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崛起开局:窦桂梅报告《激情与思想》现场摘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6:46

窦桂梅报告《激情与思想》现场摘记

    教育要用激情和思想来解读。“人”一撇就是“激情”,一捺就是“思想”。如果说专业的追求需要成长,它也像是我们成长的左右脚,这两个词是你中我有,两个互相支撑。只有激情,那是一种疯狂;只有思想,那是一种狂妄。

    一、启程——自立:

    人首先要认清自己本来干什么,找到自己应该怎么样生存?思考未来是什么?

    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只要你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而影响周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我们学校的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对学校环境的态度)。

1、靠“韧”劲学习——不怕自己年龄大,就不怕自已成长。

人的发育包括精神和身体的发育。第一线给我带来什么?这些网友给我带来什么?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愿意把这两瓶——沱牌酒送给第一线年龄最长的泥土老师,(掌声雷动)第一线的朋友们,这里面有不少是自费来的,我非常感动。

    学习让你青春依旧,读有字的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书是化学反应……和咱们这些第一线的朋友在一起,我就读你们这些无字的书,再比如升庵中学,读整个成都……

    还是那两句话,靠“韧”劲学习——读有字书   

    读无字书。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只要你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而影响周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

    没有过亲吻土地的孩子没有童年。——鲁迅

    命  运:一人一口小命, 用脚用心丈量“运”,想办法改变运。谁来改变你的环境,是你自己。

    靠“韧”劲学习——读书  上网  函授  记录

    读无字大书,品人生美味

    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精神气质,不是体力活,把读书函授上网学习当作生命必修的人生经历。

    谁走在你前面,谁就是你的老师。

    老师不要放弃永远的学习,岁月会让你容颜变老,但只是会让你永葆青春……强闻博记

    2、靠“闯”劲实践——相信命, 改变运

    紧贴地面行起走是最重要的。要相信命,我观察我们的网友,有的人怎么就那么聪明,智商不同。谈我的经历,我是一个农村小孩,山高大,水粗壮,人也水灵,有东北人自身的特点,那是一片流淌的土地,缺少文化的内蕴,所以我知道我们还要加强学习。我是家中的老大,父母都很普通,那时的学习——悠悠六年,肚中空空。谈自己的小学校生活,童年虽如此,但也有自己的优点,没有见过土地的孩子没有童年,心情好,态度好,十九岁毕业,就是一份自我满足。我发现我的老师讲课那么好,我就想我的老师怎么就那么好,我就想我当老师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把学生紧紧抓住,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靠着自我的基本功,美术、画画、弹钢琴,还算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选择,但祖国和母亲是无法选择的,你无论如何还是要爱他。相信命的条件下你再考虑改变命运。诠释“运”的含义。回忆到吉林实验小学实习的经历。机遇永远那些有准备的人,更会垂青那些遇到机会能冲上去的人。回想自己的师范生活及留校经历。谈自己当上班主任的不平凡过程。谈自己教数学的过程,成绩优异,得到家长的肯定。但我教数学时没有感觉,我没有感觉,从学科专业上没有得到感觉,没有感觉的职业,这一辈子都很痛苦。当你有想法的时候,你一定要和校长及领导沟通。后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分科教学,学校尊重了我的要求,九一年开始教语文,当班主任。八六年毕业,九一年才开始从事自己的专业教学,我的起步相对晚了一点,但我还在想,主动是最大的提高,主动是最重要的,痛苦而快乐着,我觉得上公开课最能锻炼人。我又和校长谈,我上年级研究课。我每次准备好了都找他来听刘课,但这里面有个技巧,用录音机的方法把你的课录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确存在问题,尽量记上缺点,我现在手中还留着这样一个小本子。记得有一次,我记了十六条的缺点,然后对照缺点,一点点改。92年我校承办一个实验课题,学校选老师上公开课,向全省汇报。我当时属于替补,但我想没别的,只有反复练。《王二小》这篇课文练过无次数,试教过四次,还让丈夫女儿陪练。在练课时,抱着孩子上课。后来上公开课,心理素质较高,上得行云流水,放音乐,创设情境,加上自己的旁白,(回想当时上课的情景)不少学生都流眼泪,包括下面上课的老师和专家。不少人都在打听我从哪里调来的。人生有三大幸:一幸遇上好父母,一幸遇上好老师,一幸遇上好领导。在这次公开课上,一颗明星诞生了,从那以后,市里、省里都有我的影子,参加基本功大赛,就这样历练。现在省里的荣誉至少两百个,我也就越来越自信。如果当年我不闯,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机会。当我们在找到自己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已应该干什么。人啊,要认识自己!要真正触摸到自己!

