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轮胎气压多少合适:上海著名经典景点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23:45
  上海著名经典景点图集       

上海最大的公共广场人民广场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公共广场,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它是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的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解放前,它与毗邻的人民公园曾是一个赛马赌博的场所,号称远东第一的“上海跑马厅”。1951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跑马厅的北半部改建成人民公园,南半部则改建成人民广场。从90年代初起,市政府对人民广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改造。新的市政府大厦现位于人民广场北面中轴线位置上,上海博物馆新馆则在南侧与之遥遥相对,西北角是上海大剧院——上海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东北侧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和上海大剧院一左一右相映成趣。地下是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车站。一条东西向、长600米,宽32米、用花岗石铺成的人民大道横贯于市府大厦前。人民大道南侧,与人民广场地铁站相连的依次是三个大型地下建筑,东南是两座现代化的商场——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购物中心,往南是亚洲最大城市型地下变电站,西南是上海最大的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可停600辆车)。整修后的广场中央有320平方米的圆形喷水池以及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大片绿化地。绿茵茵的草地,众多的树木,大大小小鲜花盛开的花坛里点缀着喷泉、雕塑小品、艺术灯柱和石椅石凳,给人一种祥和、休闲的气氛。广场西部有上千只羽毛洁白的和平鸽起落盘旋,景象颇为壮观。今天的人民广场,已成为现代上海都市新景观之一。
  人民广场的五个中心即: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交通中心和游憩中心。
  作为地理中心,1950年,上海市地政局以国际饭店楼顶中心旗杆为原点,确定了上海市平面坐标体系。以上海为起点的312、318、320三条国道都将人民广场作为“0”公里起始处,这里也是204国道的终止点。
  作为政治中心,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均在位于人民大道上的人民大厦内办公。同时,人民广场也是全市人民举行重大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作为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剧院、上海美术馆等坐拥人民广场,周围还有上海音乐厅、大世界游乐中心、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福州路文化街、大光明电影院等文化艺术场所。
  作为城市交通中心,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八号线在人民广场地下交叉;地面,共有数十条公交线连接人民广场和其它交通集散地;地面上方,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广场西南面不远处交汇互通。
  作为游憩中心,广场及周边众多的文化艺术场所、广场本身幽深静谧的园林空间以及广场上的音乐旱喷泉、广场鸽,不失为居民和游客休憩的好场所。
  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广场的绿化系统。广场绿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它与人民大道北面10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一起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
  人民广场的主要景点包括了:人民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音乐旱喷泉、上海博物馆、齐爱广场鸽、上海美术馆、国际饭店、明天广场以及百联世茂国际广场等。

上海市政大厦 上海市政大厦高72米,主楼计19层。大厦的整体显示出“庄严、大方、朴素、明快”的特色,市政大厦大门竖立着十根9米高的石柱,显得庄严方正,用宽大的花岗石为踏步,4层裙楼的外墙用花岗石贴面,象征政权的恒久与牢固;主楼用白色人造石贴面和蓝灰色垂直玻璃幕墙,既清新明快,又象征政权的清政廉明。细部处理上采用了上海市花白玉兰图案做浮雕装饰,加上精致的线条达到丰实的艺术效果。市政大厦既有上海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是上海最具代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上海大剧院 上海大剧院位于人民广场西北角,占地面积约为2.1公顷,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顶弯翘向天际和具有光感的玻璃幕墙有机结合,上面有古典的户外剧场和空中花园,形似聚宝盆,象征着上海吸纳世界文化艺术的博大胸怀。 它成为上海又一个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风格新颖别致,融汇了东西方的文化韵味。在灯光的烘托下,宛如一个水晶般的宫殿。上海大剧院成为人民广场又一大文化景观。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人民广场东北角,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并拥有一百余米长的市民休闲街(1930风情街)。这座建筑获得过2000年度上海市“白玉兰”奖和国家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等奖项。

上海博物馆新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人民广场于南面,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音乐喷水池 广场的中央是320平方米的圆型喷水池,为三层9级下沉式。这是国内首创的大型音乐喷泉,红、黄、蓝三色玻璃台阶组成彩色光环,创造出美丽壮观,富有吸引力的新景观。喷水池中央凸现上海的版图,喷水池四周是4座紫铜花坛。在四个入口台阶上,创设6组富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浮雕,线条生动优美,图案古朴雅致,反映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及上海人民的美好心愿。


中心广场的东西两侧有2个小广场,东面为旭日廊,形成旭日广场;西面为明月廊,形成明月广场。绿茵茵的草地,众多的树木,大大小小鲜花盛开的花坛里点缀着喷泉、雕塑小品、艺术灯柱和石椅石凳,给人一种祥和、休闲的气氛。


广场西部有上千只羽毛洁白的和平鸽起落盘旋,景象颇为壮观。今天的人民广场,已成为现代上海都市新景观之一。

        

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建立于1951年1月7日。是新中国第一座人物性纪念馆。馆址初在山阴路大陆新村10号,1956年馆舍在鲁迅公园内落成。1998年8月,鲁迅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动工,改扩建后的鲁迅纪念馆是一幢具鲁迅故乡绍兴民居风格的建筑,并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馆内有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160余件,6000余件为珍贵、重要文物。地上一层为专题展厅、学术报告厅、朝华文库和贵宾厅等。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厅,生平陈列展厅一改原先的生平线索陈列为专题展示。以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与雕塑、蜡像、场景及影视等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系统地再现鲁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和思想内容。

鲁迅纪念馆 一幢具鲁迅故乡绍兴民居风格的建筑,并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鲁迅 1881-1936


鲁迅纪念馆大厅
朝华文库 一楼的朝华文库,是专门收藏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化名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各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建筑造型古朴典雅,配有现代化的先进保管设备。总库名由巴金先生题额,各专库题额都是请名家题写的。"朝华"取自鲁迅书名《朝花夕拾》和《艺苑朝华》。现设陈望道、许广平等16个专库,共收藏藏书、手稿、书信、照片、文房四宝及相关文物、文献3万余件。分别由夏征农、赵朴初、雷洁琼、张光年、黄源、张爱萍、于若木、钱君甸、赖少其、顾廷龙、王光英、乔石,力群、王琦、程思远等题写库名。



一楼贵宾室及可容纳150人的学术报告厅——树人堂,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翻译等设备,用于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兼作电化教育用。鲁迅生平陈列厅 二楼为鲁迅生平陈列厅,生平陈列展厅一改原先的生平线索陈列为专题展示。以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与雕塑、蜡像、场景及影视等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系统地再现鲁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和思想内容。二楼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蜡像


