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环渤海批发市场:齐鲁红军少将(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07:11

陈宏少将

 

 陈宏(1917-2004年),为开国少将。曾任红30军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旅3团政委、鲁中军区11团团长;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8纵9师师长;渤海军区政委、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将军简介

陈宏是安徽金寨人,1917年出生,原名陈嘉惠。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旅3团政委、鲁中军区1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9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8纵9师师长、26军参谋长。建国后,任渤海军区政委、军长。

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69年到197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陈宏离开装甲兵后,司令员的位置空缺了叁年。后担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二.战争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战士、班长、政治部宣传员、民运干事、剧团主任、青年科长、青年干事等职,参加了血战新集、土桥铺、漫川关突围、挺进大巴山等几十次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1旅3团政治委员,鲁中军区教导营政治教导员、团长,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袭击张店军火库、小王庄突围、口镇炸敌炮楼、莲花山、岱崮、三次讨吴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第9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9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纵队参谋长,第26军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了碾庄圩、开封、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渤海军区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直属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长期从事部队的军事和政治工作,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我所认识的陈宏将军

风雨夜归人

陈宏将军,安徽金寨县人,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团长、师长、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认识陈宏将军,那是上世纪84年夏,在陕西临潼兰州军区陆军疗养院。那时我在疗养院警卫班当兵,恰遇将军从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任上离休下来,在疗养院作短暂停留。一天,院务处把我叫去,处长亲自给我交待了一个新的任务。说陈副司令员离休下来在疗养院暂时住一段时间,考虑到我是警卫班班长,各方面都比较可靠,经院领导研究决定,让我临时去担任陈副司令员的警卫员,在陪伴他的同时,注意他的起居安全和在疗养院的衣食住行。

接过这个任务后,我是既紧张又激动。虽说警卫班经常负责保卫这些进驻疗养院将军楼的军队副兵团级以上高级干部,但如此亲密接触还是第一次。陈宏将军平时散步也见过,一个儒雅、温和的老军人,没什么架子,有时还和我们警卫战士说说话,但具体怎么样心里也没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跟在疗养院政委的身后,我走进了将军下榻的将军楼三号院。

疗养院将军楼,座落在疗养院的东南角,是由七幢独立而又相连的老式别墅组成的,建于六十年代。这里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在客厅里,听完政委对我的介绍,陈将军笑了,说:“原来是四川人嗦,我们可是半个老乡。”原来将军早年曾在川陕根据地战斗过,亲历了血雨腥风的川陕苏区的反“三路围攻”和宣汉的反“六路围攻”,难怪他要这么说。将军的风趣幽默让我紧张的心得到了缓解,我也松了一口气。

这以后,我就住进了将军楼,和陈宏将军朝夕生活在一起,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将军平易近人,宽厚慈祥的长者胸怀。我对他的敬畏之心,也随着越来越熟悉而淡化了,有时甚至开始“放肆”起来。没事的时候,我们下棋娱乐。不讳言地说,将军的象棋的确不敢恭维,但他的兴趣却不减,属于典型的棋臭瘾大。他对胜负也很执着,明知四面楚歌,输赢已成定局,他就是不肯轻易言败,总要悔过来悔过去,三搞两不搞,趁你沉不住气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形势逆转了,而他呢,则露出了开心的笑。有时我也故意较真,不准悔。于是老少之间就较上了劲,一个执意要悔,一个坚决不准悔,争得不亦乐乎,让护理人员捂着嘴窃笑不已。

后来我送将军回到了北京,因新的住处正在修建中,他暂时借住在白石桥附近的一个临时居所。这时离国庆三十五周年大阅兵的日子越来越近,北京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到处都披红戴绿,到处都是为国庆紧张排练的人群,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没有多久,怀着对北京和将军的眷念,我回到了陕西临潼陆军疗养院,以后和将军通过几次电话,不久他也就搬离了白石桥,再以后我就复员了,离开了我热爱的军营,也就中断了和将军的联系。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前年我学会了上网,在网上查询,才知道陈宏将军已于2004年5月21日因病离开了我们。青山不改,音容犹存,权以这篇小文,心香一瓣,寄托我的哀思,深情怀念我心目中那可亲可敬的陈宏将军。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军第四任军长陈宏 

