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浆厚度什么意思:金 鱼 培 育 史 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56:19


金鱼,亦称锦鱼,系观赏鱼类中一个系列的总称。由于它在家养化过程中长期用“盆”饲养,所以直到清代还以“盆鱼”作为它的特称。明代书画家朱之蕃曾对它作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谁染银鳞琥琥浓,光摇鳍鬣映芙蓉。清池跃处桃生浪,绿藻分并金在鎔。”

金鱼原系由金鲫变异而来。原种野金鱼呈金黄色,身长尾小,两侧扁平,与现在的金鱼同属一个种。此后经历了池养的半家养期、盆养的纯家养期培育而成。

野生金鲫最早见于南朝的著录。任昉(460-508年)《述异记》中“金鱼”一词就已出现。该书称晋桓冲(328-384)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鱼。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养鱼玩赏或备膳馐的习俗,只不过畜养的对象未经定向选择罢了,到了隋唐时期,人们从天然水体中专门捞取色彩鲜艳的金鲫来饲养。如唐明皇就曾将洞庭卿鱼放养于长安城东的景龙池;唐代刺史丁延赞也曾在嘉兴府秀水县的月波楼下水池中捕过金鲫,后来这个水池还辟为金鱼池。宋代金鱼的半家化池养已经开始,不过多系在寺庙庭院中池养。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地方既是游人涉足之地,又符合佛门戒杀生、主放生的戒律。苏舜钦、苏东坡在六和寺和南屏山的兴教寺游玩时都曾观赏过金卿,并作诗吟咏。画家文同的诗作中也有“萍荷翻金鲫”之句。

南宋,金鱼的饲养已经进入家养的新阶段。

首先,“金鲫”之名已逐渐消失,代之以“金鱼”“盆鱼”。在《物类相感志》中,“盆鱼”与“金鲫”两名不并存,但南渡以后,此鱼一律称为“金鱼”。明代,屠本畯《闽中摘错疏》称,福建等地把金鱼称作“盆鱼”。需要说明的是,唐代虽多处出现“金鱼”,但此“鱼”,非畜养之物,而系指官阶饰物。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佩金符,刻鲤鱼形,谓“金鱼”。

第二,饲养普遍。《钱塘县志》说:杭州等处“园亭遍养玩之”。张世南《游宦纪闻》说:福州三山溪中的“斑纹赤黑相间”的小鱼,“里中儿豢之角胜负为博戏"(编者按:金鱼甚温顺,似不能作角胜负之戏。此鱼能斗,疑是一种斗鱼。)“闻永嘉亦有之”。永嘉,即今浙江温州、永嘉、乐清、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一带。由此可见,金鱼饲养之地,已遍及浙江、福建等地。

第三,观赏性增强,饲养场地改变。为更便于观赏,增强美感,金鱼饲养场地从半家养的升阔型水池进到府第庭院,继而“凿石为池,置之帘牖间以供玩”。名为石池,其实就是可以随意挪动的“盆”或“缸”。随着观赏性的增强,饲养品种趋于单一化,尤以皇家苑囿所养为甚,德寿宫专门修建金鱼池畜养金鱼,不杂其他鱼类。

第四,社会需求量增大,饲养的专业化,促进商品化生产。据吴自牧《梦梁录》所载,为满足“豪富府第宅沼池畜之”,钱塘门外有“鱼儿活”“人城货卖”,金鱼进人了商品市场。

第五,人工选择的深化。出于市场竞争之需,金鱼培育的方法、技巧,在专业养殖中竞相摸索,效仿和改进,希望在产卵、孵化、存活和新品种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占据优势,所以“问其术,秘不肯言”。金鱼的颜色已由原来的单色,变为“诡状瑰丽不止二种”。在饲养中,金鱼的生态,病防等方面已有较明确的的认识。如饲料,“以闤市污渠之小红虫饲”,颜色“初白如银,次渐黄,久则金”(岳坷《桯史》),“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物类相感志》)。

明代的金鱼饲养已一变而为“处处人家养玩”。就金鱼本身来说,长期生活于盆养环境,缓和和削弱了原来的生存竞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相关变异。体形变粗短,腹部膨大,鳍,尤其尾鳍向长宽分叶发展,鳞片色素细胞重新组合调整,分化而成不同色彩,虾种、芙蓉尾和多叉尾鳍的新品种也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开始出现。金鱼的名色甚多,不能尽识。见于文字记载者,仅杭州一地就有金玉、玳瑁、水晶蓝等。特异品种有日月眼、梅花点、鹤顶红、天地红等。品种颜色“唯人好尚,与时变迁”,“初尚纯红、纯白,继尚金盔、金鞍、锦被及印头红、裹里红、连鳃红、首尾红、鹤顶红”,紫眼、玛瑙眼、琥珀眼、四红至十二红、十二白。随意命名而无定准。所命之名,有的颇为雅致,如堆金砌玉,落花流水,隔断红尘,莲台八瓣等。在苏州、扬州一带,时人还竞养身细尾小的金管银管。据李时珍研究所得,金鱼苗初出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亦有红白斑相间无常者。”春末生子草上,好自吞啗,容易孵化。鱼之肉亦可为食,但味“短”而韧,“肉坚韧若麻筋。烹食金鱼不会象传说的那样使人死于非命,或遭五雷轰顶之灾。周履靖《群物奇制》说,金鱼防虱有新法:“用新砖入粪桶中浸一日,取出令干,投水中。”

清末,金鱼饲养盛极一时,玻璃器皿问世后,有人用玻璃鱼缸、翡翠瓶畜养金鱼。北京时俗,新春佳节到庙会上买回些金鱼畜养,可助喜庆之乐。

我国 饲养金鱼最早的国家,在短短七八百年中,完成了金鱼的驯化,选育出绚丽多姿、颜色各异的不同品种,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清代嘉庆进士姚元之在其《竹叶亭杂记》卷八中,对金鱼的生态特征分类、坷养方法、品种评价诸方面作了详细介绍。该书将金鱼分为龙睛、蛋(鱼)和文(鱼)三种。各种中又有所谓“串种”(杂交种),蛋龙睛为蛋的串种,此外,有蛋文、文蛋串种。蛋鱼中“头上生肉指余厚,致两眼内陷者,尤为玩家所尚”,而蛋文串种则“不足贵”。鱼长至半寸时要按种、色分养,如黑龙睛不杂红色金鱼,翠红避黑白红、红鱼须隔各色,以防串花。投料以至晚能吃尽为度。每缸分养时,按鱼的大小有一定的限额,不宜过多。这样既能防止“挤热”而死,又“足以尽其游泳之趣”。鱼缸宜选用明官窑缸等,说明我国古代金鱼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刊《古今农业》199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