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需要几天:对我校“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及转化教育的措施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25:52
2007年06月25日 星期一 19:47
【内容提要】后进生的心理研究与心理辅导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挽救问题学生的必要措施之一,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就必须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挖掘心理问题的成因,方可对症下药。本文以纪实性的案例探究形式,试图从后进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成因中找到帮扶,医疗的答案。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   调查研究  转化教育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教育功能的主要目标。根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同学和家长列进后进生的行列,他们人生理想不明,良莠不分。这里面又有一部分人仇视社会、仇视他人和亲人。他们在学业上荒废,在精神上颓废,在行动上怪异。因此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他们在家里无法与父母沟通,在学校呈现出一种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对学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后进生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存在,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后进生所占比例更大,对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不及时发现,跟踪指导,倾心转变,总会在学校引发各种事端,甚至闹出爆炸性的社会新闻;怎样才能化解校园暴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我校学生中也有部分后进学生.这些孩子在发展上总的来说是处于暂时落后状态的。这些后进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和自信心,自卑感强,厌学情绪较重,学习成绩提高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后进生转化的道路,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师生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促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思想品德与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目的。(2)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面对生活。(3)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思想有转变,人格发展健全的人。
(二)课题界定
1.“后进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或比较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特殊教育的学生。“后进生”不包括智力不正常的特别学生,“后进生”的成因是与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关(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
2.后进生的危害:A、对自己。如果后进生保持原来的后进状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沉沦,那他(她)就成了社会的累赘甚至堕落成危害社会的罪人。B、对他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是学生群体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同学之间不可能“不相往来”,后进生也不例外。更何况大多数中学生由于年龄等原因,道德判断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低,后进生的所为甚至会产生一些畸形的“魅力”,于是便常看到后进生“三五成群,一呼百应”的怪现象,甚至出现一个个“易感人群”被“病菌”感染,成为受害者。这样的人一旦多了,就会影响校风,影响学校的生存力。C、对集体。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这正如一个队伍向前行时有个人突然停下来,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整个集体,这种“害群之马”式的危害,必将直接影响一个班的班风,许多班主任已对此问题深感头痛,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解决此起彼伏的一些问题,终日为学生提心吊胆,给班主任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D、对社会。后进生不转化为好学生走向社会,往往就会采取武力占有社会公有劳动成果,影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稳定。
3、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1)认识能力低下,不学无术。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门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哀乐变化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面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4.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后进生,针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辅导干预和行为矫正,实现后进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调查目的及形式
1.调查动因:全面掌握我校后进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背景状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特点,为转变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找到出路。
2.调查目的:了解学生群体的客观情况和我校后进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需要广大教职员工、家长、学生关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对我校办学思想和管理原则的认识,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规律。
3.调查形式:本次调查的时间为5月上旬;调查面为06级在校生;问卷设计参考借鉴了有关学校的做法;问卷调查采取不计名形式;调查内容为客观类和主观类共两个方面,分别是中职生背景状态、当前状态、将来状态调查。本次分析的是我校06级24个教学班400名学生的问卷。
四、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一)中职学生背景状态调查及结果分析
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11份,调查对象中男生86人,女生225人,男女比例为1:2.61,其中,跟父母在一起长大的有182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58.5%,由父亲或者母亲一人单独带大的有59人(单亲家庭型),占有效问卷人数的18.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的有68人(托管型),占有效问卷人数的21.8%,此外,还有2人无人管(放任型),占有效问卷人数的0.6%,学习困难型学生102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32.8%,行为偏差型学生109人,占有效问卷的35%,心理失衡型学生26人,占有效问卷的8.4%,亚健康型学生15人,占调查问卷的4.8%。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分析如下:
