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亚洲唱雾之恋:“洋顾问”李德的两位中国夫人今安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3:06:06

    李德这个名字人们或许不会陌生。他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初期的最高决策人和领导者,使红军遭到惨重损失。但对于他随后知错改错,尤其是在中国的婚恋经历,大家未必清楚。李德曾经传奇般地娶过两个中国女子,并生有一子。还算和谐的婚后生活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成为他晚年抹不去的苍凉回忆。

 

    “洋顾问”希望有个女战士陪睡

 

    1934年1月15日,由博古(秦邦宪,中共中央总负责人)主持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苏区瑞金召开了。当博古将坐在主席台中心位置的李德介绍给大家,说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时,代表们无不把惊讶的目光投向这个蓝眼睛、满脸胡须的老外。又听博古强调,中央苏区当前的第五次反“围剿”由李德同志全权指挥,人们更是迷惑不解,议论纷纷。这个李德是何许人?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来中国苏区前改为李德,意思是一个姓李的德国人。华夫是他发表文章时的笔名。他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工人家庭。毕业于慕尼黑师范学院,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保卫巴伐利亚的战斗。他被捕入狱,3个月后逃往汉堡,在德共中央军政情报处工作。两年中李德阅读了大量军事论著及《拿破仑》、《苏沃洛夫》等人物传记。1921年底再次被捕并越狱成功。

 

    1924年,李德结识了女青年奥尔加·奥纳里奥,吸收她参加了党的工作。他们结成了夫妻。1926年秋夫妻俩双双被捕,投入了莫阿比特监狱。3个月后妻子获释,而李德却仍被监禁。他在狱中学会了英文和俄文。1928年4月在妻子和战友的帮助下越狱成功。后来德国共产党把他秘密送往苏联。他化名巴格纳尔,参加了苏联红军,从士兵到班长、排长、连长,很快升任苏军骑兵师参谋长,被选送到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2年8月,李德毕业后被莫斯科情报总部派往上海,任务是携带4万美金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两名苏联情报人员。他与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尤尔特联系后完成了“赎人”任务。又通过尤尔特见到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他们多次接触,共同讨论一些问题。李德的阅历和军事见解令博古很是佩服。

 

    1933年1月,上海形势吃紧,中共中央机关决定从上海迁往江西瑞金。博古对军事一窍不通,他相信李德的才干,所以很想抓住这个帮手,就通过尤尔特跟李德谈了。据李德在《中国纪事》这本自叙中说,当时他同意去苏区,但提出一个条件——共产国际执委会必须发一个相应的指示,给他一个身份。于是尤尔特和博古向莫斯科发去了电报,答复是:“同意李德作为没有指示权力的顾问,受支配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33年9月李德办妥签证后从上海来到瑞金。当天晚上,博古、张闻天就和李德用俄语进行了长谈,博古并代表中央宣布:“李德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央苏区的军事顾问,中央决定从今天起,李德同志主管军事战略、战役战术,领导红军训练及部队后勤工作。”这样,8万多中央红军的指挥大权,就阴错阳差地落在了并“没有指示权力”的李德手中。这件事从根本上说,是李德和王明、博古、张闻天等同属于苏联体系,他们在一些国内外重大问题上认识十分吻合,私交也不错,因而借助有苏联背景的洋人搞军事指挥同盟,以排除他们并不认可的毛泽东,就显得不太奇怪了。

 

    为接待好这位“洋顾问”,在当时苏区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专门为他在瑞金城郊盖了三居室的住宅,一间卧室,一间会议室,一间住翻译和警卫员。房子四周是稻田,还放了几只水鸭,人称“独立房子”。这也是人们后来称呼李德的代号。红军尽量弄到许多西方人的生活必须品,所以李德经常口叼雪茄,喝着咖啡,同他的两个翻译及博古等玩扑克游戏。33岁的李德精力旺盛,表现出比东方人更强烈的求偶欲望。陈士榘上将后来回忆说:“李德刚来到部队,提出一个在我们看来很好笑的条件,就是希望有个中国女战士陪他睡觉。这在德国、奥地利可能不算什么,在中国尤其是在红军,就显得有点可笑。我们在底下还议论说,外国人真是随便。好在他也听不懂。”博古虽然对李德言听计从,但在这件事上他还是顾及影响,暂时没有照办。