    3、靠“恒”劲积累——在做得各位都在记录。

    记录教育心得

    网上交流心得

    整理提升心得

    我也上网,这个积累不是文字的积累,也不是生活的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情感,化成你最美的方块字。我们小学中的杂志都发表过我的文字,记录文字是记录你的成长,因为那是属于你自己的。通过我恒劲的积累,我也得到了汇报。专题报道、拍电影……我的成长是与《人民教育》等是分不开的。回想与国务院领导接见的情景。我总想我自己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怎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对人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执着的追求时候,当我们的追求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人生的路好多长,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是需要执着的。

    强调教师专业的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在我看来,正确的追求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执著,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你的行为自觉地去做。随着年龄和事业的成功,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很重。我到第一线,我被李玉龙那种执着感动,我愿意用成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想把这些所获得,自然而然地去做。平凡而深刻,引用泥土的话(略)网络给我带来了什么,生命、文化、从业的自觉。越是喜欢读书思考中,理想化越浓,必须面对现实,寻找理想与现实对立最小化的人生。

    二、跋涉——自觉

    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体现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冲破“三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奠基,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哲学家在超越世界,我们在改变世界。下面我就我自己教过的一个班为例。你觉得他辛苦,你就辛苦;你觉得他快乐,他就快乐。一个教师,就是一个积善的过程,让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下行走。我们小学教师就是打底子。

    1994年下半年新接了一年级。我开始用“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理念进行教学尝试直到2000年。在“自己的园地”苦心经营了六年,倾注了全部心血。

    1、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站在教材之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扩大篇章的积累:一篇带多篇。六年的带领下,读了一百多本书。童话、诗词。谈自己教过的一个11岁学生的不平凡经历。

    此生作品:

    《独笑傲》泪眼已过,朦胧,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六年里读了六年的书。我们对孩子怎么样,孩子将来就会怎么样。

      让我们读一课书,变成读一本书。。。。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回忆她的学生批判教材的故事。当老师把孩子引领到一个程度上,我们老师怎么办?从内涵上超越,从教材上超越。

    2、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引导孩子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一个月给家长洗脑一次,请不同的专家来给我们学生讲课。谈自己开展得各种活动。把学校的活动利用起来,当作一次作文,而不要把它当作压力。省里领导说:这样童心。

    《我和孩子成长》:学生说,你确确实实和我们在一起,陪伴孩子走过童年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教育。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把看到的、想到的、写道的表达出来,《爱与爱的交流》学生作品,每学期出一个集子,记录他们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送给一个录像带,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成长的过程。提倡:实话实说、东方之子、东方时空。

    我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超越课堂,不光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里。

    我和家长的交流,和孩子们进行交流, “身体的健全是父母赐予你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用大脑好好的使用它们。”

    3、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 而不是拔苗助长”。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让学生超越教师,就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一个人的生命在课堂上找到感觉。教师的微笑只有一条,那就是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当你不笑或大笑时,孩子会非常害怕;当你微笑时,孩子们会真诚地爱你!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成功之母。让孩子们找到好感觉,需要“度”,敢于说“不”。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

