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14第15关攻略:历代仕女图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31:48
 

  

历代仕女图欣赏
明 杜堇 宫中图 长卷 绢本设色 纵30.5 横168.9厘米、167.8厘米、173.5厘米、175.1厘米、152.8厘米、1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中图》,又汇进了作者自己的创作笔法。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她们或自弹自唱,或听乐人演奏,或由画师对人写照,或以蹴鞠、槌球为乐……。全卷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巨制。人物以淡墨作铁线描,流畅宛转,工中带写,面部皆以传统“三白”技法晕染,设色清淡。背景以写意笔法绘出,以勾线点笔写出不同场景。作者同时也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较为简疏纵逸的笔法间,将人物或自我沉醉,或心事重重,或强颜欢笑,或安详闲适,或愉悦欢欣的心境表现出来,可谓是宫中生活的百态图。在此选其中五个场景。
杜堇,生卒年不详。初姓陆,字惧男,号古狂、柽居、青霞亭长等。镇江(今属江苏)人,后移居北京。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擅诗文,工书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尤精白描人物。传世作品有竹林七贤图》、《梅下横琴图》、《宫中图》等。  


明 郭诩 琵琶行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54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郭诩(1456~约1529),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致力于书画,多游名山。《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诗人以亲身经历,描写沦落江湖歌女的遭遇,来寄寓自己因人妒嫉而遭贬谪的愤懑心情。此图根据长诗的内容而创作。

 

明 姜隐 芭蕉美人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   (美)私人藏
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得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传世作品有《文石甘蕉 图》《芭蕉美人图》此图芭蕉苍翠浓郁,湖石雄古奇崛,地面芳草萋萋。石案之上,棋局已开,一位女子坐于案旁,正等同伴洗手之后对弈。人物用线劲利细健,多 以“折芦描”绘出,工写兼备。人物色彩清雅恬淡,与背景的沉郁浓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秀美的姿容得到很好的衬托。

明 唐寅 孟蜀宫妓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24.7厘米 横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上笔重彩画宫妓四人,衣着华贵,云髻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从人物穿戴来看,正面两位地位高贵,而背向两位疑是宫婢,正奉酒捧食。图中写宫妓 正劝酒作乐,青衣女子似手拿酒盏,正让绿衣女子斟酒,而红衣女子已不胜酒力,正摆手欲止,却被青衣女子挡住。劝、止之间的神态举止被刻画的生动传神。背后 无衬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刻画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三白法”表现,晕染细腻,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图披 露孟蜀后主的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可证于自题诗、跋。

 

明 唐寅 吹箫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64.8厘米 横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继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兼用写意笔法。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敷色浓艳鲜明,技法精工,尤其对细部的刻画,可谓一丝不苟,颇具新意。

 

明 唐寅 牡丹仕女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25.9厘米 横5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77.1厘米 横3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尽显了画家水墨写意的才能。图中仕女手持纨扇,于秋风渐起之时,在庭院中徘徊,脸上愁云微露。画面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佳人从手中的纨扇想到自己青春难驻,世情可畏,禁不住黯然伤情。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笔法略近杜堇,较南宋 画家更为洒脱灵活。全画纯用水墨写成,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墨韵生动。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纵逸潇洒,寥寥数笔便将佳人“秋扇见 弃”的哀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背景处理极为简括,仅以坡石一角,上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此图是明代写意仕女画中的上 品。

 

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00.8厘米 横3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仲徵,号衡山,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俱佳。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人称“吴中四才子。”五十 四岁以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绘画初师沈周,后从宋元诸家探索奥秘。山水近赵孟烦,兼得王蒙神韵、董源笔意,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生 活,亦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为吴门派重要画家。传世人物作品有《湘君湘夫人图》。此图画湘君与湘夫人,是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湘君》 《湘夫人》篇创作的。湘君和湘夫人为湘水之神,或云为尧的两个女儿。作者自称此图仿赵孟顺和钱选,其实是他自己的创作。文徵明不仅擅长画山水、花卉、兰 竹,亦工人物,但其人物画极为罕见,此图是他的人物画代表作。人物作唐妆,高髻长裙,有飘飘御风之态。形象纤秀,设色以朱碟白粉为主调, 极其淡雅,用笔精工,线条作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画面不设背景,作者利用画面的空白,衬托了人物款款而行的动态。格调清古幽淡。

 

明 吴伟 歌舞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18.9厘米 横6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 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从诸家题诗中推知,此图当作于弘治癸 亥,吴伟时年四十五岁。他在孝宗弘治年间再度离开画院后,寄居秦淮,经常出入歌楼画舫,饮酒狎妓,乘兴作画。此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生活行径。

 

明 吴伟 琵琶美人图 立轴 纸本水墨 纵124.5厘米 横61.2厘米   (美)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画中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白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无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人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明 吴伟《武陵春图》卷   纸本白描 纵27.5厘米 横9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郁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 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面中,武陵春一手托腮,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诗思之中。在背景中有一石案,一疏梅,在案上是琴、书、笔、砚。这 些陈设是为了说明武陵春多才多艺,喜读书,能诗文,且善于鼓琴,并能谱曲。
 

