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公安局电话: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2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1:20:07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作者:吉龄 回复日期:2009-2-2 15:27:40 
    郑成功跑到台湾是为了抗清?如果为了抗清计,他应该和李定国会师,跑台湾去干什么去?难道不知抗清最坚决的张煌言反对郑成功去台湾也最坚决(那样孤悬海外,不利于抗清),难道不知道郑成功去台湾郑军内部也一片反对之声?
  ----------------------------------------
  历史事件往往非常复杂,不能说郑成功没与李定国会师,就表示他抗清不坚决。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郑成功与李定国会师了,那会怎么样呢?南明一再内斗的故事就不会重演吗?说不定南明抵抗会衰亡得更早,历史很难假设,因为当局者要考虑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前面有人说得好,为什么李成栋反正之前百战百胜,成为南明将领之后却突然变得不会打仗呢?这绝不是因为个人的军事才能突然消失了,而是南明的政治体系有种种制约将士奋勇作战的因素,你在前面打战,可能背后有人正在算计你。
  如果设身处地,你是郑成功的话,你会怎么想呢?李定国不会算计你吗?就是李定国不会,那么孙可望呢?孙可望跟李定国最后不是大打出手了吗?那么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一支没有陷入内部争斗的军队,交给一个内斗不断的他人呢?郑成功所作所为,我认为对得起天地良心的。
  至于反对郑成功去台湾的人,不过是缺少战略眼光,张煌言虽然成就一代英雄,但抗清道路上,最后他还是失败了。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2-02 21:12  
  (使命的召唤-74)
  
  郑成功的围困战术开始产生可怕的效果。从七月开始,被围困三个月的漳州城开始供应不上粮食,城中百姓大量饿死,清军士兵粮食也难以为继,守将王邦俊派遣精锐的满州骑兵,试图强行闯出郑军的包围圈,出城收罗粮食,但是郑军早有防备,每次满州骑兵出城,均遭到郑军的伏击,有去无回。
  到八月,漳州城已陷入大饥荒之中,粮米几乎耗尽,城中百姓饿死超过一半,草根、树叶、老鼠、麻雀,所有能吃的都吃光了,最后发展到吃人肉。清军士兵对城内百姓大肆强取豪夺,加剧了饥荒的蔓延,每日死亡人数以千百计,尸骨山积,秽闻数里。后来清福建巡抚在写给朝廷的题本中怒斥道:“虎狼士卒晓夜鼎沸,金帛珠玉,腰缠索满,犹有醉酒酣歌以娱其主将者,前无战气,后无守心。”
  如果这时郑成功能以饱战饥,下令全线攻城的话,清军很可能瞬间崩溃,但郑成功却认为漳州城指日可下,故而撤去西门、北门的防御,采取围师必缺的战术,这个战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饥肠漉漉的清军士兵有些人忍受不了,半夜偷偷从西门、北门逃跑,到半途便受到郑军的伏击,时间长了后,清军知道跑是跑不了,索性饿着肚子呆在城内。
  郑成功之所以迟迟不对漳州城发起总攻,是希望以漳州城为诱饵,只要漳州城还未沦陷,清军必定还会派军队前来援救,那么郑军便可以在野战中消灭清军的精锐。对郑成功来说,歼灭清军有生力量,比夺取一座城池更为重要。这个战略思路是不错的,从郑成功开始进攻长泰、漳州之后,几乎把清军在浙、闽的精锐都调动过来,并且在运动中消灭清军,取得辉煌的战果。郑成功的自信来源于其军队坚强的战斗力与坚韧性,但是在取得辉煌战果之后,他可能对清军的战斗力有蔑视之心,要知道清军倘若没有坚强的战斗力,是不可以夺取大明绝大部分的江山。
  自信是郑成功最大的优点,他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强大的自信力,这也是他坚韧的基石。但是自信也是一柄双刃剑,虽然他对军队有极强的控制能力,然而有时战局的发展,会超出他的控制之外。
  
  九月,清政府集结一支由一万多名骑兵组成的精锐满汉骑兵,由平南将军金砺的统率,星夜南驰入援,已抵达泉州。金砺是清军中的一员名将,他本是辽东汉人,投降后金之后,参加了对大明帝国的战争,在清军入关后,他先后参予指挥对李自成部的战争,攻占湖南的战争,后来又在浙江会同浙闽总督陈锦剿灭鲁监国、张名振等抗清势力,在舟山战役中大败鲁监国军队,迫使鲁王、张名振等南下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面对的是这样一位清军的悍将,且此番清军援军清一色的骑兵部队,这对骑兵缺乏的郑军来说,威胁特别大。郑成功显然低估他的对手,在得知金砺骑兵抵达泉州之后,郑成功决心象挫败浙闽总督陈锦那样挫败金砺,他对部将们说:“攻城未下,援兵已至,暂且解围,军于江东以待之,如杀陈锦一样,则漳城亦如长泰,不攻自下矣。”
  从郑成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犯下兵家之忌,他企图故伎重演,在同一个地方,以同样的方式再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这无疑是低估了对手的智慧。
  金砺并非浪得虚名之辈,他不可能重蹈陈锦的覆辙,他决定避开大路,以迂回的方式从一条通往长泰的小路行进。郑成功此时已将大队人马埋伏在江东,希望取得第二次江东战役的胜利,但侦骑来报,金砺已经绕行长泰小路,昼夜兼程,向漳州城进发。郑成功听罢吃了一惊,由于金砺出其不意地改变行军路线,使郑军打伏击的计划落空,而郑成功已经来不及布置在长泰方向的伏击。
  十月二十六日,金砺的援军已抵漳州城附近,郑成功发现伏击的战机已经失去,在围困漳州城将近半年之后,他下令从漳州城撤围,将军队驻扎于漳州城南二十里处的古县,据险以待。金砺的援军紧接着便进入漳州城,这也宣告郑成功六个月的围城最终失败。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2-04 09:22  
  (使命的召唤-75)
  