(1)我校学生有73%来自集镇或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和一般的占68%,经常过问和偶尔过问子女在学校情况的家长占76%,从而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家长均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亲身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变化;他们是农民、经商小业主或者外出打工的身份,使其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并且表现出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品质;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家长愿意在子女身上进行智力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投资;从我校学生中女生占有相当比例可以看出,家长在子女培养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和超前性。这些都是我校工作的积极面,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其次,学生绝大部分毕业于农村中学,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条件的缺陷,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些是我校工作的非积极面,给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带来困难和挑战。
(2)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我校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子女在我校学生中占相当比例。部分学生完整的父爱母爱严重缺失,这一部分学生以前的人生经历给他们带来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学生中暴露出的各种思想、品德、行为问题和不良现象也逐渐增多,这既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
(3)独生子女占35%,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的占有一定比例,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占有相当比例。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使孩子从小养成娇气、任性、骄横、过分依懒、经不起挫折和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缺乏是非观、集体观、责任感、同情心、孝敬心和独立意识,形成懒散作风。部分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过问不多,个别家长(监护人)甚至把管教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4)普及中职教育虽已渐成趋势,但来自社会的偏见仍很严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很大。但不可忽视的是,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在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己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后进学生当前状态调查及结果分析
(1)后进生明辨是非能力差,心里面恨老师。案例分析一:“某校学生发生学生打老师事件,你怎样看?”赞成“打得好,谁叫他与学生过不去”的学生有34人,占问卷人数的10.9%,赞成“老师管学生管得太严就该打”的学生有19人,占问卷人数的6.1%,两者相加为53人,占问卷人数的17%。这说明每100名学生中就有17名学生有暴力倾向,心里头与老师产生对抗心理。
(2)后进生恨学校。案例分析二:“某学校校园内的路灯一夜之间全部被学生打破了,经查,这是一起严重的有意破坏公物现象,你对这件事件的观点是:赞成“学生有气就该发泄”的学生有44人,赞成“该生有胆识,这种人我赞赏”的有13人,两者相加57人,占问卷人数的18.3%。两个案例的后进生分别为53人和57人,此类学生应锁定为道德品质上需要帮教的范围。
(3)后进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学生选择不愿意读中职学校的人数占56人,占问卷人数的18%,但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生有153名,占到了49%。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超过了愿意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这说明我校的专业设置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读中职学校原因说不清选择的占33%,不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占19%,说不清的学生占30%,说明部分学生上中职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存在误区,对自己所选的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
(4)后进学生的职业定位不准确。选择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只占32%,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专业思想和就业意识教育。
(5)后进学生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适应性不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存在着对生活、对学业无所适从,缺少归属感、无人生追求的困惑。
(6)后进学生的挫折感相当程度地存在。应加强成功教育和赏识教育;改变单一学习成绩评价观念和制度,提高学生学业的成就感,减少学生学业的挫折感。
(8)后进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相当程度地存在。应大力开展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9)后进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容乐观。由于部分学生的职业定位不明确、无所适从与困惑、自我评价过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等,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精神状态不振,责任感不强。
五、关于加强我校后进学生转化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深刻分析后进学生群体多元化的成因
中职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直接导致群体多元化的形成,包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知识能力结构的多元化、人格发展的多元化、兴趣爱好的多元化及来源的多样性等。其主要原因有:
1、文革的影响
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造成传统文化断层,传统道德
殆尽,“红卫兵”“红小兵”式暴力行为、暴力倾向被推崇,陶冶人们心灵长达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被全盘否定打倒。教育是重灾区:儒学被唾弃,“臭老九”被赶走,学生眼里没有老师,延续两千多年的师生关系被淡化。如后进学生经常在学生宿舍发泄不满情绪,抽烟酗酒、破坏公物。在校园内打架斗殴,在班级与任课老师顶撞,不服从班级管理。如果看谁不顺眼,就口出脏话。这说明一种传统道德被推翻之后,犹如被暴风雨横扫过后的麦苗,再把它扶起来,很难扶直,扶正,如果要把这些学生真正转变过来,需要时间和耐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这一历史问题给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纷纷撰文呼吁匡正儒家文化教育思想,但一直收效甚微。
2、市场经济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合理的利益,提倡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使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多注重个人利益的保护,不断强化个人利益观念和经济意识。有的后进生把学校当成他“发财”的领地,拉帮结伙,收保护费,敲诈同学,一股校园帮派团伙式的黑势力悄然形成,直接威胁到广大学生的安全、学校的稳定和形象。这一类学生把诸如理想、道德、信念、心理品质等放到较轻的位置,一方面是法盲,另一方面表现出惟我独尊、损人利己的恶劣品行。
