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史 pdf 网盘:漫话教育:躺在经典名著里,睡进古典音乐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01:10

  

台湾的教育家王财贵教授指出:

我们中学六年学的数理化领先了外国就是那六年,然而人家却领先了我们的孩子一辈子。

 中国的数理化教育“遥遥领先”,文学等人文性的教育却偏于简单和无内涵...

 

   

   刚看完新闻,说到中国足球的黑暗和中国教育的问题之严重有可比性。可是足球的东西,属于娱乐和健身的范畴,你对它失望了,可以不去看中国足球,去看外国的,世界杯啊、欧洲杯啊;也可以去看篮球、乒乓球别的运动。但是中国的教育伤痕累累,你却不得不面对的,你的孩子要上学,你的孙在要上学......

   于是乎,我就想啊,以后我结婚有孩子了咋办呢?我想让孩子是个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有气质的孩子...

 

    睡进古典音乐中!

   不知哪位名人把一句话说开了去:我们不能要求环境来适应我们,要我们去适应环境。这样一来,难道就要眼看着孩子被教育毒害而无可奈何吗?

   不是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里作为父母可以先给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据研究说,胎儿在三五个月就有了听力了,咱可以进行良好的胎教,

   教育的时期先在3岁之内。就像教育家洛克的“心灵白板说一般”从胎儿三五个月到三岁前,婴儿简直就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也可以说是最天才的时候,对外来的东西几乎全盘接受,并且畅通无阻。我想这个时候就先让孩子睡进古典音乐的怀抱中吧。

      不用花什么钱,不用花太多时间,不用花太多的精神。不要对那么小小孩子硬硬的说:你乖乖给我坐在这里听贝多芬!不需要。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或者在睡觉,统统可以听。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也许在不经意间,孩子就喜欢上了古典音乐,在某一个刹那间,他的内心便被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开始觉察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就像夜晚的烛光,草尖上的露珠,大地上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孩子的一生!贝多芬、肖邦、巴赫...以后再慢慢认识吧,先欣赏那些奇妙的音乐吧。

      试想想,这总比孩子老是耳濡目染,听着那些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好吧。我觉得很悲哀的事情是,听着一个三两岁的小孩子用童稚可爱的声音唱着: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三岁之前很重要!王财贵教授指出,如果你不播下这个好种子,他就播下坏种子!“三岁定一生”,是中国人的老话,西方人现在也这样讲。那个丹尼尔高曼,写EQ的人,他为什么要写E Q 这本书?因为他看到美国青少年的人欲横流,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他就考虑怎么的教育可以让一个青少年有优雅的性情。他终于从脑神经的发展原理,发现要在3岁之内教育孩子,音乐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中国的老书《孝经》就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如果要让我们将来的社会、国民,有礼貌、有秩序、有教育、有爱心,3岁之前就要教他。

   

       躺在经典名著里!

   语文教育被大力批判的同时,其实很多人有没好好考虑过很多语文老师的无奈。哪个语文老师不想学生和自己一起快乐地在语文中遨游,可惜头上有考试的乌云和家长的巨大压力......

    如果个人无法解决制度问题,环境问题,就只好解决自己家里的小环境问题咯。父母以身作则,时常听听古典音乐,弹弹钢琴,看看名著,画画、练字啥的。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言传身教。我想在这样的小环境之下,孩子想没有文化内涵都困难。

    三岁之后也关键,依照人类心理的发展,人类脑神经的发展超过13岁之后,我们那种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我们那种深度学习的习惯没有了,老天爷所给我们那强大摄取的力量,摄取的这个功能就收回去了。除非你自己再打开心门,再接受伟大心灵的呼唤,你才能跟它起共鸣。但是这种人是很少的。我们为什么不让任何一个人统统是在有天才的时候,给他天才的教育。你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垃圾堆里面?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我觉得在3岁到13岁期间,应该让孩子快乐无忧地玩耍,不要被学习压力压制他天性和健康的成长。还不认字的时候,给她多讲讲小故事吧,古代的那些著名的孝子故事,小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啊之类的;可以教她背背唐诗宋词;可以给她讲讲那些大师的成长故事,爱国的屈原、忧国忧民的杜甫、英勇的谭嗣同......

    认字了,可以在书房找一堆子名著给孩子们,格林童话也罢,安徒生童话也好,各类经典著作也好,随她们去,总有她们喜欢看的。就是没有,那也不勉强,玩去吧!

    3岁,这不关老师的事——但是老师要去宣导——这是关乎家庭教育。我们的家庭几乎没有教育。我们的家长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当然不懂,但是人生的学习只有懂才行吗?你现在不学,将来一辈子不懂。现在学了,每一年都有它的懂,乃至于懂一辈子。

    在长大后,千万不要再迷失了,我们不要再问他懂不懂?数学要懂不懂?音乐不要懂不懂?美术不要懂不懂?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许多天才是让教育弄成了蠢材!

    在经过小时候的熏陶,她有了鉴赏音乐的能力。她听过几百首世界的名曲,要知道音乐这些理论,等到他18岁,两个礼拜全部学完,怕什么?知识是比较简单的事,心灵的开发却是很难的事。为什么现在就要告诉她,这个人叫贝多芬,这个人是十八世纪的人,他写作的技巧是什么,它分几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代表什么?第二个乐章代表什么?这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扼杀。 同样地,不需要给她讲鲁迅的写作技巧,李白的创作奇妙,徐志摩的技艺。这些东西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孩子那一份兴趣,那一份积累,那一份熏陶和沉淀......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得好,要推崇自然教育!孩童,应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好吧,就让孩子躺在经典名著里,睡进古典音乐中吧...你可别拿着考卷提着他的耳朵说,你懂不懂,你怎么那么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