 

    李德不懂汉语,不懂中国国情,也不认真分析战争的实际情况,只凭在课本上学到的条条框框,和在“独立房子”里挂着的几张很不准确的地图,发号施令,所以他的指挥与前线实际情况往往差距很大。而且李德宣布,运动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应发展苏联式的正规战;而毛泽东只不过是个“乡巴佬”,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全盘否定了适合红军的游击战术。所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都是按照李德“短促突击”、“两个拳头作战”、“打正规阵地战”那一套进行的。很快就把瑞金这艘航船推向了偏离航向的血海。

 

    1934年4月广昌战役,就是一次失败的阵地战、消耗战。红军主力以江西广昌为中心,与敌军飞机大炮抗衡,苦战18天,最后被迫撤出广昌城,造成4000余人阵亡,20000余人受伤。第三军团长彭德怀气愤地当面大骂李德:“你们这些教条主义者,只不过是地图上和纸上谈兵的战术专家!你的计划造成了大量的牺牲,难道你的良心不感到责备吗?你就不心疼吗?”到了8月,红军的北部防线被突破,东线被打开,在四面告急的情况下,李德无计可施,托病躲避。蒋介石得寸进尺,欲一口一口地吃掉苏区,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被迫撤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红军总部从江西瑞金出发,踏上悲壮的长征路。李德和博古拒绝毛泽东提出的向黔北进军的建议,并企图剥夺毛泽东参加长征的资格;他们强令部队采取“甬道式”搬家,甚至连印钞机、夜壶、石板等东西都带上,不堪重负,行动迟缓。转移途中又消极避战,采取逃跑主义。在突破国民党封锁线的一个多月里,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血的事实,引起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愤怒和不满。

 

    组织出面给李德找夫人

 

    长征时李德是带着夫人的。这要从他来苏区不久讲起。

 

    李德当时提出派一女战士陪他睡觉的要求未得到满足,便在“独立房子”里抓耳挠腮,不久闹出了骚扰女性的事件。

 

    一天中午,李德穿戴整齐,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腰束武装带,骑上马,直奔少共中央局(团中央)驻地。原来,他看上了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女团干部。众目睽睽之下,李德轻巧下马,快步走到那位女团干面前,用德语示爱说:“你长得太美了,我太喜欢你了,太需要你了!”虽然不懂得李德的话,但他炙热的眼神让这位女同志感到很不自在。

 

    这时正巧女团干的丈夫走了过来,他也是少共中央局的领导,曾留学德国,能听懂德语。见洋顾问肆无忌惮地挑逗自己的妻子,就大声说:“顾问同志,请你自重,这是我的妻子!”那位丈夫一把拉过妻子,头也不回的朝屋内走去,“砰”地一下关门声将李德尴尬地晾在那里。

 

    李德的尴尬事件很快就在苏区传开了。博古也对李德的冒失举动看不惯,但他认为“洋顾问”一个人在中国不容易,他的生活确实需要照顾。博古让人留心这件事,给他找个夫人。

 

    李德有一次从红军大学讲课回来,被一个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少女吸引。那少女见洋顾问走过来,便冲着李德好奇地笑了笑。这一笑却深深地打动了李德,他愣愣地眼望着女子洗完衣服远去。这情形被李德的警卫员看得一清二楚,回去后便把这个“重要情况”向博古作了汇报。博古马上交代社会部的人模一下这个女子的情况,看能不能“撮合”一下。

 

    一打听,这个姑娘叫赖水娣,是当地苏维埃主席杨世梁的远房侄女,于是这个任务自然就交给杨去办。开始姑娘的父母大摇其头,表示“嫁给洋人”难以接受。杨世梁说这个洋顾问来头大得很,就连中央也要听他的。好说歹说,赖家才答应了让女儿去见一面。

 

    听说要相亲,李德心花怒放。在博古和杨世梁的陪同下,在一个军属家里见了面。李德的英武形象打动了姑娘,在博古等人的撮合下,姑娘点头同意了。

 