    我们的课要努力超越我们自己。举例:《我的战友邱少云》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我就在这激动讲时,学生提问时……没发出一声呻吟……谈他个人的意见。我否定了学生      “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今天的教师,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是我们成熟睿智的标志。

      “三个超越”的过程就是师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从而努力实现超越自我的过程,即为生的意见,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看法。。。。。。《课堂捉虫记》。

命奠基的过程。理想的风筝飞得高远,是由于实践的线索柔韧。因此,教师专业探索表现在“思想的技术”也好,“技术的思想”也罢,都必须是“紧贴地面而行”。与其描述千万遍花儿的美,不如让自己一瓣一瓣地开放。

 

      每个人自觉地做,我们必须这样去做,一份从业地自觉,带着对自己的智慧,走向份理想。

      有付出,必须有收获。

      Ø     1998年被吉林省命名为教改典型。

      Ø     2000年,省教育厅召开了《窦桂梅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

      Ø     2001年,10月24日,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讲人,走进人民大会堂,做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

      Ø     《人民教育》全篇刊发。

      三、探索——自我(属于自已独特的存在,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对自己的学科进行审视,对学生的审视,对未来的教育和人类的希望进行审视,那我们就获得了属于真正的自我)

             

      我用自己的勤奋,我用自己的努力,我得到了收获。

      让我的缺点成为特点,让我的课堂有属于我窦桂梅的风格,让我的教学体现我的思想。我没有停止不不前,我一直在思索。

      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新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尝试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关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以此在语文素养全面养成时,构成学生的精神跑道,并成为其人生轨迹。“山还是那个山。。。。。。改变的必将要改变,不变的必将会变,改革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一步。”举例“检阅”自己会怎么讲?用“检阅”作为主题。主题教学:温度、广度、深度,最后达到高度。《秋天

      的怀念》我的主题“好好活”,抓住这个牛鼻子,我们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一)主题,精神成长的养料

      检索自己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如目不暇接的满汉全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这些“片断”的知识不是遗忘就是孤立地存在,与其他经验无法链接。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许多昨天的知识和方法显得苍白无力。猛然间,我觉得以往所学内容似乎是一场空。

 

      我一直在思考,语文教学如何适应这一时代挑战。我曾经写下《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见《人民教育》2002年第1期),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提出要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我以为找到了一条改变语文教育的道路。可在实践这一理念时,我发现,尽管自己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热情,在教学中增设了大量的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但限于种种原因,我大多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实现对教材与课堂的超越。

 

      我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只限于改良层面,甚至只是有一点“茶壶里面翻波浪”的味道——我们的许多教师,不就是这样只能从课外打包围战,而未完全进入教改主阵地吗?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战。那么,真正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道路在哪里呢?换句话说,我们能否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积累智慧和情感的教学方式呢?而我个人的使命,就是要从新课程观的高度,在“三个超越”上又有所超越,“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我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又联想到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于是提出了“主题教学”。

 

      什么是主题教学?我个人的理解,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这样的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价值取向的形成,等等。

 

      从主题教学的视野看,语文学习既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沐浴着母语文化的光辉,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因而,我们所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也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欣赏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如“诚信”、“家乡”、“成长”,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

      等等,就是一个个主题。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怎样的主题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因此,主题教学虽然有基本的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但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也可以依据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既能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更要能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上课前,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教学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教学的设想、教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需要细致策划。因此,教师必须花大量时间收集相关资源,并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可以把教学创意全盘告诉学生,和学生一起拟定教学方案)。当一个主题愈有意义,愈被深入或精致地处理,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能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当儿童的生活兴奋点与社会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密切关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

 

      几年来,我上了许多教学观摩研讨课,努力将主题教学的构想转变为实践,围绕一个个主题探讨如何以教材的一篇带动多篇,尝试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与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两方面关系的整合:一是找出知识体系的内在的多重联系,以便整合;一是找到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以求互相协调,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另外,可喜的是,新课程的一些实验教材已经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师,就不用花大气力对教材进行统整,而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文本上。当然,不是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师,也可以从大语文观的视角审视、建构教材,超越教材,从而围绕主题重新选编教学内容。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对“主题单元”缺乏认识,使用实验教材的教师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课程教材再先进,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甚至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没有改变的希望。