明 佚名 春庭行乐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 横65.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宫廷嫔妃在春天里消磨时光的行乐图,为典型的“院画”风格。所绘嫔妃宫女神态各异,或逗弄鹦鹉,或凭栏观鱼,或据几观鹤;神情或安闲适意, 或愁肠暗结。画面以近似俯瞰的角度去描绘,以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描绘出宫门深深的景象。笔法细腻,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刻画精密,与人物协调统一。


明 尤求 红拂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22.8厘米 横4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尤求,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字子求,号凤山,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又擅仕女画,继仇英以名 世。传世作品有《红拂图》《人物山水图》。红拂女是隋朝权贵杨素的侍女,原名张出尘,因手执红拂而得名。李靖以布衣求见杨素,红拂女见他气度不凡,遂夜奔 归李。这一美人慧眼识英雄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画中所绘正是李靖求见杨素场面。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仕女体态优美,生动传神。人物众多,神态各异。

 

明 尤求 人物山水图 册页 纸本墨笔设色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全册共十二幅,此选人物二幅。之一为仕女倚柳远思;之二为青琅万竿之琼畔,仕女漫步凝眺。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称 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闲情生活,成为明代文人画家的创作之源,以寄托宁静旷远的胸怀。此图具有明中期绘画风格 特点。

 

 

明 张灵 招仙图 卷 纸本墨笔   纵29.8厘米 横11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灵,生卒年不详,字梦晋,江苏苏州人。为郡诸生。与唐寅为邻,志气雅合。工画人物,形色清丽,无卑庸之气,间得山水,竹石花鸟亦佳。传世人物画作品有 《招仙图》。 画中皓月当空,水波无际;芦荻丛中,伸出芙蓉;花前月下,一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似在沉思,又似在对月祈祷。画面简洁凝练,以大片空白的背景,烘托出 寂寞清凉的氛围。人物用白描钩勒,衣纹细劲飘洒,姿容静穆秀美。画面虽然十分简洁,内涵却十分丰富,不仅刻画了女子亭亭玉立之态,而且披露了她略带凄婉的 心境,给观者以诗意、美感和强烈的感染力,是明代仕女画中一幅杰出的作品。

 

 

 

 

 

 

明 周朗 杜秋娘图 长卷 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 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唐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 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的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擅画马,亦工仕女 画。《杜秋娘图》是他仅见的传世之作。

 


清 包栋 仕女图 屏 绢本设色   纵90厘米 横21.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旭两家外,独树一 帜。兼擅山水、花卉,笔意秀丽,苏、浙诗笺,多出其手。传世作品有《人物仕女图》《理鬓图》《采菱图》 此为仕女图四条屏。以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与纤秀动人的仕女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清丽的视觉效果。图之一为《投壶图》,两个女子正在亭院之中投壶取乐。之二 为《寻梅图》,写月光如水,梅花似雪,几个未能入眠的女子正结伴前去撷取梅枝。之三为《鼓瑟图》,古藤飞花,松泉相映,一女子临水鼓瑟,引起旁人无限暇 思。之四为《箫韵图》,烟波江上,柳色青翠,小船之上,一女正吹箫抒怀,惊起一行白鹭疾飞而去。四个画面,人物各异,背景不同,但绘景多用写意笔法,勾染 点皴,隽永秀丽。人物则刻画工整,线条宛转飘逸,有“吴带”之风。

 

清 陈崇光 柳下晓妆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27厘米 横43.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陈崇光(1838~1896),原名熠,字若木、栎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初为雕花工人,后拜虞蟾为师。二十岁前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随虞蟾同在天 京(今南京)从事绘制壁画。太平天国失败后回扬州,从洪福祥至各地画土地庙。山水、花卉、人物俱能,尤擅双钩花卉。吴昌硕评其“笔古法严,妙意从草篆中流 出”。传世作品有《麦间野雉图》《柳下晓妆图》。图中杨柳低垂,桃红点点,清寒未退。一位仕女手持铜镜,正整理晨妆。作者以小写意花鸟画法写景,点叶皴 干,勾草染石。人物则笔法细致,注意设色的搭配协调。整幅画面清新动人,婉约脱俗。

 

清 陈枚 月漫清游图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生卒年不详。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追宗宋元,具有传 统功力,并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形色俱备,用笔精妙。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鸦飞马健图》《月漫清游图》等。此图册共十二幅,描绘宫廷仕女寻梅、 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每对开均有梁诗正七言诗,更臻诗情画意。笔法精工,仕女秀雅,面部刻画皆参用西方晕染,设色妍丽,是陈氏人物画代表作。 此选四幅,之一为《月下赏梅》,之二为《秋庭观绣》,之三为《青桐聚戏》,之四为《游湖赏荷》。画中人物比例匀称,动态自然,衣纹线条流畅。不同的场所, 布景皆不一样,山石多以方带折笔写出,界画技法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