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爷priest有肉吗:菜根谭——华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3:44:04
菜根谭——华文 前言
  在明末清初的作品之中,《菜根谭》是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此书融通儒、道、释三家的人生哲理,化为人们均可实行的道德规范和善行,以激发人心向善。其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不可小视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历来皆奉此书为处世修身之宝典。
  《菜根谭》的文字简练明隽,意境空灵淡泊,而所阐释的人生哲理更是能警世感人。全书以天理道德为基础,反复阐述息妄以修真的办法,教人存天理、去人欲,说“天理路上甚宽,人欲路上甚窄”,要人摆脱俗情,以保住天性。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一标洪自诚著,分前后两集,前集有225章,后集有135章,共计360章;一标洪应明著,有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的序,分成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但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八·子部·小说家存目中《仙佛奇踪》的一句记载:“明洪应明撰。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可知洪自诚就是洪应明。关于洪自诚其人,有关他的事迹并无正史可稽,只知他身处政治昏暗的明朝末年,在内忧方面,朝中有严嵩、魏忠贤等先后擅权,民间有流民暴动,并出现反对太监专权的东林党;在外患方面,鞑靼屡扰北方,东南沿海则时有倭寇骚扰。因此,他放怀于名利之外,对功名富贵看得很淡泊,而专心埋首于写作,著有《菜根谭》、《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可惜只有《菜根谭》一书传世。
  至于《菜根谭》一书名称的由来,是得自宋儒汪信民所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洪自诚取这话为书名,寓意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表示能经受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伟大事业。要世人放弃倾轧之心,而在清苦历练之中敦品励行。书中字字珠玑,教诲世人要不为流俗所囿而能达观,将人生遭遇化为可以欣赏咀嚼的对象,以消弭无常的悲情。其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能为充满物质欲望的人们挹注一股透见人世的力量。
  本书从360章中精选188章,相信这部人生哲学巨著,对生活步调紧凑、压力繁重的现代人仍深具教益,能为拥有多元化价值观的人们指引方向,不至于因为价值混淆而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共识。请读者细细品味,并从中发掘生活之趣,领略生命的意义,你会发现,原来路是无限宽广,境界也是无限高远。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
  固守道德礼法的人,只不过会有一时的寂寞;依附权势的人,却会招致永远的凄凉与孤独。心胸豁达的人,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声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意遭受永久的凄凉。
  人生智慧
  栖守道德者果真会感到寂寞吗?作者告诉我们,遵守道德与规范的人会有一时的寂寞。但这“一时之寂寞”可以说是一种历练!
  正如同在海边戏浪一样,依附权势者就像禁不起危险海域的诱惑而投身其中的人,他们为寻求短暂的刺激与快乐,就不顾随时会被巨浪吞噬的危险;固守道德礼法的人则甘于简单朴实,不愿意去贪图一时的刺激与快乐,让自己陷于可能遭到灭顶的危险之中。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
  一个阅历尚浅的人,受社会恶习的沾染自然比较少;而一个饱经世事的人,受社会阴谋巧诈等恶习的影响也随之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凡事讲求谙练通达,不如保持直率不虚伪的个性;与其事事拘泥小节、谨慎小心,不如豪放而不随流俗。
  人生智慧
  有人形容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刚踏入社会阅历尚浅的人,通常都还能保有忠厚的作风,但涉世一深,往往就会变得老成持重。当然,如果是在待人处事上应对有礼、进退得宜,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许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变得比较世故,而且城府极深。这种人如果又心术不正,便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所以,人立身于社会,必须保持自己纯真的本性,做人不要过于拘泥小节,遇事也不要一味讲求圆滑练达,以免给人过于世故、心机难测的感觉。与其如此,还不如保持纯淳的面目。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磊落,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而他的才能应该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轻易让人看得出来。
  人生智慧
  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俗话也说“明人不做暗事”,可见心怀坦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人际交往频繁的今天,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所以人们常说必须戴着面具出门。
  然而,无论戴了几张面具,其用心都必须出自于诚,不可以有半点巧诈心机。此外,人人都有进取之心并有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不过才能必须在对的时机和环境里发挥,如果时机不对或所处的环境充满猜忌,就不要急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免招来别人的嫉恨。
  出淤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不接近权势名利和荣华富贵的人清白,而接近却不受污染的人又更为高洁;不知道机谋权术手段的人高明,而知道却不去使用的人又更为高明。
  人生智慧
  在自然界里,越是鲜艳美丽的东西,就越是含有剧毒,例如作为鸦片原料的罂粟花,含有毒性的野生彩菇等——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权势名利、富贵荣华对人极具诱惑力,如果有机会得到,人们往往争先恐后地去竞逐。
  但是权势名利会腐化人心,如果想保持纯良本性,最好不要接近它,能做到这点,就可说是为人清白了。当然,最为高洁的当属置身权势富贵之中,却能丝毫不为所动的人;同样,憨厚而不懂权谋手段的人,比起只为一己之私就运用权谋者来得光明正直——但气节最为高尚的,当然还是深谙权谋术数而不用的人。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译文
  耳中能经常听到一些不顺耳的话,心中能经常想些不顺心的事,这才是修身养性、磨砺身心的根本。如果听到的每句话全是令人高兴的言语,遇到的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药中了。
  人生智慧
  逆耳忠言就像苦口的良药,它能矫正偏差的言行,使人的品德更趋完美。忠实的良言千金难求,但能欣然接受的人却不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而忠告之言却让人有被否定的感觉,所以人们一向不乐意听。
  同时,人们也祈求诸事顺利,希望所有不顺心的事都别让自己碰上。殊不知逆言和逆境正是锤炼心志的良方,它能激发人们的斗志,不断地完善自我;反之,如果一切顺遂,则容易令人耽于安逸、不思奋进,结果无异于自毁一生。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
  在狂风暴雨中,鸟类都会感到忧虑害怕;如果风和日丽,即使是无心的花草树木也会欣欣向荣。从这些自然现象可以得知,天地之间不可以一日没有祥和之气,而人不可以一日没有欣喜乐观的心情。
  人生智慧
  有句话说“境随心转”,意思是说外在环境常随着人的心理状况而变化。欢喜的时候,会觉得身旁的事物充满生气;如果怒不可遏,就觉得一切事物都面目可憎;一旦抑郁悲伤,便觉得草木也为之含悲。
  所以,一个终日忧虑悲观的人,将因缺乏斗志而使自己陷于逆境,不仅做事屡遭挫折,周围的人也不愿意长时间接受这种情绪垃圾,会渐渐不再同情你的感受,甚至逃避疏远你。
  而一个乐观进取的人,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不怨天尤人,只是尽其本分地去做,和这样的人相处,会让人觉得希望无穷。可见人应该经常保持开朗,无论处于顺境或逆境都以平常心面对,如此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
  天地的运行看似寂然不动,其实未曾停止过活动。像日月从东升到西沉,始终不停地奔驰,它们的光辉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聪明睿智的君子应当效法自然,在空闲的时候也要有所打算,以便应对意想不到的变故,而在繁忙之中也要保有一份悠闲的情趣。
  人生智慧
  有句话说“危机即是转机”,但这句话应该只适用于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只知耽于享乐,而不知在闲散之时也要存有应变之心的人,一旦遭逢变故肯定不知所措。
  只有未雨绸缪的人才能泰然面对危机,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将可能带来的损害减至最低。此外,无论再忙,都要保有一份悠闲的情趣,才能让自己思路清晰,做起事来有条不紊。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译文
  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一个人独坐下来自我反省,才会发现妄念尽失而本性流露,此时就会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但又觉得只是一时复归自我本性,最终还是无法摆脱一切杂念,这时又感到惭愧不安了。
  人生智慧
  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能放下一切得失的时候,心情自然豁然开朗,这是因为摆脱了世俗价值观的牵绊所致。一个人如果心存妄念,就会贪得无厌、欲求不满,这样的人总是忙于追求财富名利,从不肯停下脚步去体会生活中的趣味。
  如果能够了解生命价值的高低并非取决于事业成就或是财富地位,而愿意给自己片刻时间净化心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下心来自我反省,恐怕不感到惭愧不安的人寥寥无几,只有保有纯洁之心而对外界事物不起妄念的人才能俯仰无愧。
  快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
  当一个人受到恩宠的时候,灾难往往伴随而来,因此在志得意满之际应该见好就收,及早回头;而遭遇失败挫折或许有助于成功,所以在不顺心的时候不可以轻言放弃。
  人生智慧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在达到极致之时,每每峰回路转,形势逆转。急流勇退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少之又少,而这一念之差所导致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在杀戮开国功臣的汉代,张良选择功成身退所以幸免于难,而韩信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官位所以招致杀身之祸就是最佳例证。为什么不能做到功成身退呢?
  因为人们总是贪恋名位,不愿舍弃所拥有的一切,结果往往招致灾祸。此外,俗谚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挫折可以激励人向上,让人从中学习经验,累积成功的条件,孙中山历经多次革命推翻封建王朝清政府就是最好的证明。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
  译文
  能够忍受粗茶淡饭的人,他的节操通常像冰玉般纯洁无瑕,而讲求华服美食的人,多半甘于向人屈膝奉承。因为人的志气可以在淡泊名利中表现出来,而人的节操可以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
  人生智慧
  一个人如果贪图物质享受,他的心志必将为物欲所役使,精神生活也将空虚不堪。为了满足私欲,有人不择手段去钻营谋利,有人甘愿卑躬屈膝去奉承权贵,有人不惜触法去作奸犯科——不管是哪一种,其背后的动机都是为了追求享乐。所以,一个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就不会有高尚的节操,因为他的价值观已经被物化了。
  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
  眼前待人处事的立足标准要放得宽阔些,才不会使身边的人对你发出不平的感叹;死后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要能流传久远,才会使后人永远怀念。
  人生智慧
  胡适说过:“要怎么收获先得怎么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做学问,也适用于待人处事。心胸狭隘的人,处处都要与人计较,深怕自己吃亏。由于没有广结善缘,到必须求助于人的那一天时,才发现周围的人对自己积怨已深,根本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所以做人要心胸宽大,不能只顾争利而不留余地;此外,人也要常做好事,因为千金总有散尽时,只有嘉言懿行用之不尽,才是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资产。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译文
  在狭窄的小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通行;在享用美味可口的食物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求取安乐的最佳方法。
  人生智慧
  做事不留余地的人,眼前看起来虽然占尽了便宜,事实上却是最大的输家。例如在团体之中,如果一味凸显个人表现,不顾团队绩效,结果必然会招致众怒而遭到孤立。享用美味可口的食物时也一样,绝对不能自私地独享美食,如果这么做,日后别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你。
  所以,凡事都应该留有余地,还要懂得与人分享,这是获致安乐的无上法门。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译文
  做人不一定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能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只要能摒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人生智慧
  人有超群的能力及聪敏的见识固然能成就一番事业。但也有一些平凡的人,虽然没有完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因能专心致力于一己的事业,不被功名利欲所左右,而终于成为社会的名流。只要摆脱俗情物欲就可以成名成圣,所以,你在为人做事上,如果能够修身养性,摆脱外物的困扰,全神贯注地做事,即使没有如伟人那样的成就但久了也能够达到圣人贤者的地位。
  侠义交友真心做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译文
  与朋友相交必须带有三分济人之急的义气,而做人处事应该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人生智慧
  “讲义气”是与朋友相交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它的具体表现就是患难相助。人在一生当中认识的人很多,有的只是点头之交,有的则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友谊之所以能够长存,绝不是建立在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上,而是因为在患难相助中积累了深厚的情谊。“朋友”是除了家人之外,影响自己最深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择友也是人生大事。
  但现代人讲求速度,就连交朋友也不例外,这点从网络交友大行其道可见一斑,然而如未真诚以待,这种虚拟的情谊能维持多久呢?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增分外,修为毋逾分中。
  译文
  追求名利时不要抢他人之先,积德修身时不要落他人之后;享受物质时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涵养品德时则不要达不到分内应该遵守的标准。
  人生智慧
  从世俗的标准来看,“功成名就”似乎就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生活上达到最终极的成就,所以一般人求学、做事都以此为指针。
  然而,如果过度追求名利,却会让人变得功利现实,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其实,凡事只要尽心做了,就是圆满成功,何必与人争先呢?再者,做人要知足,要认清自己的实力,千万不可以去贪慕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物质享受,否则一个收入微薄的人如果贪图奢侈的享受,就会变成物欲的奴隶,让自己陷入无边的苦恼之中。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让一步是为日后进一步预留余地;而待人接物态度宽容者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与人方便是为自己日后留下方便的基础。
  人生智慧
  俗话说“言不说尽,人不做绝”,说的就是留一分余地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除非你选择离群索居,否则不可避免地要与别人相处共事。为此,如何维系良好人际关系一直都是做人处世的重要课题。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结下难解的仇怨,很多的情况都是自绝后路造成的,也就是与人产生摩擦时把话说绝、把事做绝了,如此不留余地,双方关系当然会陷入无法收拾的地步。
  其实为人处世只要懂得谦让容忍、宽大为怀,凡事多为他人设想,不要只着眼于私利,能做到这样就算及格了。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因恃功自傲而引起的反效果的抵销;而即使犯下滔天大罪,只要能忏悔改过,就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人生智慧
  历史上拥有盖世奇功却晚景凄凉的人何其多!例如为汉高祖立下汗马功劳,但恃功自骄以致死于非命的韩信就是“骄者必败”的最佳明证。做人处事必须清楚自己的分际,千万不可逾越了本分,以免招致祸端。要知道任何丰功伟绩都是众人齐心努力的成果,绝非一人之力就能完成,“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人岂能独占其功、恃功自傲呢?
