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角公式简单例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2:07

实践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呢?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同时由于这个问题对我的困扰,使我不能确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说过,“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相信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这我说下我对它的理解,有错误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以期我能解开我心中的疑团。

第一,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不同之处就在于有理性认识的指导,因此,人的行为的性质就应该是理性的,但其行为的本身是否具有理性的性质,这还是个值得商que的问题。1、每个人对理性的理解都会或多或少有点不同,因而,确立一个标准来衡量理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2、理性是人的一种观念,它随人的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定内涵,因此,理性的本身也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也给第1点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第二、由于“休谟问题”的提出和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批判,因此,我们可以相信,“任何现象的出现都具有一定的或然性”,这句话用在理解马克思以上两句话的环境中,即可以表述为:理论的预测与实践结果的相符,不是证明理论正确的充分证据,而是一种必要的证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因而可以断言,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我们不能确证这是理论的正确而非其他因素的作用。错的行为而产生好的结果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就是量好的说明。2、任何一种观念和理论都具有历史性,同时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因此,用实践来检验一切的标准不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3、人的意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超前性,在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当理论发展完全进入微观领域后,实践的间接性很难保证其实效的存在,因而,它对理论没有实证的功效。


其实还有很多的疑问,希望各位朋友能帮帮忙,使我对这问题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在这我只作抛砖引玉之举,希望各界朋友能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