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漫画之电车惊魂:耕地保护,保护了谁的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1:48

耕地保护,保护了谁的利益?

发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也即是,在面对每年减少这么多耕地,但人口依然急速增长的困境下,中国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住耕地的数量,认为耕地数量再也不能低于18亿亩。

这个思维是,耕地的数量决定着粮食的总数,后者决定着养活的人数这样简单『单向递进思维』。需要明白的是,粮食的总数并不是保住的18亿亩耕地所决定的。我国近几年耕地一直在大幅减少,但粮食总产量依然节节攀升。耕作技术的进步能够实现产量与耕地面积的脱钩。建国初期发生的惨剧告诉我们,即使充裕的粮食储备,也不能保证人的生存,制度成了决定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的论证过程是如此草率。

耕地不能被唯一占用。

我国的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折合为144亿亩。受保护的耕地面积18亿亩,大概是总国土面积的1/8。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规定,全国土地一级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另有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农用地面积为98.5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68.5%;建设用地面积为4.85亿亩,占总体国土面积的3.4%;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沙地、滩涂、冰川等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8.1%

需要指出的是,在减少的耕地中,大部分(2006年的统计约为84%)是被纳入建设用地。《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问题在于,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特殊保护耕地,依然会出现耕地大部分被纳入建设用地的现象?

国家既然严格保护耕地面积,为什么国土资源部门依然可以将耕地审批划拨给建设用地呢?同一部门一手保护耕地,一手划出耕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原因不难解释,房地产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土地出让金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财政收入的支柱。另外,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与部门利益分庭抗礼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城市蓝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大大小小的形成建制的城市一共有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飞速的城市化发展到今天,还有过半的人口留在农村,依然憧憬着城市的『灯红酒绿』。

但是怪现象是: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导致的城市领地也在不断的向外扩张,而在扩展过程中却遭遇到周边的耕地围堵,城市在一个被耕地限制了大小的圈子里竭力抗争;此外,农村的耕地没人耕种,长着杂草没人理。

从这点出发,我们好像找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占用到耕地的合理理由。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一切土地的利用都局限在建国初期已经定下来的土地规划中,就没有人切实去拓展土地,为城市发展,特别是为房地产找到替代耕地的其他土地?

城市那么多土地,或者全国土地那么多,耕地只是在土地中占了很小的一块,为何大家都在揪着这块小得可怜的土地不放呢?城市还有多少土地是可以被开发成建设用地的呢?建房子是否就一定要用耕地,可否借鉴日本、台湾甚至香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呢?

农村由于过去政策的偏袒使然至今经济依然不能吸引太多的农村子女留下来。经济的落后是农村的年轻人跑向大城市的最主要原因。年轻劳动力在农村的缺失,因为那些见过所谓『大世面』有了一些想法的这些年轻人在回到生于斯养于斯的地方,断然很难再接受在农田里实现『致富梦』。这就导致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农村的人口包括资金流(虽然有限,但对农村来说影响深刻)都无例外的流向城市,一方面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和消费。

每年通过高考或其他方式进入城市的农村子弟都想尽千方百计留在大城市,而扎根(我们传统的骨子里的家里年)于大城市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这座城市买房子。但是城市的房价高企使得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奋斗十年都未必能付得起房子的首付。那怎么办,这些人的父母将一辈子的积累拿了出来,实现了子女们的城市梦。接下来的养老、耕地荒废、宅基地荒废,自建房废弃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将极为棘手。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如此畸形,以致城乡之间的各种恶性循环在不断继续。

在农村,有面积非常可观的非农用地可供开发。将那些城市群周边的农村纳入城市发展的卫星城市,集中化、规模化当地的非农用地建设住宅,以转移城市人口的住房压力。将城市中的住房与经济发展职能分开。所需要的是仅仅是交通要快速便捷而已,但换来的是城市化建设的最大进步。

    耕地被占用,不是百姓个人能够使然,最终的审核权在国土部门。国土部门既然可以违反法律的严格规定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那为什么不能彻底放开,将7/8的其他土地转为建设用地呢?这未尝不失为解决城市化中土地紧张难题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