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粘层注意事项:对课堂评价语言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0:59:22

对课堂评价语言的几点思考

汽开区实验校小学部   张今彦

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这届奥运会有太多的经典让我们铭记,尤其那些流行语、给我们快乐的同时,又让我们将其挂在嘴边。然而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的依然是葛优说的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已有力的证明了这一观点。

作为培育人才的教师,既感到国强民傲,又要与时俱进,当好启蒙者、引路人。回首十四年来的教书历程,在自身业务方面略见到一些长足的进步。由于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已达到了酷爱的程度。默默坚持着用心上好每一课。面对一群天真无邪又见多识广的新一代儿童,如果每节课堂上仅借助多媒体课件辅以教学,虽然情趣、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但久之儿童们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教者能在课堂评价中重新定位思考,分析本学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需要,想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对学生评价逐步有了一些认识,希望与同行们共勉,教学相长。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则要说:“面对什么学生,要说什么话”。低年级儿童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并不能总按照标准行为行事,往往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个正确公正的评价。而对于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的儿童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评价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儿童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引入评价成分,促使学生真正独立地学习和认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既要烘托出它的感染力又应考虑到它的精准度。继而细心观察、比较学生的能力、非智力因素之后,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正如18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一、 激励

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常备一副“望远镜”似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进取意识,以正面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因势利导描绘一种美好的境界让其去追求。使全体学生人人都感到有希望、有动力、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从而占领一个制高点、看得远一些,自觉地去开拓进取。如讲《盲人摸象》一课,曲到尾声时,我问“同学们如果生活中你们偶尔遇到了像盲人这样需要帮助的人时,你会做些什么呢?”一名叫高灏洋的学生答:“如果我看见盲人上公共汽车我会主动帮助他,过马路时我也会上前搀扶他。”我及时给予肯定:“你不仅想的周到而且在平日生活中你已做到了。”我停顿片刻面向全体学生说:“高灏洋同学在我们郊游车上就曾主动为大家收食品袋,平时又热心帮助同学,他做的是不是更棒啊!”同学们赞同地点头。“这就是身边的榜样,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向他学习。”此后,凡是有同样优良品质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好时,都会得到老师及时、热情的表扬,班里互学互助的学风也就悄然形成。以下是我常用的激励式评价语言:

★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我从你的表情上感觉到你听懂了,能动情地读读吗?

★你很有创意,这非常可贵,请教大家说一遍你刚才的句子好吗?

★你读得很流畅,想想重音应放在哪个词上……再试试。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男女生合作得如此完美,我还想再听一遍。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勇于创新的潜能被一步步开发出来,真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

二、 唤醒

    一名优秀教师还应巧用“显微镜”似的语言在文字上下功夫,来矫正优生身上的缺点。对于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决不能娇宠过甚、一好百好。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形成一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坏习惯。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言词指出白壁中的微瑕,同时提醒他们表现的机会多留给那些胆小、常被忽略的学生。记得一次阅读训练课上,文章中有一句形容小白兔尾巴像绒球,当我问及这个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时,那个平时识字量不多、阅读有些吃力的学生却说:“把小白兔浑身雪白比喻成绒球”时,令几个优秀生几乎笑出声来,而且高举双手上蹦下跳,情急下竟有人冒出:“哎呀!真笨,猪就是这样笨死的。”随后又是一阵哄笑。显然那个被嘲笑的学生低头站着一言不发,他一定很没面子。我立刻做个安静的手势,示意大家不要举手了,然后我温和地说:“同学们,笑话人不如人。如果老师先请你回答,你未必答得准确,更何况王同学一定是没弄懂‘小绒球 ’的样子。如果你不是在那里急于表现自己,而是帮助他一步步理解,他一定会很感激你。”话音刚落那个笑话人的学生便主动站起来,一边做手势一边讲给大家听,“小绒球”的样子。这时王同学一下明白了,抬起头小声说:“这句话是把兔子尾巴比作了小绒球”。随后我分别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之后的课堂上极少出现过类似的笑声了。

三、 鼓舞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还要会用“放大镜”似的评价语言寻找后进生身上的优点,捕捉其闪光的瞬间,即使微小,也要借题发挥,、大做文章予以充分的肯定。还给其自尊、唤醒上进心、自信心。难忘那次作文讲评课上写一处秋景,要求写出秋的特点可以以散文形式表达。开始我以吴同学事先写的片段描写为例,请她朗读后说说好在哪里?大家各抒己见。刚要转入下个环节,黄泽凯同学高举小手执意要发言补充。虽然时间不太够了,但无奈之下我只好平淡地说:“你想说啥?说吧。”他胸有成竹地说:“我想总结一下她的写法。”顿时我眼前一亮,只见他小嘴如连珠炮似的:“她说落叶像地毯一样是用了比喻的写法;秋风一吹,叶子纷纷落下去旅行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就是我补充的。”当时我心里甭提多有成就感了。于是我走到他面前亲切地摸摸他的头,转向同学们说:“记得上学期老师曾说过,谁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就会得到老师的一个拥抱吗?”同学们笑着大声说:“记得!”黄泽凯同学:“你想得到吗?”他立刻涨红了脸,不好意思的点下头。我平生第一次张开双臂奖励给我的学生一个拥抱……之后的第三天他把这个动人的场面写成了日记,还主动拿给我看,我深情地表扬了他。

那么面对课堂上时常溜号搞小动作的后进生,我首先在提问前就把问题分出层次,做到心中有数,拣些较简单的问题把他从“课外”带回来。如果他一头雾水一言不发,我是决不会让他坐下的。把刚才的问题难度降低,给他一点思考的时间;如果他还是麻木就指定相关的那句话,让他读一遍,然后提醒他倾听别人的回答。最糟糕的连你老师也被折磨得失去了耐心,怎么办?建立求助热线,“谁愿意帮帮他?”这时,你可以在旁先消气,且看同学的互助。则从旁点拨。我常用的点拨、评价语言大体上有:

★你观察笔都那么专心,现在你用心读读这句话,一定会明白意思的。

★“山寨”你理解吗?无语。那“寨子”呢?还是无语。老师告诉你“寨子”指的是村子,那“山寨”指的是哪的村子呢?

★这样吧,你把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大声读一读。

★刚才于同学说的话你居住了吗?能重复一遍吗?

★你读对了,只是缺乏重音,想一下,重读一遍好吗?

“引鸟飞天,导鱼入海”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魅力就在于此。“点法”的真谛可谓:在非智力因素上燃起学生兴趣的火花;在智力因素上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两种火花的碰撞、融合就形成了学习活动中熊熊燃烧的火炬。

以上是我对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一点拙见,不当之处恳请阅读本篇的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