  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因一念之差而将功勋据为己有的人往往不得善终。反之,曾经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只要真心悔过,就能重新做人,此即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崇高美好的名誉与高尚的节操,绝对不要一人独占,应该分一些给别人,这样才能够明哲保身;受辱的行为和不利于己的恶名,不要完全推给别人,应该自己主动担负几分责任,这样才能够掩藏自己的才华而增进品德修养。
  人生智慧
  美好的名誉人人皆爱,如果将荣耀的光环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独占功勋的那个人将招人嫉恨;而污秽的名声人人厌恶,如果污名降身时都将它推给别人,独善其身的那个人必将遭到众怒。
  所以,为人处世不可以邀功诿过,有好处应该留些给别人,而有过错就要承担几分责任。与人共事时要切记这个道理,尤其是管理者,如果只知道邀功诿过,必将得不到下属的信任和敬重,团队士气也将因此大打折扣。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
  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留点余地,这样即使是全能的造物主也不会妒忌我,鬼神也不会伤害我;如果事业务求圆满,功业追求完美,那么即使不为此生出内乱,也一定因此招致外来的忧患。
  人生智慧
  一切世事都盛极必衰,因为万物忌“盈”,一旦盈满就必然招致损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留有余地,做人也应该如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在积极努力地丰富自己的人生。
  然而,认真打拼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地忙忙碌碌而忽略身心健康,应该留些余地给自己,放慢一下脚步,好让心灵享有片刻的宁静。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译文
  家庭中应该有一种真正的信仰,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正确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如能保有纯真的心性,彼此以愉快的态度和温和的言辞相待,就能跟父母兄弟融洽相处、意气相投,这比坐禅调息、观心内省还要好上千万倍。
  人生智慧
  一般人坐禅调息、观心内省无非是为了求得一个“静”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凑,精神压力也大,许多人在工作上受了委屈之后,回到家里就对家人发泄,结果不但无法让压抑的情绪获得纾解,还导致和家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其实,化解不满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去控制情绪,也就是要作好情绪管理,越是情绪不好就越要心平气和。不妨用倾诉代替迁怒,这样家人或朋友也才能了解你的感受而给予支持和帮助,否则即使坐禅调息也无法让内心真正获得平静。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译文
  好动的人,既像云端的闪电,又像风前的烛光;喜爱清静的人,既像已经熄灭的灰烬,又像已经丧失生机的枯木。但过于好动或好静,都不合理想,只有在不动的云下和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鸢飞鱼跃的景观,必须用这两种心态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得上是具有崇高品德的人。
  人生智慧
  过与不及虽是两种极端,但殊途同归,都不是合乎理想的态度。如果做事极端,不是没有弹性、不知变通,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摸不着头绪——做人也是如此,一旦极端就无法纵观全局,难免有所偏颇。
  本文就人生修养中的动、静两念来说明走极端的坏处——好动的人善变,好静的人偏执,两者都不是正确的做人之道。最为理想的人生观是动静合宜,亦即两者兼具,做人处世如果能抱持这种心态,即使所处的环境有多恶劣都能随遇而安。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要太过严厉苛刻,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而教诲别人行善,也不要期望过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得到。
  人生智慧
  常言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人人都有尊严,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践踏别人的尊严。如果仗着自己有理,就严厉地去苛责别人的过错,完全不顾及到对方是否可以接受,只会让人觉得你不近人情、得理不饶人;至于教人行善,如果期望过高只会让人备感压力,这样一来将使导人向善的美意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无论是责人之过或教人之善,都必须站在对方立场上设想,要在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去指正过失、教人行善,否则过犹不及,只会白费苦心。
  净从秽生明从晦出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译文
  在粪土中所蕴生的虫最脏,但蜕变成蝉后却只在秋风中吸饮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不会发出光芒,但所孕育的萤火虫却能在夏日的夜空中闪耀出点点萤光。由此可知,洁净的东西往往是从污秽中产生,而光明的事物常常从晦暗中孕育。
  人生智慧
  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描述了一个生活艰难但永不放弃梦想的女性最后成功经营连锁超市的成长历程。看过这出戏的人,脑海中都深深烙印上阿信坚韧不拔、不向环境低头的坚毅形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的“阿信”,他们认真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但也有人妄自菲薄,总是将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归咎于生活环境不好。
  然而古有明训“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个人大可不必因为生活环境不如人就看轻自己,君不见历来从清苦的环境中造就了多少成功人士吗?在艰苦的环境中最容易激发出人的斗志,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最容易让人逸于安乐,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温室弱苗”,一旦被移出温暖的花屋,就再无法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译文
  享受高官厚禄的人,要保有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情操;而隐居在田园山林之中的人,必须要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人生智慧
  从政为官之人在权势头上要保持几分山林雅趣,培养淡泊名利的情操;而过着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生活的民众,也不可以忘记国家,要时时刻刻关心国事。在现代,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社会透明度也越来越大,所以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自己选择。但“志在林泉,胸怀廓庙”的传统依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的发展不允许人把自己封闭于社会之外,锁在个人的小天地里。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
  人生在世不必强求功劳,只要能够做到不犯错就算有功劳;施恩于人不必要求对方感恩戴德,只要没有受人怨恨就是功德。
人生智慧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所要阐释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在自我意识增强的今天,人们愈来愈懂得如何表现个人优点,尤其在职场打拼的上班族,如果业绩不佳,还可能遭人解雇。积极努力固然值得嘉许,但如果为求表现而不惜邀功诿过就不足取了。
.再者,人与人之间原本就该互相帮助,才能共创美好未来。而且有能力帮助别人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表示自己做得比别人好。所以,如果在工作上要践踏别人来换取自己的成就,不如在做好分内事上尽心;而予人恩惠要不求对方感恩戴德,应该视之为回报社会,是自己分内之事。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竭尽所能去做事原本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于认真而苦了自己,就无法调适自己的精神,也会丧失生活的乐趣;看淡功名利禄本来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如果过分不近人情,就无法对他人、对社会作出贡献。
.?人生智慧
.有一种人对自我的要求很高,做起事来十分投入,每每认真到废寝忘食,他的刻苦认真让外人赞佩不已。然而,务求尽善尽美的他把愈来愈多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曾几何时,休闲娱乐对他来说已是罪恶和奢侈了。
.此外,有一种人不为功名利禄所羁绊,他恬静无为、清心寡欲,仿佛与世隔绝的清修者。然而孔子说“过犹不及”,凡事超越了分寸,就和没有达到标准一样不适当。所以,如果过度认真、刻苦,不但令生活变得乏味,还可能让人觉得是刻意求表现;但过度轻视功名利禄到不近人情,则缺乏匡世救人的热忱,就不能有助于人、有利于物了。
.原其初心观其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对一个在事业上遭受失败、穷途末路的人,要推求他当初的本意;而对于事业有成、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长期维持下去。
.?人生智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创业容易守成难”。究竟是开头难?还是守成难?其实两者都不容易!创业之初,即使已作好了万全准备,也不能担保事业一定成功,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让谁也无法意料到会失败。
.对于因事业失败而穷困潦倒的人,不要急着否定他,应该先了解他创业的居心是否善良,如果善良当然值得人体谅,反之用心不良则不值得同情;至于对事业有所成就的人,就要看他是否能够守成,因为任何一个错误决策都可能导致事业的失败。
.所以,事业的成败不能以一时之得失来评定。评定人的品德也不能只看眼前,所谓“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这句话,最能用来警惕人不要因为贪图小利而致晚节不保。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译文
.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容、仁厚,如果猜忌刻薄,担心别人超过自己,那么虽是富贵之家,他的行径即和贫贱之人并无两样,这样如何能享受长久的幸福生活呢?聪明的人应该谦虚有礼,掩藏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到处张扬夸耀,那么他的言行就跟愚蠢无知的人一样,他的事业又如何能不失败呢?