 

      (二)文化,诗意地栖居

      我把语文主题教学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包涵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相比之下,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后两个层面是隐性的。不过,三个层面没有顺序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交织在一起。由这三个层面,衍生出主题教学要建立的三对关系。

 

      (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

      ——人和自然、社会

      整合的目的是要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比如去年秋天,看到落叶满地,我便在一年级围绕“落叶”这一主题,设计系列主题教学内容:整合几篇文章进行细致学习,捡地上的树叶进行“拔根儿”的说话游戏,选合适的落叶进行贴画写话的比赛,等等。下面就以课文为主,附带其他内容编创的“童话剧”为例。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教学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教师和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采用文本、师生、生生对话的方式,抓住“爬、躲、藏、游、飞”这些表现小动物动作的词语,进行比较品味。然后再采用朗读的手段体会落叶给蚂蚁、燕子、小鱼、小虫带来的情趣。之后加入课外作品《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落叶的聪明能干——还能写信给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南去的大雁、山里的孩子。最后和学生一起朗诵我编写的小诗:

      《小诗》

      春天来了,带着微笑,飞上树梢。

      风吹过,哗啦啦,我们舞蹈。

      风住了,静悄悄,我们思考。

      放假了,乘着风儿,带上奖状,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蚂蚁的小船,鱼儿的大伞,燕子的电报……

      啊,大地,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

      这样,用描写落叶的童话、诗歌组合进行教学,孩子们认识的落叶就人性化了、立体化了:这落叶,在春天,带着微笑飞上树梢;夏天,风吹来她们舞蹈,风住了她们思考;秋天,她们就带着奖状落到大地。蚂蚁的屋子,小鱼的大伞,燕子的电报,还有给青蛙、松鼠、大雁的信……都成了落叶的创造。

      就这样,落叶带着快乐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静静地睡去。来年,落叶还会继续当屋子、做小船、拍电报、写封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诗意地欣赏我们周遭的一切吗?

 

      当然,对于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把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就是说,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一定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让孩子得到相应的感受。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所认知的内容,是不能和高年级的学生相同的。

 

      因此,这又涉及到一个主题教材编排的体系的序列问题——应该随着孩子的年龄的不断升高,同一教材的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螺旋上升。这是编者必须要考虑的。而不是这年一个主题,下一个年级就不用“继续”探讨了。不同的主题之间也不是割裂的。关于主题,不是单纯是“精神”层面的,包含很多,只是用“主题”概之,决非以往“思想教育之延伸”。从主体本身来讲,可以大而化之,可以小而化之。有时,每一个大的主题里也应该含有与之相关的小主题。一个个小的主题也许就是一节课落实的“点”,有时这个“点”需要一个星期落实;有时植一棵“小树苗”需要几年的成长,甚至一辈子感悟。

 

      就拿上面讲的“落叶”来说,其本身的主题内涵认为特别丰富,但却不能在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里“揠苗助长”。因此,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定位要较低,让落叶富有“情趣”,当作大自然给小朋友的最好的“贺卡”,适当暗含“四季轮回”之哲理。

 

      如果在中年级,我想,我们可以从“物质”价值的角度出发,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落叶的形状”——如手掌形的,羽状形的,椭圆形的等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引领孩子探讨“落叶”的色彩为什么会不同,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当然,“哪些作为药材?”“为什么会变成肥料?”等课题也会在孩子间开展研究的。最后写成的研究报告,就是很好的作文。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还可以继续提升。

 

