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一带在线观看:关于股票和基金----真实和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05:00
关于股票和基金----真实和谎言(2009-04-24 21:15:39) 标签:基金经理 指数基金 标准普尔指数 彼得林奇 美国  分类:研究

作者:权中权

 

    这篇旧文写于2008年2月10号。

   
    一年多来,虽然没有写过任何关于股票和基金的东西,却和大家一样,感受着投资市场彻骨的冰冷。“当年围攻莫斯科的德军比我们还是幸福的,至少他们能看到瓦西里教堂的尖顶,孤军深入而被迫停顿的巴顿将军也是幸福的,至少他可以在欧洲大陆仲夏的树丛中等待补给。而我们呢?也许只是开始进入冬季,而还没有踏入冰冷的沼泽区域”——这段话确实很贴切。


     一年多来,在投资理财方面,我只做了两件事情:1.不断地分析上市公司以及所处的行业状况,以此来调整手中的股票。2.不断地买入。我一直没有减仓,更没有空仓,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知道何时会涨,何时会跌。我相信,能够在6000点时全身而退,比我运气好的大有人在,我祝贺他们。但是他们与我无关。因为我从不和别人比运气,比的只是收益率。一年多来,因为不断地买入,我发现了下面一个事实:当大盘上升到3500点的时候,我的帐面就会达到6000点时的市值。

 

  之所以敢不断的买入,是因为“我一直奉行一条简单的信条: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前的形势是——恐惧正在蔓延,甚至吓住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当然,对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投资人保持谨慎无可非议。但对于竞争力强的企业,没有必要担心他们的长期前景。这些企业的利润也会时好时坏,但大多数都会在未来5、10或20年内创下新的盈利记录。

 

  回顾一下历史: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道琼斯指数在1932年7月8日跌至41点的历史新低,到1933年3月弗兰克林·罗斯福(ranklin Roosevelt)总统上任前,经济依然在恶化,但到那时,股市却涨了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在欧洲和太平洋遭遇不利。1942年4月,美国股市跌至谷底,当时距离盟军扭转战局还很远。同样,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经济继续下滑,通货膨胀加剧,但却是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机。

 

  长期而言,股市整体是趋于利好的。20世纪,美国经历了2次世界大战、代价高昂的军事冲突、大萧条、十余次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石油危机、流行疾病和总统因丑闻而下台等事件,但道指却从66点涨到了11497点。

 

  我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对于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

 

  “简而言之,坏消息是投资者的最好朋友,它能让你以较低代价下注美国的未来。”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人逼你非要用最低的价格买入。就像你在商场打八折的时候大采购一样,或许下个月会打七折或是六折,但你永远也不会事先知道。只要物超所值,就是一笔好的交易。这次巴菲特投资高盛50亿美元几天之后,高盛股价却继续下跌,于是便有人评论“股神抄底失败”。其实,巴菲特只不过做了一笔物超所值的交易,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市场充斥着恐慌的气氛下挥泪斩仓并将帐面损失变现的朋友,很遗憾,你们采取了最为悲壮的一种牺牲方式。罗杰斯早就说过:“其实做股票很简单,只要做到一点:低买高卖。”2005年6月,中国股市创下熊市中最低点998点时,沪市成交量只有53亿,即只有53亿的资金在买进。而在去年10月创下本轮牛市6124点最高点的当天,沪市有1668亿的资金在买进。如果投资者不能真正理解低买高卖的原则,总是在低位时犹豫,在感觉良好时买入,在市场充斥着恐慌时割肉卖出,当然会很壮烈。

 

  今天,拥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人可能感觉良好,但他们可能过于乐观了,因为他们选择了一项可怕的长期资产,没有任何回报且肯定会贬值。未来10年,证券的投资回报率肯定要高于现金,也许会高出很多。那些手持现金的投资者还在等待好消息,但他们忘了冰球明星韦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的忠告:“我总是滑向冰球运动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到位再追。”

 


  一.我所了解的有关基金的谎言

 

  2007年02月27日,我在《八步问鸡》帖中写了下面几段话:

 

  提出几个常识性问题:

 

  “第一问:普遍来说,基金经理及其研究团队是不是比普通散户投资者更能把握市场,看准趋势,有更宽的信息渠道,更能了解政策方针,更能紧跟熊市,牛市或是猴市(行情上窜下跳)而作出相应的分析及策略调整?

