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行动大逃杀下载:中国土著的廉政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4:16:36

中国土著的廉政观

作者:张贤亮

 

  我呆在远离北京的老少边穷地区,经常接触许多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许我是井底之蛙,提起中国国情中国特色,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仿佛他们比东南沿海及中原大城市的人,更能代表国情特色

  这些人,我也不能说是群众。如果我把他们称为群众,他们的看法就成了群众意见,这太严重、太政治化。想来想去,只好把我接触的这批人叫做土著

  中国土著对于廉政的看法,的确与报刊杂志刊登的观点很不相同,也颇有趣。

一类,只注重看领导人或官员的个人生活作风,所谓生活作风;因为土著们本身的生活就极简单,所以,仅仅是看吃、穿两项。比如这个官员平时吃得很清淡,只爱吃家乡饭,最大的奢侈不过来碗红烧肉,穿的衣裳打着补丁,生平不爱钱,甚至连钱都不碰,那么,这位领导人或官员,即使把这地方治理得民穷财尽、冤狱遍地,土著们评论他,都会一致称赞。不管他办了多少坏事,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土著也认为他是好心办了错事,不但会原谅他,而且十分崇敬,在他离任或逝世时,还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对他依依不舍,万分怀念。在土著的心里,是分开的。

  另一种土著心态恰恰相反,只看不顾。有个土著曾跟我说:妈的,只要这个官儿把咱们的生活搞好,把经济搞上去,他坐啥奔驰,哪怕他会桑塔纳呢(这个土著以为桑塔纳奔驰高贵)。他要高兴,咱们还愿意用八抬轿子天天抬着他去上班。至于玩女人,咱们县上至少有二十多万女人,他一天玩一个,一年也才365个,够他玩的。我瞠目以对,不知再和他说什么,在他的头脑里,恐怕还没有现代政治中廉政这一概念。

  头脑里没有廉政概念的土著,非常普遍。办点事要请客送礼,和结婚过年时要招待亲朋好友一样,成了风俗习惯,已经深入到民间。假如我持反对态度,一定会遭到他们的白眼,我倒变成不谙人情世故的人。而他们对收礼的官员,内心也没有一点蔑视,认为收了礼就是受贿,不收礼就是清廉。只是在官员收了礼却不办事的情况下,土著们才有点抱怨。

  我们国家是最重视政治学习的,五十多年来,全国花在有组织的政治学习上的时间和金钱,肯定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但我们的东西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是什么东西?去,结果是全国有近1/4的文盲和更多的法盲及科盲。什么叫廉政?”“不知道。

  其实,官员收了礼,愿意给你办事,不收礼,便是不准备给你办事的表示,这已是人人心中有数的。有人说,这种歪风邪气是改革开放后,搞市场经济才出现的。可是,土著们不这么看。追根溯源,这种现象还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余韵。至于说是不是量变发展到质变呢?请听土著们的比较:一个土著说:物价涨了嘛。这会儿的1万元,也就相当那会儿的100元。再说,现在找个婊子来跟管事儿的睡,总比把老婆送去好。土著们并不认为目前更糟,现在比过去还是有进步的。

  更有甚者,很多土著不信任清廉的官员,对不怎么清廉的官员反而感到亲切。譬如:西北某中等城市有位市委书记,在任七八年,没给亲属子女解决户口、安排职务,虽然政绩平平,但可说是清廉的。离休后,土著们评论他,说:连自己的亲属子女都不顾,他还会顾咱老百姓吗?!不错,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连自己的家都没有,遑论治国?还有的土著用官员是否收礼来衡量官员是不是跟群众打成一片对群众的态度。有篇小小说写的就是这个内容:有位官员上任后一本正经,下属见了敬而远之,弄得他也很苦恼。一次他生了病,人们纷纷提礼物去看,他照单全收,这才把关系搞得好起来。看到报纸上登某某官员拒收贿赂,有的还有确切的数字——“拒收21次,共3.72万元。土著们对此大有怀疑:每次贿赂的钱,他都先数了再还给行贿者?”“他怎么不把行贿者当场抓起来,交给公检法处理?以致人们一次次地向他行贿。”“这三万多元是他报的,还有没报的呢?等等。

  有个较为富裕的土著个体户跟我聊天,说:我听见廉政就害怕。我奇怪地问:廉政对你只有好处,那是针对干部的,又不是针对你的,你怕什么?

  他说:干部不廉政,我花些钱还能办成事,一廉政,干部不收礼了,可也不办事了;对于咱们个体户,真是得不偿失。其实,我要办的事也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又不犯法。我只求办得快一点,顺一点。”“两害相权取其轻,不清廉似乎能提高办事效率,这种现象怎么解释?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自以为有点政治常识,也跑过外国,领略过些许现代国家的行政规范和风土人情,面对土著们这种深入骨髓的习惯,我也不知如何教育。有时我想,这是中国特色国情吧,不如随大流图个顺利,逆潮流而动,必然四处碰壁;有时我想,要在中国解决廉政问题及树立廉政的观念,恐怕还要从更深层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