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地面找平层:老上海的痕迹(三,花衣街欲哭已无泪,吉安里哀嚎无人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46:03

老上海的痕迹(三,花衣街欲哭已无泪,吉安里哀嚎无人应)  

2009-10-14 18:37:4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三,花衣街欲哭已无泪,吉安里哀嚎无人应

上海及江南地区棉花种植及纺织业比较发达,吸引各地商人来上海采购,棉花销售达全国各地。据记载,每到秋季,从早上到中午,小东门外“负担求售”的花农摩肩接踵,形成了繁荣的“花市”。明代晚期上海的棉布产量已经达到1420万匹,清嘉庆年间更达到2475万匹,其中供外销1150万匹。这么大的棉花和棉布销量,它的市场在哪里?就在以花衣街为主的商业区;

一百多年前南市的“花衣街”是上海最大的棉花交易場所,兩边多是棉花堆棧和商行,這条街也因棉花(俗称花衣)行聚此得名。每當秋末棉花上市季节,花衣街上熙熙嚷嚷,各地棉农运棉至此出售,而且地处江边,四方客商來此购棉南运,热闹非凡。

随着棉花和棉布市场的兴起,棉布商店也在其街上和周围开业,复源镛、恒丰信、鼎丰都在这一带营业。同时钱庄业同元生、同康、泰康、肇康直接开在花衣街上。可以想象;这里的风光是老上海的一个奇观。

这样好的地方我早就感兴趣了,六年前我就去拍了一次照;

六年前的花衣街

短短的一百多米花衣街,路口已经被尚文中学占据,路两边仅存很少原来的建筑,为了不破相,我在取景时特别注意,想重现原来的面貌(路中最窄处是原貌)。真是多此一举,现在我们再去看看这花衣街;

今日的花衣街

 

拆得一片狼狈,路东面已经一无所有,西面这高墙是沈家大院(后面有专集)和几幢街面房子没拆,你看看吧!快倒了。就是这些才是花衣街的原来风貌,不知哪天什么都没有了!

危在旦夕

 

花衣街欲哭已无泪!因为他已经哭不出了,整整一条街只留下这几个门面。

那么这几幢房子为什么还没有拆呢?因为这里还有一条著名的弄堂——吉安里;

闻名于世的吉安里将遭大难

吉安里是花衣街唯一的著名弄堂——新式石库门弄堂。新式石库门弄堂不是在新天地、茂名路一带很典型吗?那是在租界。在南市这里是中国人自己的新式石库门弄堂。相邻的沈家大院是1860年兴建的,那么紧邻的吉安里至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六年前我去的时候,弄堂人家开心的告诉我,这条弄堂要保留整新,留给后人,人们纷纷搬出。这次去却不一样了——就要拆了!实际上人们也太傻,中国有一句成语“唇亡齿寒”;花衣街已经不成气候,哪里保得了吉安里?除了相邻的沈家大院保住了,它才有希望。

我们进去看看;

豁然开朗,一片新天地

 

弄堂很深,横向还有小弄堂;一律红砖,依然整齐清洁。小弄堂里还有人在洗衣;

有感情的还不想走 

当时,老城厢有几条著名的弄堂;绵阳里、吉祥弄、吉安里等,都是上海响当当的弄堂,其中又以吉安里最为规范之一,就像我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谈起沪西花园里弄房子一样惊人,因为人们住的是棚棚房子,下面一张照片有一点像;

如意街

所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上海石库门房子,她的情趣依旧在。

情趣依旧在,只是已不长 

石库门,来历就是有一个石头的门,在这里家家门口都有,而且是雕花的,一百多年了,依旧如新;

家家都有的雕花门楼

里面的天井、客堂、厢房、前楼、后楼都是二上二下,后面还有晒台,一家人住多惬意!我真的怀疑后来的石库门房子是借鉴这里的。

还有经典的就是上海有名的过街楼。

经典的过街楼

这过街楼设计得那么自然,与弄堂混为一体。不像有些创意为了显示上海风格,弄得死翘翘的,又长又大,因为过街楼这样大刚刚好。

这样完整、这样完好、这样有历史的典型建筑群,命运一样不会好,因为,不是它没有价值,而是生不了钱,修复它倒过来要花钱。其次它的地段已趋于没落,不像“新天地”运气好。

面目全非

里面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拆了,这是前后厢房,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五十年前有这一半做新房,不要太开心哦!更不要说在一百年前,而且住的是整个门面,是怎样的人家?现在拆了,可是有谁能出来讲一句有用的话,吉安里在哀嚎无人应。

心情沉重地走出吉安里,下一次来可能看不到它了!这些照片将成为绝版。

接着更令人心寒的事情接踵而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沈家大院》!

 

                                                  Cai kang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