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火车站到上海南站:论人格修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5:13:42

论人格修养

王勃 

  国有国体,人有人格。“人格”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的品格与素质。拥有良好、健全的人格,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拥有何等地位,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极其有益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他的财富越多、地位越高,对整个社会也不会有什么帮助。反之,一个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操的人,其地位越高、财力越强,帮助他人的能力也越大越强。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品格”。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传统美德并加以发扬光大。

  首先,要为自己树立严格的道德标准。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元素、管理经验、资金技术等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入世十年来的中西间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以及文化产品的交流、渗透,资本主义文化里糟粕的东西,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腐蚀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物质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名车、名表及高端奢侈品的炫耀式消费方式;别墅、美女的赤裸裸物质诱惑……我们道德上的底线在一步步后退。追求财富、地位是可以的,但不能违背道德,不能触犯法律。古语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道德上的任何妥协,都有可能让我们社会的人格大堤侵蚀溃毁。中华文化告诉我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原则面前不应退让妥协。

  其次,从小事、身边事做起。

  前段时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所展现的感人事迹,不禁让人深思:我们以前的学习典型往往多是“牺牲”了的英雄,形象高大完美,事迹感天动地,但也让人觉得他们远在天边,遥不可及。而现在评选的模范,给人感觉他们都在身边“鲜活”地存在,就是邻家的叔叔、阿姨、小妹……“以小示大”,如丝丝春雨,润万物而无声;“以点带面”,如星星火种,遇微风可燎原。榜样就在身边,事迹也那么贴近“生活”:善待亲人,信守承诺,坚持不懈,助人为乐……体现的就是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和“百善孝为先”。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善待自己亲人、友人、爱人的同时,也善待他人。待人以诚至真,处事平心而论,我们的周围定会充满友爱、关怀与包容。

  第三,人的能力地位虽有高低,但人格、品格、德行可以不分高下。

  一个国家,无论社会经济如何高速增长,国力如何强大,如果其人民缺乏一个良好的人格修养,道德水平不增反降,那么发展的意义何在?为了不使我们成为财富上的巨人,道德上的侏儒,社会需要正确的道德导向。正如古语所云: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升官”、“发财”固然可以看作是个人成功的一种外在肯定,但我们也要在“功成名就”之后,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从政为官,不能只为了攫取个人利益,而应该是让更有能力的人,在更适当的位置上,更有效率地解民疾苦、为民服务;经商致富,不能只为了让自己有能力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而应在得到个人物质成功的同时,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让物质财富变成精神、道德、思想上的升华。每个人无论地位高低,贫富与否,都可以有良好的人格修养,都能成为道德的楷模。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贤圣人,但却可以追求作为品格上的达人,道德上的好人。而在助人的同时,也必能感悟到心灵上的喜悦和道德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