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变成女生作文:成功励志故事精选(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08:08

鹦  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

 

疯  子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学  历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经典故事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胖子与瘦子

 英国著名文学家萧伯纳长得很瘦。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宴会,一个肥头大耳的资本家跟他开玩笑说:“哈啰!亲爱的萧伯纳先生,一见到你我就知道目前世界上正在闹饥荒。”

 萧伯纳笑了笑,回答他说:“亲爱的先生,我一看见你,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的原因。”

 处世小语

 财大气粗的人或地位显赫的人总爱依仗他们的财富或地位来显示他的高贵或威严,智慧的幽默者却能用幽默的语言把他的高贵或威严变为滑稽或卑微,令其牌难堪、自讨没趣的境地

 

素食与健康

 几位大学生问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辛格:“您提倡素食是不是由于健康上的原因?”辛格笑了笑,回答说:“我吃素食,纯粹是为了牛和鸡的健康。”

 处世小语

 健康是自然所能给人类准备的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忽略健康的人,不会生活的人,无异于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钢铁帝国的建立者:安德鲁·卡内基

 提起安德鲁·卡内基,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形象,往往是一个叱咤商海的钢铁大王,是一个捐款数亿的慈善家,是一个公益事业的资助人。在早期的管理先驱中,卡内基是典型的成功企业家。因此,他留给我们的管理思想更具有可操作性,而卡内基本人的成功经历,也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成为他们竞相模仿的蓝本。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出生于苏格兰。他的父亲威尔·卡内基是个家庭亚麻纺织工,母亲则以制鞋为业。在机器纺织业的冲击下,卡内基一家的生活日趋窘迫,“屋漏偏遇连阴雨”,1846年欧洲发生大饥荒,全家人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迫于生计,11岁的卡内基跟随父亲移民,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到美国之初,卡内基一家依然穷困潦倒,年仅13岁的卡内基,为了糊口到纺织厂去打工,他烧过锅炉,在油池里浸过纱管,还给电报公司当过邮递员。美国毕竟是美国,只要你努力,下层社会也能做发财梦。卡内基白天打工,晚上上夜校,身无分文,学的却是复式会计法。他似乎相信,总有一天他的这种知识能派上用场。在他送电报的两年中,他又在业余时间学会了收发电报技术,当上了报务员。勤奋好学的卡内基,还得到了詹姆士·安德森上校的私人图书馆帮助,阅读了这位先生的大量藏书,也许,这是他萌发创建公共图书馆梦想的契机。这位穷小子做好了一切准备,经验和磨炼、知识和技能一样不缺,就等着运气。

    运气果然来了,1853年,18岁的卡内基被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西部分局局长托马斯·斯科特雇用,担任他的私人报务员,一次偶然的事故处理,使卡内基崭露头角。许多人总是抱怨运气不好,殊不知运气只会光顾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卡内基能够告诉我们很多,现在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等运气光临再做准备,就等于没有运气。这次事故发生的时候,斯科特恰巧不在。卡内基以斯科特的名义发出指令,迅速处理了运输堵塞。到24岁时,他就当上了西部分局的局长。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十余年里,卡内基学会并实践了麦卡勒姆关于铁路管理的组织、报告、会计和控制的整套体制,并且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由于他主管的西部分局营运状况最好,成本最低,1865年,他又被公司提名为运营总管。此时的卡内基已经积累了许多管理经验,做好了另一种准备,他不满足于担任一个领取酬劳的管理人员,于是拒绝了公司给予他的职务,开始创建自己的事业。

    最初,卡内基创办了匹兹堡钢轨公司、机车制造厂、铁桥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企业。这个时期的美国钢铁工业,还处于分散经营阶段。雷恩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描述说:“一些公司拥有把矿石熔为生铁的熔炉;另外一些公司拥有旋转粉碎机和将生铁加工成铁棍或铁板的锻造设备;还有一些公司则把铁棍和铁板加工成铁轨、铁片、铁钉、铁丝或其他东西。在这些各自独立的公司之间,中介机构购买一家的产品,再卖给另一家生产商,并从中获利。”采矿、冶炼、锻造、成型、推销,中间商在每个环节上层层加码,致使钢铁产品成本极高。正因为看到了传统钢铁企业的缺陷,卡内基打算充分运用在铁路公司掌握的一体化经营经验,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贝塞麦吹氧转炉技术,整合工序,去掉中间商加码的成本,建立一个全新的钢铁公司。

