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us手表:春 季 养 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02:24

春 季 养 生

  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为公历二、三、四月,共3个月。

一年四季中,“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尤其要会养“生”。养“生”,就是养生机,也就是长养人体生命的活力。春天正是长养人体生命活力的最佳时机。春暖花开,“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因此春天的养生在一年之中尤为重要,春天养生得当,将有益于全年的健康。

春季养生,应根据“万物生发,肝气旺盛”的特点,具体贯串到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精神等各个方面去。

春季以风气为主令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宋代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早春的气候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春天的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即“风邪”为主。“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

风邪特点:一是伤人上部。如伤风感冒中常见的头项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等症状。二是病变广泛。由于风邪变化无定,往往上下窜扰,在表可稽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或游走于经脉之中;逆于上可直达额顶;犯于下可侵及腰膝胫腓等。三是“风胜则动”。如抽搐、痉挛、颤抖、蠕动甚至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症,往往都与风有关系而列为风病。四是兼杂为病。风邪常与其他邪气相兼合并侵犯人体。如在长夏之季,风邪常与湿邪一起侵袭脾土,可见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脾胃受损症状;若与热合则为风热,与寒合则为风寒,即人们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同时,猛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那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的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如在血中开始分泌大量血清素,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压抑和疲劳,并会引起一些人的甲状腺负担过重。所以,《黄帝内经》里说:“风者,百病之始也。”五是风气通于肝。大自然中的风气和肝的关系最大。风邪属于阳邪,最容易损伤人的肝,尤其易损耗人的肝阴(造成肝阴不足),出现头晕、眼干、目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弱细数等症,风邪甚至还会扰动肝阳,出现肝风甚至中风。所以春天养生最应重视“养肝息风”。

人体阳气向外舒发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当春归大地之时,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舒发。

具体表现为:一是气血活动加强。人体气血在天热时畅通易行,天寒时则凝滞沉涩。而春天的气候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气候温和,故气血活动亦介于两季之间的状态,即逐渐增加。同时阳气代表着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阳气的生发意味着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二是肝气开始亢盛。《素问?金匮真言论》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具体到春天,即是“肝者……为阳中之少阳,于春气。”在《黄帝内经》里亦有“肝主春”的记载,是说人体肝脏与春季相应,肝的功能在春季最为旺盛。具体表现为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逐渐加强,肝所藏之血流向四肢。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三是精神活动逐渐活跃。随着气候的转暖和户外活动的增多,人们的精神活动亦开始活跃起来。这些生理上的变化,都给春天的饮食提出了新的要求。 

  春季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天乍暖还寒,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且多风的季节。特别是早春季节,时而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让人换下冬装穿上单衣;时而又冷风袭人,依然要穿起棉衣、紧缠衣襟,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受凉生病。今天还是雨打南窗,明天就可能北风呼啸;中午尚是春暖融融,夜间就突然寒彻入骨。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毛孔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而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但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易引起“春困”。再加上忽冷忽热风雨无常,常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也会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同时,春天气温气压多变的特点又使人的情绪变化加大,易出现沮丧、抑郁及不知所措的精神状态。特别是有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史者对这种天气最为敏感,容易复发。故民间有“春天到,痴子闹”之说。

春天的冷暖骤然变化,使人机体的免疫与防御功能下降。这种冷暖无常、气温骤降或气压剧升的异常天气,也容易造成机体交感神经失调,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液黏稠度增高,易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发生。尤其是早春季节,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正处在调节之中,各系统功能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身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低,易感染各种疾病。加之春季又是蔬菜水果的淡季,常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以致不少人出现口舌生疮、牙根肿痛、牙龈出血、大便秘结等内热上火的症状。加之春天机体代谢旺盛,胃纳增强,胃酸等胃液分泌增加,情绪不稳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因而容易引起胃溃疡等病复发。

当春归大地之时,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致病源如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会乘虚而入。各种病虫害猖獗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在我国南方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春暖花开、繁花似锦的多风天气,空气中飘浮着各种花粉颗粒、杨柳絮、尘埃、尘螨、真菌等,因此对过敏性体质之人最容易诱发变态反应,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荨麻疹等。同时,由于时气的变更,春季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易诱发出血性疾病如鼻出血等,更甚者可导致脑溢血。此外,春天还是结核病、甲肝的高发季节,均应重视预防和调理。

养阳、护肝、健脾正当时

春季养生首先要注意养阳,应当早睡早起,使人的生活作息习惯适应春季阳气初升的特点,饮食注意清淡,平素避免辛辣刺激之品,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不可出汗太过,损害阳气。

春气通于肝,此时肝胆经脉的经气也越发旺盛和活跃,故春日宜护肝。春季护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顺应肝的调达之性。