陈宏,原名陈嘉惠,金寨县古碑区人,1917年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参加了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5月参加长征,三次越雪山过草地,征战于川康边区。曾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1月,中央派陈宏等同志到鲁中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根据地。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经几个月的努力,发展了近千人,1939年被编为鲁中军区第11团,陈宏任政治委员,后任团长兼政治委员。1942年冬,伪军以5万重兵实行所谓“铁壁合围”和“拉网合围”的大“扫荡”。陈宏率11团在军区的领导下,与敌人进行了无数次战斗,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1943年7月下旬,在沂(水)鲁(村)山区和诸(城)日(照)莒(县)山区争夺战中,陈宏率11团作为主攻部队参加了沂鲁战斗,歼灭了汉奸厉文礼部特务团,粉碎了汉奸吴化文和厉文礼南北夹击鲁中军区的阴谋。11月,日寇以万人“扫荡”鲁中根据地,陈宏奉命率11团在内线吸引敌人主力,迟滞其行动。11月中旬,他指挥11团8连凭借南北岱崮的险要地形,抗击日寇三个联队的进攻和8架飞机的轮番轰炸,坚持19昼夜,胜利完成了迟滞敌人的任务,受到党中央嘉奖,8连荣获“岱崮连”的光荣称号。1944年3月,鲁中军区集中8个团的兵力讨伐汉奸吴化文,陈宏指挥右路5个营参战,经多次激战拔除了鲁中根据地中的敌据点,歼吴伪军七千多人,解放了以鲁村为中心的千余村镇。

1945年初,为了断绝日军的燃料来源,陈宏受命率部歼灭淄川、博山煤矿之伪军500多人,炸掉了日军据点,歼灭日军1个小队及还乡团,受到中央的通电嘉奖。1945年8月,陈宏任鲁中军区警备第2旅副旅长。8月中旬,参加了临沂战役,他和旅长等率警2旅在滨海部队配合下,实行坑道爆破,炸开了城墙,攻入城内,生擒大汉奸许兰生、邵子厚,歼伪军2000多人。临沂的解放,使鲁南、鲁中、滨海三个地区连成一片。至此,胶济路南线根据地内的县城,除安邱外已全部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宏任鲁中军区第9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46年3月升任师长。11月4日晚,在4师配合下,陈宏率9师攻打安邱城。5日凌晨将敌鼓吹为“铜墙铁壁”的安邱城攻破,与敌展开逐屋争夺,守敌4千多人全部被歼。安邱城的解放,严重地威胁了敌之潍县、坊子等要点,调动了进攻胶东之敌,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在胶东作战。

1947年初,陈宏奉命指挥9师和4师第10团参加鲁南战役,连克寿山、石城固等敌据点,歼敌整编第26师46旅;敌另两个旅与敌第一快速纵队突围后,他率三个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实行南北夹击,敌大部被歼。10日傍晚,他又率部在8师的配合下,攻克了峄县县城,全歼了守敌114旅,俘获了敌整编第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

1947年2月,陈宏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23师师长。莱芜战役时率部打援。在22师的配合下,歼敌援兵第77师。接着和24师一起主攻莱芜敌第46军及李仙洲总部。5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陈宏率23师担任孙农、仁寿庄、万泉山方向的主攻。15日攻占万泉山,切断敌整编第74师的退路;16日协同兄弟纵队向敌整编第74师主阵地卢山、孟良崮发起进攻。16日下午我23师即攻占了卢山主峰,俘敌三千多人。为全军歼灭敌整编74师创造了条件。1947年9月,为了策应刘邓大军南下,陈宏奉命率23师和24师参加位于鲁西南荷(泽)巨(野)公路上的重镇沙土集战斗,歼敌二万多人,生俘敌整编第57师师长段霖茂。