    然而就在李德美滋滋准备结婚的时候却节外生枝。负责调查的社会部报告说,这个姑娘有丈夫,而且是反动民团的头子!原来,赖水娣很小就被城里大户买去做了童养媳,后来红军来了,赖水娣趁机跑回了家。现在她“丈夫”加入还乡团,叫嚣如果赖水娣不回去完婚就杀了她全家。赖水娣之所以隐瞒实情,答应与李德结婚,也是出于害怕,想寻求保护的意思。

 

    博古大骂杨主席不搞清楚,说这样一个受过地主家庭熏陶、又没与反革命丈夫脱离关系的女人,怎么能够嫁给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呢!“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这桩婚事就此告吹。

 

    博古决定通过组织上,在红军女同志中为李德找一个政治上可靠的妻子。他将中央局妇委主任李坚贞找来,对她说:“交给你一个任务,给李德同志介绍个女朋友。”李坚贞表示很为难,因为她知道,女同志都不愿意嫁给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博古手一挥:“这是政治任务,你必须完成!”

 

    李坚贞不敢怠慢,找了好几个,她们果然都不同意。李坚贞左思右想,想到了同乡萧月华。萧月华1910年8月出生于广东大埔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曾给人家当童养媳,1926年加入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大埔县妇女部长。1932年8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回师汀洲途中,见到萧月华,并谈了话,认为她是一个很好的妇女干部,于是让萧月华随部队来到瑞金,在少共中央局当文书。她长得算不上漂亮,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却很贤惠,壮实。爱打篮球,能歌善舞,同志们都叫她“小百灵”。

 

    当李坚贞动员她给李德做夫人时,她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表示坚决不干。对萧月华来说,李德是个外国人,双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迥异,而且比自己大10岁,前不久他骚扰本单位女团干的事已传为笑谈,与这样的人结婚她无论如何是不情愿的。

 

    过了几天,李坚贞又找萧月华谈:“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帮助中国革命的领导干部,给他做老婆,是革命工作的需要。组织已决定你同他结婚。”萧月华沉默不语。“你必须完成这个任务!”李坚贞又说。

 

    萧月华哭了,“党组织为什么要把这种任务交给我呢?这比入地狱还难啊!“月华,这是你对革命作出的一种特殊贡献,明白吗?”

 

    革命高于生命,重于一切。萧月华含泪答应下来了。李坚贞也哭了,说:“你的这种献身精神很可贵,党组织非常感谢你!”萧月华长叹了一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认了……”

 

    李德自然欢天喜地。由博古主婚,李坚贞作为“娘家人”,将萧月华送入“独立房子”。不懂外语的萧月华,还是遵命照料李德的生活,好不容易学会了烤面包。白天工作,晚上还要“舍命陪君子”。这纯粹是一桩政治婚姻,毫无感情可言。李德对萧月华十分冷淡和刻薄,也很小气。他发现盒子里的饼干好像少了几块,就怀疑萧月华偷吃了,大吵大闹。为此,萧月华被骂挨打是家常便饭。被欺负狠了的时候,萧月华就反驳几句。有一次跑到博古那里去诉苦,要求离婚,但博古总是以“服从组织”来要求她委屈求全。

 

    萧月华、贺子珍、邓颖超等30多个女同志组成卫生部干部休养连,随同红军一起长征。可是在贵州黎平县时,李德又把萧月华叫来,稍不留神又是一阵打骂,她的皮肤留下一块块青紫。萧月华虽然遭受了很大委屈,但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环境下,她只有以大局为重,有泪往心里流。

 

    李德认错让萧月华感动

 

    李德、博古强令中央红军同湘西红2、6军团会合的长征计划,由于蒋介石的重兵把守使红军继续蒙受损失。毛泽东、周恩来等经过激烈斗争,拒绝了他们的错误主张,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黔北进军。由此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战局出现转机,避免了全军覆没。人们从血的教训认识到,改组党和军队的领导,解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已是当务之急。

 