.?人生智慧
.助人之所以快乐,乃是因为它能使人肯定存在的意义,所以俗话说“助人最乐”。当然,帮助人不仅止于金钱方面,也包括精神上的鼓励等。家境富裕的生活不虞匮乏,较之为三餐温饱疲于奔命的贫穷人家,确能贡献更大的力量来帮助他人。
.不过,有心助人也不能一相情愿,还必须考虑对方的需要。再者,做人如果都只着眼于利益,处处提防他人侵犯自己的利益,必将因精神生活匮乏而无法获得充实感——尤其富贵之家,如果待人猜忌刻薄,不但终日处于不安,还会被人说是“为富不仁”。至于聪明人,应该懂得敛藏,否则到处夸耀本身的才干,只会令人反感。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译文
.先站在低下的位置,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先处在晦暗的地方,然后才知道面对光亮的地方会刺眼;先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能了解终日奔波的人太过辛劳;先修养沉默的心性,然后才知道言语过多是浮躁、不安静的表现。
.?人生智慧
.所谓“当局者迷”,有时候转换立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才会发觉自己原先所处的环境险阻重重,让人心惊不已。
.由此观之,我们凡事都应该多方面地观察思考,以使自己的观点不偏执一隅,等到将来临事时才不会被事物所迷惑,而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以最圆满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如果能够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心力浪费在无谓的摸索当中了。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译文
.一个人要能抛得开功名富贵的名利思想,才可以摆脱尘世的杂念;要能放得下仁义道德等美名的束缚,才可以进入超凡脱俗的圣贤境界。
.?人生智慧
.“名”与“利”经常是世人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在一般人眼里,功成名就者往往名利双收,生活得也比别人精彩,所以,人们通常以此来肯定自我生命的价值。自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了功名富贵不惜铤而走险,而有的人不贪慕荣华富贵,但独爱美好的声誉。事实上,受功名富贵或美名所羁绊的人,心灵都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汲汲于名利会成为功名富贵的奴隶,而热衷于做一个人人赞美的道德家则会流于沽名钓誉。
.因此,只有胸襟豁达而不受俗世名利思想所左右的人,他的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意见害心聪明障道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蝥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译文
.名利和欲望不一定都会戕害人的心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最大祸源。声色之事不一定就能妨碍道德,自作聪明的行为举措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
.?人生智慧
.名利、欲望、声色的诱惑虽大,但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这些外物便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说戕害人性的祸源不一定是外物,有更多时候是来自于人的偏私和狂妄。想法偏私狂妄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偏执己见而听不进任何违逆的言论。这样的人如果当权,往往会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不仅行事全凭一己之喜好,而且心胸狭隘。试想当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本身邪妄的想法荼毒至此时,那原本善良的本性能不变质吗?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
.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因此,遇到走不通的地方,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处世之法;而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好处给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人生智慧
.常言道“人情比纸薄”,当人飞黄腾达时门庭若市,而穷困潦倒时则门可罗雀,个中滋味,历经成功又失败的人体会尤其深刻。一个人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在面临挫折时才能处之泰然,否则一旦遭逢人生低潮期,就只能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人生的道路起伏不定,下一步是顺境或逆境谁也无法预料,人要有豁达的胸襟,凡事不患得患失。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要不忘随时助人,失意的时候不自怨自艾,要鼓足勇气继续奋斗。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人处世如能常保此心境,那么不管处境有多艰难,也都能乐观地面对现实。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
.对待品行不端的小人,要做到严厉苛刻并不难,难在不憎恨;对待品格高洁的君子,要做到尊敬他们并不难,难在适当地遵守礼节,没有过与不及的态度。
.?人生智慧
.恶小人而重君子,乃是人之常情。当有不法事情发生时,一般人多半会将矛头指向犯有前科或品行不端的人,然而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这样的假设对人伤害极深。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对事不对人”,所以会因憎恨某人的品行不端,而将过失归罪于他。其实人性向善,谁都不愿犯下过失,故不能因为对方曾经犯错,就认定所有恶事均是他所为。
.而如果别人确有过失,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地训诫,不要作人身攻击。此外,对于有修养的君子,任何人都会予以尊敬,这固然是应有的礼貌,但如果表现得过于谦卑,就不合乎节度而显得阿谀谄媚了。
.留正气还天地遗清名在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译文
.做人宁可保持质朴毫无机诈的本性,摒弃后天巧诈的聪明,以便保留些许浩然正气还给大自然;做人宁可摒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以便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在世间。
.?人生智慧
.对许多人来说,生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好坏,尤其在现代社会,拥有好人缘似乎绝对有好处。为此,人们竞相经营人际关系,为了扩展自己的人缘不遗余力。然而,如果太过刻意经营,则不免流于机诈,甚至因有求于人而处处曲意迎合。与其如此,不如保持质朴的本性,谨守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气,才能俯仰无愧地做自己。另外,世人皆爱荣华富贵,多少人为此前仆后继,倾毕生心力追求。
.其实做人可以不必忙碌一生,只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何不淡泊些,把心思用在充实精神修养上,细细品尝人生况味呢!
.降魔先降自心驭横先驭此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想制服正道的障碍,就必须先降伏自己受外物干扰的心,内心的邪念一旦去除了,其他的障碍就起不了作用;要想控制不顺理的外物,就必须先控制容易浮躁的情绪,情绪一旦控制了,其他外来的横逆就无法侵入。
.?人生智慧
.某品牌饮料的广告词说“心是最大的战场”,人类最大的敌人正是自己!人每天所面临的诸多事物,都在挑拨隐藏在自己心中的邪念,考验着人的修养。所以,修身养性功夫不够的人,很容易就受到外物的干扰而心生邪念。如果能战胜自己,克制心中的邪念,那么外来的一切横逆便无法对己造成影响。
.换言之,人平常就要调理心性,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遇事才能沉着应变。否则内心不平静,情绪就会随外物之干扰而波动,不仅伤神,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任何帮助。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译文
.教育弟子,要像养育一个深闺女子般谨慎,应当严格约束出入,注意他和朋友的往来。因为一旦结交行为不正之友,就如同在良田之中播下坏种子,可能永远都种不出好的庄稼了。
.?人生智慧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人父母者千万不可忽略子女的交友情况。随着时代的不同,现代父母给予子女的空间极大,亲子的关系已从绝对权威发展到犹如朋友的关系。然而,给予的空间大并不等于放任,父母仍应对子女严加管教,尤其应该留意子女的交友情况,这是责任义务,也是对子女关爱的表现。
.如果家庭本身没有问题,子女却出现偏差行为,就要考虑到是否结交了品行不端正的朋友,果真如此的话,绝不可掉以轻心。倘若因溺爱子女而放任不管,等将来子女误入歧途后就为时已晚了。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对于物欲享乐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得来容易便轻易尝试,一旦放纵自己沾染非分的逸乐,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对于义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退缩,因为一旦退缩,就将和正义真理远隔千山了。
.?人生智慧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套道德规范,尽管有人宽松有人严谨,但最低的限度总是要不伤己损人。但世人往往无法抵挡诱惑,贪图非分的享乐,结果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例如朋友之间邀约打牌消遣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沉迷,既熬夜又豪赌,则不仅伤身,还可能因此积欠巨额赌债。在现实生活里,为偿还赌债而作奸犯科、抛家弃子者大有人在。
.至于义理方面的事,要有“虽千夫所指,吾往矣”的气概,绝对不可以因循苟且、畏首畏尾。然而一般人多半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在遇到不合乎义理的事情时,每每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急人之先,以免遭受池鱼之殃。就此来看,那些不畏强权、勇于伸张正义真理的人,实在令人敬佩!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译文
.一个心胸宽厚的人,往往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因此凡事都讲求气派豪华;而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日子,也处处刻薄别人,因此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其日常生活的喜好,既不应过于奢侈讲究,也不该过分刻薄吝啬。
.?人生智慧
.一个人对外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可以影射其内心思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拿捏好宽厚与淡泊的尺度,否则太过宽厚便流于奢侈,太过淡泊则流于刻薄。做人如果凡事讲求气派豪华,很容易就会变得虚荣浮夸,甚至为物欲所操控;而如果清心寡欲至苛刻吝啬、不近人情,就很难会去关怀、理解别人的立场。
.所以,为人处世要采行中庸之道,否则浪费无度足以败身,刻薄吝啬足以失人,都不是理想的生活原则。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译文
  当别人富贵时,我仍坚守仁德之心,当别人拥有高官厚禄时,我仍坚守节义之道,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本来就不会为富贵名利所束缚。人只要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命运,思想意志若专注于某一方面,意气感情自必为之转移,所以有才德的君子绝不会受制于命运。
  人生智慧
  《宋元学案》说:“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君子立身于社会,之所以有别于常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才德,更重要的是他能安贫乐道,不贪不义之财,不慕高官厚禄——正如孔子的门生颜回,虽然“一箪食,一瓢饮”,但是“回也不改其乐”。
  由此可见,一个人但求修养心性,不受外物所诱惑,则无论处境如何都能身心安乐。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译文
  立身处世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就像在尘土里拂拭衣服和在泥水中洗涤双足一样,怎么能出人头地呢?为人处世如果不懂得谦让容忍,就像飞蛾扑火和公羊用角撞竹篱笆一样,怎么能摆脱困境,使自己的身心感到安乐愉快呢?
  人生智慧
  人之所以无法摆脱困境,是由于眼光看得不够远,心胸放得不够宽所致!一个人立身处世,必须要修身养性,尤其待人接物必须谦让,如此才能走向光明坦途。
  如果短视近利,做事不看清楚客观环境就盲目努力,结果将如作者所说“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终将白费心力,使自己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又如何能有一番作为呢?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译文
  每个人都有一副慈悲的心肠,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世间到处都有一种合乎自然的真正情趣,金碧辉煌的宅第和简陋的茅草屋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不同的是,人心常被贪欲和私情所封闭,以至于错过了慈悲胸怀和真正的情趣,虽然看起来只有咫尺的距离,结果已经相去千里了。
  人生智慧
  人是否活得有价值或活得快乐,不能取决于其地位的高低或财富的多寡,有的人衣食富足但精神生活匮乏,也有人位卑贫苦却活得安然闲适,这两者究竟谁活得有价值、快乐呢?
  其实,人生有没有价值或快不快乐完全存乎于一念之间,换言之,完全取决于知足与否。常言道:“知足常乐。”一个乐天知命的人,会懂得繁华到头终是空的道理,所以无论是住在高楼大厦还是简陋茅屋,对他来说都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无实质上的差别——如果贪得无厌,即使拥有金屋也仍是欲求不满。
  欲无祸于昭昭无得罪于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眼睛看不清的症状;肾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耳朵听不清的症状——疾病虽然产生于人们所看不见的脏器,但症状必然发作在人们都能注意的地方。所以,正人君子想不在人们看得到的地方犯错,就必须在看不到的细微之处也不犯过。
  人生智慧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犯案,即使别人不晓得,但逃得过良知的谴责吗?