在饮食上春季应该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之气,如山药、藕、芋头、萝卜等。另外,春季为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春季宜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谓春天人们应当晚一些睡,早点起,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舒展着形体,在庭院里信步漫行,这样就能达到使思想意识、灵感生发不息。也就是说春季,万物复苏,人们应该适应自然,做到早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早睡,并不是说天未黑就入睡,而应当与日起日落相吻合。如今人们的活动已打破时间的限制,无节制的夜生活给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因此更不可三更半夜才入睡。早起,并不提倡天未亮就起床。起得太早,人体的生物钟尚处于休息状态,此时的血压、体温、心跳、呼吸及肾上腺激素还停留在睡眠中,不适合运动。因此,凌晨时分就跑到树林或公园里锻炼,不符合春季养生的宗旨。而且,此时太阳尚未升起,地面还聚着较多的污浊空气,对人体极为不利。另外,绿色植物夜间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只有待太阳出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才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此时进行锻炼对人体才有益。

睡眠时,头部应朝向东方。睡前应用热水洗脚,使全身暖和、舒适,并用双手按摩双足,尤其是涌泉穴,以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疲劳,使睡觉更加安稳。

早晨起来,要先使头脑清醒,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目将双手搓热,温熨双眼,并将眼睛左右各旋转片刻,然后猛然睁开双眼,由此除去眼中的风火。

另外,养成中午午睡的习惯也有助于身体健康。大脑不可能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除了夜晚睡眠时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中午饱食之后,也会短时间处于明显的抑制状态。这主要是因为饱食后有更多的血液流向胃部,脑部血液供应减少,以致大脑功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春天,由于气候的原因,这种抑制更为明显。这时进行适当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使精力充沛,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一般而言,午睡都在午饭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进行。午睡最好的方式是*躺下睡,让周身放松,而不要坐着或和衣而睡。时间以半小时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睡不着也可以,闭目养神,也能收到午休的效果。

“春困”是怎么回事?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道理何在呢?

春困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原因是:冬天为了防止散失大量的热能,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整个皮肤的血管处于收敛状态。而到春天,由于天气变暖,大地复苏,皮肤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流量是相当稳定的,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相对来说,供应给脑的血液就会减少;此外,春天日长夜短,人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所以,使人感到困倦,爱睡觉。

春天困倦虽不是病态,但因为影响到学习和工作效率,必须设法消除。

早睡早起: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体承受紧张度能力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睡懒觉不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反而会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懒。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做头皮操:春季,坚持做头皮操,能消除大脑困倦。其方法是:先用双手十指自然屈指并拢,用指端自前向后、自中绕至两侧,对整个发际较有力地划摩10次;再用十指依前顺序较有力地一点一点地按压3遍;再用十指依前顺序做短距离往返搔抓3遍,每个搔抓区抓5下;最后用十指依前顺序轻缓按摩5遍。每日晨起、晚睡前各做1次,可使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是消除脑疲劳困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视觉刺激:春季,走出户外,举目远眺,让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尽收眼底,给自己以视觉上的良好刺激,有助于消除春困。

饮食调摄:科学的饮食对解除困倦也有积极的效果。春季饮食宜清淡、新鲜、易消化,青菜、胡萝卜、马兰头、荠菜、小白菜、荸荠等食物是最佳的选择。尽可能少吃肥肥腻腻的肉食类食品,以便于肠道的消化吸收;适量多吃一些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它们有祛湿、避秽浊、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大脑中枢的作用。同时,还可用生薏米30克、扁豆20克、淮山药10克煮粥吃,或用木棉花20克、赤小豆15克煎茶喝。采取上述方法,对消除春困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科学用脑:科学用脑,就是让左脑半球得到适当的休息。大脑的功能,有不同的左右两半球。在春季日常工作学习中,左脑半球主要负责语言、数学、抽象思维等,脑力劳动者的右半球较少应用,相对轻松一些。因此,当头脑不清醒和胀痛时,应放下手头的工作,听听音乐、赏赏花草、做做体操,让右脑半球得到启动和使用,左脑半球适当休息。更重要的是,运动能使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大脑及时得到补充和供给,有利于去困解乏。

刷牙洗脸:刷牙洗脸是一种消除春困的极为便利而简单的有效方法。当困倦之意袭来时,可采用具有芳香味的牙膏刷牙漱口,用冷水洗脸。这样可以提神醒脑。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现。比如:精神病发作前所出现的抑郁症状,肝炎前期的低热嗜睡现象,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有人还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频频,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因此,疾病引起的“春困”,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春季要防春寒(1)

  春到大地,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然而早春却寒意正浓,人们仍觉得很冷,所以,民间有“春天冻人不冻水”的谚语。原因何在?