    1935年1月15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了。毛泽东尖锐指出:“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苏联有效而在中国不通的战略战术。……他包办军事委员会的一切工作,取消了军委的集体领导。李德和博古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大多数与会者都表示赞同毛泽东的意见,批评和揭露李德等人的错误。

 

    李德拒绝批评,也没承认任何错误。他辩护说“我的话可以听也可以不听,红军遭受损失要自己负责”。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遵义会议撤销了以李德为首的“三人团”,博古降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新的军事指挥小组,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李德成了“局外人”。心情大坏的李德于是经常打骂萧月华,把失去指挥权的怨气发泄在无辜妻子的身上。长征一路,两人便吵闹、厮打一路。

 

    但李德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对自己由于错误指挥所造成的红军惨重伤亡逐渐有了良心发现和自我反省,不久他便痛快承认了那一套不适用于中国的教条主义错误。他坦荡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中国同志比我更了解他们在本国进行革命战争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我没有根据中国的地理形势、中国特有的作战传统进行指挥。”李德主动要求下放到林彪的红1军团,亲身体验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打法。3个月后,李德被派到长征途中恢复的红军大学讲授军事课。此时的李德全然没有了当初的狂妄。他运用军事理论,列举大量红军作战成功的战例,论述和肯定毛泽东游击战术的正确性,他说:“我听了毛泽东的讲课,他很伟大,中国红军也很伟大!”讲到这里,李德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听过李德讲课的陈士榘评论说:“李德在被削掉了兵权、并受到严厉批评和羞辱后,还能保持如此平和的心态,却也难能可贵。当时相当多的红军学员对李德都产生了新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可敬的德国布尔什维克。”

 

    李德不仅在思想上佩服毛泽东,现实的斗争也使他站在了正确路线一边。

 

    1935年9月10日,张国焘企图武力阻止中央红军北上,迫使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纵队连夜紧急转移。当时与中央军委纵队一起的还有红军大学的学员,李德也在转移的学员队伍中。而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秘书长黄超等都是追随张国焘的。转移途中,陈昌浩(红四方面军政委)派一队骑兵追来,他们高喊:“四方面军的同志回去!你们不要跟他们走!”李特也极力阻止北上,大喊:“不要跟毛泽东、周恩来他们走,他们是苏联的走狗,要把你们带到苏联去!”

 

    李德见状非常愤怒,他一把将李特从马上拽了下来,不许他胡说,要拉他去见毛泽东——现在的李德已经认为毛泽东是中共“独一无二和无可争议的领袖”,他坚决拥护毛的北上方针。而李特说“不去,不去见毛泽东”。李德挥舞着拳头喝道,“你必须去,一定要去!北上抗日是正确的方针,不经毛泽东同意,任何人不许擅自把部队拉走!”二人争吵越来越激烈,几乎拳脚相加。那时敢于以这种方式和李特对抗的只有李德。

 

    在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正巧毛泽东来了,他高声说:“不要吵了!我们都是红军,都是共产党,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打一家人嘛!现在不愿意北上的也可以,以后我们还会在一起的嘛。捆绑不成夫妻,谁愿意走,就放他走吧。”这样,李特带了一些愿意南下的人走了,李德则随毛泽东和中央纵队继续北上。

 

    李德斗李特的事传开后,红军指战员对李德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还把两匹马给他骑,一匹乘坐,一匹驮书和文件。萧月华也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得知李德认识了“瞎指挥”错误,心中很高兴,她对李德说:“想不到你是一个实在人。”

 

    李德自从被罢免兵权后其实已经失去继续留下的意义,加上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环境,他也曾考虑退出长征回国;但毛泽东等人的安慰和红军战友的鼓励使他建立了自信心,他决心实现帮助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愿望,跟着这群“民族脊梁”走到底。因而李德成为唯一一位与红军一起走完长征路的西方人。

 

    作为长征亲历者,李德对这一历史壮举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认为:“虽然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从政治上看,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伟大胜利。红军抵御了占有强大优势的敌军,突破了敌人的坚固阵地和包围,给敌人以数十次打击和骚扰。红军行程两万多里,横贯12个省,翻过18座大山,渡过24条大河,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军队全体战士伟大的勇敢、坚韧的毅力和革命的热情的明证。”