1948年6月,陈宏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参谋长。随后参加了开封战役、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二十六军参谋长。4月22日参加渡江战役,歼敌4军、45军大部,俘敌三千多人。接着参加淞沪战役。自5月12日到25日攻占了淞沪外围敌20多个阵地,协同友邻会攻淞沪,全歼守敌,解放了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宏任渤海军区政治委员。1954年2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军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1958年起历任解放军第二十六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任军委装甲兵司令员。1971年起历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84年离休。

陈宏同志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8月1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陈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陈宏同志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五.鲁中11团简史

0.前言:

八路军鲁中11团是一支抗战初期组建、在与日军和汪伪军作战中成长壮大的革命劲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和平年代,该团番号先后为八路军山东纵队4旅11团、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11团、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和第2军分区、鲁中军区第2分区11团、鲁中警备2旅4团、鲁中军区9师25团、华东野战军8纵23师67团、26军77师229团、济南军区26集团军77师229团,现为济南军区26集团军摩步77旅的一部分。作为山东土生土长的部队,该团长期战斗、生活在老家山东(除了1948-1952年挺进中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战争),是山东人民真正的、最典型的子弟兵。

抗战时的鲁中区大体在胶济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兖州-临沂公路以北、沂沭河以西,即今济南-淄博-潍坊-临沂-济宁-泰安等地区大部或部分区域,包括历城、章丘、淄川、博山、临朐、沂源、沂水、新泰、蒙阴、莱芜、泗水、曲阜、宁阳、平邑、费县、沂南、莒县、昌乐、青州等县区,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万,境内至少一半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主要山脉有泰山、鲁山、沂山和蒙山。鲁中区地处山东腹地,是敌我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鲁中军民英勇战斗,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与日军、汪伪军、国民党军、美军、韩军的长期战斗中诞生和培养了一批战斗力很强的作战部队,如26和40军主力都是鲁中区的老八路军。

1.11团的组建:

   1941年6月,八路军山东纵队进行第5期整军。鉴于纵队主力1旅1、2团已南下沂蒙地区,为了坚持泰山区斗争,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决定组建第4旅。8月1日,山纵4旅正式成立,下辖10、11、12团和大崮山独立团。原山纵1旅4团改为4旅11团,团长叶声,政委王文介,该团主要活动于新泰、蒙阴、泗水一带的鲁中和沂蒙山区。1942年将山东纵队归115师统一指挥,8月山东纵队正式改为山东军区,11团归山东鲁中军区第三(泰南)军分区,团长叶声,政治委员王文介。

2. 11团的前身:

11团前身是山纵1旅4团。4团前身是山纵1支队3团(由原1支队特务营与原临朐独立营合编而成)和新4支队2团(1940年8月在第4期整军中由原莱芜、泰安、新泰、博山等县独立营升级编成),1940年底成立,团长刘毓泉(1942年在对崮山阵亡),政委王文介。

3. 11团的战斗历程:

1941年春,2营长途奔袭,攻克莱芜司马河据点,俘虏伪军200多人。这年秋天,g该营又奇袭博山城南樵岭前村伪军,歼敌一个营。战斗结束后,二营转移到新泰与蒙阴交界处的自草坪时,遭到日伪军4个团的合围,经一天激烈战斗,胜利突出重围。

1942年3月,驻沂源的11团两个连在洛村区中队配合下经两小时激战,粉碎了吴化文顽固派的抢粮计划。

1942年4月12日,11团攻克新泰土门据点,歼伪军1个连。5月,2营在附近伏击日军一个小队,毙敌10余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

1943年1月上旬,泰山军分区参谋长单洪,率11团3营和泰宁县区武装消灭石莱据点日伪军。继而在泽国庄南沟战斗中歼日伪军30余人。不久, 泰宁县独立营和岔河区中队又在岔河北消灭从孙村据点出动“扫荡”的日伪军30余人。3次胜仗,扭转了泰宁县的斗争局面。

1943年5月6日,鲁中第三军分区(泰南军区)司令员赵杰率领11团3营和泰宁独立营一连及新泰(西)地方武装,在新泰云河庄附近袭击顽匪冯光田部,毙俘170余人。

1943年11月10-29日,3营8连和7连一个排及营部部分人员130余人坚守蒙阴南北岱崮山,牵制了日军32、59师团数千人,并毙伤日军300余人。防守北崮的7连1排、8连3排和营部部分人员共70多人,战后幸存32人,其中仅7人未负伤;南崮的8连1、2排伤7人。

