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放入冰箱:走进精品宏外,感受精致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44:59

走进精品宏外,感受精致教育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当我们走进宏外的深处,会更真切地体验她深厚的办学内涵——海纳现代教育的科学理念,打造精品宏外,让学生享受最精致的教育。宏外人以此为指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辞典”。

辞典之一: “围着学生转”的教学

1. 好课新概念

【实践】

在教学理念方面,激发灵感思维,实现快乐学习,使教者快乐,学者也快乐。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围着学生转,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在师生关系方面,读懂学生,接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解读】

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宽松、和谐、有序,教师有激情,学生有兴趣。

2. 进度—难度—坡度—广度

【实践】

低起点(降低教学难度),小步子(减缓学科坡度),快节奏(把握教学进度),拓宽知识广度。课堂教学讲、练结合,每节课有练习,每周一次“周练习”,每月一次“月考”。

【解读】

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积少成多。

3. 梯度—角度—跨度—密度—速度

【实践】

熟练掌握课堂提问技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此乃梯度;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似懂非懂之处,巧妙一提,让学生茅塞顿开,此乃角度;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准确设定问题与答案之间的距离,此乃跨度;告别喋喋不休的“满堂问”,在“该出手时才出手”,此乃密度;有预见性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剥夺大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此乃速度。

【解读】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只有科学提问,才能充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 五转—五让

【实践】

全方位实行“五个转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变以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变单一教学模式为灵活多样的模式。

全方位落实“五个要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解读】

教学方式,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5. 三讲—三不讲

【实践】

三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解读】

教学重在“学”,关键在于“讲”。

“三讲三不讲”是对“满堂灌”的终结,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使课堂教学变一人讲为大家谈,变一人做为大家探,变一人写为大家练,变一人问为大家问。

6. 讲—练—考—评—补

教学环节为:讲练结合,然后,考、评、补。

考必判,判必改,考必评,评必总结。

对习题的处理做到精选、精练、精讲。只有教师跳入题海,学生方能跳出题海。

在作业和练习上实施“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总结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宽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多的作业。

【解读】

课上多提问,作业多面批,课下多辅导,错题多次做。

7.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考后再考

【实践】

“月考、期中、期末考”题,60%是本月做过的“三基”题,20%是本月以前做过的“三基”题,20%是注重考查智能的灵活性、基础性新题。考后再考是针对考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组卷考试,让学生达到考后100分。

【解读】

 “考”,实际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温故知新,强化训练,以求巩固。

辞典之二: “盯着实际问题”的教研

1. 问题即课题

【实践】

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

学校举行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抓好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提倡教师间的合作、探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

【解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某些“专家”在谈起教科研时,满口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术语,弄得教师一头雾水,视教科研为畏途,只好敬而远之,不能把常规教学中的“问题”变成很有价值的“课题”。

2. 集体备课

【实践】

每周一个半天进行学科集体备课,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以探求最佳教学方案,实行先周备课。备课组教研活动要求做到:定主题,定内容,定主发言人;有讨论,有总结,有记录。

(1)个人备课。备教材,备学法,备学生,研究相关参考资料,按分层教学的要求,精选、演作习题,确定当堂训练题和随堂作业。

(2)组长检查。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备课,逐一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实用。

(3)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程序是:讲课,采用指定骨干教师先讲与随机抽签相结合的办法,确定讲课人;听课,其他教师听课,记录下自己与讲课人不同的见解;评课,讲课人及听课人在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例题习题选择诸方面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4)实现统一。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形成共识,最后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随堂练习与作业、统一复习考试。

【解读】

个人的知识结构很难完备,且个人的教学智慧毕竟有限。所以,要向集体要智慧、要质量,以群策群力求发展,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智慧,避免随意性,发挥团队效应;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缩短个人钻研教材时间,提高备课效率;可以营造共赢氛围,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

3. 交流就是提高

【实践】

为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公开课,第二学期举办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转正课。

通过评选“希望之星”“德育之星”“服务之星”,树立学习榜样,促进教师提高。

【解读】

教师的素质在交流中得以提高,平等开放、合作互动、善于融合的学校文化得以形成。

4. 优秀的教育者首先是优秀的学习者

【实践】

鼓励教师阅读六类书,一是名人传记,二是教育家的书,三是专业书,四是现代科技书,五是当代文学书,六是学习方法书。

个人进行实践反思,写好教育随笔,汇编成随笔集;学校举行读书沙龙,展评读书笔记,结集成册。

学校组织教师到省外各校实地观摩,请名师进校现场授课、开设讲座,与教师近距离接触,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

【解读】

通过学习,教师的眼睛“亮”起来了,思维“活”起来了,手也“动”起来了,方法也“多”起来了,内容也“趣”起来了。造就了一批能反思、研究、探索、重建、创造的新型教师。终生受教育的教师必定是“长流水”。终生“长流水”的教师必定是幸福的。

辞典之三: “尊重与爱”的德育

1. 你的未来你做主

【实践】

每月一个教育活动主题。所有的领导、教职员工,利用一切场合、机会,采用一切渠道与方式,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挖掘学生潜能。安排教育活动的原则是: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

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选题,让他自己去创造。

【解读】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的热情,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面对学生的挫折,首先要宽容,然后才与他们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所谓“后进生”,只是因为教师的视角不同,尺度单一。体育教师说:“只要换个方向,队尾就成了排头。”那就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排头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五自”:自信、自治、自律、自主、自强。

2. 实行导师制

【实践】

实施“导师带‘研究生’”制,由任课教师对“特优生”“希望生”进行“承包”,包思想,包学习,包纪律。

【解读】

在每一时间发现,在每一时间“赏识”。

3. 先成人,后成才

【实践】

通过“文明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体育之星”到“全能明星”的评选,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解读】

“缺乏文化知识的是废品,缺乏道德修养的则是危险品。”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必须用一系列专业化的方法加以解决。

4. 学会尊重与爱

【实践】

在教职工中开展“尊重学生,文明执教”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意味着接纳,尊重意味着宽容,尊重意味着理解。

在学生中开展“爱国,爱校,爱师,爱家”活动,师生共同创造温馨、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氛围。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写亲情作文等系列方式,让学生通过体会教师、父母付出的辛劳,教育学生爱教师,爱亲人,爱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解读】

尊重与爱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更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急迫课题。

5. 拼搏三年,赢得一生

【实践】

根据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长期激烈竞争下积成的焦虑心理,学校杜绝对学生的任何心理伤害,千方百计高扬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注入前景信念:“拼搏三年,赢得一生”。

【解读】

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发展特长,人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