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赵子龙同人文:陈家泠:艺术不需要有“领军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6:31

陈家泠:艺术不需要有“领军人物”

林明杰

■ 陈家泠《雁荡山》 图TP

  中国山水画历史中,鲜有画家能将三山五岳四圣地遍揽于笔下的。陈家泠这么做了。他的水墨画个展《神游·三山五岳四圣地》将于本月11日应邀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这也是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后首次举办当代艺术家作品展。

  70岁相当

  古人200岁

  采访陈家泠时,他几乎没有谈自己的画展,而是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有艺术评论家作出惊人断言:“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 

  陈家泠坦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画的未来命运确实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一场文化浩劫让中国传统绘画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国画界青黄不接。这时,千姿百态的西方艺术信息让中国的艺术家兴奋,也让许多艺术家彷徨,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担心中国画从此式微也是情有可原。

  但陈家泠又指出,冒然断言中国画“穷途末路”,首先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生命力,还有就是只看到我们所处时代的压力,而没有看到这个时代给国画家创造的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我活了70多岁,其实相当于古人200多岁。”陈家泠解释道,“古人怎么可能像我这样在一年内游遍黄山、庐山、雁荡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这三山五岳四圣地?古人没有缆车,怎么能像我这样看到泰山全貌?更不可能在飞机上俯瞰黄山云海。我能画出这12幅组画,首先赖时代所赐,现代化所赐。波澜壮阔的时代,就会造就波澜壮阔的艺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山水画家、北宋的范宽也不可能体会到如今时代的气场。”

  “穷途末路”

  变成“柳暗花明”

  当年持“穷途末路”观的人如今也转变看法了,因为20年来中国新水墨呈现出相当活跃的态势,涌现了以陈家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崭新的画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中国新水墨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绘画市场的“重头戏”。

  能从“穷途末路”走到“柳暗花明”,陈家泠认为关键是对中国画执着的爱。

  “我出生于抗战,见过日本飞机扔炸弹。我从小受到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我觉得国画是自己民族的艺术,我报考美院时毫不犹豫报国画系。”

  陈家泠说,他的艺术人生中有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至关紧要。潘天寿让他懂得,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艺术就不可能赢得世界的尊重;陆俨少让他明白中国画笔墨之无穷可能,更让他明白艺术创作要超越前人,有别于前人。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家泠处于人生的“低谷”,没有财富,没有地位,乏人问津,连画室也是几个画家挤在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旧仓库内,但他坚定一个信念:冲破固有绘画程式的束缚,创建新的艺术语言。他坚信这是个“会出大画家的时代。”

  他尝试各种新材料、新手法进行水墨画创作,开始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老师陆俨少也婉转地对他说,你笔墨线条这么好,扔了可惜了。但陈家泠心中对恩师说,我这样做也是受您影响,要不你为什么不沿袭您老师的画风呢?

  跟别人跑

  只会死路一条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陈家泠的新水墨首先在东南亚艺术品市场受到欢迎。他以一种新颖的形式阐述了东方之美。“虽然穿着西装,但看上去就是中国人。”陈家泠笑道。

  继而,他的新画风在国内也日益受到认可和喜爱。1998年,他新风格的荷花图获得全国美展银奖。花鸟画在当时全国美展获奖是罕见的。

  他没有停止脚步。他用自己独特的技法,先后成功地在花鸟、人物和山水画领域做了探索。他的画鲜明地有别于古人,也有别于同时代的画家。他还是海上画坛率先建窑烧瓷的画家,先后开创“申窑”和“泠窑”。他的窑变釉里红瓷绘艺术,给中国当代陶瓷增添了绚烂的篇章。

  从“穷途末路”走向“柳暗花明”,还得力于勤奋。古稀之年的陈家泠为了采风,攀山越岭,不惧艰险;创作灵感勃发时,通宵达旦泼墨挥毫是常事。2007年起,他的大型个展相继在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举办、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浙江美术馆亮相。每次画展都有新主题,新面貌,让观众惊讶地享受一次又一次的艺术盛宴。

  但是,当人们将新水墨“领军人物”的桂冠加到他头上时,他断然拒绝。他说,艺术是不可以有“领军人物”的!艺术家都跟着一个所谓“领军人物”跑,只会死路一条。如果说我还有点影响力的话,那影响也应该是启发别人不要跟我跑。

  本报记者 林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