3、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进步,市场经济全方位扩大,多元道德价值观念的推行,新旧交替的胶着状态致使社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中职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打破了以往大一统的封闭格局,反映了社会变革的复杂多样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因受社会不健康现象的影响,加之社会成熟度不够,是非辨别能力差,导致价值观的迷失,过多追求物质享受和相互攀比,从而失去了自我发展方向,丧失追求奋斗目标的动力。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都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
4、生源复杂性的影响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偏见、不认同和歧视,由于家庭教育严重缺乏、问题家庭越来越多,导致中职学校困难学生、问题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增多,使学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困难与问题。从生源来源看,中职学生80%以上的学生是中考落榜者,这样统计,并不是说这80%的学生都是后进生,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重点中学录取第一批,普通中学录取第二批,私立中学录用第三批,轮到我们职业学校几乎把天南地北的问题生集中在一起了。一方面,学校需要生源支撑,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同样承担教育的义务,不能把落榜的学生推向社会,他们还需要受教育,还需要学习某种专业技能。那么职业学校所承担的责任实际上比一般中学的责任更大,要把差学生转变为好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与高级中学比较起来实际上是双倍的贡献。 (二)对“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措施研究
1、 注意观察,“发现”后进生
注意观察,发现“后进生”,这是工作的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听不听课,睡不睡觉,讲不讲话,干不干扰他人,这是“后进生”的表面问题,由表及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后进生的行为特征第一是行为偏差,集中表现在仪容仪表(如文身,带首饰,古怪打扮)怪异,经常迟到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不尊敬老师,不理睬班干部等现象。后进生的第二特征主要是学习困难,集中表现在对读书不感兴趣、不做练习不看书;上课睡觉、讲话、无理取闹干扰他人,顶撞老师,考试各科均不及格等现象。后进生的第三个特征是心理失衡,在家里与父母吵架甚至打架,在学校用暴力对付同学,从心理上恨老师恨同学,不容易沟通,性格暴躁古怪,内向得令人捉摸不定。对以上三种典型特征的学生,我们要学会分类区别,判断要准确,发现越早越有利进行帮助或进行心理指导。
2、    认真调研,“分析”后进生
“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就是弄清后进生为什么落后的历史与现实、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找到医疗的处方”。尚未弄清情况之前便对学生“穷追猛打”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取得“成效”,也不会持久,因为它没有能真正“对症下药”,不可能“根治”。任何事物产生总有其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据我们调查,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是家庭原因所致。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法简单,或是父母要求不一致所致,或是父母离异导致心理伤害或失衡等等;(2)是环境因素所致。缺乏严格管教,长期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了不良习俗;(3)是教育不当所致。在学校得不到正确的评估和积极的鼓励,经常挨批评,被长期列入黑名单。因此,我们对后进生要进行归类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见表一,特殊学生调查表:
班级     班主任    班级总人数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特殊学生人数
序号
单亲家庭型
学习困难型
行为习惯偏差型
心理失衡型
备   注
1
2
3
3、科学搭配,“帮助”后进生
班主任是转化后进生的主要力量。但把一个班中的所有后进生的工作都“承包”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而将所有转化工作都放在班主任和分管政教的领导的肩上。其实,一些老师(非班主任)和同学的参与会使我们的工作增色不少。应充分发挥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干部在转化差生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对学校领导、老师向来有种崇拜、权威的心理,他们的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会给学生“倍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乐于在教师的“关注”下进步。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们在一起,接触后进生的机会较多,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作为“同学”,他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更容易被后进生所理解和接受。当然,人员的配置绝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搭配。比如,搭配的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干部与后进生要有某种情感上的联系,(如同来自一个县,同姓,或有其他人际关系等),并且最好是在该后进生所感兴起的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和学生(如后进生喜欢运动,则配体育老师,后进生喜欢文艺则配文艺老师,喜欢书法则配书法老师)。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交流,同时,后进生会因为崇拜、敬佩老师和同学的才华而更加“听话”。落实了帮教对子(一个后进生配一个领导或一个老师或一个学生干部),从2004年开始,我校先后推行班主任导师制和班主任辅导员制度,导师制是老班主任带新班主任,班主任辅导员是从思想健康、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中间产生的。老班主任带新班主任弥补新班主任经验的不足,指导新班主任的工作,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的跟踪,这样一个班级管理体系,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合作管理。具体的工作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分析、讨论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可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避免了班主任一人力不从心,孤掌难鸣。加强领导、老师、学生干部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转化效率,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4、    倾注爱心,“感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的产物,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职生,十六、七岁的年纪,不管怎样“后进”,绝大多数总还不至于是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在给学生以思想,学习上的关心和教育的同时,在生活上多多过问,有时节假日请其到家中共同进餐亦未尝不可。我校十佳班主任毛元爱老师在2006年所带的班级中,有一名男生在外面参加群殴,被打伤了,该生住院期间,毛老师几次把鸡汤炖好后送到医院,学生和家长很受感动。这名学生主动承认错误,认识问题,配合学校解决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后来都有较大转变。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因其后进而置之不理,照顾了自尊心。另外,将乡情、亲情应用于后进生常会激起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影响。我校从2006年起,发起“老师、家长、学生心连心活动”,许多后进生因感到对不起父母抱头痛苦,也有的后进生感到对不起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帮助与老师抱头痛苦。感染力强,这样的活动场面令学生感到家乡父老的期盼,父母兄妹的辛勤耕作、老师的照顾和教育而汗颜后悔,成为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