其一,春天是冷暖气团的过渡时期,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很强,导致了春天多风的天气。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人也就觉得更加寒冷。这种看起来似乎天气暖和了,而实际上人们仍感觉相当冷的情况,在初春季节尤其明显。

第二,地球表面的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光,但空气直接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很少。原因是太阳光的能量首先被地面吸收,转化为热能再由地面将热量传送给空气。所以,白天越是靠近地面,空气温度就越高些。冰雪冻土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得也早一些。但冰雪冻土融化过程中又需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得很快,以致人们仍然感到寒冷。

鉴于上述原因,春天除了防止风邪伤人,亦需要防寒,尤其是在早春时节。古语道:“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就是提醒人们当心春天里的“冬天”。就拿脑血管病来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峰皆在每年1~2月份。这与大气中温度和相对湿度低变化关系密切。

那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其实也就是要防寒保暖。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寒冷时脑血管患者发病率高。由于春寒、温度低,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溢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室温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时盖的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原则;衣服不要脱得太快。要多饮茶,多喝姜液、食用菌汤,多吃草菇、香菇、平菇、蘑菇等汤菜。

“春捂”防病

“春捂秋冻”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地减衣服。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养生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捂”穿衣应下厚上薄

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尤其是老人,若在乍暖还寒的气温下,过早摘掉帽子和围巾,易遭受风寒侵袭,导致伤风感冒加重颈椎病的症状。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早春时节,有些人常早早地换上春装,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而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要比上不差,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这时寒气与湿气就会悄悄地趁虚而入,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到酸胀不适,关节僵直等,从而引发关节炎。

把握“春捂”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春季要防春寒(2)

  把握“春捂”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注意“春捂”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春捂的信号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春捂”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春季对居家环境的要求

春季要注意室内环境卫生

春季也是细菌和病毒开始肆虐的季节,为保护健康,必须远离这些引起人体病害的微生物,因此保持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卫生就显得相当重要。

首先,应该经常清扫居室,对一些不起眼的角度和阴暗死角可以喷晒杀虫剂、消毒水,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另外还可以养植花草,净化室内外环境。对于家中的餐具,即使没有传染病人,也应当经常用洗洁精清洗,并用流动水清洗餐具表面的洗涤剂,有消毒碗柜的还应当将餐具放在消毒柜中进行消毒。

另外居室内要保持通风,净化室内的空气,减少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尤其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要敞开门窗,增强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污染机会。

衣服及被褥之类的家用生活用品,要经常用日光中的紫外光消毒,将衣服、被褥在阳光下照射3~6小时能达到消毒目的,减少细菌污染。

春季应当重视室内绿化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适当的养植一些花草,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对保持人长寿也很有作用。同时,现代的一些家具,可能会散发出一些有毒害的气体,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尤其是生活在拥挤的城市之中,狭小的居室空间及周围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噪音等都会导致身体不适。

绿色植物不但可以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的尘粒和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还可以过滤放射性物质,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植物的青绿色还可以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还由于色调柔和而舒适,有益于消除视觉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

春季的鲜花除了能净化空气、吸收噪音外,还可以通过嗅觉和视觉调节人的情绪。如水仙花的香气可使人温顺缠绵,丁香的气味能使人沉静,兰花、百合的花香能使人愉快和爽朗。

春季要防春寒(3)

  因此,在冬去春来之时,一定要重视居室庭院绿化。家庭绿化的重点是在阳台。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又好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兰花、紫荆花、含羞草、月季花、百合花、夜来香、夹竹桃、松柏、洋绣球花、郁金香这几种花卉不宜放置在居室中。

春季*要适度

为适应春季萌生的自然规律,*次数应当较冬季有所增加,不可对其加以过分的制约,但也不可放纵自己。养生必须保持规律和谐的性生活,节欲可以保精、养神,而纵欲却促使早衰短寿。

在春天季节里,为顺应自然而又行房有度,一般来说,健康无病年轻夫妇,每周2次为好,中年夫妇每周一次为好,老年夫妇每2周1次为好。实际可以结合体质强弱、生活习惯等酌情而定。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春季并非受孕的最佳季节。因为,胎儿大脑皮层初步形成的时间是在母腹中的第三个月。如春季受孕,则其后适逢夏季,温度升高,湿度大,孕妇的饮食起居诸多不便,容易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春季适宜的健身方式

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使血流增快,能促进新陈代谢,骨骼强健,增强肠胃蠕动,增加肺活量。由于冬季户外活动的减少,人体的各系统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一到春季,温度回暖,人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也被激活,因此要顺应人体的生理规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以增强人体健康。下面介绍春季适合的健身方式。

春季应该多旅游

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里,身体被厚厚的棉衣捂了两三个月,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极需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特别是,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枝条吐绿,芳草茵翠,鲜花斗艳,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简直令人陶醉,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最喜踏青春游。