书廊


手稿


百草园



 



     

上海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位于四川北路北端,园内分瞻仰区、文娱活动区、风景游览区三大功能区,建有鲁迅墓园、鲁迅纪念馆、纪念亭、中日友好纪念钟座、梅亭、梅园等纪念性主题景点;还有樱花园、松竹梅苑、百鸟青山、湖光岛影、柳堤姿色及上海城区唯一的生态岛等自然景点。百年的历史积累,不仅为鲁迅公园留下历史景观,还为公园留下了不少百年大树,建园初期的饮水器、公园大门等保留完整,丰富了公园的景观。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造与建设,并且揉合了中国园林艺术,形成了上海城市公园特色。公园内还设有游船、游乐等娱乐设施,有茶室供游人品茗休闲。

公园大门


柳堤姿色

湖光岛影

与鲁迅公园为邻的虹口体育场





樱花园、松竹梅苑

梅园 园内还有为纪念朝鲜抗日义士尹奉吉为我国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而专门建立的梅园,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梅园是鲁迅公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具有韩国风格的园林。


梅亭

鲁迅墓园 墓地占地1600平方米,周围种植了松柏、香樟、广玉兰等长青树,墓前平台可同时容纳400人在此瞻仰。草坪上的鲁迅座像是浙江美院萧传玖所塑,墓栏里安放着灵柩的墓椁,上铺光洁坚固的花岗石,两旁两棵松柏系鲁迅夫人许广平及其孩子周海婴亲手栽植。墓穴后是花岗石做的大墓碑,上刻 “鲁迅先生之墓”六字,为毛泽东所题。



鲁迅纪念亭



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建立的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馆额名由周恩来同志题字。1951年1月7日对外开放。纪念馆馆舍是一座造型简洁、朴实、雅致,青瓦白墙、马头式山墙,具有江南民居风格、中西合璧的二层庭院式建筑。

中日友好纪念钟座 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时设立的。钟座上刻着时任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的王震书写的“中日青年世代友好”几个大字。

公园内保存着1929年建的沙滤水供饮台,为英式风格。

鲁迅公园是市民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书法练习



    




 

上海五角场新貌

五角场地处上海东北部,以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五条发散型的主干道在这里交会而得名。

如今的五角场,真是旧貌换新颜了。五角场以环岛为中心,呈“一圈五线”的星状布局。“一圈”即环岛形立交式下沉式广场景观。那称为“动力彩蛋”的造型及其闪亮的灯光非常漂亮,据说是25岁的年轻设计家仲松进行设计,还是已故艺术大师陈逸飞先生担任顾问呢。“五线”即环绕五角场的五条交通主干道,形成了5条特色主题商业街,是集百货、超市、专卖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五角场已被上海市府确定的上海10大商业中心之一,和南京路、徐家汇四川北路、淮海路、中山公园等商业中心齐名。能为上海居民提供现代化高端商业服务,是北上海旗舰型高端商业中心。除超大型的万达商业广场、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奥尔玛大超市外,还有东方商厦、大西洋百货、巴黎春天、上海黄金珠宝城、HOLA家居、上海书城、宝大祥青少年儿童购物中心、颐高数字生活馆、万达国际影城、大歌星量贩KTV、上海第一食品等大型知名店铺。另外,大家熟悉的阿迪达斯、耐克、麦当劳、肯德基等世界著名品牌也应有尽有。五角场集商业、景观、绿化、休闲、娱乐、交通于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美好空间环境,即使您不去购物,到那里去走走也很舒畅。

五角场还是上海市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五角场交通四通八达:四平路直通外滩,黄兴路连接内环线,杨浦大桥通往浦东,邯郸路毗邻大柏树,翔殷路通向军工路黄浦江虬江码头,凇沪路与新江湾城及宝山区相连。经过的市内公交线路和始发站点有32条,长途汽车线路18条。发达的交通将五角场与浦东新区、黄浦区虹口区、宝山区乃至外省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五角场现在已经建设的很好了,但它还在继续发展。四平路、邯郸路一角正在兴建信息化综合大楼;翔殷路、黄兴路一角也已动工建设25层五星级酒店、34层甲A办公楼和商业设施组成的上海合生国际广场;位于淞沪路“创智天地”以北的“创智天地科技园”目前正在兴建二期工程,它的未来目标是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成为创意活动汇聚的舞台。五角场地区又有新的标志性建筑将拔地而起。规划到2010年,轨道交通10号线竣工后,五角场的地下空间工程也将同步建成,环岛周围将形成四通八达、长达3公里的地下步行系统,建成40万平方米的地下综合体。那时再看五角场,又将是何等的繁荣景象啊。五角场以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五条发散型的主干道在这里交会而得名。

五角场以环岛为中心,呈“一圈五线”的星状布局。“一圈”即环岛形立交式下沉式广场景观。那称为“动力彩蛋”的造型及其闪亮的灯光非常漂亮,据说是25岁的年轻设计家仲松进行设计,还是已故艺术大师陈逸飞先生担任顾问呢。

五角场形成了5条特色主题商业街,是集百货、超市、专卖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五角场已被上海市府确定的上海10大商业中心之一。




五角场环岛形立交式下沉式广场景观。



五角场集商业、景观、绿化、休闲、娱乐、交通于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美好空间环境,即使您不去购物,到那里去走走也很舒畅。



       

中共“四大”遗址

中共“四大”的会址已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毁。经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的多方征集、多年考证,最终确定中共“四大”原址是现在的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原来这里是一幢三层楼里弄房子。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张太雷、彭述之等20人,共产国际维辛斯基也出席大会。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对于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代表报告之议决案》等14个决议案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为新的革命高潮到来作了理论、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1995年,中共“四大”召开70周年之际在遗址处勒石纪念。中共“四大”史料展示馆暂时设在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内。

中共“四大”遗址旁还保存着与会址相同的民居。

中共“四大”史料。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位于上海市人民公园内,整座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展览场地占1800平方米。 上海当代艺术馆不但是现代玻璃建筑的标志,这座造型别致的玻璃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更为中国和国际间的当代艺术和设计造就融会交流、一展所长的机会。

