二平陈氏太极剑49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剑五十四式教学
吕林红陈氏太极剑六十三式教学
陈自强陈氏太极双剑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剑36式教学(全)
马春喜36式太极刀教学 杨合发陈氏太极刀24式分解示范
陈自强陈氏太极春秋大刀教学
崔仲三杨氏太极大杆讲解
杨丽杨氏太极扇三十六式教学
杨丽杨氏太极扇七十三式教学
肖勇太极双环五十二式教学
李正杨氏府内派太极球教学
吴阿敏吴氏太极十三刀教学
阚桂香 东岳太极剑教学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教学
陈有芹陈氏太极拳二十式教学
吴阿敏 太极推手教学 黄康辉 王建华太极推手对练
马虹陈氏太极拳拆拳讲劲
张晓武陈氏太极技击术三十六招
马虹浅谈陈氏太极拳的内涵
朱天才陈氏太极散手42发劲教学
张耀忠太极内劲讲座
马虹陈氏太极拳辅导(讲拳理)
王如良讲解(太极拳论)
李晖太极养生导引功教学 养生太极拳防治百病讲座
乔松茂武氏太极拳打手
丁水德 杨式太极剑54式教学
陈庆州《行功太极球》教学
黄康辉 陈氏八式太极拳教学
任天麟 陈式太极拳26式教学
陈桂珍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精讲
祝大彤 太极内功揭秘
祝大彤 品太极 祝大彤 自然太极拳81式教学
祝大彤 太极推手艺术
祝大彤 太极内功解读 祝大彤 太极拆招解秘 祝大彤 太极误区解密
竺玉明 四十二式太极剑教学
马春喜 太极拂尘教学 杨丽 太极功夫扇对练十六式教学
霍东利 太极推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