1943年12月4日,1营在费县薛庄一带阻击900多日伪军,连续三次打退敌人进攻。

1943年12月,11团两个营参加鲁中第二次讨吴(化文)战役。此役,经四昼夜激战,攻克吴化文部大量据点,毙伤俘伪军3000余人,缴获小炮15门,轻重机枪30余挺。

1944年3-4月,参加鲁中第三次“讨吴”战役,歼灭吴化文部伪军7000余人,缴获3000多枝长短枪,100多挺机枪,60多门炮,吴伪军经此打击不久被迫撤离山东,使山东的形势明显改善。

1944年8月,鲁中军区1团、2团、4团和11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沂水战役。至17日,打死日军53人,毙伤伪军200余人,俘日軍20名、偽軍八百余。此役,1营攻占西门,2、3营全歼城西黄山铺伪军一个大队。

1944年10月,11团参加淄(川)章(丘)战役。3营攻克章丘最南端的敌人据点文祖镇。该镇敌人有三个碉堡,工事比较坚固,驻有伪军300多人、日军一个小分队30多人,武器有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小炮1门。10月10日晚上8点-午夜2点左右,战斗胜利结束,俘日军8人、伪军200多人,缴获全部枪支弹药。

1945年3月,鲁中军区集中1、4、9、11团发起蒙阴战斗,11团和军区特务营全歼伪军1000人,此役,共毙伤日军100余人、伪军255人,俘日军9人和8名德国人、伪军956人。

1945年3月9日夜,11团3营与泰宁县独立营攻克汶南敌据点,歼日伪军250余人。

1945年6月5日,参加鲁中八路军讨伐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厉文礼战役,歼敌1个团。

1945年8-9月,以11团为攻坚主力,在山东军区特务团和原115师教导2旅4团等部队配合下攻克临沂,歼灭伪军2000多人。

1945年9月中旬,11团攻克顽匪王洪九的孟家村据点,全歼伪李常刚大队1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支。 

1946年1月,为彻底粉碎“蒋、日、伪”合流的阴谋,鲁中军区攻打盘踞博山拒不缴枪的日伪军。11团和兄弟部队配合,攻克博山外围四十亩地日伪据点,经激烈战斗,歼灭大部敌军,共俘日伪军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挺,迫击炮2门。
 

陈华堂,湖北天门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军团连、营、团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一分校大队长,山东军区分区司令员、师长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纵队副政委,第十兵团军政委。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军区空军司令员、国家计委副主任。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一.将军简介

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第七师战士、班长,排长,教导团排长。参加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转战湘鄂边。1934年冬任红六军团特务团五连连长。1936年任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营长。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剿”作战。11月随军长征。1936年秋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参谋长,10月到达甘肃会师。1937年1月任红六军团特务团团长。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大队长兼教育处处长,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任胶东军区西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率部参加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中共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83年11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二.大事年表

(1911—1983)湖北天门人。1930年秋加入中国Communist主义青年团。

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2月转为中国Communist党党员。曾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第七师战士、班长,排长,教导团排长。参加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转战湘鄂边。

1934年冬任红六军团特务团五连连长。

1936年任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营长。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剿”作战。11月随军长征

1936年秋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参谋长,10月到达甘肃会师。

1937年1月任红六军团特务团团长。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大队长兼教育处处长,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3年任胶东军区西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率部参加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陈华堂和31军军长周志坚指挥所部解放了东山岛,毙伤俘国民党军官兵2000余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中共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

1983年11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陈德先(1916—2004)江西省泰和县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生平简介

陈德先同志1915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7月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德先同志历任江西省泰和县红军游击队战士、红军独立五师十五团三连通讯员、红一方面军二十二军特务团三连战士、红一军团保卫局交通员、红一军团教导营学员、红军大学步兵学校一团四连学员兼小组长、红军大学步兵学校一团四连支部书记、红军大学步兵学校一团特派员、红军大学步兵学校三团总支书记等职。