  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件:有一名歹徒利用假日潜入银行偷窃,他在顺利窃取了巨款之后,将钱分装两袋拿走。隔天银行发现钱被偷了,赶紧报警处理。警方追查好些天,仍然毫无头绪,后来竟在一次临检中侦破此案。原来,歹徒在拎着袋子逃离现场时,因为紧张而不慎在地下道口掉落了一袋赃款。为了该不该回去找寻赃款,歹徒犹豫了好久,这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地下道口。当歹徒四下张望之际,一辆巡逻的警车恰好经过,觉得此人行迹可疑,于是下车盘问。歹徒作贼心虚,以为警察是来缉拿自己归案的,便不打自招,这件银行劫案就这么侦破了。
  所以,一个人的存心不可不慎,尤其是有才德的君子,更需要慎独其身,在何时何地都不犯过失。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的琐事,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疑猜忌。只有那些整日奔波劳碌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的幸福;也只有心境宁静平和的人,才能理解多疑猜忌的祸害。
  人生智慧
  每个人都有为别人担过心的经历,那种忐忑不安的感觉非常折磨人,在那个时候,相信心里所求的就只有希望对方平安无事。
  由此可知,人生的最大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的琐事。此外,人与人的相处,最大不幸是彼此有了猜忌。因为人一旦多心,最基本的互信基础便随之消弭于无形,此时别人一句无心的话,或无意的眼神,对你来说都是别有意图,甚至让你觉得充满挑衅,结果不是不欢而散,就是势成水火。
  其实,一个人如果心胸坦荡,根本无须怀疑别人是否对自己有不利的言行,因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做人但求俯仰无愧,何必自寻烦恼!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
  居处太平盛世,待人接物要端正刚直;居处动荡不安的乱世,待人接物要圆滑婉转;而处在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必须刚直与圆滑并用了。对待心地善良的人要宽容仁慈,对待奸邪的恶人要严厉,而对待平庸的人则要宽严并施。
  人生智慧.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待人处世的一种典型方式。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因为施行的是大公无私的善政,所以即使刚正严直地谈论时政,也不会受到任何政治迫害;如果处在乱世,就要讲求圆滑,否则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由此可知,做人要懂得如何进退应对。一个人不能空怀满腔热情却不顾实际情况,自顾自地施展抱负,这样只能碰一鼻子灰,待人要因人而异,顺时应变,万不可不知变通,走入死胡同。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
  我对别人有过恩惠时,不会经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如果是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就得时时放在心上反思;别人对我有过帮助时要记在心里不能忘怀,而别人对我有过失则应该立刻忘掉。
  人生智慧
  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受人点滴,当涌泉相报,不可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然而一般人总是不善于怀恩,往往事过境迁。但是,当别人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时,人们却又容易记仇,一辈子挂记心中。
  所以如果两人争吵,最常听到互相数落对方曾经如何对不起自己,而自己又曾给予对方多少好处等对话。其实,要人“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如此除了能培养谦和的胸襟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减少与人冲突。
  无求之施斗粟万钟有求之施百镒无功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译文
  施加恩惠于人,不可以时常记在心里,更不可以对人张扬,如此即使付出极少,也可以收到极丰的回报;用物品帮助别人,如果计较着自己的付出,还要求别人的回报,这样即使付出很多,也难以成就一点功德。
  人生智慧
  真正发自内心的施舍,绝对不会存有希望对方回报的念头。如果施恩还望回报,便失去了行善的意义。很多所谓的慈善家,每年都捐出为数可观的救济金或物品,并通过媒体大肆宣扬其善行义举,拍了一张又一张与受赠者的合照。如此行善有意义吗?虽然他们的捐赠确实改善了贫困者的生活环境,但因为行善俨然成为其沽名钓誉的工具,所以毫无意义可言。
  真正的行善必须出自一片至诚,是发自内心同情对方的处境,且能同情对方的不堪。能够这样,即使是一饭之恩,也能让受助者感到无比温暖。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译文
  每个人的机运各不相同,机运好的得以一展抱负,机运差的则一事无成,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别的待遇呢?每个人的情绪也各有不同,有稳定的时候,也有浮躁的时候,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事事都配合自己呢?就此道理来对照修正,也是一条方便修行所必经的途径。
  人生智慧
  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有人拥有财富却健康状况不佳,有人鹣鲽情深却苦无子嗣,有人儿女成群却家境贫困。这不公平吗?其实无所谓公不公平,如果能坦然接受现状,即使一无所有,也不会发出不平之鸣;反之,只着眼于自己所没有的部分,就会觉得命运多舛。
  事实上,上天对人加减乘除总相等,都是一视同仁,人类所企求的健康、财富、名利、地位很难由一个人全部得到。所以,做人应珍视自己所拥有的,而多去同情别人所失去的、缺乏的,能如此看待处境,你便会发现原来自己拥有了很多别人所没有的幸福。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
  译文
  只有心性洁白无瑕的人,才可以读书学习古人的哲理。否则看到古人的善行后就偷偷模仿,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古人的名言佳句就用来粉饰自己的过失——这种行为就等于资助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人生智慧.学问原本是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如果被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利用,便会成为危害社会的利器,例如所谓的智慧型犯罪,就是最具体的表现。因此,人在启蒙受教的时候,一定要有纯正的观念。
.为人父母、师表者对此应特别注意,青年学子一旦观念偏差,务必导其向善,以免将来成为社会害虫。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生活奢侈的人无论有多少财富都不会感到满足,还不如生活俭朴的人虽贫穷却有余裕;有才干的人辛劳谋事,却又怨谤集身,还不如生性愚鲁的人生活安闲又能保全纯真本性。
.?人生智慧
.一个人如果挥霍无度,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满足他;反之,一个生活节俭的人,平日都能量入为出,所以常有余裕,所谓“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最能说明这个道理。由此可见,人的欲望有如无底深渊,如果欲求不满,为图享受不惜散尽千金,这样无止境挥霍的结果,就算金山银山也有用光的一天。
.与其如此,还不如生活俭约的人,虽然不富有,但因为物欲不高,所以从不会感到不足。从这点来看,究竟谁富谁贫,答案已是昭然若揭。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译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真正的好文章,可惜却被一些残篇断简所封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曲真正美妙的音乐,可惜却被眼前妖歌艳舞所迷惑。所以研究学问的人,必须先扫除一切外来的引诱,直接去寻求原来的本性,才能真正受用不尽。
.?人生智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两者兼顾,才能悟出真理。读书是为了让人能够明辨是非,但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还必须用心思考所学的道理是否合乎常理。事实上,人天生就具备了灵明的智慧,只不过受到外物所迷惑而封闭了。
.读书正是要启发这种智慧,使人能扫除一切外来的诱惑。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译文
.在思虑困苦之际如果能坚持原则,问题解决时内心自然会获得快慰的乐趣。在一帆风顺之际如果过于狂妄,往往会种下日后发生祸患的根苗。
.?人生智慧
.一般而言,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而来的成果往往最为甘甜,也能让人获得最大的成就感。然而,许多人在面临困境时,往往提不起勇气来克服困难,总是悲观地认定自己绝对失败,如此当然永远也无法获得征服万难之后的喜悦。
.而有些人在一帆风顺时便得意忘形,言行狂妄自大,处处树敌,等有朝一日失意了,就得一一品尝自己种出的恶果了。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
.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之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译文
.一个人的富贵名声,如果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就有如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草般,会逐渐繁衍,绵延不绝;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就有如栽种在木盆中的花,会因生长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枯荣;如果是以权势力量得来,就有如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没有根基,很快便会凋谢枯萎。
.?人生智慧
.本文就富贵名誉得来方式之不同作比较,指出由道德修养中累积而来的会绵延不绝,从建功立业中得来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权势力量得来的则很快便会凋零。
.常言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不单是富贵名誉,做任何事情也都必须稳扎稳打地立好根基,才能历久不衰。例如企业的经营,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无法在瞬息万变的商场竞争中稳定发展。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会树立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显露功名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而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才华,那些卖弄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人生智慧
.要区分实心木板和空心夹板,只要叩敲板面,就能立见分晓——空心夹板音高而杂,实心木板音低而笃实。同理可证,有真材实学的人行事通常比较低调,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能力,没多大本事的人则喜欢虚张声势,到处卖弄聪明。
.事实上,任何名声的建立,如果是靠刻意经营得来,很容易就会让人诟病为贪图虚名。所以,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真正聪明的人不向人炫耀,他们但求尽其本分,而不愿将精力耗费在无谓的争名逞能上。
.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
.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翻倒,扑满因为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宁愿处于无争的地位,也不要居于有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稍有缺欠,也不要过分要求完美。
.?人生智慧
.常言道“谦受益,满招损”,这就像成熟的稻穗因为弯垂所以能耐疾风,而挺直的麦杆则无法抵挡风力。由此观之,做人如果不懂得谦让,就算无意与人相争,他人也会视自己为对手,随时可能对你展开攻势。
.再者,如果不保有虚怀若谷的心态,自然就会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心理防线,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规劝,往往给人态度骄狂的印象。而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了杂念,又不愿接纳别人善意的建议,就会成为蛮横不讲理的狂人,这样只会招致他人的嫉恨,陷自己于险境。
.心体要光明念头勿暗昧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译文
.一个人的心地如果光明磊落,即使处在黑暗的房间,也会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而一个人如果内心阴险,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会被厉鬼缠身。
.?人生智慧
.人对外界现象的评价往往会附加主观看法,同样一件事情,乐观的人会朝正向思考,悲观的人则净往坏处想。所以,当杯里的水被喝掉一半的时候,乐观的人会庆幸还有半杯水可喝,悲观的人会哀叹只剩半杯水。
.这些对外界现象的看法,其实正是自己内心的反照。进一步来说,一个内心充满善念的人,眼里所见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面对他人的恶意批评也无所畏惧;而内心邪恶的人时常怪罪他人、怀疑别人的用心,行事稍有不顺就怀疑有人从中作梗!
.这种人时刻都提防着遭人算计,殊不知最大的敌人正是自己,所有认为会对自己不利的臆测,自己或许就会加诸在别人身上,所以终日紧张不安,受尽心魔的摧残。
.勿羡名位勿忧饥寒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译文
.世人只知道拥有名声和地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不受名声地位所累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世人只知道挨饿受冻令人忧虑,却不知道那些不愁衣食的人在精神上的空虚忧愁更为痛苦。
.?人生智慧
.拥有名位就等于拥有快乐人生吗?衣食无忧的人精神生活也同样不虞匮乏吗?只要想像那些受人瞩目的政商名流或影视红星,连逛夜市、吃路边摊都可能上报,就不难体会平凡的自由与幸福。
.难怪童星出身的摇滚巨星麦克尔.杰克逊对自己未能如其他孩童般拥有童年抱憾不已,也坦承被大家看着长大的经验相当“不快乐”。著名的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隶属、受人尊重、自我实现及灵性等六大需求,基本的生活温饱是属于第一层次,而最高层次是灵性需求。
.就此来看,一个人如果连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当然是苦不堪言,但生活上的任何痛苦,都不及心灵空虚让人感到无助,而人一旦欠缺灵性的滋养,就将失去了追求自我超越的动力。
.畏恶有善路显善存恶根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
.如果做了坏事还怕被人知道,可说他仍保有一点改过向善的良知;如果做了善事就急于让人知道,可说他在行善的同时已经种下了伪善的恶根。
.?人生智慧
.孟子说性善,荀子谈性恶,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如果说人性本善,那懵懂孩童为什么会有踩踏蚂蚁、捉弄小动物的举动;如果说人性本恶,看见他人有危难的时候,为什么又会伸出援手。其实,人性中并存着善与恶。换言之,除非良知已经泯灭,否则任何人都有羞耻心,在做了坏事之后,都会感到良心不安。
.而一个人犯了错,如果能真心改过迁善,就可以逃出罪恶之渊,重获新生。相对于此,有的人借着行善以遂私欲,这种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利己,那张伪善的面孔一旦被人撕开,面目将何等狰狞啊!
.居安思危天亦无法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译文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让人先陷入困境后再转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置身荣华后再陷于窘境。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英雄豪杰。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面对逆境与挫折时要能处之泰然,平安无事时仍要不忘危难,这样一来就连上天也无法对他施展伎俩了。
.?人生智慧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一般人总将“逆境”视为上天的考验,而将“顺境”视为老天的眷顾。其实,不论逆境还是顺境,对人而言都是考验。逆境时,考验着人是否具备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顺境时,则考验人是否意志坚定,不因富贵腾达而蒙蔽本心。
.相比之下,许多人都可以通过逆境的考验,在艰难的环境中愈挫愈勇。但如果在顺境中跌倒了,能再站起来迈开脚步前进的人则相对较少,也有人一朝得意,就沉沦在物欲横流之中不可自拔。
.由此可知,要想保有纯真本性,就必须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身处窘境时不卑不亢,身处顺境时不忮不求,能看透这一点,才能真正不受命运所操控。
.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译文
.性情急躁的人,就如同烈火一般,凡是跟他接触的人物都会被焚烧;性情刻薄而缺乏人情味的人,就如同冰雪一般,不论任何人物和他接触都会被残害;性情古板而不能变通的人,就如同死水枯木一般,已经完全没有了生机。这些人都难以建立功业、造福群众。
.?人生智慧
.每个人的性格皆不同,急躁、刻薄、古板等三种性情,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其实有一共通性,就是“不随和”。性情急躁的人常常说话不经思考,通常还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主观地先声夺人,与这样的人相处,常会被其疾言厉色伤得体无完肤,长时间下来,和他接触的人也不得不将自己变成“刺猬”。性情刻薄的人喜欢与人计较,当他觉得自己被亏待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展开攻击,这样的人往往只看得见自己的需要,也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至于性情古板的人,通常缺乏一颗体贴的心,原则也特别多。
.这三种人普遍缺乏热情,又怎能寄望他们会做出有利于人的事呢?