上海当代艺术馆是由龚明光基金会出资建造,旨在培养人们对中国及世界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欣赏能力,并不断推进上海与全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龚明光说:“这座馆开办在人民公园里,是想强调它终究将是一座人民的艺术馆,它的理想是‘全民艺术’。”上海当代艺术馆是以人为本的艺术馆。艺术馆所置身的人民公园,是个对上海市民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方,艺术馆也肩负将艺术介绍给普罗大众的责任。自2005年秋天开馆以来,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的展览受到国际间广泛好评。例如,虚拟@爱展和无休无止(Restless)以及原创--动漫美学新世纪(The Originals:Neo—Aesthetics of Animamis)展都是由本馆策展团队准确结合中国当下社会语境的倾心之作,深受观众欢迎。另外,来自法国的皮尔和吉尔回顾展(Pierre et Gilles Retrospective),瑞士今日设计展(Swiss Design Now)和意大利制造之艺术:当代艺术和设计展(Italy Made in Art:Contemporary Arts & Design)等海外交流展给上海带来了新鲜的艺术空气,特别是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关心和喜爱。上海当代艺术馆每两年将以中国当代艺术状况为研究主体,通过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与潮流。

















     


上海1930风情街

位于人民大道100號上海城市规划馆地下一层的上海1930风情街,再现了老上海的种种风情。有轨电车、黄包车、淮海路老街景等等,让驻足于此的游人真正耳闻目染一回30年代旧上海风情,使人仿佛置身于30年代的老上海城区之中。

















   
上海宋庆龄故居虹口宋氏老宅

上海虹口宋氏老宅在东余杭路530号,是国母宋庆龄在上海曾居住过的地方之一。这是一处清朝末期的建筑,是宋庆龄之父宋耀如1890年定居上海以后,通过推销《圣经》及经营实业致富后建造的第一处住宅。虹口宋氏老宅是宋庆龄童年时期的主要寓所。

东余杭路(过去名为东有恒路)是条不起眼的小马路,而挂着530号门牌的更只是一幢极为普通的两层石库门房子。朝北沿马路一面有4个一模一样的门户,其中第一个和第四个门里各有一宽大的木头楼梯通向2楼。街面楼后面是一个相通的天井,天井以南有另一组朝南房间———似乎很难把风云一时的宋氏家族与眼前的住屋联系起来。有人曾断定,经过上百年的变迁,530号已不是原来意义的老宅,而是在旧宅上翻建的新居。去年宋庆龄研究会的研究人员与古建筑保护专家根据美国《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艾米莉·哈恩的《宋氏姐妹》中描述,到现址核查、对照。书中描述:主建筑的前部直接伸展至院子的后端,并分为四间大房间,分别是宋耀如的书房、餐厅,中式客厅和摆放一架钢琴及椅子和沙发的西式客厅。房间朝南,室外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家人经常在户外用餐;后面一座房子类似仆人用房、厨房和库房。两幢建筑以院子相隔,此外还有个大菜园,宋耀如喜欢在这里种菜。根据描述可以认定现530号即宋氏老宅最初的建筑,基本上维持原貌。虽然关于宋氏姐妹的出生地很有争论,但宋家确实在这里住了20多年,期间宋耀如的密友孙中山也经常来此借宿。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宋庆龄和宋霭龄、宋美龄一起随小姨父温秉忠,自东余杭路530号虹口宋氏老宅去美国,进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理安女子大学学习。1913年宋庆龄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革命事业。东余杭路530号虹口宋氏老宅



桃江路45号

桃江路45号是一幢两层楼英式花园别墅,这是宋庆龄在上海的另一处重要故居,她曾在那儿生活了4年。在宋庆龄的来往书信中,很多的通讯地址是靖江路45号、恩利河路45号,这就是现在的桃江路45号。1945年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女士从重庆返回上海后就住在桃江路45号,直到1949年才搬到淮海中路1843号故居。在此居住期间,宋庆龄将寓所当作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办公场所,致力于支援解放区及各项救灾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在这里,她先后创办了儿童福利站、保健站、阅览室、识字班以及第一个儿童剧团等。为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宋庆龄在此募集了大批医疗器械、药品及其他物资支援解放区。
  桃江路45宋庆龄故居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与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淮海中路1843号的宋庆龄故居同等重要。这幢原本精致的两层楼英式花园别墅由于年久失修现已残破不堪。据有关报道,许多海外华人、港台同胞、国际友人和专家学者,对于上海市桃江路45号这处故居的关心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现已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庆龄淮海中路故居。如何保护这处宋庆龄故居,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应有的保护措施。





川沙“内史第”


1886年初,一个矮个子、有着土著混血人般黝黑面庞的年轻人宋查理(宋嘉树),从美国回到上海,作为一名牧师开始了他的传教活动。第二年,他便与明代学者徐光启的后裔倪桂贞结亲。倪是一位虔诚于基督教,受过西式教育,擅长数学,爱好钢琴的女子。结婚不久,宋嘉树升为正式牧师,继而成为上海郊区川沙地区的传教士。宋氏一家就在倪夫人家的祖居地,浦东川沙镇兰芬堂74弄一号的一座清代名宅“内史第”内安顿下来。“内史第”原本是一座三进院落的清代江南名宅。占地1500平方米,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建筑之精美在上海附近并不多见。原为清咸丰九年名人沈树镛所建,其官至内阁中书,故得名“内史第”。同时因沈是一位金石学家和大收藏家,“内史第”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俞平伯之父曾感叹“内史第”“文物古迹,富甲东南”。

内史第始建年月已无从考略。或许上海滩上没有一座住宅象内史第这般,和如此多的名人联系在一起。宋家就住在內史第西南角沿街的两层民房內,内史第西厢房是宋氏姐弟居住地,直至一九○四年宋家迁往虹口,一个内史第曾先后走出了宋庆龄等宋氏家族成员。此外,黄炎培、胡适等数十位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内史第的非同寻常着实让人感叹。
内史第宋家故居的前两进在1988年被拆除,建起的是一幢普通的居民楼。其代价是巨大的,丢失的是无价之宝。仅存的最后一进也变为了“黄炎培故居”纪念馆,躲在后面一点都看不出名宅豪气。惟有立在巷口的“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石碑在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现在内史第宋家故居的整修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将在上海世博会前竣工开放。整修后的“内史第”将基本恢复原貌,成为上海浦东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一处人文景观。此外,宋庆龄之母倪桂珍老家所在的中市街也将被重点保留,成为明清一条街。

遗存的内史第第三进。


遗存的内史第第三进。




1917年宋氏全家照




淮海路宋庆龄故居

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故居,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楼前有宽广的草坪,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


淮海中路宋庆龄故居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由一位来华经营内河航运的希腊籍船主建于1920年。


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由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端坐在故居旁边的“宋庆龄陈列馆”前面。