 

    挥泪惜别遗憾的爱

 

    红军长征胜利后迁移延安的路上,萧月华已经怀孕七八个月了,挺着大肚子,行走不方便。李德就让她骑他的马,叫警卫员前面牵着,他跟在后面看护着。这使萧月华很受感动,也使步行的女红军们羡慕不已。

 

    夫妇俩住进延安凤凰山麓的一座窑院里。不久萧月华生了一个男孩。李德高兴地想了好几天才给儿子起了一个名字——布萧德华,意思是他和萧月华爱情的结晶。但萧月华说这名字绕口,不好叫,就又起了个名字叫“宁宁”。李德也便叫他宁宁了。李德喜得贵子,长征过来的姐妹们以及张闻天、博古、朱德夫妇都来祝贺。毛泽东派贺子珍送上了礼物。邓颖超代表周恩来前来看望,并说周恩来从南京发来电报:“中央迁居延安,李德喜得贵子,值得庆贺。”李德深受感动,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对人忠诚厚道。虽然我曾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无理地训斥、谩骂过,但他们不计前嫌,还是这么关心我、爱护我。要是蒋介石,早把我摒弃或者遣送出国了。”

 

    李德还亲自买菜做饭,请几个西方朋友王安娜、马海德和史沫特莱到家做客。他们逗着宁宁玩得很开心。史沫特莱说:“萧太太是经过艰苦锻炼的革命者,她非常坚强,二万五千里长征,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没有骑过马。”德国哲学博士王安娜说:“真是一个坚强的革命者,我的同胞李德好运气!”

 

    李德夫妇抱着儿子出去玩儿,经过毛泽东的窑洞时,毛泽东说让我看看你们的儿子,“嗬,会笑了。是个好孩子,将来要超过你。”李德开心地说:“我到中国赚啦!来时我是独立一人,如今成了三个人!”大家哈哈大笑。李德到延安后“恶补”汉语,还专门请了中文教师,水平大有进步,已经用不着翻译了。他对人讲,毛泽东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领袖,中国党内无人可比。

 

    李德和萧月华这种和谐的生活仅仅持续了一年,便发生变故。

 

    萧月华因为要上班,把孩子送去一家老乡抚养,星期六才接回来。组织上又派萧月华到抗大学习,学校要求住校,这样一来,她只能星期六回家。李德感到孤独,就去学校找萧月华,要求她每天回家住。但学校规定很严,萧月华也没办法。于是李德便经常去找,有时大发脾气,又恢复了原来的粗暴态度,动手拉拉扯扯,大吵大闹,惊动许多学员跑出来看,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萧月华感到很丢面子,干脆星期六也不回去了。

 

    李德再来闹时,萧月华一反过去的温顺,一把挣脱李德的手,说:“你想干什么?这是延安,不是你当太上皇的瑞金,你那套不管用了,吃不开了!”李德没有想到,一向如羔羊般的妻子竟然动怒发火,他大声吼:“你是我老婆,我命令你回家去!”萧月华讽刺道:“你的命令没有用了。我要学习,你要是再捣乱,我就向中央告你,处分你!”李德见围观的学员都愤怒地盯着自己,只得悻悻地离开了抗大。

 

    从这时起,他们的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

 

    李德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兼编译委员会主任。他撰写和发表了许多军事论文,又忙着给抗大学员讲课,和学员一起讨论,搞沙盘作业,工作忙碌而认真。有一次讲完课,李德远远看见萧月华,马上追过去,想说服她回家和自己和好,但很快不见了踪影。他知道这是有人报信——萧月华躲走了。

 

    那天,心情烦闷的李德独自在延河边散步。迎面走来一对男女,女的叫李丽莲,她身材颀长,俏丽动人。曾在上海“天一”影业公司当演员,在《社会之花》、《梦里乾坤》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37年底与江青等从上海来到延安。她用英语向李德打声招呼,李德也礼貌地问好。他很惊讶,这么美丽的女人也会讲英语! 在周末舞会上,李德突然看见李丽莲朝自己微笑,便急忙走过去握手。他们旋转优美的舞姿引起许多人的赞叹。随后李丽莲邀请李德观看了一场歌舞晚会,李丽莲演唱陕北民歌《赶牲灵》,悠扬婉转的歌声让李德如痴如醉。