.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译文
.福分无法祈求得来,只有常保喜乐,才是获得幸福的根本;灾祸无法避免,只有消除加害他人的动机,才是远离灾祸的方法。
.?人生智慧
.“肯努力就有收获”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励志格言,它激励着莘莘学子埋头苦读,也鼓舞着上班族奋发向上。但如果将“收获”设定在实质层面的回馈之上,例如用功就一定能考得好成绩,努力工作就一定可获得升迁,那么恐怕有许多人会动摇对这句格言的信念了。因为付出与收获未必会成正比,学业、工作如此,人际关系的经营更是如此。
.既然这样,人为什么还要努力呢?人还是必须努力地生活,同时要了解收获的真正含义,应该归属在努力的过程之中,例如一支志在夺冠的球队,在不断苦练球技、培养团队默契之后,最终却仍功败垂成。但没拿下冠军难道就没有收获了吗?当然不是,虽然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但比起夺冠,球技的提高、团员默契的增加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所以,凡事只要尽力去做,就能在努力的过程之中获得成长,来自于此的成就也往往更切实际。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译文
  十句话说对了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如果说错了一句,众多的指责就会接连而至;十次计谋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但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要急躁多言,宁可韬光养晦,也绝不自作聪明。
  人生智慧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些人喜欢借着贬损他人来抬高自己,甚至去放大别人的缺点,这与妒忌、害怕他人胜过自己的心态有关,同时还具有浓厚的自我炫耀意味。
  换言之,人们常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与他人较劲,所以,当别人有了不错的表现,就很难真诚地去夸赞对方,还认为如果换成自己可能做得更好。而一旦别人失策了,幸灾乐祸并落井下石者大有人在,攻诘责难的声浪此起彼落,原本只是小小错误都被渲染成严重失误。上述的情节,随时在我们生活周遭上演,尤其在工作中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劝诫有才德的君子要“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清冷凉薄和气福厚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译文
  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多端,温暖的时候就繁殖万物,寒冷的时候就令万物生机尽失。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样,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所得到的福分比较淡薄。只有性情温和而又乐于助人的人,他所得到的回报不但多,福泽也绵长久远。
  人生智慧
  人与人之间亲疏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相处时的姿态。有些人姿态甚高,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与他相处,不但要随时注意他的情绪反应,还要谨言慎行,以免不小心触犯了他。
  或许,性情高傲冷漠的他,其实拥有满腔热情,但那犹如结上千年寒霜的冷峻外表,每每令人望而却步。另外有一种人,脸上总是挂着笑意,十分合群,待人又诚恳,这样的人从不缺朋友,大家都喜欢与他亲近。之所以如此,道理很简单,因为朋友是平起平坐的,所以没有人希望维系友谊需要看人脸色,除非别有目的。
  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译文
  大自然中的道理就像一条宽广的道路,只要略为用心去追求,心灵深处就会感觉豁然开朗;而人世间的欲望就像一条狭窄的小路,才一踏步其间,就觉得眼前遍布荆棘与泥泞,让人寸步难行。
  人生智慧
  探究人世间的道理,是人生存于世的一门重要功课。有些人从生活中追寻,有些人深入经藏去探求,不管是哪种方式,只要用心都能有所领悟。每个人在意的事情不尽相同,所以欲求各异。很多人都是在面临生死离别之际,才猛然惊觉自己花了大半时间去追求利禄、名位,反而忽略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其他部分,例如亲情、友情。
  所以,忙碌的现代人,要常常停一停脚步,空出时间去品味一路行来的点点滴滴,多关怀家人和朋友。你会发现,在你前进的过程中,每一个欲望都像阻碍通道的障碍物,不仅让前方的道路变窄了,也阻断了你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于是你愈走愈辛苦,也与家人、朋友愈离愈远了。
  磨练福久参勘知真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译文
  人生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难中不断磨炼而得来的幸福才能长久;求知也是如此,既要有信心也要具备怀疑精神,因为只有在反复考证及互相比较中得到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学问。
  人生智慧
  人们对于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通常不太会去珍惜。所以,不是经历万般磨难而获得的幸福,也就不懂得珍惜。同样地,在安定的环境里也很难造就出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具备极佳的应变力与适应力。做学问也是如此,多少精深的学理,都是经过学者反复考证与推敲才得以问世,而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都给予后人很多的启示。因此,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有不怕重来的勇气,否则一遇到问题就敷衍了事,又如何从中吸取经验,作为改善的参考呢?
  总而言之,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炼出坚毅的心性,也惟有坚定不移的人才能参悟真理。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
  做人不能自满,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做人也要抱着择善固执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御外来物欲的诱惑。
  人生智慧
  就像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下一滴水一样,人如果自满,也同样无法再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这样一来,就等于阻断了自我超越之路,很难再有发展。
  做人处世如果不懂得谦虚,所蒙受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为,如此将变得自以为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善意的建议。而当行事发生偏差或错误时,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其他人,认为是别人误导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到连最基本的自我反省能力都丧失的时候,就真正成为一个是非不明的人了。事实上,成功并非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达到,在很多时候,旁人的提点或鼓励才是触发灵感或支持自己努力不懈的动力来源。正如大海纳百川所以成其大,做人也应该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然后择其善者固守之。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译文
  一块污秽的土地,正是能生长许多生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往往不会有鱼虾繁殖。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应该要有容纳他人缺点和宽恕别人过失的气度,绝不可以自命清高而孤傲独行。
  人生智慧
  俗话说“水清无鱼”,一个人如果想创造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清浊并容的气度,否则就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当然,对有才德的君子来说,要容忍小人确实很难做到,但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有些时候小人未必会是阻力,反而对功业的建立有所帮助。
  就像古代有些君王,明知道某些臣子专爱道人长短、揭人隐私,但仍重用他们,因循并利用小人之性,来完成其称霸大业。总而言之,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在对人性的教化与提升方面,在不可能使之皆趋于善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就必须培养包容万物的胸怀,诚如史臣所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胃开豁,眉目清扬;正如人啖橄榄,当下不无酸涩,然回味时满口清凉。”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
  一匹凶悍的马,只要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着它奔驰万里;溅出熔炉外面的金属,最后还是被人注入器模中熔化成可用之物。只有贪图享受、游手好闲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成长进步。所以白沙先生说:“为人有很多缺点并不可耻,只有一生都不知悔悟的人才最令人忧心。”确实是至理名言。
  人生智慧
  每个人都各有其优缺点,如果个人的优点能被充分发挥,往往就能产生最大效益。而所谓的缺点,若能加以掌握与运用,也会变成一股助力。例如让喜欢讲话又好动顽皮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通常最能发挥实际的管理效益,那名原本顽皮多话的学生会摇身一变,变成最热心,且能严格督促其他同学用心听课的好学生。
  由此可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只要能获得适性的发展,就能激发出个人的潜能而有所成就。现代企业讲求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且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员工适才适用而发挥最大潜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译文
  人只要心存一丝贪念,就会使原本刚直的气节变成柔弱偏激,使原本聪明的智慧变成昏昧,使原本慈悲的心肠变成狠毒,而原本纯洁的人格也变成污浊,结果败坏了一生的人品。所以古人视不贪为修身之至宝,能够做到,就能超凡脱俗地度过一生。
  人生智慧
  心里只要一起贪念,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自古以来,为了满足贪欲而不惜丧节败德者不胜枚举。就字义而言,“贪”是得到而不知足的意思,有句俗谚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心有贪念的人,胃口只会愈来愈大,敛取的手段也会愈加胆大妄为。
  所以,作者说“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难怪古人早有贪为败身之大的说法。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眼睛看到的美色,耳朵听到的美声,都属于外来的诱惑。至于人心的七情六欲和主观意识,都是属于内在的偏执。但不管是内在偏执还是外界诱引,只要自己能时刻保持清醒惕励,做事循规蹈矩,那么所有心理的敌人都会变成帮助自己修养品德的助力。
  人生智慧
  不论外在诱惑还是内心偏执情感的威力有多大,在一个禁得起诱惑的人面前,都发挥不了任何影响力,反而会变成自我修养的助力。换言之,任何事物对人的影响都是一体两面的,可以让人向下沉沦,也可以是帮助人修养品德、超越自我的助力,这一切都要看人是否为其所役使而定。所以,耳目之娱可以调剂身心,也足以腐化人心;情意活动可以创造人生,也可以毁灭生命。
  因此,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更要能自我节制,凡事取之有道,并谨守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才能不受外物的诱惑而蒙蔽了理性。
  保已成之业防将来之非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译文
  与其谋划没有把握的功业,还不如维持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追悔以往的过失,还不如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人生智慧
  “开创未来”向来就是人们所关切的课题,尤其在生涯规划日受重视之后,人们更是认真思索自己的未来。然而,许多人在认真开创未来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影响未来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把握现在”。
  换言之,要先认真地活好当前每一天,才能累积实现未来的能量。此外,如果犯有过失,应该以此为镜,而不要一味地追悔,那只会让自己陷入消极自责的泥沼之中,并于事无补。
  总而言之,人对自己的生活拥有选择权,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确切掌握未来,所以不如把握好现在,这样至少在“当下”成为“过去”的时候,我们不再有遗憾,而且将更清楚“未来”的方向。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译文
  一个人的气度要恢弘广阔,但不可以流于狂放不羁;心思要缜密周到,但不可以太繁杂琐碎;生活趣味要高雅恬静,但不可以过于枯燥单调;节操要严谨而光明磊落,但不可以偏激刚烈。人生智慧
.人们常为了求好心切而在不知不觉中失之偏颇,要展现落落大方的气度,却让人留下狂放不羁的印象;为让失误减至最低,却导致流程过于繁杂琐碎;追求高雅恬静的生活趣味,却过于枯燥单调而与社会生活脱节;谨守节操却遭人诟病为偏激刚烈。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许多人都曾感叹,明明已尽最大努力来做好工作,结果却不受肯定。
.如此看来,做人做事要如何拿捏好分寸,的确是一门高深学问,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只能以最自然认真的态度来待人处事,务求自己的思想言行适度而无所偏颇。
.不着色相不留声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译文
.当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林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吹过之后竹林又归于寂静,不再留有风的声音;当大雁飞过寒冷的深潭时,身影会倒映在水潭上,但是雁飞过之后潭面不会留下雁影。所以,君子在事情来临时才会显出本性,而事情结束后本性又复归虚静。
.?人生智慧
.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快乐,有大半原因是执著使然。执著什么呢?也许是一段美好难忘的过去,也许是一份渴盼,都因为舍不得、放不下而缠扰不已。佛家说“诸相皆空”,万事万物的生灭皆是因缘,因缘具足则生,不具足则灭,所以说缘聚即合,缘尽则散。但世人往往提得起放不下,经常自陷于事物的得失之中,有人对逝去的恋情难以割舍,有人钻营于难以达到的目标……诚如作者所说“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去而潭不留影”,风和竹、雁和潭都是因缘遇合,风过、雁去后缘即尽,一切又复归于寂静。
.所以,对人对事应当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坦然去面对并接受现实中所有顺与逆的境遇。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译文
.清廉又能包容一切,仁慈宽厚又能当机立断,聪明睿智又不失于严求,刚直又不至于矫枉过正。这就像蜜饯虽然浸泡在蜜糖里却不会过分甜腻,海产的鱼虾虽然腌在盐缸里却不至于过分咸涩,做人也要有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称得上具备高尚的美德。
.?人生智慧
.物或人的性质相同者,通常容易聚合在一起,正所谓“物以类聚”,也因为如此,性质不同者往往互相排斥。所以自古以来,君子对小人、忠臣对佞臣,彼此都不见容于对方。在此作者告诉我们,做人应当秉持中庸之道——清廉又要能包容一切,仁慈宽厚又能当机立断,聪明睿智又不失于严格要求,刚直又不至于矫枉过正。
.的确,如果过于极端,反而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就像清廉刚直的人愤世嫉俗,便会失去容人的雅量;心地仁厚的人优柔寡断,则会显得缺乏果断力;而睿智的人自恃聪明,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所以,人立身于社会,凡事当持中庸之道,不偏激、不妄执,才能成就和谐的人际关系。
.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译文
.贫苦人家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家的女儿时常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上算不上豪华艳丽,却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度。因此,君子一旦处于失意潦倒的境遇时,万不可以颓废不振、自暴自弃!