花园 故居前后是花园,四周围绕着 30 多株百年香樟,葱郁华盖。





低楼客厅



二楼卧室 主楼二楼朝南的一间大房间是主人卧室,这里陈列着宋庆龄与孙中山共同生活时的一些生活用品,其中一套藤木家具是他们结婚时,宋庆龄父母赠送的,这套家具宋庆龄使用了60 多年,不舍不弃;壁炉上方挂着 1915 年宋庆龄和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后的合影。壁炉上有一台古式座钟,座钟的声音原本悦耳动听。如今,这台座钟的时针永远停留在20:18分,那是宋庆龄去世的时间。二楼还有一间保姆住的房间,带有一个很大的朝北阳台。





“宋庆龄陈列馆”内藏有宋庆龄文物 1 万 5 千余件,包括照片、来往书信、宋庆龄的大学毕业证书、藏书、生活工作用品、国务活动礼品、宋庆龄亲属物品以及历经磨难由宋庆龄保存的孙中山印章等。




宋庆龄专用轿车 楼下车库里还停放着斯大林赠送的一辆“吉姆”牌轿车。


      

上海市商会旧址

上海市商会旧址位于北苏州路470号,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上海已是个江海之通律的城市,中国派外大使大多从上海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宫”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1884年)在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宣统三年十月(1911年11月),上海军政府划定铁马路(今河南北路)天后宫(原清政府出使行辕),作为上海商务公所的办公地址。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后,在天后宫原址建造议事厅和办公楼,新会址就设在今北苏州路470号。

现被列入保护的原上海总商会建筑主要是北苏州路470号的大门及院内的礼堂议事厅,均建成欲1913年,英商通和洋(Atkinson&Dallas)设计。大门为砖石混合结构,由4根科林斯柱作装饰,正门为丰圆拱券大门,在门的二侧上下以及中轴线的顶端各设立一只几乎没有任何建筑功能的圆洞透气窗,一共5只,它似乎在表示辛亥革命胜利后“五族共和”的新气象,4根科林斯柱按置在一方形的石基上,丰圆拱均券的门洞,连同二侧的圆形透气窗,形制几乎与中国的城隍庙(土地庙)一模一样,它似乎又在告诉人们,这里是衙门;上海总商会主要是中国工商实业界团体,同时它又主动积极希望和争取外商入会,于是大门的许多部位使用了西洋建筑符号和图案。建筑师正确体现了业主的意图,以建筑的语言告诉人们上海总商会的宗旨和性质。


上海总商会北苏州路470号的大门现保存的门墙。


原有5只圆洞透气窗,现一只已被封闭,5只圆洞透气窗表示辛亥革命胜利后“五族共和”的新气象。大门的许多部位使用了西洋建筑符号和图案,建筑师正确体现了业主的意图,以建筑的语言告诉人们上海总商会的宗旨和性质。

上海总商会现保存的礼堂议事厅。


       上海浦东高东公园

高东公园座落于浦东新区高东镇,高东公园的名字是暂定的,也可能会用门球公园或其他凸显主题的名称。门球是高东镇的传统体育项目,这支队伍还代表上海参加过国家比赛。因此,园区内将设有门球的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公园全部建成后,将可以承办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门球比赛。公园总规划面积约 47公顷,相当于世纪公园一半那么大,现已完工的公园区域是一个集休闲观赏娱乐于一体的社区公园。公园有大片的树林,榉树、红枫等植物来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具有层次感的生态景观。绕公园内湖泊环绕,小岛上环境幽静宜人,树影班驳,水草飘逸葱郁,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园内还建有一个展馆——“高东匾额艺术馆”。高东匾额艺术馆馆内现展出匾额有57块,其中最“年长”的是清朝藏品,最“年轻”的也有80多岁了。这些匾额记录着历史事件、科举制度、民俗民风,匾额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进入公园大门口不远处一对假山石怪模怪样的很有特点。再走几步就见一个“下沉式”集会广场,对面一个大大的照壁,上面的浮雕大概是讲述高桥人勤劳勇敢的故事吧。




再往里走,视野就开阔了,一个大湖,被几座小桥分割成不同的景区。






越过湖心中央看到一幢徽派古典式建筑,门口的几个雕塑马上吸引了我,走近后发现原来是个展馆——“高东匾额艺术馆”。




匾额起始于秦汉,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高东匾额艺术馆馆内现展出匾额有57块,其中最“年长”的是清朝藏品,最“年轻”的也有80多岁了。这些匾额记录着历史事件、科举制度、民俗民风,匾额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作为一种集书法、文学、雕刻艺术和装饰美学于一体的传统文化载体,匾额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其用辞雅致,书法精美,雕刻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上海邱氏老宅

威海路414号是一座古堡式的三层建筑,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著名颜料巨商邱信山、邱渭卿弟兄发家时所建,整个建筑清水红砖墙,人字形屋面,红色平瓦铺盖。正立面采用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横竖向左右对称、庄重典雅。1940年2月,民立中学迁入威海路414号。这栋建筑成为原民立中学四号楼。

邱氏弟兄受中国宗教传统教育熏陶,弟兄友爱弥笃,建造此房时要求有分有合,既是分家各居,又能朝夕相处,所以按同一式样建造四周临空独立、但园内相通对称的二座建筑物。邱氏老宅被行家们称之为艺术品,邱氏老宅二层的连续平拱廊,细部装饰精巧,立柱、线脚、琐石等构件由清水红砖砌筑,此层所设立柱外廊,为爱奥尼克柱式倚墙组合,形态雄伟。三层有断檐山墙造型,雕花精巧,呈巴洛克风格。大楼的北部立面有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特色,楼内木装饰雕花精湛典雅。南面底层出人口的门厅设有陶立克柱石,门楣有石雕,檐口、柱头、勒脚和栏杆的细部均有精致装饰。周围立面的窗饰洞口虽不大,但外观厚重、雄伟,带有三分古意。整个大楼可谓集欧洲古典建筑特点之大成。
2001年10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参加APEC会议的最后一天,由使领馆馆员陪同漫步静安南京路,在路经威海路号民立中学时,一座“隐居”在高墙深院内欧洲城堡式的建筑吸引了他的目光,征得同意后鲍威尔走进了民立中学,在邱氏老宅前长时间驻足欣赏。此后,民立中学委托在美国工作的校友向鲍威尔赠送了一份由著名雕塑家周荷生先生设计制作的四号楼校舍建筑模型,作为百年校庆的纪念品。鲍威尔收到礼物后亲笔签名致信祝贺民立中学百年校庆。今年年初静安区启动大中里项目,大中里项目是在大中里地块里建设为包括商业购物中心、办公大楼及酒店的大型综合性项目。而邱氏老宅就在大中里地块内,为了保留这座老建筑静安区采用了将邱氏老宅向东南平移的方案,这是目前国内平移的建筑面积最大的砖木结构建筑,被称为“中华砖木老建筑第一移”。邱氏老宅也成大中里这片石库门区域内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邱氏老宅现为民立中学四号楼.邱氏老宅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邱氏老宅向东南平移鸟瞰。