    1872年,卡内基决定集中力量生产钢材,他不主张分散投资。“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盯住这个篮子,这是真正的律条—是一切当中最有价值的原则。”1873年底,卡内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公司成立初期有75万美元的资本,卡内基投资了25万美元,是公司最大的股东。1881年,卡内基又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到此为止,他达到事业的顶峰,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大亨,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成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卡内基不仅使公司发展壮大,还使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几十倍,这一切都源于他充满管理智慧的独特经营策略。

    卡内基在钢铁公司实行的第一个经营策略就是实行成本会计。他总结出了一条著名的竞争要诀:“密切关注成本,就不用担心利润。”当时,钢铁行业所采用的依然是简单的复式计账,会计技术远远落后于铁路行业,很多工厂甚至只是按照总产量来分摊全部费用,以此来决定利润多少。这样的方法在设备、工序、人员方面的规定都很模糊,使得经营管理的改进无从下手。因此,卡内基坚持采用新的估价和会计制度,使每一道工序的成本都明确清楚。这样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确定价格,使得产品价格可以低于其他竞争者。另外,用图表显示成本和产量,从而不断改进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实行了成本会计制度之后,卡内基又开始实行另一条经营策略—整合工序,实行一体化生产。卡内基以贝塞麦转炉的使用为契机,整合了钢铁生产的各道工序,实现了“一条龙”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再进一步,卡内基又纵向整合了钢铁生产的相关业务,收购采矿场和煤矿,保证原材料持续稳定的供应;购买了平炉和炼焦炉,实现炼钢能力的流程配套;充分协调整个公司的生产工序,类似于今日的流程重组,使从矿石加工到钢材成品的生产过程耗时大大缩短;开发新产品,拓展钢材产品的销售市场。卡内基将自己在铁路公司学到的考核制度、控制成本方法、恰当分配权力和责任等管理手段运用到钢铁工业,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卡内基最开始生产一吨钢的成本是56美元,售价为100美元,而到1900年,每吨钢的成本仅为11.5美元,售价仅为12美元。当卡内基进入钢铁产业时,美国的钢产量约为英国的三分之二,到1900年前后,美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英国的五倍。而这一切都与卡内基密不可分,几乎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实现的。钢铁帝国的业绩是惊人的,这一业绩,显示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威力。与其他管理学先驱相比,卡内基并没有做出什么理论贡献,但他以一个实业家的身份,为人们示范并验证了管理的价值所在。

    卡内基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及的伟大贡献,就是他那令人称道的慈善行为和公益事业。1900年,卡内基在他的《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之后,他以五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出售,毅然从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隐退。隐退后的卡内基,将主要的精力投入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1901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紧接着,他又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公共图书馆,帮助家境贫穷却积极向上的年轻人。这项图书馆事业持续了16年,卡内基一共投资了1200万美元,建馆3500座。之后,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了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的“卡内基协会”,还在加州建造了威尔逊天文台。与此同时,卡内基在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并持续资助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到他临终前,这类用于教育的捐款累计达到9000万美元。除此之外,卡内基还设立了多项基金,比如“舍己救人基金”、“大学教授退休基金”、“总统退休基金”、“作家基金”等等。另外,他在11个国家设立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用1000万美元创立了“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用来资助那些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设立了“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让专职人员代理他的捐献活动。直到1919年去世,卡内基向社会捐献的财富总额高达3.3亿美元。而他所大力推行的基金会模式,后来也得到很大发展,卡内基因此被人们称为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先驱。

    卡内基在他的经营过程和捐献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很独特的财富观念,他认为富人的财产并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只是穷人的代理者和信托人,富人的义务就是要用有效的方式管理和使用财富资源,为公众谋求最大利益。他有一句名言:“富人若不能运用他聚敛财富的才能,在生前将其财富捐献出来为社会谋取福利,那么死了也是不光彩的。”也有人把它概括为更简单的一句话:“财富为社会所有,把财富带进坟墓是可耻的。”在卡内基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同时代的洛克菲勒、20世纪中期的福特、当今的比尔·盖茨,甚至包括金融大鳄索罗斯,都遵循着“捐赠”这一传统。卡内基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博恩·崔西:成功在于实践你的目标

 65岁的博恩·崔西(Brian Tracy)头发已经全白,但身材依然像年轻人一样挺拔,这得益于他长期的身体锻炼。在聆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他的神情很专注,同时面带微笑,一旦开口说话,他就善于营造一种磁场,而这种磁场能够吸引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博恩·崔西曾经是比尔·盖茨的业务导师,巴菲特、迈克尔·戴尔和杰克·韦尔奇都曾听过他的演讲。他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演说家和成功学讲师,曾经在43个国家举行演讲,足迹遍布92个国家。日前他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办了三次演讲。

    和大多数讲成功学的讲师不同,博恩·崔西习惯于喜欢讲他自己的故事,这一方面源于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成功学教材。“我的人生道路并非从一开始就平坦顺遂的。”博恩·崔西经常说这句话,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出身贫寒,高中都没毕业的辍学生。

    改变人生的三个道理

     博恩·崔西生于美国圣地亚哥,父母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经常面对物资匮乏的窘境。多年以后,他回忆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家境时说,当时他们家里的主题曲就是“我们买不起”!