先后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陈德先同志历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政治处组织干事、抗日大学四期一大队一支队学员、抗日大学四期一大队二支队特派员、抗日大学山东一分校政治部锄奸科长、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员、山东纵队政治部武装科副科长、山东军区特务团二营政治教导员、山东军区特务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莒县、临沂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陈德先同志历任山东八师二十二团政治委员、华东三纵八师二十二团政治委员、华东三纵八师政治部副主任、华东三纵八师政治部主任、华东三纵八师副政治委员、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副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大学一团副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攻打峄县、泰安、小方山、济宁、沙土集、许昌、金刚寺、洛阳开封、睢杞等战役战斗,以及著名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陈奇(1910—1956),河南省罗山县人,开国少将。

1910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排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次之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9军第27师营政治教导员。1936年10月底随部西渡黄河,任西路军27师营长。西路军败散后,率余部深入祁连山打游击,后经艰苦转战到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留校任区队长。1938年随部赴山东,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1团副团长,第1旅3团团长,第5支队蒙南支队支队长。1944年7月任鲁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任鲁中军区第2团团长兼沂山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葛庄伏击战和山东1945年春季攻势作战。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1旅旅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新5师师长。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第32军95师师长。参加了潍县、淮海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95师师长。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病逝,终年46岁。陈美藻少将

一.将军简介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特务连班长,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排长,三十军政治部团委会委员,三十军八十八师政治部党委会书记,三十军政治部党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党委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三营政治教导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部干部科副科长、组织科科长,山东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政治委员,二十二师政委,第十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渤海军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济南军区纪委副书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二.将军生平

陈美藻1914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8年陈美藻参加农民自卫军,后因年幼体弱,退出自卫军,加入少先队,次年参加赤卫队。

1931年6月,陈美藻步行百余里,到河南省新集(今新县县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1月,参加黄安战役,后任红四方面军十一师师部通讯员。1932年10月,陈美藻随红军主力部队西移,参加枣阳新集等战斗,入川后任红四方面军十一师特务连班长、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排长,不久,调任三十军政治部团委会委员。

1934年4月,经军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介绍,陈美藻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三十军八十八师政治部党委会书记、三十军政治部党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党委委员,参加粉碎“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的战斗。

1935年8月,陈美藻任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政治部主任,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入红军大学学习。不久,任红军大学政治部党总支副书记。1936年3月,陈美藻任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7月,红四方面军与二、六军团在甘孜地区会师,陈组织官兵慰问兄弟部队,送给养和衣物,举行联欢会,六军团首长称赞陈“年轻、能干”。

1937年2月,陈美藻带领部队支援西路军,后担负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的任务。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三营政治委员,后任旅政治部组织科长。

1938年3月,陈美藻到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学习月余,随后调任五大队指导员、组织干事,8月,任“抗大”一分校干部科副科长,后任组织科长。

1941年春,陈美藻到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并任学校党总支书记,带领学员学习、行军、反“扫荡”,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培养一批干部,分赴各抗日根据地。1944年春任山东军区特务团政委。解放战争开始,陈美藻任鲁中军区警备第一旅政委;

陈士法(1911—1992)江西会昌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一军团警卫连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直罗镇战役。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指导员、特务营营长、副团长,鲁南军区分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鲁南、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副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要塞区副司令员、政委,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将军简介

陈士法长征路

陈士法于1911年12月出生在江西会昌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当时家里仅有的几亩地被地主霸占了,他8岁的时候就给地主当放娃,14岁时,由于家境太困难而离家寻找生计。好不容易在一个裁缝铺当了学徒,还经常吃不饱,而且常常遭受毒打。陈士法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投奔了游击队,从此走向了革命的光明之路。

1933年9月,陈士法由当地游击队的队长欧阳福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欧阳福同志带着陈士法和其他11个小伙子参加了红军。陈士法在入伍的第四天就上了战场。就是在陈士法的第一场战斗中,他的入党介绍人欧阳福同志,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头部而英勇牺牲了。每次想起这段往事,陈士法都会伤心不已。

