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矿井有多深: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11:20
顾老师 的 (原创)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顾建德   喻志杰

  [摘要 ]   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创新的重要措施,但部分学校在实践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指出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过程和动力机制等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问题与成因   内涵与意义   内容与原则  过程与动力机制

 

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相当一部分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校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对学校文化的内涵和要求根本不甚了了,更谈不上有意识的建构;有的学校说得多,做得少,学校文化建设流于泛泛的口号;有的学校“素质教育说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不是奉行以人为本,而是奉行以分数和升学为本,学校文化建设被实质性的边缘化;有的学校对学校文化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热衷于打造表面的物质文化,营建“形象工程”,但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没有建构起来,学校的人文厚度没有随着校园的日渐漂亮而有所增长;有的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未经过精心的选择取舍与整合创新,学校文化内蕴良莠不齐,精质文化与糙质文化甚至劣质文化并存,过时的陈旧文化与现代新文化同在;有的学校的文化表现只停留在外显的符号层面,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与纸面上、墙面上显现的符号文化的真实价值完全脱节。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长期以来“左”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优秀人文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被阉割和异化,学校只讲突出政治,不讲突出人文,片面强调教育的工具性,忽视教育的人文性,其遗毒至今尚未完全肃清;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文化建设经过拨乱反正,有了一些好的气象,但在功利主义办学观的影响下,学校文化建设并未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学校的文化建设基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建构;三是相较国外,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普及程度很低,导致多数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武装不足,意识不强,方向不明,文化建设的现状要么呈散状化、无序化,要么呈荒漠化;四是由于教育体制僵化、教师待遇偏低、应试教育、社会干扰等因素,造成部分教职工心态失衡、情绪低落,学生厌学甚至盲目模仿低俗的社会文化,从而导致学校的主流价值文化对师生的正面影响打了折扣,学校文化建设不知不觉脱离了实际,走了过场;五是学校文化受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世象文化的多方面冲击,加上时代的迅猛发展,作为母系统的社会文化在不断嬗变,导致作为子系统的学校文化建设来不及整合内化、推陈出新;六是行政化和大一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文化弊病,对学校文化建设也有一些负面的制约和影响。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行动上采取切实的措施。

二、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通过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和物质形式为其内、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精神面貌、行为方式和文化素养。学校文化具体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及行为文化等。学校文化的浅层表现是校训、校标、环境风貌等物质范畴,中层表现是相对刚性的学校制度和稍有弹性的组织架构,深层表现是师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行为举止、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学校活动的过程和教育事件运作的方式方法。

我们要建设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具有新时代气息、现代化特征和直面教育改革的学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学校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使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学校文化。

面向现代化的学校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校制度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观念意识和文化素养的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博大包容、勇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开放文化。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应该是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前瞻未来世界的先进文化。“三个面向”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人文的、积极向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最本质的人文色彩,突显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味、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

“三个面向”的先进学校文化,具有四个特性:

1.高度的人文情怀

学校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要求建设一种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出对人的生命成长、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涯发展的关注和关怀。为此,学校的一切物化设施和规章制度,必须围绕着为人的发展服务来设置和考量,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较好满足,人的良好需求得到足够尊重,人的美好愿望得到理解和赞赏。要通过大力构建人文性的学校文化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变成师生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在这个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中,体验到心理和精神的舒适、愉悦与满足,体验到富氧的精神呼吸,体验到品味高雅的精神食粮,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和幸福。

2.先进的时代精神

学校文化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每一时代的进步价值。学校文化的价值准则和精神追求,不能是消极的、封闭的、落后的,而应是积极的、开放的、先进的,能跟上时代步伐,反映当今人类社会的先进价值取向。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共同推崇的平等、民主等普世价值观应内化到学校文化中去,学校文化的价值内核和实践方法,都必须为培育现代公民起到应有的作用。训育公民意识,打造公民精神,确应成为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创新的文化品格

学校文化必须体现出创新性。学校文化不能消极的接受前人创造的传统,也不能被动的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要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和新的形势,在继承优秀传统中推陈创新,在开放学习中汲纳各类新鲜文化气息。学校文化虽然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但并非社会文化的简单照搬,而要根据育人目标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对复杂的社会文化进行选择提炼,在批判继承、吸纳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4.独特的文化个性

学校个性的核心是文化个性,学校的文化个性,既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实践上;既体现在个人和群体的活动中,也体现在学校的物质风貌上。学校文化个性,其实质是指办学的特色化,学校文化就是要体现出各校的鲜明特色,只有有了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特色,才能创造出教育品牌,才能拥有强大的教育竞争力。强大的教育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优良的教育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还体现在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上。

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其实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亲和力、渗透力和创造力的总和与根本概括。学校文化不仅是凝聚和激励学校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建设,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对学校文化的管理,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学校;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其实是另类的薄弱学校。因此,要培育优质的学校文化,我们除了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之外,还要努力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过程和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整合与创新,确立合宜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体系和方略,全员参与,长期实践提升,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学校文化。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过程和动力机制

学校文化是一代代师生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经过长时间持续的反思、比较、筛选、凝炼,才积淀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文化建设既要完成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又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学校文化的创新与重构,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原则,切实抓好每一具体环节的过程建设,夯铸坚实的动力机制,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目光远大、动力十足、统筹兼顾、审慎建设。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其具体内容包括校长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教学文化、教研文化、生活文化、环境文化等等,归结起来即三项基本内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狠抓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建构鲜明的理念识别系统。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是其它一切学校文化建设得以推进的灵魂和根基。