.?人生智慧
.当我们看见一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时候,直觉就会认定此人一定正逢失意。仪容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市面上教人职场礼仪的书籍里,每每强调仪容整洁的重要性。电视剧里对于剧中人穷困潦倒时的形象塑造,通常是烂醉如泥、满身污秽,而在现实生活里,正遭逢人生低潮期的人们又是如何呢?你会发现神情颓丧、自暴自弃者果真大有人在!
.然而贫穷潦倒不是罪过,更非耻辱。人绝对不能被一时的困顿击倒,如果遇到挫折就屈服丧志、怨天尤人,将永远受困于恶劣的环境中。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译文
.在闲暇时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光阴,最好把握时间作一些准备,以便日后忙碌时有所受用;在平静的时候不要忘记充实心灵,要为他日养精蓄锐,以便工作来临时能应付自如;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也要保持光明磊落的胸襟,这样才能俯仰无愧于心,在众人面前受到尊敬。
.?人生智慧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不能只顾眼前享受,而不为长远的未来作好准备。
.有这么一则故事:在戏剧班每次都扮演小角色的女孩,她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机会担纲主角。自从确定目标后,女孩就不断地自我充实,并观摩不同人扮演同一角色的优缺点,还常常自行演练。在某次巡回表演期间,担任主角的演员在演出前几天发生意外而无法参加演出。当班主正为没有适当人选可替代演出而烦恼之际,女孩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尝试。班主和其他人乍听之后,先是一阵愕然,接着一片哗然,说女孩想当主角想疯了,众人批评、讪笑着女孩的不自量力。班主观察到女孩的神情坚定,沉思片刻后,便问女孩是否有把握在短短几天内就能掌握住角色的特质,女孩自信地回答说,这个角色自己已揣摩过无数次了,每句对白早已倒背如流。现场又是一阵惊愕,班主对女孩的话半信半疑,于是决定立刻排练。结果,女孩的表现令人惊叹,她的演出胜过所有演过这个角色的人。最后女孩当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演出机会,并在戏剧界大放异彩。
.这则故事最主要是要告诉人们:机会永远只给已经作好准备的人。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译文
.当心中浮起邪念之际,如果发现这种邪念有走向私欲之路的可能,就要赶紧用理智将它拉回正道。只要坏的念头一起就立刻警觉,一有所警觉就设法挽救,这才是化灾祸为幸福,使死亡回复生机的重要关键,千万不能轻易放过。
.?人生智慧
.常言道:“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是走向光明坦途,还是堕入黑暗欲路,只在一念之间。谁都不愿意犯错,有许多犯错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察觉到心中所浮起的邪念会将自己推向私欲之路,等到偏离正道后,才惊觉自己做错了。
.换言之,大部分人犯错都是激于一时血气,在犯案的当时根本没有去想过后果的问题。很多的憾事都是由此发生,有人受不了金钱的诱惑而亏空公款,有人妄想不劳而获就去犯案行抢……
.这类事件,每天都会登上报纸的社会版。如果在做任何事、说任何话之前,能多想想可能的后果,许多憾事就不会发生了。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之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
.人的思虑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清明,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的气概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能舒畅悠闲,这时才能领会到心的灵明;人的意念只有在平和淡然的时候,才能谦虚和顺,这时才能获得性灵的真实本味。如果想要反省参证人生的真正道理,没有比这三种方法更好的了。
.?人生智慧
.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凑,日子被永无止境的忙碌所填塞,仿佛稍微停下脚步,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段路。人们究竟为何辛苦为何忙?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获取成就……相信每个人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过,当我们一味疾步前行时,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欣赏沿途景致的机会。
.而且,当目标志在必得时,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只会日益尖锐。现代人常会埋怨,物欲愈高愈觉得空虚。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内心的真趣也可以不假外求,只要保有宁静淡泊的胸襟,就能获得悠然自得的情趣,也能免于成为物欲的奴隶。
.厚德以积福
.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困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译文
.上天不给我很多的福分,我就多做善事来面对这种命运;上天用劳苦使我疲乏,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身体;上天用困窘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如果做到上述各点,上天又能对我怎么样呢?
.?人生智慧
.古人常说“天助自助者”,如果能勇敢地面对与接受现实,就不会畏惧命运的摆布。换言之,对一个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人来说,他只相信事在人为,所以当置身困境之际,便不会自暴自弃,也不自叹命运多舛,而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有希望。
.为人处世如果能具备这样的韧性,又有什么事能击倒自己呢?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人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译文
.一个志节坚贞的人,虽然并不刻意求得福祉,可是上天却在他无心之间引导他达成所欲成就的心愿;一个行为不正的人,虽然用尽心机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处心积虑避祸的同时剥夺他的精神气力,使他蒙受灾难。由此可知,天地气运的变化极其奥妙,实非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所能及。
.?人生智慧
.常言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果一个人的福分、富贵能由祈祷得到,那人们何须认真生活、努力工作?难道成天祈神降福,就能享尽幸福了吗?
.有一则故事:有位少年喜欢骑快车,只要他一出门,他的母亲便开始担心,怕他发生意外。为求安心,母亲便到庙里祈求庇佑,并掷?请求神明答应保佑自己的儿子,求得圣允后,便放心地回了家,心想再也不必担忧儿子的安全了。孰知没过几天,便接到电话通知,说她儿子因车速过快发生意外,已经身亡了。伤心难过的母亲无法接受事实,更不能理解明明神佛都已答应庇佑儿子了,为什么还是发生意外?
.心有未甘的母亲便来到庙里兴师问罪,得到的答案是:神佛的确也想尽心保佑少年,但少年的车速实在太快了,根本追不上。由此可见,尽管有神佛庇护,但本身若仍恣意妄为,福分依旧无法眷顾自己。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译文
.执壶卖笑的风尘女子,在晚年时如果能嫁人从良,那么她以前放荡淫乱的生活并不会对后来的正常生活构成妨害;反之一个坚守贞操的节妇,如果晚年因为耐不住寂寞而失身的话,那么她半生守寡所受的苦就都白费了。所以俗话说:“评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必须看后半生的晚节。”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人生智慧
.俗话说“善始者不如善终”,此话固然是在教人要保全晚节,同时也鼓励一时犯错的人要及时回头,如果能痛下决心重新做人,不管他们曾经如何堕落,世人都会原谅且接受他们。可见一个人的晚节实在重要,人的一生要罾棺才能定论。青少年时,你难以评价他,一切还只是开始,什么都可能改变,浪子回头、天使沦落都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没有定论,不管你今天是什么,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一切都可能改变,善者不能松懈,恶者更不可自甘堕落,关键在于明天。多种功德 勿贪权位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文
  一个平民百姓如果愿意行善积德、广施恩惠,就等于一个没有官位的公卿将相;反之拥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如果贪恋权势、冀求宠信,他的行径就卑鄙得如同一个有爵禄的乞丐一样。
  人生智慧
  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即使不居官,受到人们尊敬的程度也不亚于公相;反之,一个身居要职的人,如果不思造福百姓,对地方建设也毫无建树,成天只知奉迎上司,那么他的行径比乞丐更为不如。在民意抬头的今天,官员们已不再是“大人”,而是“人民公仆”了。虽说如此,公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行不法之事仍时有所闻,当然一旦事情败露了,人们不免对其大加鞭挞。
  民众在怒斥其人的行径天理不容之外,也只能慨叹为什么假公济私者如此之多了。
  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译文
  如果要问祖先是否为我们留下恩泽,只要看我们所享的幸福的厚薄就可以知道,所以应当时时感念祖先遗留恩泽之不易;如果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能否享有幸福,就必须先看自己为子孙留下多少德泽,假如留给子孙的德泽不多,就要考虑到子孙毁败家业是很容易的。
  人生智慧
  “创业容易守成难”、“富不过三代”,这些话都是在强调一种道理,即智慧与财物都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恩泽,得来不易,岂能不善加维护利用?
  由此得知,今天我们所努力的一切,百年之后也都将传给子孙,因此作者说“要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所以,如果人们失根忘本,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在糟蹋虚耗祖宗先人的恩泽啊。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
  译文
  一个道貌岸然的君子如果虚伪行善,他的行径就和恣意为恶的小人没有什么两样;一个君子如果因受到引诱而改变自己所持守的志节,他的品格就还不如一个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了。
  人生智慧
  社会上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何其多!这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心怀鬼胎,利用人们对自己的信任和尊敬来遂其所愿,其危害程度远甚于肆无忌惮为恶的小人。例如装神弄鬼之人,通常利用人们对神佛的敬畏,以及相信自己具有上达天听的能力,而对信众予取予求。
  事实上,急人之苦难为假,敛财骗色才是真。可叹的是,这类事件却一再上演,人们似乎永远无法从经验中获得教训。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译文
  家里有人犯了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但也不可以轻易纵容。如果这件事不好直说,就借由其他事物来暗示他改正;如果他一时还难以悔悟,就要拿出耐心等待时机再提醒劝告。这就好比温暖的春风化解大地冻土,暖和的气候消融寒冰一样,只有充满和气的家庭才称得上是模范家庭。
  人生智慧
  人都是好面子的,没有人希望别人对自己大呼小喝,即使错在自己,也总希望别人能温柔规劝,给自己台阶下。但很多人在与外人相处时会留意到自己的态度,回到家里面对最亲近的家人时,却反而失去了爱心和耐心,毫无保留地抒发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许有人会说,家人与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家人不必掩饰自己的喜怒。但如果对家人反而没有爱心和耐心,那么家人岂不是比外人还不如了吗?