  五、议和计划的出炉
  
  由于郑军仍然踞守在漳州城附近,金砺与王邦俊、马逢知等清军将领商议,认为漳州虽然已经解围,但是郑成功仍然有反扑的机会,所以应当乘机主动进攻,以歼灭郑军,占领海澄要塞。
  郑成功同样判断清军一定会前来进攻,所以在古县附近选择险要的高地,布置防御阵地,左翼由中提督甘辉指挥,辖亲丁镇、援剿左镇、前冲镇、中冲镇等部队,埋伏于山上的树林之中,右翼以右提督黄山指挥,辖援剿右镇、右冲镇、护卫右镇、礼武镇等部队;后冲镇、护卫左镇、左冲镇为战略预备队,前提督黄廷指挥右先锋镇、亢宿营为右翼机动部队,赫文兴的前锋镇为左翼机动部队,郑成功统领戎旗镇,以指挥全军作战。
  十月一日,清军在悍将金砺的带领下,一万多名满汉骑兵以及漳州城内守军,共计约二万人,进抵古县附近,结营与郑成功的军队对垒。
  金砺见郑成功的营地星罗棋布,心中暗暗佩服,不敢轻举妄动,两军对阵三天,双方都没有出手。这是一场双方都做好充分准备的战斗,在郑军一方占据了有利的地形,而在清军一方,金砺的杀手锏就是他拥有一支冲击力极强的铁甲骑兵,在肉搏战中,这支骑兵在对阵步兵为主的郑军时,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郑军虽然在对抗骑兵上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战法,但是以此之前,郑军面对的清军骑兵往往只有一两千人,而这次是一支一万多人的骑兵,以郑军的防守骑兵的主要兵种藤牌兵为例,藤牌兵以三人为一组,对付一名清军骑兵,那么在对付一万多名清军骑兵时,必须要投入三万到五万名的藤牌兵,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郑成功藤牌兵的数量,但是可以肯定的的一点,是他绝对没有这个数量的藤牌兵。所以对郑成功来说,这是一场硬仗。
  
  这是一场双方都充分做好准备的战斗。
  十月三日,金砺的清军骑兵率先发起进攻,清军兵分两路,右路军率先对郑军左翼发起猛攻。郑军左翼总指挥甘辉是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沉着冷静,顶着清军骑兵的冲击力,双方陷入僵局,此时,埋伏在山林中的郑军抄截清军的后路,清军前后受敌,形势急转直下,被郑军杀得狼狈而逃,伤亡过半。
  左路清军进攻郑军的右翼,郑军先以火炮、火箭迎击,然而正是这些火炮与火箭,竟然帮了清军的大忙了。这是怎么说呢?
  原来金砺不愧是清军中的一员名将,他选择的时机非常的好,这一天正好刮起强劲的西北风,由于清军在北,处于上风向,而郑军处于下风向,郑军在一阵火炮之后,战场上的浓浓硝烟很快在西北风的刮袭之下,弥漫到郑军的阵地,致使郑军的能见度极低,而清军骑兵反倒利用浓烟的掩护,快速推进,撕开郑军的防线。此时右路清军在甘辉的打击下后撤,金砺果断地将这部分兵力也投入到攻击郑军的右翼,郑军的藤牌兵在浓烟之中,难以发挥其战斗力,而清军的铁甲骑兵则利用其速度与强大的冲击力,轻易将郑军分割围歼。
  郑军右翼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兵败如山倒,诸将领想要阻止士兵的溃败也无能为力,由于郑成功的军令极其严厉,这些将领在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前,绝对不敢撤退,只能拼死抵抗,右翼总指挥右提督黄山,礼武镇主将陈俸,右先锋廖敬,护卫右镇洪承宠等人全部战死。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郑成功想要援救右翼时,已经来不及,只好下令全军撤退。清军骑兵紧追不舍,郑军且战且退,一路撤退到了海澄城内,在撤退过程中,亲丁镇的指挥郭廷也在战斗中身亡。
  这一仗的惨败是郑成功所料不及的,特别是损失了黄山、陈俸等几位骁勇的战将,军队遭到重创,震怒之下,郑成功准备将右翼兵团中的所有擅自撤退的将士全部处死。甘辉站出来说道:“此番非人力不齐,将士不用命,乃反风所误。天时不顺,地利失据,以至败回,亦天未厌乱也。”
  