春季宜多散散步

春暖花开之际,散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一天紧张繁忙工作之后,到街头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劳,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均匀乃至加深,利用血液循环,增加胃肠消化功能。众多寿星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时间散步,尤其更重视春季散步,因为春季气候宜人,万物生发,更有助于健康。散步要不拘形式,量力而行,切勿过度劳累。

放风筝

放风筝能使人回归自然,沐浴春风阳光,舒展筋骨,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活动全身筋骨。放风筝时,前倾后仰,时而奔跑,时而住脚,缓急弛张相间,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对神经抑郁、失眠健忘、肌肉疲劳等均有祛病养生作用。再者,放风筝时,双眼凝视蓝天,远望风筝的飞行运动,可以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从而达到防止近视眼、保护视力的目的。

慢跑

这是一项有益的运动。慢跑对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都有良好的作用。慢跑还有助于调节大脑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消除便秘。

晨起提倡伸懒腰

之所以提倡晨起伸懒腰,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故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祖国医学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流于诸经”,经过伸懒腰,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肌肉关节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头脑清楚,同时,激发了肝脏功能,符合春季应该养肝之道。

春季要防春寒(4)

  多做户外活动

上面所说的春游、散步,皆属于户外活动的范畴,因内容丰富,故单列一项介绍,但还有许多户外活动都可以起到好作用:如登山、骑自行车、钓鱼、赏花、散步、踢毽子、练气功、打太极拳等等。由于在室外,空气中的“维生素”较丰富,这种“维生素”就是空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虽见不到,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飘游”,十分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对预防儿童的佝偻病和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都十分有益。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可以使人养成含蓄性情、稳健机智的性格,促进人身心健康。

春季运动的注意事项

一是要注意防寒保暖。春天的气候多变,尤其是在早春季节,户外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大,以防受潮寒诱发关节疼痛;也不要在尘土随风飘飞的地方锻炼,并要学会鼻吸口呼,不要呛风。尤其是锻炼后应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上汗水,及时穿上御寒衣服,不要穿着湿衣服让冷风吹,以免着凉引起疾病。

二是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要让肌肉和韧带充分放松。先抡抡臂、踢踢腿、转转腰,身体的肌肉、关节活动开以后,再做剧烈运动。锻炼之后,要做整理活动或自我按摩,调整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僵化。

三是锻炼身体要全面。既要选做四肢伸展的动作,又要顾全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动作。在锻炼中或锻炼后,不要在茸茸草地上随处躺卧,因为这样会引起风湿性腰痛或关节炎。锻炼时的最高心率应在每分钟130~150次左右。

四是注意锻炼时间的选择。在初春时晨练不要太早。这是因为早春二月,清晨气温低,冷气袭人,如果太早外出锻炼易受“风邪”的侵害,轻者患伤风感冒,重者引发关节疼痛、胃痛、面神经麻痹、心绞痛等病。另外,黎明或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因为植物在夜间放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须待日出后植物才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空气新鲜度才能逐渐增高。所以春季晨练以太阳将出来时起床锻炼较为适宜。

对于一些老年人,在进行晨练后,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或手脚发软、站立不稳,甚至突然摔倒。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经过一夜的睡眠后,腹中已空,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就进行强锻炼,由于运动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大脑的功能受到影响,出现上述症状。因此,老人春季锻炼最佳时间可选择在傍晚或晚上。下午机体生物节律处于下降阶段,适当运动可加速运转。此外,花木绿茵处积聚了大量的氧气,空气也相对比早晨清洁,锻炼效果胜过晨时。

春季精神调养

春季在精神调养方面,着眼于一个“生”字。怎样“生”呢?具体地说,在思想上要开朗、豁达,使情志生发出来,切不可扼杀。春季肝气旺盛,肝又喜调达疏泄,恶抑郁。故春季调神养生应保持乐观情绪,心胸开阔,以免气滞伤肝。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通过调节情志,使体内的阳气得以舒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在风和日丽之时,如能与家人亲友一道,踏青问柳、观花赏景、抒发情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则更合于顺时养神之道。

春季温度渐暖,人的生理活动也随春季生物钟发生变化,心理活动亦随之而动。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很多人难以适应,而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人甚至无法忍受,易出现情绪波动。因此,在春季尤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自然规律,使自己性情豁达开朗,愉悦高兴。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作者:杜婕僡 类别:美容·养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 1AB型人说明书

    作 者:雅梅雅

    南海出版公司

    1970年01月

  • 2汉方小说
  • 3不生病的慢老生活
  • 4吃对营养不生病
  • 5这样喝最养生
  • 6名医养生活学活用
  • 7全世界最简单的养生法
  • 8潜伏在身体里的隐患
  • 9大黄妙用是补药,人参...
  • 10养气八条脉——人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