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下定论的近义词:汉语新诗鉴赏(114)黄梵?林广?曹东?庄苓?田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50:22

汉语新诗鉴赏之一一四

黄梵/林广/曹东/庄苓/田宁

 

黄梵(1963-),本名黄帆。祖籍湖北黄冈,生于兰州,现居南京。著有诗集《南京哀歌》、《第十一诫》、《女校先生》、《南方礼物》等。

 

中年

 

青春是被仇恨啃过的,布满牙印的骨头

是向荒唐退去的,一团热烈的蒸汽

现在,我的面容多么和善

走过的城市,也可以在心里统统夷平了

 

从遥远的海港,到近处的钟山

日子都是一样陈旧

我拥抱的幸福,也陈旧得像一位烈妇

我一直被她揪着走……

 

更多青春的种子也变得多余了

即便有一条大河在我的身体里

它也一声不响。年轻时喜欢说月亮是一把镰刀

但现在,它是好脾气的宝石

面对任何人的询问,它只闪闪发光……

 

                    2004年

 

(选自:《人民文学》2005年第2期)

 

[赏析]

在某种意义上,诗人总是在书写形象,这个形象可能是一种身体结构、一种情绪表征。借助它们我们得以进入诗人,并勘探一首诗的多维度意蕴。题目《中年》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诗人起句就使用“青春”意象与之相对,将其表述为“仇恨”、“布满牙印的骨头”、“荒唐”、“热烈的蒸汽”。显然,这些青春对应物着力突出的是一种尖利的形象,这与诗的最后一节使用“月亮是一把镰刀”的比喻一致。镰刀是尖锐的象征,它暗含斩获的意义。青春充满锐气,个性鲜明,试图有所作为。这一意象与诗人描述的中年形象虽完全相反但却与后面形成完美的张力。紧接下来是一个减速的形象,松弛安详:“我”面容和善,走过的城市在心里统统夷平。诗人对它的比喻是“好脾气的宝石”,它不再是锐利的锋芒,而是柔和的闪闪发光。青春变得多余,面对生活带来的陈旧日子,诗人开始变得平缓,面对询问,只是发光,而不是激烈的言说。

整首诗处在一种适宜的紧张之中,借一个诗人形象的转换来说明一种诗歌风格的转变。它是一种更为诚实的、日常的、充满冷静的抒情风格。这种风格对应黄梵的《蝙蝠》一篇可以明显看出来。从技艺的紧张与精确(《蝙蝠》)到中年的感怀与放松(《中年》)真可以说是诗人的一个胜利。(柏桦/

 

 

 

林广 (1958-),本名吴启铭。台湾诗人,出生于南投县。著有诗集《双桅船》、《树的象征》、《蝶之舞》、《时间的脸谱》等。

 

广告看板

 

我在她裸露的雪地

远远看见自己的手

饱蓄欲望

穿越一道道栅栏

尽情地

爱抚着

 

没有任何道德的禁忌

她以无声而逃逗的呻吟

来回应我的渴望

在车速超越一百的高速公路

年近不惑的我

猛然想去触摸另一个春天

 

那是一块空白的雪地

没有任何冶荡花香

更没有任何庸俗言语

她就这样公然

把我的欲望

陈列出来

 

(选自:《自由时报》副刊)

 

[赏析]

林广近来诗作泉涌,佳构不少。这首<广告看板>以处处可见的社会现象写资本主义社会以广告刺激人们欲望与消费的现象,入骨三分。高速公路上裸女广告看板对“年近不惑的我”的召唤,既是商品化的欲望告白,同时又是欲望化的消费策略,本诗点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诗末翻转而为“她就这样公然/把我的欲望/陈列出来”,则使这首诗在针砭现代社会对欲望的消费无度之余,也嘲讽了父权社会(我)消费“她”(女性)的文化霸权。  (向阳/文)

 

 

 

曹东(1971-),四川武胜人,著有诗集《许多灯》。

 

一个疯子也不是自由的

 

一个疯子也不是自由的

他被一条街道捆绑着

他问大家好

他比大家还好些

疯子  疯子  人们叽叽咕咕

指头缠着阴影

但疯子听不见

他的耳朵套起两只旧袜子

他说那是角

他说只可以向一只麻雀致敬

突然他吼了两声

人们惊惶地

向后退

他又吼两声

人们又退

空气就静止了

就真的有一只麻雀

像锋利的针   穿过人群

疯子笑了

疯子说  我并不想抛弃你们

 

(原载:《四川文学》2011年8期)

 

[赏析]

曹东的诗歌,很有思想,不过,却很好读,因为他的思想,是用可感的的句子来体现的,而非主题先行的说教。

这首表面轻松的诗,读罢令我沉重。一个完全不考虑他人看法的疯子,也不是自由的,那我们呢?被人群不解的疯子,只可以向一只麻雀致敬,当人们惊惶地后退远离时,真的有一只麻雀,像锋利的针,穿过人群。这根针,其实也刺向我,令我生疼。

人和人的互相理解多么艰难啊,冷漠和偏见的墙多么坚硬!这个疯子,无疑是个清醒慈悲的智者,被人嘲笑不解,却并不抛弃人群。这是怎样的境界!

