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 国家特色修改:高铁规划没错 错在投机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5:49
       历史上,英国的“铁路热”曾让老百姓受假公济私的官员们连累,甚至倾家荡产。或许西方社会的种种投机心态造成的后果没有让我们看到血流满地的一面,但一样让社会公信力之墙遭遇毁灭性的冲击,经济发展陷入本不该有的停滞。放下投机心态——西方不是我们的好老师,但我们还是应吸取一样沉重的教训

  奇迹的确有,但不常有;所以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想让社会发展能有长久的建树,就得放下对奇迹的依赖,更直白点说,就是放下投机心态。不过很可惜,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最近的温甬线高铁事故,让我们看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有在发展上“不甘心”脚踏实地的一面。不同肤色的社会为什么会不断犯着相同错误?我不认为问题仅仅出在个别官员,个别投资群体身上,而是出在人类总是常常会忘记历史早就留下的沉痛教训。

  有关温甬线事故究竟为什么会发生的种种猜测,分析以及真真假假的消息打探,在过去的一个周末里,继续不断在我的微博首页上弹出。其中有一条不知真假,大致内容是:高铁项目原本是要等到2014年才会交付,但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为了在2012年任期届满前留下政绩,这才三步并作两步地让项目进展不断加速。

  不管这条微博消息是真是假,我都坚信中国抓紧发展高铁技术并没有错。因为没有先进的运输网络,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难免陷入被动局面。面对欧美市场复苏遥遥无期,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保证稳健发展的最好选择。中国的消费市场早就不是靠运输卡车星夜兼程将大宗商品在城市间往返运输就能解决的,更快的速度,更成熟的现代化物流网络才是制胜的关键。

  但直到现在,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和西方差得远。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人均铁路里程衡量,中国铁路网的密度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欧盟的七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眼下的中国铁路系统是在用占世界6%的里程数,承载占世界四分之一的货物和乘客运量。

  不过,对于中国该不该把交通现代化单纯地寄托在高铁上,英国《金融时报》之前也曾引述研究人员的观点提出,中国与其建设载客量少,耗资多的高铁,不如建设运载能力更高的常规铁路。这种“不该运空座椅”的说法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只要到过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这些中国大城市的人就该明白,这些经济重镇早晚都需要更快的速度来解决人流,物流的运输问题。

  贯穿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省会的武广高铁路线全长1069公里,其中三分之二路段是桥梁和隧道,所以英媒引述的专家说法,显然算不上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武广高铁的南端终点站广州南站同香港隔江相望;按照英国《卫报》早前的说法,这里将是只能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卫星照片才能勾画的“超级都市”: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城相连,让1亿2千万人同城而居。如果我们愿意相信这个预言的话,就该认同中国“四横四纵”高铁网存在的价值。

  但车翻人死的事实证明中国的确犯了错误,如果要给这个错误加一个定语的话,那就是“投机心态”。我绝对相信就算是刘志军等铁道部“落马”的高官们也不想这样的交通事故发生,因为他们一天在位,一天就要负责任。但结果证明,“希望没事”或是“应该没事”的投机心态早前是占了上风的。

  欧美媒体最近对于温甬线事故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但其实,在历史上,西方的“铁路热”也曾经让西方的老百姓跟着假公济私的官员们受连累,甚至倾家荡产。

  1830年到1850年,这是英国铁路业“狂飙”的二十年。国家经济发展的低迷让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不断加息,吸引投资者购买各种债券,参与投资国家的基础建设。买什么债券回报率最高?几乎所有投资人都把眼光放在铁路业上。因为当1825年9月27日,蒸汽列车的发明设计者史蒂芬逊亲自驾驶着约90吨重的“旅行”号列车,从英格兰小镇达林顿缓缓驶进40公里外的斯托克顿车站的那一刻开始,英国举国上下坚信这是一个“伟大的投资项目”。此后英国国民年收入的10%都流向了铁路业,很多英国老百姓甘愿砸锅卖铁,也要抢购回报率高达10%的铁路债券。

  在被看作是“英国铁路狂热年代”峰顶之年的1846年,当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因为很多议员本身就是各大铁路公司的大投资者。但很快,英国人的投机心态遭到经济现实的无情打击。在1846年,大大小小的铁路股票增幅由于英国政府宣布对国家债券重组开始放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面对铁路行业只出不进,不少铁路公司纷纷倒闭。它们的倒闭让民间无数小股民们一夜间陷入绝望处境,因为这些普通英国百姓往往是把个人所有积蓄换作了铁路股票,等着新线路开通后获利。

  另一方面,在当年的英国铁路大发展时期,由于有效监督铁路方的机构迟迟不能成立,导致铁路公司滥用权力却得不到惩罚,公众的利益长期被忽视,安全事故不断,而当时官商勾结下的英国当局直到1846年之前,都一直坚持发生车祸伤亡事件“只赔雇员,不赔乘客”的原则。

  时间走到21世纪,英国人仍然在为投机心态承受着不同的伤害。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英国人挖出了金融业买空卖空,不断累加民间债务的可怕事实。从2009年的英国议员“报销门”丑闻中,纳税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个个道貌岸然,年薪已经拿到6万英镑的国会议员们,在买一个浴缸水塞时想的却是“拿公费冲账,纳税人也不会知道吧?”从2011年的小报窃听事件中,英国人又领教了同胞媒体人抱着“或许会没事”的心态,把新闻调查当作投机买卖的可憎心思。

  或许西方社会的种种投机心态造成的后果没有让我们看到血流满地的一面,但一样让社会公信力之墙遭遇毁灭性的冲击,经济发展陷入本不该有的停滞。放下投机心态,在这句劝谏面前,西方不是我们的好老师,但我们还是该从同属人类的历史中,吸取一样沉重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