 

  第二问:基金经理及其研究团队是不是比普通散户投资者有更多专业知识,时间和可能性去了解甚至实地考察所投资的重要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及财务数据?以下仅举一例:2005年当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五大重仓之一“中金岭南(000060)”发生“北江污染”事件时,研究总监袁建军亲赴广东实地考察污染程度及对该企业影响,从而决定继续持有该股票。至2006年4月,“中金岭南(000060)”股票增长三倍。由此为该基金在当年表现威猛立下汗马功劳。普通炒股散户不要说实地考察企业,即便财务报表摆在眼前,又有几人能看懂?

 

  第三问:在“散户不灭,天理难容”的中国特殊投资市场环境下,投资基金是不是比散户自己炒股胜算要大得多?“八戒,你买了基金,你就是庄”,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06年上证指数和深成指累计上涨130.43%和132.12%,净值翻倍的基金有125支,试问有几个散户炒股能有如此收益?”

 

  之后,在2007年3月28日《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持有?长期投资还是波段操作?——透析基金的先天不足及对策》帖中又补充道:“其次,由于基金对投资组合有严格规定,能够真正做到分散投资,而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个人资本毕竟是有限的,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种类而降低投资风险。此外,金融机构对于基金的监管能够让基金操作相对透明,与私募基金相比,更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话直到今天看来似乎仍然很有道理,可既然基金集权威性,专业性,团队研究等诸多优势于一身,可为什么“战胜指数”仍然是所有基金经理和投资机构的理想呢?

 


  二.“赌马”,还是赌“骑师”?

 

  写这篇帖子的时候,我比较了一下06年收益排名前50名的基金在07年的表现,结果不由得让我触目惊心: 景顺内需增长 06年排名第1——07年排名第127,富国天益4——93,泰达荷银精选 8——96,易方达积极成长14——120,宝盈鸿利收益16——156,工银瑞信核心 17—147,泰达荷银周期19——171,泰达荷银稳定22——177,交银精选 23—118,富国天惠 25——146,富国天瑞 26——166,国泰金鹰增长28—99,景顺优选股票 29—170,长盛动态精选31——98,国泰金马稳健 34——114,鹏华行业成长(37——142, 东吴嘉禾优势39——150,嘉实成长收益40——164,诺安平衡43—172,华安宝利配置48—134,长信银利精选49—108……

 

  专家说, "选择基金不能看它的短期表现,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甚至半年排名都是没有意义的,至少要考察两年以上的排名".呵呵,说这些话的"专家"一定是基金公司雇的托儿,要么就是脑子进水了.我有几个"两年"能用来考察一个基金?更何况现在已经过了"两年",那么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应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基金业绩严重分化的时候,我们好像发现,时髦的已不再是“赌马”,而是赌“骑师”。可谁又能保证"两年"之后的华夏大盘精选不会是下一个景顺内需增长呢?

 

  专家说(当我曾自认为已经是专家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惭愧!),"你不要因为某支基金一时表现的好坏而换来换去,没有人逼你一定买到收益率排名第一的股票和基金。因为风水轮流转,因为没有永远的第一,因为你的目的不是做世界首富,因为你的收益只要达到股市上涨的平均水平并耐心等待,就会实现财富的增值了。"呵呵,看看07年排名第一的华夏大盘精选,收益率227.97%,而排在第100位(应该算是平均收益了)的博时价值增长,收益率117.52%,不过一年的时间,两者竟相差100%!!!在

这样的结果面前,专家的话,你还敢相信吗?