第五次反围剿打了整整一年,陈士法朦朦胧胧地感到了革命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那时,红军不得不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陈士法被编在红军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部警卫连当战士。

陈士法以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团结部属、善于打攻坚仗而闻名。1934年2月,陈士法在中央苏区江西广昌县战斗中任红一军团一团三营七连的战士,1935年12月,在陕北直罗镇战役时任红一军团警卫连排长,1937年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随营学校区队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的战斗。1941年12月,陈士法在鲁中沂蒙反扫荡中任一一五师特务营营长,率领一一五师特务营,掩护数千人的领导机关转移,历时70余天,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的任务,为取得反扫荡的胜利立了大功。1943年,陈士法任鲁南军区三军分区参谋长。1945年冬,陈士法在山东野战军八师二三团任团长,指挥部队攻打官桥、滕县、枣庄等战役。1947年12月,陈士法在许昌战斗中任华东野战军三纵八师的参谋长。1948年,陈士法在洛阳开封济南等战役中任华东野战军三纵八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48年7月,陈士法在淮海战役中任华东野战军三纵八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士法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1992年8月15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81岁。五.留田突围1941年3、4月间,日军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首先在敌占区内强化伪组织,然后再对各根据地进行“扫荡”。7月至9月,搞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又对鲁南、鲁中、清河等地进行大“扫荡”。秋天,敌人将“扫荡”的重点放在沂蒙山区。
  在这种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为了解决统一山东军政领导和作战指挥问题,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于1941年8月,决定合并山东纵队和115师军政委员会,山东纵队也由115师指挥。10月2日,罗荣桓和陈光率师部到达临沂青驼寺,主持召开了山东军政委员会的首次会议,研究了115师与山东纵队建立统一指挥的问题,对秋季反“扫荡”也进行了部署。会后,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和115师分别发出粉碎日军“扫荡”的指示。
  115师指示的大意是:在敌人大“扫荡”时,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小部队要树立独立自主的作战意识,不要在遭受敌人的第一次合击后陷于被动,应当适时跳出合击圈。在情况未查明前,先以敌为轴心转动,不宜跳得过远,免遭新的合击。要切实掩护群众,不使敌人杀害群众和抓走壮丁。连排干部要熟悉地形,做到60里以内行动不请向导。指示下达后,罗荣桓又亲自组织参谋人员到各地察看地形、道路,布置情报通信网,组织精干的游击小组,为彻底粉碎日军的大“扫荡”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1月初,侵华日军推行以“经济战”为主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在这期间,日军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调动3个师团、4个旅团的主力和一部分伪军共5万余人,向沂蒙山区突然发动多路、多梯队的“铁壁合围”。尔后采取分区“清剿”和“辗转抉剔”的战法,企图消灭共产党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彻底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
  这次行动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山东敌后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也是罗荣桓分工主持山东军事工作后,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
  11月5日清晨,敌人分为11路,在坦克的配合下,从四面八方向留田合围。此时,115师师部、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机关(简称“战工会”,相当于省政府)共2000余人,就住在青驼寺东北的留田一带。而战斗部队只有115师一个特务营和山东分局的一个特务连。
  上午,日伪军已将留田团团围住。敌人离留田最近的只有七八里路,远的也不过十余里。115师的指挥机关、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机关的处境十分危险。
  下午,在留田东南面的一个叫牛家沟的小村庄里,有一间草房,里面挤满了人。其中罗荣桓、朱瑞、陈光、萧华和陈士榘,还有司令部、政治部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特务营的营长、教导员,在罗荣桓主持下讨论行动方案(陈光此时从滨海区养病刚刚回来,尚未进入情况)。炕上摊放着军用地图,罗荣桓、陈光等人都围着地图在沉思,研究突围的方向。讨论已经有个把钟头了,需要赶快作出决定,因为敌人正在逼近。然而,又不能匆忙做出决定,怕万一撞到敌人的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有的人主张向东,想想又不合适,转而又主张向西,但仍然是没有把握。作为军事主官的罗荣桓一直没有说话。
  提出的方案有3个:一是向东,过沂河、沐河,进入滨海根据地;二是向北,同山东纵队会合;三是向西,进入蒙山。但是,没有一个人主张向南,因为南面是临沂,那是敌人的大本营。据报告,此次日军“扫荡”的总指挥就坐镇在那里。
  山东纵队归115师指挥后,罗荣桓第一次担任军事主官,就遇到了如此严峻的考验。
  以前罗荣桓也曾多次指挥过部队作战,但每一次都没有这次责任重大。115师机关、山东分局和山东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机关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里。罗荣桓感到肩上的压力太大了。这时只有他最有权力决定部队如何行动。下达命令也许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要定下决心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好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的文韬武略,在困难中作出抉择,已不是什么新的课题。
