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公敌1-2百度云:日本为何对中国赈灾以怨报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3:08:22
 

由于受钓鱼岛撞船事件以及东海油气田开发等事件的影响,日本大地震之前的中日关系降到了低谷。但9级地震发生后,中国摒弃前嫌,不仅向日本派出了国际救援队,还向日本提供了紧急物资援助,无偿向日本提供价值约3.7亿日元(约合2960万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和汽油。在12日至25日期间,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约190批食品及毛毯等救灾物资运抵日本成田机场,其中,中国最多达60批左右,比美国还多20批。

中国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3年前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救援队都以最快地速度赶到了救灾现场,这让中国人感动;另一方面现在日本也发生了强烈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当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第一时间向日本会伸出援手、送去温暖。

从这个角度看,地震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地震本身是日本的危机,但同时也蕴含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况且,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希望中日之间好不容易形成的这种氛围能成为一个转机,使两国成为真正的邻居。然而,中国的这一种美好愿望并未得到日方的很好回应。换句话说,在抗震救灾还没有缓过气来的情况下,日本人也没有忘记找中国的麻烦。有两件事足以证明。

一是日本教科书将中国钓鱼岛表述为“日本固有领土”。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将于2012年启用的初中教科书审定结果。发行教科书的7家出版社均在书中将中国钓鱼岛表述为“日本固有领土”。同时,提到中国钓鱼岛的教科书由4种增至10种。对于这个敏感问题,在日本举国抗震救灾,又需要邻国支持的时候,日本政界本应当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后果,然而,日方却任凭这种局面的出现,这是政治上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是日本把中国海监部门直升机执行公务说成是对日“挑衅行为”。3月26日,日本防卫省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艘驱逐舰,当天下午在东海油气田附近日中中间线东侧巡航时,遭到中国海监部门的一架“Z-9”直升机的近距离警告。日本《产经新闻》发表评论称,日本国内的主体力量忙于救灾和重建,而中国却趁机挑衅,派出直升机接近日本领海或领空。中国虽然在震后向日本派遣了救援队,但其“挑衅行为”却与震前并无二致。

我们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中国与日本围绕领土及历史的争执,不会被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一起卷走:一方面震灾并没有令日本无暇他顾,反而使他们的“领土”意识更加敏感、强烈;另一方面面对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日本的温和与面对中国时的蛮横形成强烈对比,日本是个只能被“打服”,却无法正常亲近的国家。

由此可见,日本发生大地震后并非单纯的教科书审定体系和日本海洋安全问题,而是与日本政府官方立场直接相关的问题。让我们不明白的是,在日本急需抗震救灾的时候,日本教科书审定和所谓中国直升机的“挑衅行为”偏偏这个时候抬头了。这些问题特别是历史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是一个情感的问题,信任的问题。中日民间的互不信任甚至是相互憎恶,都曾经达到过非常低的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人道主义救援和本国国内的既定方针,日本人切割得非常清楚,即本国既定方针不因为接受外援而有所改变。对此次文部省公布教科书审定结果和日本对中国直升机执行公务的指责,有可能引发的外交争端,日本国内普遍认为,在这样的时间,即使发表这样的内容也不会引起外交方面大的争端。

日本对中国振灾行动以怨报德,并且做得太过分。此次日本地震,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积极支援日本抗震救灾,中国国民的心态得到良好展现,本可能使中日走出互相憎恶的恶性循环。看来中国在日本地震期间,作为援助日本最多的国家,其所作的种种善举并没有改善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反而更加激起他们对于狭隘国土的担忧,以及对外扩张的野心。

进一步推断,大地震使日本国民的民族危机感进一步加剧,而且日本一些人早已失去了安于现状的耐心和淡定,地震震出的、海啸卷起的将是一个内心焦虑、欲火难填的日本部分极端民族主义人物。这让我们更加明白,中日之间有不少的麻烦,由于历史、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麻烦如同紧箍咒,总是或紧或松地套在中日两国的头上,成为制约双方关系发展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