 

  上面的这些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为此查阅了很多资料。我发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在所谓成熟资本市场的美国,基金经理的优秀业绩也很难常年持续。也就是说,作为基金投资者,最为愚蠢的投资方式之一,就是参考晨星或是理柏基金排行榜一年或是两年期排名的前几位,然后买入,并希望该“骑师”(基金经理)能够继续复制其以往的优秀业绩。美国《投资远见》上的杂志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从1981——1990年,如果每年选择过去3年期历史业绩最佳的基金进行投资,结果会落后标准普尔指数2.05%。如果

采取类似的方式,选择过去5年期历史业绩最佳的基金进行投资,只会比标准普尔指数领先0.88%。选择过去10年期历史业绩最佳的基金进行投资,只会比标准普尔指数领先1.02%。如此微弱的领先优势,连支付买入卖出基金的手续费都不够,更何况,我个人在这个论坛里见到的事实是——许多朋友的买基金还不到两年,却已将手中的基金换手了七、八次。

 

  手边的另一份资料显示,美国20世纪80年代排名前20位的基金平均年收益为18%,超过了标准普尔指数(14.1%)3.9个百分点,但到了90年代,同样是这20只基金,居然连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都达不到(13.7%比14.9%)。其实,某一时期业绩排名表的冠军基金,往往是那些押宝于某个热门行业或者几只某类热门股,结果交了好运中了大奖。否则凭什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大的优势遥遥领先?尽管如此,基金优秀业绩的难以持续性却丝毫不影响大众和媒体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追捧。财经类的杂志和报纸将会继续给那些最近胜过平均水平的杰出的基金经理高唱颂歌,而与铺天盖地的赞美之辞一同涌向该基金经理的,是投资者更多的资金。给智商低的人的定义就是他们经常在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但却在奢望不同的结果。事实上,只要存在平均水平,就一定会有经理人超越平均水平,不管他们自己愿不愿意。而骑白马的,当然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

 


  三.运气,仅仅是运气

 

 

  于是,根据以上事实得出的结论就显而易见了——(下面的这个结论可能你会觉得不理解,甚至会觉得可笑,但不管你怎么想,事实就是如此)这个结论就是:不论是作为普通投资者还是作为基金经理,你想要选择到一支明星基金,或是自己成为明星基金经理,所需要的仅仅是——运气!

 

  你如果不相信上面的结论,那么就让我们进入到一场经典的“抛硬币”游戏中。游戏开始之前,有两件事情要说明。一.投资大师们关于市场不可预测的理论你一定听说过。不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不论是索罗斯还是罗杰斯,都说过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即便预测,其准确性也和自己瞎猜或是抛硬币的结果差不多。彼得林奇说:如果你能保证作出的判断有60%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可以趾高气扬地到华尔街上去嘲笑所有的人了(大意)。二.我们每抛一次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是50%,针对预测股价短期走势来说,如果把股价上涨比作正面,那么也就意味着股价上涨的概率是50%,同样,得到反面,即股价下跌的概率也是50%。即使我们碰巧一连抛出了10次正面,不论以往的成绩如何,那么我们下次抛到正面的概率仍然还是50%。好了,现在游戏开始:

 

  我们找1000个人抛硬币,在比赛中,只有抛出正面的人会继续进入下一轮。在第一轮时,根据概率,他们中有500个人抛出了正面,于是这些获胜者继续进入下一轮比赛。硬币再次抛起,根据概率,出现了250个正面。在概率法则的操纵下,第三轮将会有125人胜出,第四轮有63人胜出,第五轮是31个,第六轮是16个,第七轮结束后,剩下8个胜出者。此刻,这把个人就像明星基金经理一样,被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包围着。他们被誉为天才,而且人们焦急地寻求他们的建议。毕竟,在1000人中只有他们八个始终抛出了正面。如果比赛继续,就必定还有人连续第9次,第10次抛出正面,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

 

  当然,投资所要做的工作不会像抛硬币这么简单,但是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看出,概率法则的的确确在发生作用,并且能够解释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故事。

 