  古人说“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的事业再有成就,对外的人际关系再好,倘若家庭气氛不和乐,就谈不上圆满成功。
  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稳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译文
  如果内心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圆满的,那么世界就会变得美好而毫无缺陷;如果待人接物都抱着宽大仁厚的态度,那么世界也会变得和睦而没有不正当的邪恶行为了。
  人生智慧
  待人接物如果能保有赤子之忱,以无邪之心去看大千世界,那么展现在眼前的一切都将是美好的;反之,如果以利害关系来看待任何事物,则处处充满权诈,心中将徒增不平之气。而当计较心一起,原本的纯良禀性即消失殆尽,人也变得市侩而不快乐,做任何事都以利益为出发点,在些微小的斤两差异之间与人争夺。同时也对人性失去信心,总觉得别人的友善之举定然是别有用心,肯定是妄想从自己身上捞些好处。
  所以,做人当存有孩童般的赤子之心,不偏执利害之见,才能拥有平安喜乐的人生。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译文
  恬静而不羡名利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中名利之人的猜疑;而一个谨言慎行的人,每每遭受那些邪恶放纵之徒的忌恨。所以坚守正道的君子,固然不可以因此而略微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不可以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
  人生智慧
  常言道“树大招风”,具有才德的人置身于容易招忌的恶劣环境之中,最好懂得掩饰自己的才华,不要锋芒太露。只是很多人不明白这种道理,尤其急于一展抱负的人往往力求表现,竭尽所能地展露才华,结果反而招致团体中其他成员的排挤,更有忌恨者千方百计展开攻势,甚至不惜造谣中伤。这种情况,在生活和工作中常见。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难道尽心把事做好也会得罪人吗?现实的状况是:如果在团体中表现得太杰出,而且光环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恐怕很难不遭人嫉妒。
  所以,置身于名利场中时,千万不可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逆境中,则身边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般的事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敦品励行。反之,一个人如生活在顺境中,这就等于在面前摆满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枪,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堕落。
  人生智慧
  就像食物如果不冷藏容易腐败一样,人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也很容易腐败堕落,而在清苦的环境中就较容易奋发上进。换言之,富裕家庭出身的人,往往游手好闲,而在艰困环境中成长的人,通常充满斗志。由此来看,处在逆境并不足以为忧,反而可以磨炼出坚毅的性格与愈挫愈勇的斗志。可怕的反而是处在顺境而不思奋斗的人,一旦失意落魄就一蹶不振。
  所以说,逆境不足为忧,正可以磨炼志节,而顺境不足为喜,它能够腐蚀人生。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译文
  文章如果写到登峰造极的最高境界时,其实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是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其实和平凡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只是使自己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而已。
  人生智慧
  有没有发现,愈是简单自然的东西愈是耐人寻味。一件精雕细琢的精品,乍看之下虽令人惊叹,但震撼之后,还不如一件凿工简朴的作品耐看。一篇好文章往往能最真实地表达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做人也是如此,品德修养至最高境界的人,和一般人并无不同。由此可知,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因为保留最自然的纯真本性。
  换言之,如果世人都能本着自然之道,以最纯真朴实的本性与人相处,不矫揉造作,那么人类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
  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译文
  从虚幻的现象来看,不只功名利禄变化无常,就连自己的身体也是上天赐给的;从真实的境界来看,不只父母兄弟不是外人,就连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也和我同为一体。所以,人要能洞察现象的虚幻变化,又必须认得真切,才可以担负起重大使命,也惟有如此才能摆脱人世间相互牵制的枷锁。
  人生智慧
  人生是一大苦海,人们在其间载沉载浮,要想获得解脱,除返璞归真别无他法。
  换言之,人之所以无法脱离苦海,是因为被物欲所役使。所以,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代,人们的精神反而益显空虚。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人先天本具的纯朴本性,已完全为欲海所吞噬。
  君不见,有多少茫然的现代人,天天靡烂度日,如果问他们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会回答说为了赚钱;问人生目的是什么,则回答说为了享乐。然而他们活得并不快乐,而且害怕孤独。这正是迷失在物质世界里的人们的悲哀,想要摆脱这种悲哀,就必须充实精神生活才能办到。
  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译文
  可口的山珍海味,吃多了便成为伤害肠胃、有损健康的毒药,但如果控制在只吃五分饱就不会伤害身体;称心如意的好事,也往往是引人身败名裂的媒介,但如果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至于懊悔。
  人生智慧
  可口的佳肴美馔,吃多了便不觉味美;治病的良药,服用过量也可能成为致命毒药。近几年,自助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开张,食客趋之若鹜。在美食当前,吃多吃少又各凭本事的情况下,很多人不顾一切地拼命多吃,直到饱胀到再塞不下任何东西了方才罢休。
  这样的吃法不仅毫无质量可言,更会危害健康。一个深明养生之道的人,绝对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摧残自己的健康。同样,人在得意的时候也不可过于狂喜,否则也会损身败德,俗话说“乐极生悲”,人往往容易在得意忘形的状态下发生意外,因此凡事当适可而止。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译文
  不要责备他人所犯下的轻微过错,也不要去揭露他人的隐私,更不要记恨别人以往的过失,能够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也能够避免遭受意外的灾祸。
  人生智慧
  俗话说:“仙人打鼓有时错,脚步踏错谁人无?”无论是谁都会犯错,当别人犯下轻微过失时,我们要以沟通取代责备,而在提出自己看法的时候,不要妄加任何批评对方做法不当的用语。
  否则,如果对方是深交的朋友,对于你的责备或许不会放在心上,如果只是寻常朋友,就很难不引起对方的不满。另外,揭人隐私向来就是最要不得的行为,如果又是刻意为之,就更加不道德。试想,如果是自己的隐私被人揭发,你能不痛苦愤怒吗?
  至于不念旧恶,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别人曾经犯下的过失既已成为过去,再不断提起又有何益?这么做只会徒增他人的反感罢了。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译文
  天地的运行永恒不变,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了;人生再长也不过一百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既然我们有幸生存在这个永恒不变的天地间,就不可以不了解人生的乐趣,也不能不提醒自己不要虚度一生。
  人生智慧
  人的生命不能重来,所以要珍惜,活在当下,让自己过得充实。可惜的是,人往往不能及时把握自己,总在蹉跎有限的生命。人的生命最多不过百年,而百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既然有幸生存在天地之间,岂能不好好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怎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呢?定义虽因人而异,但它必定了无遗憾。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虚度光阴,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去发掘生命的价值与乐趣,让自己拥有无憾的人生。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译文
  怨恨往往会因为善行而更加明显,所以与其行善让人感恩于我,不如让人将恩德、仇恨两者都忘记;仇恨往往都是由于恩惠才产生,可见与其施恩而寄望别人感恩,不如让人将恩惠与仇恨两者都彻底遗忘。
  人生智慧
  一个人立身处世,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施恩予人固然会让人感念自己的恩德,但也可能由此招致其他人的怨恨。因为人情总是不平,一个人的善举未必都可获得大家的肯定,对于批评施恩者沽名钓誉的诽谤往往伴随而来。
  所以,要不想招致他人的怨恨,最好的办法就是也不让他人感恩。换言之,不要将毁誉放在心上,为人处世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大可不必理会旁人的议论。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译文
  一个人晚年时体弱多病,那是因为年轻时不注意保养身体所招致的结果。一个人事业失意后还被罪孽缠身,那是在得志时埋下的祸根。所以,君子在事业显达和生活圆满时尤应小心谨慎。
  人生智慧
  媒体曾经报导,有一位对手相颇有研究的中医师在为病人诊断病情前,都会先替每个病人看手相。中医师的说法是,人会罹患某种病痛,都与其过去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希望配合参看手相来找出真正的病因。在此姑且不论以此断症的成效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个人的健康自己绝对要负最大的责任。例如长期坐姿不良,脊椎病变很快便会上身;经常心烦意乱,心血管系统、肠胃系统很难不出问题……
  总之,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养身体,那么身体健康就会亮起红灯。由此可见,一个人事业失意后还被罪孽缠身,可能是在得志时埋下祸根之说也深具道理,比如在意气风发之际态度倨傲或挥霍无度,事业失败后别人势将不会同情自己。
  所以作者提醒人们,在事业显达和生活圆满时更应该小心谨慎。
  勿犯公论勿陷权门
  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则玷污终身。
  译文
  凡是大众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都不可以轻易去触犯,一旦触犯了就会遗臭万年;凡是权贵之家营私舞弊的地方,都不可以轻易踏进去,一旦参与了就会玷污一生清白。
  人生智慧
  既是大众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就表示它能维护大多数人的权益,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必要法则,所以当然不可以轻易去触犯,一旦触犯了,必将无立足容身之地。至于攀权附贵,凡是讲气节有操守的人,绝对不会屈节去做奉承达官贵人的事。
  换言之,名利固然是人之所欲,但如果要借由阿谀奉承、讨好权贵的方式来得到,宁可不要。
  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译文
  一个人与其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千方百计去博得别人的欢心,还不如行为正直而遭到小人的嫉恨;一个人与其没有善行而受人称赞,还不如没有恶行而遭受小人的诋毁。
  人生智慧
  人生来平等,所以与人共处时,何必千方百计去奉承他人呢?一个人会畏首畏尾地讨人欢心,无非是有求于人——只是自己所求之事,难道无法以正道得之吗?在泛特权化的今天,许多人都认为有关系好办事,在工作场合中,具有影响力的高层管理者身边总是围着一些人,而那些人用在揣测上司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工作本身,将奉承上司视为晋升的跳板。
  其实,做人做事必须光明磊落,何必为了一点好处或满足虚荣心而践踏自己的尊严与人格!即便能如愿得到自己所欲求的权位或虚名,看到别人看自己的眼神,难道不心虚吗?
  从容处家族之变剀切规朋友之失
  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译文
  面对父兄或骨肉至亲之间发生家庭变故,应该保持镇静,绝不可以过于冲动而把事情弄得更糟;遇到朋友有过失,应该诚恳地规劝,绝不可以害怕得罪友人而得过且过。
  人生智慧
  人总有一天会面临亲人的意外变故,尤其是父母尊长的辞世最让人难以接受与面对。死亡一直是人们的禁忌话题,长一辈的人尤其介意,所以用了许多含蓄的词语来替代,诸如“百年”、“往生”等。然而,由于忌讳谈生论死,加上预立遗嘱的风气不盛,因此父母骤逝后,手足间为家产分配不公而闹上法庭或为安葬事宜而意见分歧之事屡见不鲜。试想,如果逝者有知,看见因为自己的身后事让亲人争吵不休,能走得安心吗?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在面对家庭变故时,绝不可过于冲动。另外,朋友有规过之义,如果自己的朋友犯了错,应该诚恳规劝,不能一味袒护朋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译文
  做人做事必须处处小心谨慎,不可以粗心大意而有所疏漏,即使在没有人看见的暗处也要心地光明、处事公正——而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时,要仍旧不忘奋发进取,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人生智慧
  《说苑.敬慎》曰:“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小处,往往是日后酿成巨变的祸源。的确如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通常起于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上,所以古人才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说法。许多人在与朋友日渐熟稔之后,往往分寸尽失,友谊就在摩擦日多之下画上休止符,报刊电视上报导朋友间因小事而决裂的事情为数不少。
  所以,做人做事务必小心谨慎,还要慎独,而穷困潦倒时更不可颓废丧志。上述三点,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可不慎。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译文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即使以千金相结交,有时也难打动对方的心,而一碗饭的救济,有时却能让人终身感念不忘。所以说,恩爱太重,可能反为人所仇视,倒是一些菲薄但及时恰当的小恩惠,能使受惠者欢喜感激。
  人生智慧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钱并非万能,有很多东西无法用金钱买到,例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不投机,即使用千金价值的重赏来笼络,也未必能打动对方;相反,在人穷困的时候雪中送炭,即使仅是一饭之恩,却让人终身感念不忘。
  所以,有很多东西并非建立在物质条件上,尤其是关怀与爱,就像父母养育子女,或子女奉养父母,如果以为提供充裕的物质享受就足够的话,那跟对待动物有何差异?
