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三国孙皓:日本换相背后的中日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49:23

当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在29日举行的民主党代表选举中获胜,即将出任下一任首相时,中国媒体普遍注意到,野田是一个亲美不亲华的人物。他在领土问题上对华态度强硬,并认为“甲级战犯并非战争罪人”。而野田的“劲敌”、在选举中落败的另一位民主党首候选人海江田万里却是一位深谙中国文化、作风温和的“鸽派”。

 

对这一中日关系中的新形势,各方评论反映不一。有的说,形势比人强,不管野田如何强硬,在大国关系中也不能“耍小性子”。而有的则说,要警惕新的日本政府可能会利用“用外交绑架内政”,在中日关系上重新挑起事端。笔者以为,第一种评论更多地代表了中国方面的愿望,但第二种意见可能更加符合现实。日本现在国内问题层丛生,当内政无从改善,打外交牌是政治家们的通常举动,更何况碰上了一位在对华关系本来就持强硬态度的人物上台。

 

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日本政坛近些来呈现出普遍向右转向美转的趋势。之所以向右转,是日本独特民族心理在长期难以成为普通国家之后生出一种失败感,并把这种失败感投射到与它有摩擦的国家身上来。而之所以向美转,则是东亚大国势力消长的现实主义反应。当中国日益崛起而日本却进入“失去的三十年”时,后者更加依靠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崛起。

 

这两方面的结果,在近期来说,就是中日关系在领土、历史问题等一些敏感争议上更容易出现摩擦甚至冲突。而从长远观之,则是整个东北亚大国关系出现于我不利的深层次变化。战后日美一直维持着同盟关系,但在冷战结束已经二十年的今天,这种同盟关系似乎是越来越深化了。在苏联消失俄罗斯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时候,它的针对对象只可能是中国。

 

面对这种微妙形势,中国切不可躺在“形势比人强”空话中自我安慰。中国崛起固然是“形势”,但日美联合更加是一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形势”。当然,中国也不必过度紧张,以强硬的态度反击日美同盟。这样没有效果,原因有二:第一,日美联合的力量远大于中国,中国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要争,但整体上无法通过强硬的方式占到便宜;第二,强硬的政策如寒风,只会促使日美两国更加紧紧地抱在一起“取暖”,反而恶化了中国的孤立。有人可能会说,中国为何不拿俄罗斯不起对抗美日呢?俄罗斯与美日在远东地区确实有矛盾,但它深知自己根本利益在欧洲,除非中国以极大的代价回报,它没有理由为中国火中取栗。面对胃口巨大的俄罗斯,中国有什么可以回报它的呢?

 

对中国来说,更明智的选择是采取“阳光政策”:在一种地区合作甚至一体化的框架之下把中日两国都纳入进来,使两国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和平共处。只要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与亲近感压过了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日美同盟将自然失去存在的必要性,中国在三国博弈中的不利地位也渐可改观。这就要求中国能够高瞻远瞩,提出一个长远的东北亚地区战略,我们目前的外交政策眼光只盯着今天,顶多是明天,缺乏一个长视距的大战略设计,从而事事被动,陷于具体的争议冲突中不能自拔。

 

当然,我们无法想像日本会自动跟随中国的阳光政策。中国在给予胡萝卜的同时,也必须在一些问题上体现出强硬的一面,使日本意识到与中国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即使联合美国也会得不偿失。硬与软的两手必须结合起来,两手都要硬。比如说,在坚守发展相关军事力量的同时,提出在地区框架下使用这种力量的方案;在坚决反击日本 “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主张的同时,提出政治甚至法律上的解决方案。只使用其中的任何一只手,对日政策都会失之偏颇,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