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小了一码撑大妙招:堂主谈糖尿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58:19
彰机堂主: 既往今晚这里谈到了西医的糖尿病, 我破例说说吧, 免得糊涂. 这个群是不说西医的。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表现的“综合征”, 就是说,要诊断糖尿病,首先必须明确患者有没有高血糖。
血糖,我们临床一般分为三种,
一个是空腹血糖,正常时2.8-6mmol/L
一种是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小于11.1mmol/L
最后一种是随即血糖,必须是小于11.1mmol/L
要诊断糖尿病,那么我们必须要确定病人有没有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空腹血糖大于6.0mmol/L,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只要患者出现一次的血糖升高,那就要警惕糖尿病的出现。在第一次发现这血糖升高后,我们需要进行怀疑是不是糖尿病,然后,我们就进行复查血糖,以便确诊。
如果是空腹血糖大于6.0mmol/L, 而复查的空腹也在7.0mmol/L以下,这是不能诊断糖尿病的,必须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这个试验的结果大于11.1, 就要诊断糖尿病了。如果小于11.1,就要诊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两者的治疗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就要复查空腹血糖,如果发现仍大于7.0,就要诊断糖尿病。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 都要诊断糖尿病。
现在主张的就是,一定要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的测定,这个在西医中是很重要的。
我说说中医问题。
按照糖尿病这个西医的病,大家都知道“三多一少”。但是临床上,糖尿病的病人不一定出现这个“三多一少”。我看到很多没有这“三多一少”症状的病人,有的是以皮肤病来诊的,有的是以眼病来诊的,有的是以头晕为主的,有的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有的以尿道感染为主要表现的,很多表现,具有多样性。更何况现在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要全出现,那病人必定是血糖超高,出现了“高渗综合症”了。
那我们中医应该如何把握这个西医的“糖尿病”。关键一点就是,中医是辨证,要辨证,就必须抓住患者的临床表现,而不是抓住“糖尿病”这个病名。
在《金匮要略增补》中,恩师对糖尿病也有一个深刻的揭示。你们可以去参看一下的。
说一句有用的话。2型糖尿病,不管如何发展,它都是厥阴病。寒热错杂。
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并不是要先入为主的。而是要讲究经方辨证的。
有一个70岁多数的老太婆,诊断糖尿病都10年多了。使用的是胰岛素治疗。但是血糖一直都没有处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素越用越多。除了口干之外,病没有多饮多尿。但是患者在1个月前就开始出现腹泻,每到清晨5点就开始拉肚子,肚子哗啦啦的响,偶有肛门灼热、口微苦,舌质尖略红,苔厚中间微黄,脉象滑而无力。别人用的不是清热除湿的,就是养阴生津的等等,或者四神丸、真武汤、四逆汤之类的。我就笑了一下,真是不读经典。
经过辨证,是厥阴纲,生姜泻心汤证,我开了3剂,结果患者家属给我说,病人喝了第1剂,上面的症状就痊愈了,然后就把剩下的2剂喝了。血糖也在正常范围。家属自己都觉得意外。
说这个,是想说临床能够举一反三。我们中医讲的是辨证论证。抓住临床表现,再使用经方辨证,无往不利啊。如果你只会抓住“三多一少”,不是打折扣,就会出现误诊。
我临床上看到的糖尿病,经过辨证后,发现9.5成左右的是厥阴病,但也有阳明病的,例如白虎加人参汤证这些。
还有一些糖尿病的病人,已经到了肾功能衰竭了,尿毒症,这个时候,不少就是三阴全有、真阳不足,寒饮也盛,这个时候往往是以时方派或者学院派所言的阳虚为主,但是用中药之后,渐渐出现寒热错杂的面目。
另外说一下, 1型糖尿病,就是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且以阳明为常见。
不说了。要好好领悟《金匮要略增补》中“消渴”这一章,并且和临床相结合,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了。
附: 生姜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干姜3克黄芩9克半夏9克(洗)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八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主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生姜 三钱 法半夏 三钱黄连黄芩  各二钱党参 炙甘草 各三钱干姜 二钱大枣 三钱掰
治伤寒坏病,心中痞硬,发热头汗,干噫,食嗅,胁下腹中雷鸣,下利日数十行,脉轻按浮涩,重按虚小者。
此清热温寒升陷降逆并用之法也。心中痞而硬者,中气虚寒,旋转无力,胆胃之经气不降也。发热头上汗出者,胆胃不降,相火上逆也。干噫食嗅者,胆经不降,木气逆冲,上脘横滞也。胁下腹中雷鸣者,胆经横滞,相火散漫,寒热混乱,水气漫溢也。下利目数十行者,胆胃之经热,散漫不收也。此病复杂极矣。其实只是中气虚寒,因而升降反常之故。
方用生姜半夏温中降胃,以开相火下降之路。用黄芩黄连,降相火降胆经,以收散漫之热。用干姜枣草人参,以温补中气而升降上下。经方寒热并用,此为大法。泻心者,降相火也。热利有屁而射远,寒利无屁不射远。寒利一日数次即危,不能数十次。此方拨乱反正,各得其宜。此方升陷之法,乃间接的非直接的。上降则下升也。此方与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均称泻心者,言只泻胃上之热,不可泻动胃气之意,利虽属于热,中气却是虚寒。
注意:
此方与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证为对应的治法。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证,不过在上的火气,上逆而已。此方则在上之火,既已上逆,在下之火,又复下陷,在内之火,又复外泄。火气散漫,内必生寒,上逆下陷,中气必虚,所以生姜干姜与连芩并用,而以参枣炙草补中,用生姜者,降胃也。此病复杂极矣,而治之法,则甚简单。脉象轻按浮涩,重按虚小,胆热外泄则脉浮,汗出津伤则脉涩,中气虚寒,则重按虚小。
 
方名 炙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汤 酸枣仁汤 白头翁汤 薯蓣丸生姜泻心汤
证状 心动悸 胸痞气短 不得眠而虚烦 下利后重, 渴而饮水 虚劳, 里急, 自汗, 烦热, 腹痛, 食减, 遗精白带, 气短形廋等. 心痞, 下利, 发热, 头汗, 干噫, 食臭, 胁下腹中雷鸣
原理 血枯中伤 肺气湿逆 胆经寒 肝木下陷生热, 有湿 肺金失敛, 风水妄动, 五行皆病 中虚, 胆胃逆, 上热中寒, 外热内寒
治法 润血补中 除湿润肺养中 温肝经以降胆经 清热除湿 补金敛木, 去滞调中 温寒清热补中
脉象 脉结代 脉濡短 脉虚浮 细沉而数 弦涩小数 脉涩虚小
备考 理中丸证中虚而脾胃湿, 此证中虚而血液燥 麦门冬汤证肺气燥, 此证肺气湿.麦门冬汤证中虚甚, 此证中虚不能补中. 温肝经以补胆经之阳, 胆经阳足, 自能下降.小建中汤证, 胆热不降, 此证胆寒不降.当归生姜羊肉汤证, 肝木下陷生寒. 此证肝木下陷生热.肝为阴臓, 阴臓病寒者轻, 阴臓病热者重. 肾气丸证木泄耗水, 此证金气木动.金败木动因而火逆金亏, 木滞生热此治虚劳病之大法.大黄黄莲黄苓泻心汤证, 为热气不降, 此证热气不降, 又兼中气虚寒, 经气散乱, 下焦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