  当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的时候,罗荣桓静静地倾听,从中发现有益的东西,同时他又冥思苦想,努力找出一个万全之策。
  既然我们自己认为向南突围是不合适的,那么日军也一定会认为八路军不会向南突围。“对!就向南突围”。罗荣桓作出这个出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战争的历史告诉人们:往往是最危险的行动,也极有可能是最安全的;往往是最容易失败的事,结果却获得了成功。战争需要冒险,胜利之神也常常将胜利的天平倒向冒险者一边。
  为什么要向临沂方向突围呢?罗荣桓分析了敌情:
  东面,沂河、沐河被敌人严密封锁,日军预料到八路军可能要到滨海,如果八路军东去,很可能钻进日军布下的口袋。
  北面,日军正疯狂南压,而沂蒙区北部控制在东北军第51军手中。8月间蒋介石将沈鸿烈调走而任命国民党第51军军长牟中珩为山东省主席后,于学忠与蒋介石的矛盾有所缓和,东北军同八路军的关系便逐渐恶化。此时,第51军正在北沂蒙一带与山东纵队搞摩擦。如果八路军北上,很可能遭到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
  西面,临沂至蒙阴公路已成为日军合击的主要目标。
  南面呢?虽然是敌人的大本营,但是敌人估计到八路军不敢向其大本营前进,而其兵力又都向北集中到沂蒙山区,后方必定空虚。向南突围,首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尔后转而向西,进入蒙山和鲁南的结合部。
  听完罗荣桓的决定和分析,大家感到豁然开朗。
  随后,确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罗荣桓给各部队明确了任务。
  罗荣桓交代完任务后,又给营的干部作了具体分工:由师特务营营长陈士法和教导员带第1、2连作前卫;副教导员带第4连居中,护卫机关;副营长带第3连担任后卫,负责收容。他要求指战员的步枪一律压满子弹,上好刺刀,随时准备战斗。他还宣布行军纪律,即在行动时不许说话,不许咳嗽,不许发出任何响声。
  太阳落山,河滩上飘荡着一层薄雾,夜幕悄悄地垂下。守卫在留田周围的山头上的八路军指战员们,可以看到日伪军点起的一堆堆篝火。人喊马叫,此起彼伏。
  日军看起来颇为得意。他们已经知道,被围的是八路军的三大主力之一,是曾使大日本皇军精锐大丢面子的115师的首脑机关。现在八路军已经成了他们的盘中餐,网中鱼,只要明天一发起进攻,“铁壁合围”就可大功告成,那就会使日军报平型关的一箭之仇。
  各种突围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罗荣桓还是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他尽可能去发现突围准备活动中的每一个漏洞。
  司令部机关人员在留田东面的河滩上集合完毕,前卫1连就要出发了,这时罗荣桓大步走来,问道:
  “你们连哪个班担任尖兵班?”
  “还是1班。”宋连长回答。
  “哪位是1班长?”罗荣桓走到一班跟前。
  “报告首长,我是一班长回景和。”一班长出列报告。
  “你们班担任尖兵任务多,有经验。”
  战士们听到师政委的表扬,心里都美滋滋的。
  “不过,今晚的任务特别艰巨。这么多机关干部能不能安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就要看你们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虽然罗荣桓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那毕竟只是判断,并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即使是判断正确,那也不是向南就一点危险也没有,115师机关的这次突围,能不能成功,确实还是一个问号。为了能增加突围成功的把握性,罗荣桓这次竟然亲自过问尖兵班的情况。
  然后,罗荣桓开始检查尖兵班的准备情况。当他知道战士小贾正在发烧时,便让警卫员小郭把他的军用水壶拿来递给回景和,同时说:
  “你们班里有病号,把它灌上水,路上好用。”
  部队出发后,罗荣桓和陈光带着作战科和侦察科的几位干部一同前进。侦察科副科长周云带着侦察员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不时派人回来向罗荣桓报告前面的敌情。走到政治部驻地张庄,守候在路边的政治部的队伍也参加进来。敌人的封锁线到了。两股敌人之间距离只有一公里半。罗荣桓吩咐往后面传令:成三路纵队快速前进。队伍在日军的缝隙中宛如一条游龙,闪展腾挪,迂回穿插,一连越过3条大路,几次听到敌军的车马喧嚣,然而都悄悄地避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到了敌人的后方高里,不出罗荣桓所料,日军守备果然空虚。部队折而向西,在护山庄宿营。此地紧靠临沂至蒙阴公路,距临沂城只有25公里。
  这时,天已大亮。在村边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到,日军的后续部队、辎重队正源源北上。就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罗荣桓命令派出警戒,就地宿营。
  当大家和衣躺在草铺上时,远方传来了隆隆炮声,这对于劳累了一昼夜的八路军指战员来说,无疑是绝妙的催眠曲。
  这次行动,八路军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在这次突围队伍中,有一个外国人,名字叫希伯,是德国的进步记者。他到过陕北、皖南和苏北,访问过毛泽东、朱德、叶挺、陈毅等人。1941年9月,由苏北过陇海路来到山东根据地,罗荣桓热情地接待了他。115师为他举行了欢迎会。留田突围前,罗荣桓打算让他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可希伯不同意,说:“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向全世界报道山东战场的情况。”
  度过了留田突围这一夜,希伯高兴得像个孩子,兴奋地对负责接待他的山东分局秘书长谷牧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夜晚,比在西方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最愉快的晚会,都更有意义,更值得留念。我一定要把这奇妙的经历写出来,告诉全世界人民。”
  说写就写,他的文章登在115师的《战士报》上,题目叫:无声的战斗。陈忠梅少将 陈忠梅(1918—2000)福建永定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直属队青年干事,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政治指导员,东进支队第二大队营副政治教导员,营政治教导员,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三团副团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参谋长,副师长,第二十三师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七十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二.战斗岁月