  此外,手边的另一份资料还显示了美国市场的基金经理们并不能正确地选择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时机:1970——2002年间,每逢市场周期出现重大转折,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情况,也就是股票的持仓比例都让人失望不已。在1970年、1974年、1982年以及股市崩盘的1987年末,市场均出现了罕见的大底,然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基金手中的现金比例却达到了创纪录的顶峰。此外,还有两个现金持仓比例高点,一个出现在20世纪920年代末恰逢1991年股市大反弹的前夕,另一个处现在1994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股市六年大牛市之前。相反,基金经理们的股票持仓比例高点又几乎毫无例外的出现在了市场“顶部”。例如,在2000年三月,基金经理的股票持仓比例几乎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而此时大盘正站在暴跌悬崖的边缘。显而易见:基金经理们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实在是糟糕的一塌糊涂。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06年,07年连续两年纯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超过积极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2006年纯股型、积极配置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30.54%、124.74%,2007年纯股型、积极配置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26.84%,116.71%。)不是说,积极配置型基金进可攻,退可守吗?

 


  四.彼得林奇的衬衫——“4项检验全部合格”

 

  看过一些所谓明星基金经理的访谈,因此了解了基金公司选择股票时的大致程序:首先由行业研究员提出推荐股票名单,然后基金公司的决策委员会开会讨论,如果讨论通过,那么根据表决的票数将该股票列入基金公司的备选股票池中。如果全票通过,或是以一个特定的多数票通过(比如超过90%,那么基金经理可以将其列入十大重仓之一),大致如此。基金公司以此来向投资者证明自己选股的专业性和严谨程度,以此来让投资者明白专家选股和团队研究的优势。但同为基金经理的彼得林奇却对此表示不屑,并将这一过程比喻

为——“4项检验全部合格”:我记起在新衬衫的口袋里都会装有一张写有4项检验全部合格”字样的质量合格卡。“4项检验全部合格”这一原则也适用于选择股票这一过程,那些自命不凡的决策者们几乎不知道他们正在批准购买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股票。他们并没有到处去公司参观或者研究各类公司的新产品,只不过是接受了别人的建议再把它建议给别人。每次买衬衫时我都会想到这些。

 

  假设一个被批准购买的股票名单上包括30只精心挑选出来的个股,并且每只个股都是由一位不同的分析家或者基金管理人员独立挑选出来的,那么你就可能拥有一个动态的资产组合。但是通常的做法是名单上的每一个股票必须同时被这30位管理人员接受,不过既然不存在一部由委员会共同写成的名著或者交响曲,那么也不会有一个由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选择出来的资产组合。

 

 

  五.该死的“骑师”,还是该死的“马”?

 

  另外,2005年以来基金公司一致重仓金融和地产股,在投资策略上“抱团取暖”所造成的恶果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但时至今日,仍然不见好转。这其中的原因,彼得林奇又做出了经典的说明:

 

  如果你买了的IBM股票后他的股价下跌了,你的客户和老板的问题是:“该死的IBM公司最近是怎么搞的?”但是如果你买的是一家不被机构关注但未来却极具成长性的小公司的股票,并且你买入后股价下跌了,他们就会这样问:“该死的你是怎么搞的?”

 

  根据以上的种种分析,我相信大家对基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基金的先天不足,绝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双十规定”(即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得超过本基金资产净值的10%;基金与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举例说明:假如一支规模为100亿的基金,用8%的重仓,即8亿资金,在股价为3元/股时投资于“中国国航(601111)”股票。几个月后,假设该基金投资的其它股票价格不变,“中国国航(601111)”涨至6元/股,那么原来的8亿就变成了16亿,投资于国航的股票市值就占基金资产总值的16/108=14.81%。也就是说,此时基金经理必须卖出一部分国航股票,才能保证合同中10%的规定,不论国航股票是否有继续涨10倍的潜力。这只是一个理论性的假设,如果在此期间,该基金投资于其他股票的市值下降,那么基金经理恐怕等不到国航翻倍,就要将其部分卖出。)而所谓的基金的优势,其实仅仅在于投资者能够用比较少的资金进行分散投资,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六.结论——最好的基金

 

  如果你耐着性子看到这里,一定对基金有些失望,没错,当我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也和你一样感到沮丧——基金原来没有什么了不起,而所谓的“明星基金”,长期来看,表现也不过如此。但是,你的银行理财师,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们却不会告诉你以上这些内容。作为有着诸多投资知识和研究团队的专业人士,他们因为深知自己无法长期战胜市场,而不得不依靠赚取投资人的手续费和管理费来维持生计。


  那么,基金还值得投资吗?