      比如,“落叶”后面藏着如人生打击的“寂寥萧瑟”甚至“悲凉痛苦”。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如屈原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如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再比如鲁迅的《秋夜》中“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以及他在病重期间的写的《腊叶》的感叹。透过文字,再把这些不同年代,不同特点的作者放在一个时空进行讨论,一定别开生面。

 

      如果再往上走,我们还可以从“落叶”的主题中反映人如落叶的一种“归宿”。于是,我们可以读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一夜坠地决不是毫无疑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同样,一个人的生死就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活。

 

      死,固然是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也许,这就是那片落叶像我们娓娓道来的生死轮回的要谛——高年级感受的这些,回忆童年学过的《落叶》,尽管是童话,但想起老师下课前的那段话,与上面的有相通的地方,就像桥梁搭建在上面的命题,轻松“行走”过来。如果继续往高年级走,我们还可以以“落叶”作为一种哲学命题——“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参差多态,各有风貌,又是一个命题可以研究——这又和当年研究叶子的形状的内容有了链接,并提升到精神层面。

 

      “落叶”这一主题,一个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课里到底应该则怎样体现,或者体现多少?我也把握不准。只是努力围绕设计的有关“落叶”的课堂活动以及课外活动,给这些小朋友心里种下一粒种子,让其在今后的精神成长中开一朵属于这一点的“花”,结一枚属于这一点的“果”。除了上面我们可以做的,还可以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制作书签,可以创作古代和现代诗歌,可以举行有关落叶甚至秋天的“古诗文朗诵会”或者“诗句探讨会”,还可以开展一次读书活动。比如读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名著《最后的一片叶子》……

 

      总之,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要探讨的话题真是应有尽有。

      围绕特定主题教学所体现的人文性就像是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得到落实的工具性就是那不断颤动的琴弦,而教师,就是指导学生弹奏高妙乐曲的琴师。

      (2)积累:强化语言积累和文化熏陶,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如果说整合是为了学生在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分辨自然人和社会人异同的话,积累则是在建立人和母语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分辨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也就是说,主题教学除了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文学精品为主要内容,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惟其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才不只是学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时,以同一个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我的老师》为主讲教材,结合现实生活,补充丰富的语文资料。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教学时,从会意字“亲”入手,想像“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领会亲人之血脉相连。然后引导学生从抗洪抢险的战士、抗战“非典”的白衣天使以及“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身上体会毕竟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中华的亲人之爱。

      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跨越国界,放眼世界,学习《再见了,亲人》,体会其中爱的奔流与燃烧,人间至贵的爱的轰轰烈烈。最后回到《我的老师》中平平淡淡的爱。最后,我推荐几本表现各种亲情的书给学生,如《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鸟奴》、《红奶羊》、《一只猎雕的遭遇》、《独耳大鹿》、《雁王》和《消失的野犬》等。

 

      我想,这小小的课堂是不能把“亲人”的主题讨论全面而深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亲人”的体悟去感受更为博大的亲情。我相信,在这堂课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感动,更重要的是这份感动将会内化为他们的力量,去学会爱。

 

      这样,主题教学就在个体人格建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学生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多了,思想认识自然就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丰富自己的心灵,深化自己的认识,开掘自己的智慧。

 

      总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教学,就像一曲优美的充满了人文性的旋律,而与之交融一体的工具性,也不再是脆弱的断续的音符,人文与工具,将共同演奏出富有生命激情的语文教育交响乐。

 

      最后,我要说的是,主题教学的研究还处在青涩阶段,主题阅读、主题作文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发。但我坚信,只要不断审视自己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只要既紧贴地面行走,又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只要有着向更高的教学境界迈进的强烈愿望,主题教学的实践就不会是个问题,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就不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一个没有有行动就有收获。把教学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主题课堂教学,目的是不只是限于教材一隅,不只是单纯的教和学,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共同探索,在整体感受课堂的涌动中幸福成长。努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健全的发展,努力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四、反思——自省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探索、提升都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以下是针对自己的不足和未来展望所写的警醒:

      1.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岁月让我们容颜变老,激情却使我们青春依旧。

      教育最终成为了我们的平台,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这份情永远不老!