  
  
  
  
  作者:闲小云 回复日期:2009-02-04 12:09:55 
    如果李定国与郑成功会师后,说不定还能有一定的发展,可惜郑成功私心太重,安心做个土皇帝
  ---------------
  这段时间我都在钻研这段史料,自以为可以为郑成功洗冤矣,具体等写到时再作详述。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2-05 09:01  
  (使命的召唤-76)
  
  可以说,这次郑军的失利,确实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在与精锐清军骑兵对抗中,左翼兵团仍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体现了郑军强大的战斗力,至于右翼兵团在火炮轰击后,反而令自己陷入严重不利的局面,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清军将领金砺虽然选择的时机相当好,但他本来只是想以顺风的优势增强骑兵的冲击力,并未料想到弥漫的硝烟竟然成为郑军惨败的原因。
  听了甘辉的话后,郑成功默思良久,然后说:“尔言固是,但我见阵中旗帜未接即退者,此等不儆,将何以治兵?”当时右翼将领中,除了四位战死之外,亢宿营营官林德、右冲镇将领柯鹏擅自退兵。林德是最早撤退的将领,郑成功下令将他处死,柯鹏捆责削职,并优恤阵亡将领的家眷,并将这些阵亡将领的牌位迎入忠臣庙祭享。
  
  郑军在古县战败后,郑成功返回厦门岛。此时闽南的局势对郑成功十分不利,清军乘机收复了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座县城,这些地方是郑军重要的粮饷来源,所以郑成功派遣黄兴为正提调,万礼为副提调,率中权镇、前冲镇、护卫前镇、护卫后镇等前往诏安、平和等地略地筹粮。
  十二月,黄兴等人率军到平和境内筹粮,被清军所侦知,清军马上派出三位将领带着骑兵、步兵数千人前来,兵分三路,跟踪追击。黄兴、万礼决定将计就计,以伏击战歼灭来犯的清军。
  一路清军追踪黄兴到一处山岭地带,黄兴便占据险要之地,设下伏兵,清军一路猛进,被逮了个正着,黄兴的伏兵杀出,清军逃荒而逃。另一路的清军运气更差了,追击郑军到了一个叫松柏坑的地方,万礼早在此设下伏兵,闯进口袋阵中的清军全军覆没,无一人逃脱。郑军的反戈一击,令金砺明白,虽然遭遇古县之败,郑军的战斗力仍然未可小觑。
  郑成功对粮饷极其重视,这是他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军纪上之严酷也是有名的。黄兴、万礼等率数镇兵力到诏安筹集粮饷后,于1653年二月擅自返回厦门岛,郑成功愤怒地责问说:“未闻帅令,擅自归回,是欲何为?”下令调查谁提出要返回,结果查出来乃是部将王怡、若骥二人的主意,结果郑成功下令将王怡处死,将若骥捆责革职。黄兴、万礼等将领也同样遭到降级处分。
  
  永历六年(1652年),是南明史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年,郑军开始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在福建南部攻城掠地,歼灭数万名清军,郑成功以强人的姿态倔强地崛起于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同时,在西南方向,李定国以坚强的意志与才华横溢的军事才能,横扫清军,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广州失陷后,西南抗清的形势变化。
  永历四年(1650年)十一月,广州、桂林相续失守,永历帝无兵无将,只得选择与大西军的合作,孙可望派五千人马入南宁保护永历帝,继而又得到梦寐已久的“秦王”称号,并将永历帝迎入贵州安隆,大西军与南明的结合,开始了一个抗清运动的新高潮。
  1652年,大西军兵分两路,大举出击,一路由刘文秀统率六万人马,攻叙州、泸州、破重庆,占成都,但在保宁之战中,被吴三桂的清军所击败;另一路由李定国统率八万步、骑兵与象兵,由川东入湖南,连下沅州、靖州、武冈、宝庆,在攻占全州后,李定国挥师急趋桂林,七月四日,攻破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身亡,南明叛将陈邦傅被生擒。此役实为南明抗清以来所未曾有之辉煌胜利。之后李定国大军再收复平乐、梧州、柳州、南宁诸地。九月挥师北上,夺永州、衡州,略岳州,横扫湖南。十一月,清定远大将军尼堪率十余万入湖南,攻衡州,李定国设伏兵,阵斩尼堪,再度震惊清廷。
  纵观东南战局与西南战局,1652年均可视为南明史上最辉煌之一年,尼堪亲王、定南王孔有德、浙闽总督陈锦等清军重要将领均在这一年毙命,实大快人心之事。可惜的是,即便是大西军,内部仍然象南明政府一样,权力斗争激烈而残酷,以致于大好局面难以为续,此后文再说。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