加入共产党

  1928年 张鼎丞、阮山等领导了永定农民暴动,革命的烈火照亮了陈忠梅幼小的心灵。

  1929年 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解放了永定县城,亲眼见到穷人自己的队伍来到家门口,12岁的陈忠梅既好奇又新鲜,他和大哥哥们一起挤进扩红报名处,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在红军部队,陈忠梅进步很快,1931年加入了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他开始在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十团政治处任青年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陈忠梅调任一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军团政治部副主任是罗荣桓,从此,在罗荣桓的领导和教育下,陈忠梅的政治、军事素质不断提高,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指挥员。

  1937年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陈忠梅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他先后担任一一五师直属队青年干事、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连政治指导员,东进支队第二大队的营副政治教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教导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教导第五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三团副团长。

  1944年 进入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后任山东军区特务团团长。抗日战争中,陈忠梅参加了平型关等一系列战斗。下面讲述的是陈忠梅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个斗争片断。 坚持湖西斗争      激战甲子山     诸胶边讨逆     三.甲子山之战

抗日战争挺进山东的老红军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建立:1938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派何光宇一行去山东工作。到泰西后,省委书记郭洪涛把他们几个留下,开辟抗日根据地,整顿和发展抗日游击队。当时,留下的人有段君毅和孙光同志,他们是中央党校的,而何光宇和李国厚是“抗大”的。相关人物:万里、袁振任、张北华、崔子明、边裕鲲、刘海涛——张海棠

第六支队升级,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运河支队四团;叶声、戴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