其次,大力抓好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师生的行为,建构清楚的行为识别系统。再好的精神文化,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作保证,就难以落到实处。而没有完善的制度文化,也不可能有好的行为文化。为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把理念转化为现实,管理活动的切入点主要就是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的要义,是对学校的全部活动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各项常规,使之成为规范学校一切行为的依据。

其三,切实抓好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构完善的视觉和听觉识别系统。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物质文化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因此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透射出学校文化的精气神,让师生时刻感到舒适、整洁、愉悦,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

 (二)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方向正确原则。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形成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文化氛围。

2.目标明确原则。目标明确,才有确定的指向性,从而围绕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措施,激发群情,凝聚众心,引领全校师生为着共同的美好愿景努力。

3.整体优化原则。只有整体优化,才能确保各类文化要素发展的有机平衡,确保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文化建设有序推进。要牢牢把握“整体目标”,协调好系统内的“部分目标”,确保整体最优化,产出最大化。

4.主体能动原则。学校文化主要是师生文化,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文化建设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5.选择整合原则。在学校文化的选择定位中,要进行必要的过滤选择,经过批判性的取舍和结构化的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与转化,才能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不断调整、充实和创新。

6.动态平衡原则。学校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动态系统,需要不断吸纳新的时代文化精华,但在一段时期内,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稳定中不断动态发展,在发展中保持相对平衡稳定,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

学校文化建设在纵的运作流程上,需根据建设过程的内在脉搏,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基本的过程可以是:选择定位→完善制度→学习动员→组织实施→发展完善。

1.选择定位

选择定位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明确学校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然后构建学校文化的总结构,最后再设计出每一具体层面的框架和内容。选择定位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挖掘学校的传统文化,认真分析社会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观照改革开放以来的外来文化,结合国家的文化和教育方针政策,结合时代的进步潮流和价值取向,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拟定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筛选凝炼出学校需要遵循的价值观念,确定出学校的气质个性特色,并用简洁冼炼的文本概括出来。

2.完善制度

即根据理念价值定位和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常规,切实改进评价体系和控制机制,合理设定学校的组织架构。制度常规、体系机制和组织架构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人向善趋美、努力上进的积极性,同时具有可操作性。

3.学习动员

理念一明,制度一定,接下来就要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力求使人人尽可能理解学校文化的精神实质,弄懂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规定,让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有关规章制度,在师生员工中最大限度的产生亲和力、感染力、辐射力和控制力。

4.组织实施

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依托多种实施形式,通过渗透、体验、熏陶、感染、规范等,将先进文化转化生成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人文素养。主要抓三方面工作,一是进行物质环境改造,二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三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实施物质改造,使校园的文化风貌更加完善,学校的形象定位更加鲜明,学校文化的外显功能更加突出;通过加强常规管理,把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尽可能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规定情境”中,从而打造出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使学校文化建设尽快入轨,取得实效;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有益文化活动,深入开发以新课标为指导的课程文化资源,扎实搞好教育科研,构建学习型组织。

5.发展完善

学校文化建设在先进的价值理念指导下,通过扎实的组织实施,在物化氛围和制度常规的双重影响下,必然会一步步把师生员工纳入“规定情境”中去。但这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学校文化要走向成熟,要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长期实践,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经过实践——提升,再实践——再提升,直至相对稳定为高水平的规范,成为师生思想和行为的文化内核。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

学校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糙到精,从传统到现代,从支离分散到丰富完善,需要构建强大的动力机制,才能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支撑是改革开放,动力源泉是管理者的感召引领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1.以前瞻的眼光,以改革开放的理念和思路,大胆进行文化实践和创新。唯有改革,才能逐步摒弃过时的陈规陋习,革除“左”的遗毒和僵化的行政化管理弊病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开放,才能借鉴他山之石,汲纳鲜活营养,整合打造出自身的文化特色。改革开放不仅是强校之路,也是解放和发展学校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以校长文化和管理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校长肩负着三大使命:先进教育理念的统整与引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校新文化的创新与重构。为此,校长要善于构建学校愿景,以共同愿景营造学校团队;善于展现个人魅力,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鼓舞师生士气;善于知人善任,促进干部和教师专业成长;关心师生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提升学校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大力强化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受感和参与主动性,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的学校文化。

总之,学校文化作为现代学校的立校之魂,一定要建设好。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在广泛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尽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体系,消弥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理论指导不力的缺失。要加强理论成果的普及推广,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者,要认真学习理解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鼓励实践和创新,所有学校都要结合校情,大胆的深追校史、高瞻未来、横学先进,通过选择、整合与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目标体系和实施方略,全员参与,长期实践,不断提升,只有这样,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才会实现质的飞跃,深具校本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先进学校文化才会在各校开花结果、繁茂滋长。

 

 

 注:此文发表于国家一级期刊《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第12期

您可能也喜欢:
  • 引用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教学管理
  • 引用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 (转载)农村初中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实践研究方案
  • (转载)《建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学习材料
  • 引用 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学质量的认识与思考
  • (原创)如何指导基层学校开展校本主题教研
  • (转载) 杜郎口经验系列材料:
  • 引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引用
  • (原创)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对策初探
  • 【引用】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 【引用】高效备课“三字经
  • (原创)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分享到:         阅读(18)| 评论(0)| 引用 (0) |举报 引用 想当优师吗?请看:优师的十五条“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