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txt编辑软件:独处的状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11:36
我根据独处时的健康状况,把独处分为三种:1、匮乏性独处;2、维持性独处;3、充实性独处。

  匮乏性独处

  什么是“匮乏性独处”?

  这是一种孤独感极强的独处状态。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迫切需要有人来陪伴,或者说迫切需要和他人在一起,得到他人的接纳、包容、安慰、肯定、认同等,这种独处状态就是匮乏性的独处状态。之所以叫“匮乏”,是因为人需要有外界的东西来填补自己。

  当人感到匮乏,而又无法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往往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时间一长,就转化为抑郁或者其他负面情绪。

  2006年,我在某大学教心理学课程,和大学生们一起探讨独处与人际交往。在讲述了独处的概念后,我请大学生们做了一些练习。在引导大家放松3分钟后,请他们回忆自己曾经体验过的“匮乏性独处”状态。下面是大学生所描述的匮乏性孤独状态:

  例1、某女大学生:自己一个人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没有声音,感到强烈的孤独与压抑。似乎没有一点生气,连站起来的气力都没有。与世隔绝。没有人理你,没人过问你是死还是活。

  例2、某女大学生:一个人坐在繁华的街边,心情落寞,眼前的繁华和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心境更加凄凉。自己就象是缩在角落的一只小白鼠,看着一个陌生的世界。

  例3、某男大学生:暑假在家,家里经常只有自己一个人。感到非常寂寞,心里空空的,特别难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烦恼。非常不喜欢这种状态,没有意思,闲的难受。

  例4、某女大学生: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外出有事,让我一个人在家里先睡觉。我坐在小床上,感到很孤独,还有一种恐怖感。

  例5、某男大学生:小时候,父母在外地上班,家里只有外公、外婆。晚上,他们在看他们喜欢的电视剧。我已做完作业,特别想干点什么。想看电视,又不想和他们一起看自己不喜欢的,想出去玩,又不知玩什么,而且天色已经晚,不方便找同学。所以一个人呆在角落里,心里很空。

  例6、某男大学生:上高中时,中午自己常常一个人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听广播,又听不进去,很渴望有人来和自己交流。就像一只想找人呵护的猫。

  “匮乏性独处”是人们想要回避的状态,其出路是走向交往或者在独处的层次中上升,即上升为“维持性独处”甚至“充实性独处”。先说后者。

  孤独感的艺术化

  在独处中,一个人的孤独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一种变化的方式是艺术化。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对于匮乏性独处的描写感人至深。他在孤独中融合了苍凉与绝望:

  又寂寞,又烦忧,
  向谁伸出自己的手?
  在这心情郁郁不畅的时候,
  希望,徒然的希望又有何用?
  而时光,它决不肯停留。
  ……

  但是,细读他的诗, 并没有被悲哀所压倒。实际上,他在写这些诗的时候,已经从匮乏性的独处进入充实性的独处状态:

  我独自一人走上了大道,
  多石的道路在夜雾中闪着微光。
  ……
  在大海深兰色的浓雾里,
  一只孤零零的帆在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什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

  无论是“闪着微光”还是“闪着白光”,有光就有希望。当莱蒙托夫把孤独变成诗句的时候,他就升华了自己的孤独感,由匮乏性的孤独感升华为充实性的孤独感,他在孤独中得到暂时的超越。

  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孤独的体验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孤独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如果你感到很孤独,当你能够欣赏这些关于孤独的诗歌的时候,你关于孤独的体验也就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