曹东笔下这个疯子,使我想起《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想起《药》里面的夏瑜,他们都被群众目为疯子,其实,心中有大清醒,大爱。只是我们自己身为“奴才”而不自觉,甚至还沾沾自喜。

叹息复叹息!  (若水/文)

 

 

 

庄苓(1991-),本名刘全喜。甘肃天水人。诗作散见于各大报刊。

 

三阳川的麦子熟了

 

三阳川的麦子熟了
    父亲拉着架子车上路了
    在刘家沟
    一夜之间霜雪落满了发梢

    三阳川的麦子熟了
    我从都市回到田野
    听到土地的歌声和父亲的呻吟
    听到赵二爷的二胡声
    躲在初夏的孩子 从父亲
    汗水里捞出几粒闪着金光的麦粒

    三阳川一带的麦子熟了
    苜蓿花盛开的村庄
    流撒着琥珀色的月光
    有人离开
    有人归来


    (选自:《天水晚报》副刊)

 

[赏析]

这首诗按照题材来看,属于典型的新乡土诗,诗人叙述的是秋天回到老家三阳川,然后写下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属于忠实于乡土的叙述性抒情。但这首诗从语言感觉来判断,我以为诗人已经具备了现代诗人的语言素养,他的叙述性语言里,有着难以觉察的敏感与深情,这是文字背后力量的源泉。在不动声色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让朴素的词语蕴涵对现实的深度关怀。这就是现代诗歌之所有冲击人的感觉器官与心灵的力量的原因所在。它所诉说的是乡村孩子的走进家乡走近乡土的心绪与思考。诗人用的是一种回忆的语调来叙述自己回乡的体验,也一样把自己对乡村的思考融入到朴素的词语之中。这种追求诗歌语言朴素美的理想是值得推崇,特别是在众多诗人以追求零乱花哨的语言世界为时尚之时,这种牢牢守护住语言本真性的行为,就值得敬重与骄傲。

(谭旭东/文)

 

 

 

田宁(1935-),本名田国清。新加坡籍汉语诗人,祖籍广东普宁。著有诗集《相遇在出发的起点》、《田宁短诗选》等。

 

双峰塔

 

即使再次移步

另三个方位之后

驻足仰望你

在透视中幻化成目击

都无法看出你

垂直

 

更甚的

冷冷铁臂的牵扯

总让人觉得

彼此都严重地

而且各怀心事

偏斜于相对的一方

 

(选自《东南亚诗刊》创刊号2006年12月版)

 

[赏析]

《双峰塔》一诗延续了田宁一贯的写作风格,手法简练,思考深入,处处呈现出人生的感悟并充满着哲理性。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真挚的,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双峰塔本是吉隆坡最高的摩天大楼,整个建筑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吉隆坡这座城市年轻、中庸、现代化的城市个性,是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而诗人却用双峰塔一词来作为题目,透露出诗人对社会与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思考。

诗的第一小节写到“即使再次移步/另三个方位之后/驻足仰望你/在透视中幻化成目击/都无法看出你/垂直。”“再次”一词写出了诗人仰望双峰塔不仅一次,而是不断地移步,从不同角度去仰视,力求找到一个最合适的驻足点去欣赏。但是无论怎样移步,不断地选取角度都没有找到最适合的位置。这不正如同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去追求一样东西,围着某个目标转,企图找到一个理想的人生位置。“另三个方位之后/驻足仰望你”写出诗人面对着双峰塔,就像面对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地尝试从多角度去观赏、去追求。“在透视中幻化成目击/都无法看出你/垂直”,一方面写实,写出双峰塔的高大雄伟,不易被看透;另一方面又在写虚,把双峰塔幻化了,却依然不能从整体上一眼把它看尽看透,这不正是人心吗?人心才是无论你如何去解读,都无法看透其实质。

诗的第二小节写到“更甚的/冷冷铁臂的牵扯/总让人觉得/彼此都严重地/而且各怀心事/偏斜于相对的一方。”“冷冷铁臂的牵扯”写出现代人冷漠的一面,大家之间冷漠,但却又相互牵扯着对方。“总让人觉得/彼此都严重地/而且各怀心事”,由于冷漠,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看似有牵扯、有联系,但是各自内心都在不停地计算着。“偏斜于相对的一方”不正是人内心中的偏见吗?人与人之间由于不相信所产生的误解,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偏见,让人看不清事实的真相,人心的真假。

田先生这首《双峰塔》一方面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一方面又写出社会人心的复杂,是关注到精神层面上的。    (黄妙姿[学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