邱氏老宅向东南平移示图


      

上海优秀老建筑福州路44号

英国商人的上海家园



正广和洋行总部在英国伦敦,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开始在上海开设分公司。在华公司取名广和洋行,总部开始设在香港,1937年迁到上海福州路44号,在华公司更名为正广和洋行。其主打产品正广和汽水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饮料,正广和洋行大班大发其财。生产汽水的正广和汽水厂开设在提篮桥茂海路(今海门路),1966年更名为上海汽水厂,1997年恢复正广和原名。

1937年正广和洋行在福州路44号建造上海总部,英国商人自然对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情有独钟,上海的家完全按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式样建造。红瓦陡坡屋面,具有哥特式锯齿平面状建筑风貌的清水红砖烟囱,很有气度。白色拉毛粉墙与暗红色半露木构架色彩对比鲜明,使外观富有层次感。最有特点的是半露木构架外墙和陡峭机瓦屋面。外墙面的半露木构架并不是英国式住宅所独有的,而木构架是欧洲大陆民居自古以来普遍的结构形式。公元5世纪起,日耳曼族的撒克逊人逐渐征服不列颠,带去了这种建筑形式。由于英国地域木材充足,而且不乏大树,因此英国的木构架斧凿明显,构件一直粗犷,给人以质地朴实的感觉。由于是英国人最早把木构架建筑的形式带进上海,所以人们就不加区分地把木构架建筑统称为英国式。后来,木构架的功能逐渐演变,一些建筑的木构架已经少有甚至没有结构的功能,只是起外表装饰作用了。北欧天气寒冷常常积雪,所以英国人盖楼屋面很陡峭,为了采光和取暖,陡峭屋面上开设老虎窗和哥特式连体砖烟囱是常用的手法。












        

宋美龄的陪嫁“爱庐别墅”

座位于上海东平路9号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法式花园住宅,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婚后虽长期住在南京,但经常来上海却无一固定的适当的住宅。宋氏兄弟为此奔波多时,恰逢贾而业爱路(即现今东平路)9号的业主欲出售此楼,宋家便买下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之物,蒋介石将之题名为“爱庐”,与其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三。“爱庐”是蒋介石、宋美龄新婚燕尔的见证地,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后的住所。沧海桑田,如今的“爱庐”是上音附中的校舍。

“爱庐”是典型的法国式花园洋房,外墙嵌着或黑或白或黄的五彩鹅卵石,屋面是孟沙坡面式的,上面铺着红色的平板瓦;二层的阳台弧度很小,显示了优雅收敛的贵族气质。蒋介石特别喜欢这幢房子,因为主楼与上海中山故居的风格非常相似,仿佛印证了他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爱庐”高两层,由主楼和东西两侧副楼组成。主楼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组成;中间的券门最大,有内廊,布局庄重沉稳。东部楼下是大客厅兼小影院,宋美龄经常与亲朋好友一起欣赏美国的故事片。客厅的布置也比较雅致,柚木的地板,墙上的古画,舒适的沙发,色调也很统一。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卧室前有条暗道通向楼外,以备不测。现在卧室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着。副楼位于主楼两侧,分别是侍从人员、警卫人员的住所及工作室。

“爱庐”南面是一块30余亩的大草坪,刻意散乱铺成的鹅卵小径尽头就是一泓碧水,与那株高四五丈的雪松遥遥相对,弥漫着幽幽的气息。树丛后玲珑的太湖石假山上,镌刻着蒋介石亲题的"爱庐"二字,虽然字迹也有些模糊了。可惜的是大草坪不断地被切割占用,已不复旧日规模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爱庐”风貌依旧。而“爱庐”再度引发民众关注是在2002年。那年,章孝严携十多位家眷重返大陆,专程赴“爱庐”寻根。去年初夏,台北市规划专家团也特地造访“爱庐”。当时“爱庐”大部分外墙覆盖有翠绿色的爬山虎。台湾专家建议,需全部拆除爬墙植物,以防墙面再受侵蚀。去年底启动整体修复工程时全盘采纳了这一建议,全部拆除爬墙植物。

优秀历史建筑--上海东平路9号“爱庐别墅”。

“爱庐”如今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校舍。

蒋介石、宋美龄结婚照

宋美龄的陪嫁之物 --- “爱庐别墅”。

法式门庭、西班牙式的鹅卵石外墙、荷兰“海盗式”的翘角屋顶,堪称当时欧洲流行的外墙装饰式。其中还间杂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屋顶的烟囱和老虎窗,都恰到好处地错落有致。欣赏“爱庐”,你就能理解“海派”文化的精髓。

“爱庐”高两层,由主楼和东西侧副楼组成。其中主楼又分为同样的东、西、中三部分;中间的券门最大,有内廊,布局庄重沉稳。


鹅卵小径尽头就是一泓碧水。

漫步“爱庐”前的花园,可以发现当年男女主人的浪漫巧思。眼见绿草、雪松、石径错落有致,镌刻有蒋介石手迹“爱庐”两字的假山石,就掩映在园林造景之中。

内廊


东西侧副楼




进入老年后的蒋介石、宋美龄。












 

上海圣约瑟教堂

四川南路36号圣约瑟教堂(又名若瑟堂,俗称洋泾浜天主堂)是上海较早的天主教堂,1860年4月15日破土动工,因位于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南岸而得名,该教堂早期为天主教耶稣会澳门圣若瑟堂设在上海的总帐房(即总管理机构),神职人员均由澳门圣若瑟道院委派。

圣约瑟教堂由罗礼思(葡)设计,砖混结构,教堂为哥特特征的晚期罗马风格。拉丁十字形平面,单钟塔式立面构图,门窗均为半圆券。内部用束柱和肋骨拱顶形式。宗教题材的彩色镶嵌玻璃窗。屋顶由四个小尖塔顶围绕一个大尖塔顶组成,为上海当时最高的建筑。1865年教堂创办类思学校(即今四川南路小学)。“文革”开始时,教堂停止宗教活动。1986年对教堂进行修理并恢复宗教活动。该教堂是保存完好的近代西洋建筑,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