      2.读书一生——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必须成为我的生活,我们不要为校长读,不要为新课程读,不要为学生读,而为你自己!我的家人、我的孩子在我的影响下,都在读书。只要你心静,有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我们内在的东西。我生活在清华园,那就是我的生活。读书,对于女人是最好的化妆。读书是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

 

      3.宁静致远——一个好教师不是靠培训造就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竞赛造就的。老师的确很苦很累,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培训、活动,市级的、校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过重将导致“肤浅后遗症”。与其忙忙碌碌,疲于应付,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到一份属于自己宁静的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寂寞地成长是多么重要!回忆那六年生活。赢得一份宁静,亲爱的教师们,我们要豪气,正气,大气!

      4.以写促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怎么能去教学生?我写过一篇文章《写作,记录了我的成长》。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复制粘帖,是我们现在的浮躁。举例老师论文存在的问题,文字是最美丽的容颜。我有机会能出书,我也一定帮助能出书的朋友。谈其好处。老师们,让我们都写起来。只有活得精彩,我们写得精彩!让忙碌的你与宁静的你一起来交融!文字也是一个人的性格,成了他生命的血和肉。写给了我光芒!现在还有写得,赶快登录第一线,一起来写!

 

      5.慎独养身——勇往直前!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做教师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身体力行!我们需要勇不妥协,但适当地时候也需要妥协,有时妥协为了更好地发展!做好你自己!做教师,做到我们应该做的地方!谈自己的历程,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义正要辞婉,当人该让就让!打击你的力量就是你前进的力量!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他是你前进的动力!莫问收获,竭尽全力!慎读,就是最好地对待自己!

 

      6.伸展个性——教师不可能没有独特的风格,要学会独立思考,对自己的教学,不要想完美,要个性,不是特性,个性,不能造成对别人的危胁和压力,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内在气质!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教育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情,对待学生,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尤其对所谓的困难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痛苦中及时送去安慰的人。

      “真正爱一个人,应该爱他的缺点,而不是占有”,爱学生,不就是期待学生,容忍学生!爱,不能粗糙!

      8.海纳百川——对于一个人没有了思想,就没有了自己呢?融汇百家,自成一家!学会融纳别人,我们在理直气壮,能不能理直气和?“眼泪。。。。温厚”,经历那份沧桑那份晶莹!知道自己的角色,只知道提高!我来到第一线,我就是来这里的学习!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给予我们的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同志学习。

      学会容忍,学会宽容,就是最好的吸纳!

      9.合作同进——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要真正的合作或惺惺相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学会沟通!彼此理解,彼此达到支持!人和人的交流,就是一份感情!没有了感情,事业无法向前发展!都在谈执行力,我的观念在变,我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是执行力,虔诚地去调动,充分地整合,很好地运用别人的智慧,创造自己的执行力!合作共进,才是最好的成功!合作,合作,再合作,我们一起支撑我们的感情!我们彼此达到了教育的合作,一起来分享!

 

      10.海星角色——“不要把自己当成一盘菜“,谁也不要把自己当成专家!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我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自己!我想真实地活着!人的生命就是个括号,括号左边是起点,括号右边是终点!

 

      你的人生态度最重要,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你就拥有怎么样的生活!

      当你遇到艰难时,学会改变态度!享受过程!活在当下!要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刻在我们身上都会发生奇迹,因为你有你的梦!学会感恩!怀着爱心吃菜!批判中前进,不能恨一切前行!因为幸福的价值取向不同,学会弯曲,因为我们会站起来;原谅你的敌人!学会遗忘!学会宽容!你和我都一样,都是几十年的历程,我们都在绽放!

 

      面对我们未来的路,激情要有,思想一生,但支撑我们思想的是:懂得温馨,获得朋友;懂得原谅,获得朋友;懂得遗忘,获得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