 

    从此他们在李德住处来往密切,交谈甚欢。

 

    萧月华抗大学习结束后,被派到陕西三边地委担任妇女部长兼地方妇女委员会主任。她回家取准备带走的东西。刚推门一看,却见李德和李丽莲在一起,顿时火冒三丈:“你是什么国际主义者?你是帝国主义分子!你勾引人家女人,违反党纪国法,我要到中央告你,我要和你离婚!”

 

    毛泽东听完萧月华的哭诉,说:“博古那时把李德奉若神明,言听计从,要什么给什么,需要女人,就将你提供给他,实在是荒唐,造成这场婚姻悲剧。”又说,“你们已经结婚几年了,又有了孩子,还是不离婚的好。”萧月华说:“我和他生活不到一块儿,再说他爱恋上个歌唱演员李丽莲,我要坚决和他离婚。”

 

    经过各方面调解无效,边区政府民政厅同意了他们的离婚要求。离婚手续上写明:“宁宁归萧月华抚养,李德给萧月华600元抚养费。”临别,李德蓝色的眼睛里含满泪花,他在儿子脸蛋上亲吻着,喃喃地说:“布萧德华,我的儿子,再见了……”

 

    心灰意冷的李德找到刚从苏联回到延安的王明,提出想回苏联的要求。王明说苏联正在搞肃反,你要回去等待你的可能是流放或枪毙。李德看了王明带回来的几张《真理报》,见上面报道的都是处理、处决高级干部的消息,有的还是他认识的朋友和同学,不禁毛骨悚然,吓得不敢再提回苏联了。他决心在延安长期住下去,并向李丽莲求婚。李丽莲看中李德的身份和他在延安还算优厚的待遇,经过一年的交往她也很爱这个坦率的洋人,便愉快地答应了求婚。李德找到中组部部长陈云,除了申请与李丽莲结婚,还提出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要求。陈云批准了他的这两项要求。婚后,李德和李丽莲经常一起跳舞、散步和买菜,形影不离。他们相约在中国生活一辈子。

 

    然而1939年8月28日清晨,李德接到通讯员送来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速来机场,你飞莫斯科。张闻天,8月28日。”李德愣了一下,不知道让他去干什么。就急忙收拾东西,并给李丽莲看了纸条,李丽莲也惊呆了。李德骑上马直奔机场而去。原来,共产国际发来电报,要求李德回苏联述职。这天正巧有一架飞机,送因不慎骑马摔伤胳膊的周恩来去苏联治伤,便让李德搭机前往。毛泽东、张闻天、邓颖超等100多人前来送行。这时李丽莲也赶到机场,李德要求带妻子一起走,但因没有护照签证未得到批准,李丽莲当场晕倒。毛泽东祝李德一路平安。李德含泪吻别李丽莲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飞机。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过面。李德长达7年的中国之行就此匆匆画上句号。

 

    李丽莲后来在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建国后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对外联络部部长。19**月病逝于北京。

 

    萧月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调为副军职待遇。曾任湖南省军区军法处长、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省政协委员。1983年11月3日在广州逝世。

 

    李德到苏联后受到审查,但免于处分。他被分配到苏联外文出版社工作,恢复原来的名字——奥托·布劳恩。他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翻译了马、恩、列、斯著作和《茹尔宾的一家》、《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等文学名著,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家,受到苏联及德国人民的好评。1949年后李德回祖国东德定居,继续从事编译和文学创作,并当选为东德作家协会第一书记。李德1973年撰写了一部《中国纪事》,讲述他在这个东方国度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那发生在动荡年月里的婚姻传奇和对妻儿的思念,成为他晚年挥之不去的苍凉记忆……

 

    一年后,《新德意志报》登载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的一则讣告:“奥托·布劳恩同志于1974年8月15日逝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