圣约瑟教堂为上海当时最高的建筑。


1865年教堂创办类思学校,即今四川南路小学。


圣约瑟教堂是保存完好的近代西洋建筑,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近现代优秀保护建筑。



       
上海瞿秋白寓所旧址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经在上海的很多地方居住过,位于虹口区山阴路133弄12号的瞿秋白寓所的旧址也是他生前在上海最后一处寓所。

瞿秋白与杨之华夫妇原住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两宜里,因在白色恐怖下,瞿秋白安全得不到保障,故经常在茅盾、鲁迅家避难。1933年3月鲁迅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夫人在今山阴路133弄(原东照里)12号分租到的一个亭子间给瞿秋白夫妇居住。这所房子中的房客多为日本商人和浪人,他们经常到瞿秋白家窜门,影响了瞿秋白的工作。为了闭门谢客,瞿秋白只得躺在床上看书,夫人杨之华在门口炉子上熬药,烟味弥漫,才避免了房客的干扰。瞿秋白在这里只住了三个多月,今山阴路133弄(原东照里)12号被定为瞿秋白在上海的寓所旧址。该寓所现为民宅。 



  
      

弄堂深处的戴笠旧居

上海汾阳路158弄尽头有座红顶白墙的老洋房伫立在茂盛绿荫之中,这就是国民党军统局头目戴笠的私家住宅。文革中林彪之子林立果来上海时就经常住在这里。林立果选择这所住宅,大概出于他对国民党军统局头目戴笠的崇拜,他在这里设想了谋害毛主席的“571”工程。

老洋房建筑采用三段式处理,屋顶坡陡,屋檐下有成对方形的木托掌,三层的外墙为水泥拉毛墙面,二层和底层是清水红色砖墙面。如今“和平官邸”餐厅进驻这里。因为餐厅内的包厢都是以历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名字命名,所以整个餐厅就取名为“和平官邸”。餐厅内部还原了三十年代上海滩富贵人家的模样,花园里栽有十株近百年历史的香樟、广玉兰、腊梅和橘子树,文化底蕴深厚。而园子中间的玻璃屋四周翠竹摇曳,小溪环绕。和平官邸拥有着这样让人恍如隔世的清静景致,是一处怀旧与时尚并存的幽静去处。

  和平官邸的夜晚与白天有不同的景致,白天有鸟语花香,晚上则真的是夜色阑珊,外面的玻璃房里,吊着的彩色纱灯透出五彩的光,给它增添了梦幻气息;老洋楼里更是别有风情,木质楼梯踩出踏实的回音,让心情变得从容。

上海汾阳路158弄尽头有座红顶白墙的老洋房伫立在茂盛绿荫之中,这就是国民党军统局头目戴笠的私家住宅。如今“和平官邸”餐厅进驻这里。

老洋房建筑采用三段式处理,屋顶坡陡,屋檐下有成对方形的木托掌,三层的外墙为水泥拉毛墙面,二层和底层是清水红色砖墙面。


老洋房拥有着这样让人恍如隔世的清静景致,是一处怀旧与时尚并存的幽静去处。

花园里栽有十株近百年历史的香樟、广玉兰、腊梅和橘子树,文化底蕴深厚。

园子中间的玻璃屋四周翠竹摇曳,小溪环绕。

这里的每个房间都以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名字命名。


楼梯中空一股吊灯自上而下,与老风格配合得正好。


房内的壁炉被改造成电式暖炉,再阴冷的冬天也不用担心。


老洋房的夜晚与白天有不同的景致,白天有鸟语花香,晚上则真的是夜色阑珊,给它增添了梦幻气息。

外面的玻璃房里,吊着的彩色纱灯透出五彩的光,让心情变得从容。






  
上海老建筑慕尔堂

位于上海黄浦区西藏路汉口路的慕尔堂,是20世纪30年代由一位极有影响的捷克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慕尔堂是一座英国哥特式建筑。慕尔堂原来叫监理会堂,1900年有个叫慕尔的美国人为纪念死去的女儿,捐了一笔钱给监理会,因此监理会堂改名为慕尔堂,1958年慕尔堂改名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

教堂为砖木结构,中部为大礼堂,可容1000人。大堂朝西,经门厅入礼堂,南北两端有水泥扶梯。大堂的长方形柱子,楼座的栏杆及讲经台均用石饰面。室内露出水泥幔尖拱顶。玻璃窗也颇为讲究,采用以黄色为主的铅条花色玻璃。这样,即使在阴天也可产生有微弱阳光照射的效果,从而更增添了教堂的神秘气氛。教堂的门厅兼作休息室和阅览室,门厅的上层是一间小礼堂,马赛克地板,采用木构尖端技术拱屋顶,墙面装有壁灯。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从而使该教堂成为当时上海乃至远东地区的著名教堂。由于慕尔堂天天敞开大门,让人们进来参加各种活动,因而它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基督教活动中心。









 


    

上海汤公馆

前国民党上将、上海警备区司令汤恩伯的住宅——汤公馆,座落在四川北路2023弄35号。整幢建筑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主楼为三层,红墙配上白色的檐部、窗套以及入口有二层楼高,变形的科林斯巨柱显得分外壮观华丽,建筑平面呈现门字形,对称布置,东西各设小边门,南向入口正门廊有四根巨柱,两侧有凹进的半圆形壁龛,为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门廊上部为二层露台现已封闭,铸铁栏杆图案典雅精美,呈现弧平面,突出了入口,起了小雨蓬的作用。两端退后处理又保持了巨柱门廊的完整性,尺度宜人细部丰富,有层次变化。园中树木苍翠,闹中取静。汤恩伯别墅门口有马路连接多伦路与四川北路,交通便捷。上海汤恩伯公馆曾为金泉钱币博物馆使用,目前保护状况良好。

汤公馆原为广东李氏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抗战期间被日军侵占为军官司宿舍。抗战胜利后被汤恩伯所占,人称“汤公馆”。后来为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居所。汤恩伯为陈仪一手提携,得陈资助和举荐,并娶其外甥女黄竞白为妻。汤对陈表面上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迷惑了陈。1949年初,陈仪派外甥丁名楠带亲笔信去上海,策动汤恩伯起义未果,反被出卖。在这座房子里陈仪被捕,押至台湾被害。