    高中没毕业,博恩·崔西就辍学了。博恩·崔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餐馆洗盘子,每天下午4点上班,常常工作到翌日凌晨。他的第二份工作是洗车,接着又换到清洁管理公司,常常洗地板到半夜,当时的他忍不住想,“可能我一辈子都会洗东西吧?”

    20岁那年,博恩·崔西开始到处旅行。他曾经和两位好友在一起,用300美元横越了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行程1.7万英里,主要是汽车和步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让博恩·崔西吃尽苦头,那个时候他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横越自己的撒哈拉沙漠。”

    博恩·崔西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在每天辛勤的体力劳动之后,他都会用5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很多他的同伴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做体力劳动的人每天还要这样拼命读书,不过对于博恩·崔西来说很简单,那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不想一辈子做这种工作。”

    回首往事,博恩·崔西并认为自己的生命有什么转折点,因为生命是不断累计的结果。他认为有三个道理改变了他的生活,“第一是对自己负责,千万不要找借口;二是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而且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三是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坚持终身学习。”

    40年来,博恩·崔西每天至少阅读3小时,即使忙碌的上班日或节假日,也从不间断。博恩·崔西对读书的坚持,不仅体现于定时阅读的习惯上,也落实于他对学识的追求。高中没毕业的博恩·崔西,后来不但完成了大学教育,还念了研究生。

   成功在于实践目标

    “只有3%的人为未来做详细的规划,而有97%的人不为未来做什么规划。通常来说,做规划的人有自己的事业,而没有规划的人则为那些有规划的人工作。”博恩·崔西说。

    他在自己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中发现,顶尖的人总是着想未来,而平庸的人总是着想过去。博恩·崔西说:“那些最优秀的人在启动之前已经设立了一个未来的远景目标,然后倒推现在应该做什么,从而迈出第一步。大多数人对生活都有自己想法,但却从来没有迈出第一步。”

    “大自然就像一个魔术师,它在你的面前设定了一个帷幕,你每走一步,帷幕就会自动往回退一步。”博恩·崔西说,“所以如果你走不到这一步,你是看不清未来的情形的。不要对未来有太周详的规划,关键在于迈开那一步。”

    博恩·崔西是一个崇尚行动的人。他说,“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成功的人都是行动导向的人。一旦他们有了什么想法,就立即去实践,实践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可能成功,一是可能失败,成功总是伴随着一串失败,是失败的累计。所以只要你去试,就不会输。”

    “不要怕失败,关键在于行动。”博恩·崔西说, “从中国到美国的航班,飞机在99%的时间都会偏离预定的航道,但这些飞机大都会准时到达,就是因为他们会在行动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

    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20多岁的时候,博恩·崔西看一本哲学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一种善于排列优先顺序的动物。”博恩·崔西说,他当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差点从椅子上掉了下来,这句话也深刻地改变了他对成功的看法,人们对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绩效。

    “平庸的人往往把那些容易的事情放在最前面,而优秀的人则把那些最重要的、最能带来价值的事情放在前面。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可能同样忙碌,但因为对事情排列的顺序不同,所以达到的成就也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事情的区别。”博恩·崔西说。

    博恩·崔西认为,时间管理首要就是把时间花在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工作。而一旦开始做,就要专心致志,没有100%全部完成绝不停止。如果中间停下来好几次,然后又重新开始,会使完成工作的时间增加5倍之多,因为每次都要重新“暖身”。

    “为企业解困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找到那些能够盈利的项目,加大投入,同时关闭那些亏钱的项目,自然就能赚钱了。”博恩·崔西说,“一个人要想获得高绩效,就是先做那些重要而且能带来价值的事情,自然绩效就大大提高了。”

    博恩·崔西每天都工作很忙,但他自己的家庭生活也照顾得很好。说起自己的经验时,他说,“生活就像踩钢丝绳,你必须每时每刻保持平衡,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庭是绝对值得你投入时间的,永远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视了你妻子和子女的存在。”

    “对于我来说,就是上班时间全身心投入,保持很高的绩效,这样我就能准时下班,下班之后就不会把工作带回家了。我在家看书的时候,只要我的妻子和子女走进来,我一定会放下书本,因为对于我来说,他们比书本更重要。”

    刚结婚的时候,博恩·崔西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30多年过去了,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