 

  以前在我的贴子里有朋友问道,想要买股票,但又不是很懂,害怕被套。我当时回答说:“那就还是买基金吧。5·30以来,大盘在2007年10月10日已涨到5771.46点,然而据《上海证券报》的统计,截至该日股价未能越过5·30高点的还有超过750只,其中300只左右离5·30高点还有近20%的距离,而基金仍旧低于5.30的我还没听说过。”如果现在我再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仍然会这么说。

 

  那么买什么基金呢?答案很简单——巴菲特说过:“不买指数基金是你的错。”财神的话不可不听。

 

  从美国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44年间,有35年的市场是上涨的,有3年是持平的,而真正下跌的时间只有13年。因此,一个追求市场节奏的投资者作出的决策必须达到70%的正确率,才有可能战胜“买入——持有”策略的投资者。反正我从未遇到过任何人在判断市场转折时达到70%的精确度。

 

  既然基金经理选择市场时机能力比我们普通投资者高明不了多少;既然对基金经理来说长期而言“战胜指数” 如此之困难;既然你看好后市决定长期投资而又担心自己的运气不好选不到每年的“明星基金”(这真的只和运气有关);既然实践证明基金唯一的优势在于分散投资标的,而这一优势同样存在于指数基金中;既然你对股票不太在行,既害怕赚了指数不赚钱,又想分享牛市的成长;既然你担心基金公司进行利益输送,暗箱操作,损害基民利益......那么,我实在想不出不买指数基金的理由。

 

  或许你会说,“没错,大部分股票型基金是跑不赢指数的,可大部分股票型基金也跌不过指数。指数基金虽然在牛市中表现比较抢眼,但在市场震荡时或是熊市的时候就不行了。”那么请回答我的三个问题:1.哪一次市场反弹的时候指数基金不是一飞冲天?2.你能够每次都准确地判断出牛市熊市的界限以及市场的拐点吗?反正我是不行,而且我知道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也不行。3.你看好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吗?

 

  指数基金的诸多优势,我虽然早就知道,而且深信不疑,但不知为何长期以来竟然还是没有把手中的股票型基金都换成指数基金,可能潜意识里对基金经理还是抱有幻想。现在就是喝云南白药,也不能弥补我心灵上的创伤了。看来投资理财一事,真的是知易行难!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投资回报不在于你知道了些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些什么。

 

  如今,我终于将手中全部的基金转换成了指数基金,而且都是ETF或是LOF基金(关于ETF和LOF基金的基础知识这里不作解释)。当我有了闲钱又找不到值得买的股票的时候,就买这两种指数基金(现在就买?就是现在这个2月份就买吗?你知道马克吐温曾说过:“2月是投机股票特别危险的月份之一,其它特别危险的月份包括:7月,1月,9月,4月,5月,3月,11月,6月,12月,8月和10月。”——对,就是现在,随时买。);当我卖掉我认为股价已经严重高估或是公司状况发生变化的股票时,就买这两种指数基金(公司的发展是动态的,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变化的,根本没有任何一只你可以不管不顾只须一直持有的股票。);同样,相反情况下我会卖掉一部分指数基金买入股票。这中间的转换刹那间就可以完成,而不必像普通基金那样等候5—7个交易日,而且,与买卖普通基金相比,省去了不少手续费。

 

  用下面的一句话作为本贴的结束语,和大家共勉: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005年以来什么最不值钱——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