        上海清代民居珍品书隐楼


书隐楼俗称““九十九间楼”是上海市中心仅存的大型清代民居珍品,是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齐名的中国江南三大清代藏书楼之一。书隐楼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已有近230年的历史。今址在南外滩天灯弄77号。该住宅为清乾隆年间沈初所建私宅,并有沈初所题“书隐楼”堂匾为证。沈初,浙江平湖人,乾隆癸未科榜眼,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尚书,并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据史料记载,该宅本为明后期陈所蕴私宅,明末清初,陈氏家道中衰,住宅及日涉园均被浦东陆深的后代陆明允收买。陆氏对旧宅进行改建,并增建“传经书屋”作为书房和藏书楼。陆明允的曾孙陆锡熊,曾任《四库全书》编纂,陆锡熊的好友沈初应邀为传经书屋题匾曰“书隐楼”。约光绪后,陆氏家道衰落,住宅被分批出让,园林大部分被改建为住宅。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郭万丰船号主人购得购进书隐楼旧基。
书隐楼占地3亩余,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前后共有5进,计有房间70余间。从正门而入,一至三进,为前部,属宅邸花园,可供静步欣赏,景点典雅脱俗。内有名花异木,假山池沼和船厅,船厅三面临水,上有船蓬轩,其形象逼真耐看。另有轿厅、七梁正厅、话雨轩、十字墙和古戏台。四进与五进,说是后部,实为正中,四进谓正楼,供藏书之用,五进谓宅居楼,是主任准备告老回籍阅书隐居之所。两楼雕梁画墙,美轮美奂。当曲径通幽漫步而入,顿有与世隔绝之感。

书隐楼建筑之特色为多砖雕、木雕,砖雕仪门、漏窗等雕镂山水人物,如文王访贤、“八仙”登山、凤穿牡丹、松鼠葡萄等。木雕在门窗隔扇、梁枋裙板上,有梅兰竹菊、汉宫秋月、亭台楼阁、双狮戏球等。 楼前东西两侧厅与北房之间各有一块砖雕屏风,东侧雕三星祝寿,西侧雕八仙游山,背面是云中飞舞的蝙蝠,周围有福寿无比图案的镶边,顶部正中是二龙戏珠,底部正中是鸾凤和鸣,为中国砖雕珍品。门坊上雕有姬昌访贤故事。屋楼挂匾额一块,称“书隐楼”。

书隐楼历经战乱,尤其大厅在“文革”中被工厂占用,损坏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这些代表着中国建筑艺术特色的旷世奇珍几乎隐没在齐人高的荒草之中,多处楼梯已朽不可攀,许多雕花木构件也塌落、朽毁、霉烂……堪称是断墙残垣、满目疮痍,充满了衰败和荒凉。书隐楼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有关部门曾力图将其修缮。






书隐楼建筑之特色为多砖雕、木雕,砖雕仪门、漏窗等雕镂山水人物,如文王访贤、“八仙”登山、凤穿牡丹、松鼠葡萄等。木雕在门窗隔扇、梁枋裙板上,有梅兰竹菊、汉宫秋月、亭台楼阁、双狮戏球等。












书隐楼历经战乱,尤其大厅在“文革”中被工厂占用,损坏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书隐楼历经战乱,断墙残垣、满目疮痍,充满了衰败和荒凉。

许多雕花木构件也塌落、朽毁、可是却随意的堆放。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刘长胜故居

在闹中取静的愚园路上,坐落着一幢砖木结构洋房,这是一座别致的欧式小楼。这就是当时上海工人运动和地下党的杰出领导人刘长胜的故居,亦是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

刘长胜当年曾住在洋房二楼,扮作“荣泰烟号”的小老板,出入总是身着一件灰布长衫,圆圆的脸上架着一付宽边圆眼镜,活脱脱一付家境殷实的商人模样。街坊邻居都亲切地唤他作“刘胖老板”,只有少数几位亲密战友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里也一度成为中共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中共上海局书记刘晓常来此与他商量机要大事。

该建筑现已成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对社会开放。整个展馆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层楼,布置简洁紧扣主题,独特的老上海楼梯则是现成的路线标识。一进展厅,在一楼我们就看见了一个“烟纸铺”,里面陈列了很多老上海那个年代的物品,而一楼的整个大环境是以咖啡厅以及书店为主的,再这里即使当时的场景再现,又时独特的休息区、会议区。二、三楼则大量的陈列了当时地下革命者的光荣事迹,以及文物。


刘长胜当年曾住在洋房二楼,扮作“荣泰烟号”的小老板,出入总是身着一件灰布长衫,圆圆的脸上架着一付宽边圆眼镜,活脱脱一付家境殷实的商人模样。


一楼我们就看见了一个“烟纸铺”,里面陈列了很多老上海那个年代的物品。


一楼的整个大环境是以咖啡厅以及书店为主的,又时独特的休息区、会议区。




二、三楼则大量的陈列了当时地下革命者的光荣事迹,以及文物。



      中国门球之乡上海浦东高东镇

有“中国门球之乡”之称的上海浦高东镇开展门球运动至今已有12个年头,高东镇以文广中心为轴心,各小区各自组建适合自己的文艺社团和体育队伍,其中使高东声名大振的则是门球运动。这里村村有门球队伍,全镇有40个门球队、300多名门球爱好者,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门球场,队队有门球队员”。近年来,高东镇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各类门球赛事,并取得了不俗战绩。各种比赛形成传统,高东镇队曾代表上海参加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国际门球赛,一举获得亚军,并因此被国家命名为“门球之乡”。 今年高东镇又将承办首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门球锦标赛。世界门球锦标赛四年一度,今年“高东杯”为第十届世界门球锦标赛。
高东镇位于东海之滨,背靠外高桥保税区,面向长江口“黄金海岸”。高东镇曾是浦东地区最小最穷的一个乡。它有幸作为改革开放的浦东新区重点发展地区,所以经济迅猛发展,为高东镇面貌大改观提供了条件,不仅行政办公场所和文化广播中心十分壮观,而且征地动迁后百姓的住房也大有改善。如今他们居住在的别墅、小高层和新建多层楼群,放眼望去整齐美观。经济迅猛发展,又使政府有能力着力美化环境,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这里花园林立,浓荫遍地,当地政府还斥资数千万元沿浦东运河建造一条绵延数里的“樱花园”。此外,高东公园内还专建一所上海独有的明清时代的“匾额馆”,收集陈列着百余罕见的古匾。这样一个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美丽乡镇值得我们去看看。
高东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作为上海市实事项目的高东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于2006年8月落成并投入使用。活动中心位于镇政府西侧,总用地面积6960.8平方米,建筑面积7414平方米。因其优雅的外观、独特的风格和完备的功能,高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先后荣获“东方杯”、“白玉兰杯”优质工程奖。

