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漂流:解放军编制体制发展概况(1949—1988年) 第五部分 军队院校的设立与编制体制调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12:53
解放军编制体制发展概况(1949—1988年) 第五部分 军队院校的设立与编制体制调整2009-07-31 23:18

创建正规军校

    全国解放后的新形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广大干部的素质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950年6月,中央军委确定,要在战争年代创办军事院校的基础上,改建、新建一批适应培养现代作战人才的各类院校。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毛泽东称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上重大转变的标志之一。1952年成立了后勤学院。到年底,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相继建立了初、中级军事、政治、文化和技术学校,共计200余所。1953年又成立了总高级步兵学校和军事工程学院,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院校体系。为了加强院校建设,中央军委选派了刘伯承、陈赓等许多高级将领领导军事院校工作,抽调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干部去院校当教员。毛泽东还分别给军事学院、后勤学院、军事工程学院和总高级步兵学校授予训词,指明方向,赋予任务。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关怀下,解放军各级军事院校,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干部,促进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统一调整全军院校

    1961年10月,中央军委教育训练研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九次院校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院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关于院校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认为,全军指挥院校数量偏多,学员定额偏大;文化学校的任务已经减少,工程技术院校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决定将一部分指挥院校和文化学校改为工程技术院校及其预备学校。同年12月29日,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决定》,随即对全军院校进行了统一调整。到1962年底,全军院校总数为119所,其中工程技术院校74所,占院校总数的63%,比1961年增加了7%;全军院校学员总定额由25.6万人,调整为17.9万人,减少了29.8%。在这次调整中,还针对当时全军院校编制标准不一,机构和人员设置不精干且不完全适应教学需要的情况,本着减少重叠的机构和行政人员,特别是勤杂人员,重点保留教员队伍的原则,制定了全军统一的工教人员与学员、教员与学员的基准比例,使院校的编制有了依据,并得到了相对的稳定。1962年至1968年间,整个军队院校的发展比较平稳,变化不大,院校总数基本保持在120至125所之间。


裁减军事院校

    1969年2月19日,军委办事组发出了《军队院校调整方案》,将全军院校裁减了82所,保留(合并)43所,砍掉了近三分之二。全军指挥院校除将军事、政治、后勤学院合并成一所军政大学外,其余全部砍掉,造成大量干部失训,素质下降。专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和初、中、高的层次也被搞乱了,改变了招生对象,减少了招生人数,降低了训练质量。“文革”前,全军建立了一支基本上适应教学任务需要的教员队伍,“文革”期间被大批复员、转业、改行,致使教员队伍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专业不配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


恢复和增建41所院校

    在“文化大革命”中,大砍军队院校,将125所院校减少到43所,严重地妨碍了干部的培训和部队建设。1973年12月8日,中央军委转发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的全军院校领导小组《关于全军恢复和增建41所院校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恢复和增建院校的原则和方案,对学制、校址、编制、名额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报告》转发后,各有关单位因地制宜地先后把41所院校恢复和建立起来。

调整军队院校规模

    为了加快干部的培训速度,1977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全军保持已有84所院校外,再建28所。为了建立完整、系统的培训体制,中央军委在1980年《军队建设的三年规划》中确定:指挥院校,实行三级制(初级、中级、高级)和两股绳(完成、速度)制度。专业技术院校,实行中等和高等院校两级制。


调整和增建院校

    1977年11月7日,中央军委批转了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关于调整和增建军队院校的报告》。据此,同年12月,恢复成立了初级步兵学校、高级步兵学校以及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各军兵种指挥院校。翌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南京、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和铁道兵学院相继成立。同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将防化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至此,全军各类院校总数发展到116所。其中指挥院校40所,政治院校5所,技术院校54所,飞行院校17所。军队院校大体上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的体系,各级各类干部基本上都有培养的场所。


全军院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

    1986年6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全军院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确定全军院校由117所调整为103所,总人数由33万人压缩为22.4万人。撤销了6所初级指挥院校(4所军区陆军学校,2所空军航空学校)、6所专业技术院校(工程兵机械学校、总后勤部后勤学校各1所,军区军医学校4所);将海军第二炮兵学院与海军两所航空机务学校合并,调整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和海军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将空军1所航空学校改为空军飞行战术训练中心,不计入院校序列。此外,海军、空军各试办了1所士官学校,并在全军42所军官院校内设置了士官大队。


一批院校更名

    1986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一批指挥和专业技术院校更换校名,部分院校培训任务有所转换。改变了军队院校以往存在名称与规格及培训任务不相符的情况。这次一批院校更换校名,是院校体制改革的步骤之一,是促使院校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实现任务转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现代化军事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全军中级指挥院校均改称“指挥学院”;政治院校均改称“政治学院”;初级指挥院校均“前加地名,后称学院”;空军各航空学校均改称为“飞行学院”;技术院校一部分校名加“工程”;各军区军医学校均改称“军区卫生学校”。还有一部分院校培训任务全部或部分转换,如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改为军事教育学院,担负培训全军院校军事共同科目、合同战术和教学管理教员。高级后勤学院改为军事经济学院后,为全军培养会计师、审计师、基建工程师等人才。

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协作

    军队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从1982年起,全军院校建立了北京、南京、石家庄、西安、大连、武汉、长沙、重庆、郑州、青岛、蚌埠、长春12个协作中心,经常召开协作会议或理论研讨会,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学改革,开展新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信息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提高师资,极大地促进了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开办文化补习学校

    1952年1月5日,毛泽东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整编计划,确定保留12.8万名编余干部,用于开办文化补习学校,以迅速改变全军指战员文化程度低,难以掌握现代化军事技术的状况。截止当年底止,全军共开办文化学校99所。文化学校的创建,对提高全军指战员的文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顿文化速成学校

    1953年6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整顿部队文化速成学校的指示》。决定将全军先后开办的322所文化速成学校,整顿为126所(包括:速成中学95所、速成小学27所、师范学校4所),学校列入正式编制,归各校所属单位领导。这些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全军高小毕业程度以下的干部和优秀战士来校学习,把他们提高到初中毕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