有“中国门球之乡”之称的上海浦高东镇开展门球运动至今已有12个年头,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门球场,队队有门球队员”。近年来,高东镇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各类门球赛事,并取得了不俗战绩。




高东镇曾是浦东地区最小最穷的一个乡。它有幸作为改革开放的浦东新区重点发展地区,所以经济迅猛发展,为高东镇面貌大改观提供了条件,如今他们居住在的别墅、小高层和新建多层楼群,放眼望去整齐美观。








       

二毁三建的上海普希金铜像

近日去岳阳路1号上海教育会堂听中老年养生保健讲座,路过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交汇的街心,我被坐落在那里的普希金铜像吸引住了,我就把随身带的照相机摄了几张普希金铜像,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不仅在俄罗斯文化中享有特殊地位,而且在喜欢他的中国读者心中也占有重要一席。
普希金铜像建立于1937年2月10日,是旅居上海的俄国侨民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集资建造的,一尊不大的胸像置于竖条形的花岗石碑座顶端。日军占领上海后,普希金铜像于1944年11月被侵华日军掠走。抗战胜利后,俄国侨民和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于1947年2月28日在原址重新建立了普希金铜像,该像由前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创作。1966年普希金铜像在“文革”肆虐中再一次被毁,这一次甚至连碑体也未能幸免。

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雕塑的春天,上海市城雕委决定重建普希金纪念碑,齐子春、高云龙两位雕塑家主动请缨创作普希金像,创作普希金铜像惟一依据是一张很小的旧照片,模模糊糊的,而且只有一个侧面。雕塑家查找了马尼泽尔的肖像雕塑资料,凭着对普希金铜像的感受创作出了第三座普希金铜像。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新建的普希金纪念碑要比原来的高出60厘米左右。上海的纪念像有过许多,像普希金铜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建了拆,拆了建,也只有这一座。普希金俄罗斯现代文学语言的创始者,俄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普希金的代表作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散文体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历史剧:《鲍里斯·戈杜诺夫》    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政治抒情诗:《致大海》、《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叙事长诗:《青铜骑士》、《高加索俘虏》    爱情诗:《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新建的普希金纪念碑要比原来的高出60厘米左右。
普希金铜像坐落在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交汇的街心,给周围的街区染上了一股浓浓的艺术情调。
普希金那深邃的眼睛好像在注视前来瞻仰的人们,又好像在沉思默想。普希金短暂却光明磊落的一生以及他留下的辉煌诗篇,是永恒的人类文化珍品。


普希金名言节录

                                

内山书店旧址

上海内山完造寓所

内山书店1917年由日本友人内山美喜、内山完造创办,开设于虹口北四川路魏盛里(现四川北路2050号)。主要经售日文书籍,20年代后期书店大量发售日本改造社出版的《现代日本文学全集》、《经济学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世界文学全集》、《大众文学全集》等。在内山书店中,书籍都敞开陈列,读者可以随手翻阅,店堂里摆着长椅和桌子,读者可以坐在那里看书。为方便读者购书,书店编印有“新书介绍”供应读者。为此,受到读者欢迎,营业颇盛。

内山书店是鲁迅晚年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鲁迅到上海后的第三天就到该书店购书,与书店老板内山完造相识并结下了友谊。鲁迅常来内山书店购书、会客,在白色恐怖严重时及一二八淞沪抗战时,鲁迅和郭沫若都曾到该店避难。内山书店与鲁迅和其他左翼文化人士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通过大量销售左翼进步书籍,举办文艺“漫谈会”等形式,推进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书店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上海人民为了纪念内山完造和他从事书店的业绩,于1981年9月在内山书店原址立石纪念:“此店为日本友好人士内山完造所设。鲁迅先生常来店买书、会客,并一度在此躲避国民党追捕,特勒石留念”。

内山书店旧址现四川北路2050号中国公商银行虹口支行。

上海人民为了纪念内山完造和他从事书店的业绩,于1981年9月在内山书店原址立石纪念。


三十年代时的内山书店

  三十年代的内山书店是上海左翼进步书刊的主要出售点。

当时的左翼书籍,如《八月的乡村》(萧军)、《丰收》(叶紫)……

三十年代的内山书店是中日进步人士的聚会场所。鲁迅、郭沫若、田汉、郁达夫、冢本助太郎、升屋治三郎、石井政吉等中日著名文化人士与书店有过密切联系。


内山夫妇赠给鲁迅的合照像。


1936年10月18日晨,鲁迅病情恶化,他勉力写下了这张托内山完造代请医生的便条,这是鲁迅最后的墨迹,10月19日,鲁迅逝世。

 内山完造在上海的寓所,位于山阴路2弄3号,是坐北朝南的呈半圆形的三层楼房。内山完造在1916年-1947年间长期居住在此。其旧居所在小区,原名千爱里,系日商东亚兴业株式会社产业,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千爱”有“爱之千家”之意。千爱里内(今山阴路2弄)坐北朝南5排45幢日式楼房和沿现在的四川北路2044 —2058号8幢街面房屋是当年日侨的聚成地。内山完造千爱里旧居现为民居。


千爱里内(今山阴路2弄)坐北朝南5排45幢日式楼房和沿现在的四川北路2044 —2058号8幢街面房屋是当年日侨的聚成地。内山完造千爱里旧居现为民居。


1933年初在上海内山完造寓所前鲁迅与内山完造合影。



         

苏州河畔的艺术景观蝴蝶湾花园

  蝴蝶湾花园位于静安区泰兴路、康定东路路口,是苏州河畔又一块供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花园面积为1.6万平方米。因花园地形如蝴蝶而被命名为蝴蝶湾花园。花园广场正面是石阵跌落式的水池,西侧是阵列式的水池,两段弧形艺术景墙将大型市政排水泵站巧妙隐于其中。沿苏州河一侧是亲水平台和廊架,各类水生植物、竹林、白玉兰、华盛顿棕榈、榉树、银杏等植物点缀其间。

  植物、景墙、水池、亲水平台、广场等有机组合,形成动静结合、光与影变幻、虚与实对比的艺术景观,蝴蝶湾花园成为苏州河畔的一个标志性景点,同时也是一个富于艺术感的城市滨水区。

苏州河畔又一块供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蝴蝶湾花园。



花园广场正面是石阵跌落式的水池。


花园广场西侧是阵列式的水池。

两段弧形艺术景墙将大型市政排水泵站巧妙隐于其中。

沿苏州河一侧是亲水平台和廊架,各类水生植物、竹林、白玉兰、华盛顿棕榈、榉树、银杏等植物点缀其间。






华盛顿棕榈、榉树、银杏等植物点缀其间。

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