  换言之,关怀与爱是无法替代的,所以与其给人优厚的物质条件,还不如给予适时的关爱。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译文
  做人宁可看起来朴拙一点,也不可显得太过机巧;宁可收敛一些,也不可锋芒太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宁可保留一些,也不可太过外显。这些原则是立身处世时最有用的救命法宝,也是明哲保身的良策。
  人生智慧
  常言道“大智若愚”,聪明人深谙藏锋的道理,所以平时韬光养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强出风头。文中提出的这些立身处世原则,正是道家致虚守静的修养功夫。一个人要想拥有足以藏身的三窟以求平安,首先要藏巧于拙锋芒不露,其次要韬光养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才华,重要的是要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做到这些你就可以不必时时提防别人的算计了。这一修养功夫具有缓和冲突的作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仍深具意义。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译文
  衰败的现象往往来自于得意时所种下的祸根,而机运的转变多半源自失意时所种下的善因。所以,一个有才学、修养的君子,在安定的环境中要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以因应未来祸患的发生;如果处身在变乱之中,就要坚韧不拔地面对困境,以图来日的成功。
  人生智慧
  天地间万事万物在达到极致之后,往往接着就是走下坡,所以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易经》也提出了“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由此来看,盛极而衰似乎是必然之结果。然而,另有“否极泰来”的说法,意谓在经历一切恶运之后,好运便会随之而来。事实上,无论是盛极而衰,还是否极泰来,完全由人本身所促成。因为人在志得意满之际,大多会生出骄傲的心理,而出现狂妄、轻佻的言行举止,这样就等于为日后种下衰败的祸根;反之,当人身处逆境时,如果能乐观面对,不被现实所击倒,而能进一步解决困难,当然就否极泰来了。
  所以,做人要时时保有不随外在环境之顺逆而波动的清明之心,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10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译文
  当人怒火上升、欲念翻腾时,往往不能克制自己,明知不对,却偏去违犯。知道这个道理的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当此紧要关头如果能转变念头,那么即使是邪恶的魔鬼也会变成仁德的圣君子。
  人生智慧
  人内心的邪念才是魔鬼,当这股邪魔的力量胜过理智,人又不加以控制的时候,就会做出让自己事后懊悔不已的事。然而,如果能用理智和毅力加以适当控制,就能铲除心中的怒火和欲念,使邪恶的魔鬼变成仁慈的正神。其实“怒火欲求”全在于人的一念之间,内心生起邪念时便是魔鬼,良知映现时便为圣神。
  所以古人说:“一念之间可以使人成为圣贤,一念之间也可以使人成为盗贼。”因此,我们怎能不戒慎恐惧,好好地修身养性,使自己免于遭受心魔的荼毒呢?
  103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译文
  人不能只听信片面之词而被一些奸诈小人所欺骗,也不能过度自信而为意气所驱使;更不要仗着自己的长处去比他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不灵巧就去嫉妒别人的才能。
  人生智慧
  除了立场不同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外,原本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误会而渐行渐远者也不在少数。可叹的是,人往往宁可选择相信传言、谗言,却缺乏探究真伪的勇气,或许这正是源自于对人性的不信任吧!再者,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确实极具吸引力,但如果自信过了头,自以为无所不能,则容易变得目中无人,更会因为输不起而意气用事。还有些人喜欢贬低或嫉妒他人,这种借由否定他人来肯定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就是自卑的表现。
  上述人性中的偏信、自傲、贬抑、嫉妒等劣根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而当一个人的劣根性大于人性中的善良面时,则所思所见的一切都将变得丑陋不堪。毋以短攻短 毋以顽济顽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译文
  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委婉地去为他修补或掩饰,如果故意揭发张扬,就是在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对于别人的泥古不化,要设法诱导启发他,如果因此生气厌恶,不仅无法改变对方,还相当于用自己的固执来强化别人的固执。
  人生智慧
  常言道“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在背后说人是非,行径无异于暗箭伤人。做人应当本着隐恶扬善的态度,不要妄议他人长短。尤其一般人在揭发他人短处时,多少又会加上自己的批评,当攻击某个人的耳语辗转经人转述后,到最后会变得更加不堪!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短处被人拿去到处宣扬,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话题,但有人就是不懂得将心比心,完全不顾及流言对当事人的伤害,还得意洋洋于自己的消息灵通。不过,喜欢道人是非者,往往自食恶果,会因此遭受到别人的轻视与提防,进而变成别人排挤的对象。
  所以,做人还是应该厚道些,可以多赞扬别人的长处,至于人家的缺点,就不必大肆宣扬了。
  105对阴险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译文
  如果遇到一个表情阴沉又不喜欢说话的人,千万不要急着和他坦诚相交;如果遇到态度傲慢又自以为是的人,就要谨言慎行并小心说话。
  人生智慧
  人立身于社会,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接触。但人性有善有恶,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终其一生只会遇上好人。所以与人往来,在对对方的为人品行还不甚了解的时候,就必须处处多加提防,以免误将心地险恶的歹徒当成可以坦诚相交的朋友,以致深受其害而悔不当初。作者在此提出“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的建议,因为一个表情冷酷而沉默寡言的人,其城府深不可测,虽然未必是坏人,但也难保日后他不会拿你说过的话来对付你;而对于高傲且自以为是的人,也必须多存些戒心才是。
  总之,如何让自己在与人往来时不遇挫折,观人之术或许有助于作出判断,但准确与否就有赖个人的智慧与人生阅历了。
  106震聋启聩临深履薄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译文
  当脑袋昏沉纷乱时,应该提醒自己平静下来让头脑清醒;当工作烦琐而情绪紧张时,要懂得暂时放下工作,以便使自己的情绪恢复镇定。否则好不容易才摆脱掉昏乱的毛病,却又招惹来心神恍惚的困扰。
  人生智慧
  敬业固然重要,但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日夜不停地运作,必须安排适当的休息,绝不可以过度劳累和紧张,如果让自己绷得太紧,恐怕会有发生不测的可能。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凑而压力大,要想在工作领域有所表现,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为了实现目标,有多少人用加倍的努力来换取。当人埋头于工作,经常为了要尽快完成工作而加班熬夜,结果工作的成果未必尽如人意,却肯定赔上了健康。想想这样值得吗?没有健康的身心,又如何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冲刺呢?
  所以,当感到情绪紧张时,要懂得暂时放下手边的工作,让自己先缓和一下。而平时更要多为自己安排适当的休闲,如此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更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107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译文
  万里无云的晴空,会突然电闪雷鸣;疾风怒雨的天气,会突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可见主宰天候变化的大自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运行,而天体的运行又何曾发生过丝毫的阻碍?所以人的心性也应该像大自然一样。
  人生智慧
  宇宙中的行星多不胜数,但却能遵循各自的轨道运行不已。既然天循着一定之道,人立身在天地之间,一定同样也有可以遵循的理法。所以《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人效法天的自强不息。
  一个人如果能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即使会有难以意料的事情发生,也不能阻止其前进,正如天际中纵有流星殒落,对于天体之运行也不产生影响一样。
  108有识有力魔鬼无踪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译文
  对于战胜私情和克制欲望的功夫,有些人说是没有及时发现其害处,而且欠缺坚定的意志去控制;有些人则说虽然能看清它的害处,却又抵挡不住诱惑。所以,人的智慧是一颗能照出邪恶的明珠,而意志力是一把能斩除邪魔的利剑,要想克制自己的欲念,智慧和意志力两者缺一不可。
  人生智慧
  自私自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之一,其往往蒙蔽人的良知,让人一再做出损人利己的事,例如某些西方国家在选举期间,有的候选人为了赢得选战,不惜抹黑中伤对手。人们总是很难克制私情私欲,特别是在利益当前之际,多半人都很难不为所动,所以俗谚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贴切地表达了人性中自私贪婪的一面。当人着眼于利害关系时,就很容易产生计较心,并由此产生诸多纷争。而自私自利的危害可大可小,一个人如果过于自私或欲望太强,小则遭人排斥,大则自毁前程。
  要如何才能战胜私情、克制私欲呢?诚如作者所言,就只能凭借个人的智慧和坚定的意志力了。
  109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译文
  当察觉到别人欺骗我们的时候,不要马上在言谈之间表现出来;当我们遭受别人的侮辱时,不要立刻在神色情态上表现出来,这当中含有无穷且值得玩味的乐趣,也让人一生受用不尽。
  人生智慧
  每个人都不喜欢被人欺骗,所以一旦发现别人欺骗了自己,大部分人往往因满腔的怒火难抑,而冲动地揭穿对方的谎言。但是,以责难的态度使人恼羞成怒是无所裨益的,很有可能因此招来意外之祸,电视新闻就曾报导过这样一则事件:一男子向一住户借用厕所后,顺手偷了该住户的东西,结果被这家小女孩发现,小女孩当场揭穿男子恶行,并大声怒骂他,男子在恼羞成怒之下,竟将女孩杀害。或许有人要质疑,难道明知对方恶意行骗也不能揭穿,就只能胆怯地自认倒霉吗?并非如此,只是人人都有自尊心,当骗局被人当场揭穿时,即使不立即报复,也会处心积虑地另谋诡计。
  所以,在发觉对方用心不正时,千万要沉着应变,不要急于当场揭发对方,以免使自己受到伤害。同样,当受到别人攻击侮辱时,也不要立刻怒形于色,而要以容忍来取代愤怒,否则“相骂无好话”,许多憾事往往由此而发生。
  110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
  译文
  所有的逆境和穷困都是锤炼英雄豪杰心性的熔炉,只要能禁得起这种锻炼,身心就会得到好处;反之,如果承受不了这种磨练,则肉体和精神都会受到伤害。
  人生智慧
  古人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勉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要轻易向环境低头,必须克服困境,才可以成为人中龙凤。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只是真正遭逢不如意的时候,能泰然处之的又有几人?大部分人在遭逢不如意的时候,通常很难不发出时运不济的喟叹,但如果就此溺陷在自怨自艾的悲叹中,又怎么会有转机呢!正所谓危机即是转机,在很多时候,逆境比起顺境更能激励人奋发向上。
  换言之,逆境是助力抑或阻力,这就要看身临其境者如何看待了,如果能将它视为一种自我磨炼,即使改变不了现状,但至少能让自己随遇而安,不去怨天尤人。
  111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疑虑就影响了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舍弃他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个人私利而损害整体的利益,不要假借社会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
  人生智慧
  当自己的见解受到众人质疑时,有多少人仍然能够坚持到底?而坚持到底是否会被人指责为固执、听不进逆耳忠言呢?择善固执与固执己见,两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如何取舍就全赖个人的智慧了。一般而言,如果自己的见解是合乎义理,而且对整体利益有帮助的,就必须“择善固执”,不能摇摆不定。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所以必须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千万不可一意孤行,掩耳不听众人的心声,而导致发生过错。到那个时候,非但得不到大家的谅解,还会落得被人奚落为专断独行的下场。
  112亲善防谗除恶守密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译文
  与好人结交,不要急着和他亲近,也不必事先宣扬他的美德,以免招来坏人的嫉妒和诬蔑;要想摆脱一个心地险恶的人,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地随便打发他走,以免遭受到报复或陷害等灾祸。
  人生智慧
  就像名胜之地吸引人潮一样,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无法拒绝。同样,喜欢亲近才德兼备的善人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有时自己认定对方优秀,其他人未必认同;或者当自己大肆宣扬结识某位了不起的人物时,有时也会招惹他人的嫉妒。所以,与人往来应该本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在平淡中建立深厚的友情。此外,有句话说“宁与君子交恶,也不得罪小人”,君子行事磊落,不会暗箭伤人,若一旦开罪于小人,对方一定会伺机报复。
  所以,做人做事除了要问心无愧外,尤其涉及人事方面更须考虑周详,以免招致意想不到的灾祸。
  113节义来自暗室漏屋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
  译文
  像白日青天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苦艰困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缜密的行事态度中所磨炼出来的。
  人生智慧
  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的凌冬傲霜,向来被用于比喻君子的坚贞刚洁,以及形容人禁得起恶劣环境的磨炼,而从中得到深刻领悟。的确如此,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大功立大业的人,无不是从困逆的环境中力争上游,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不过,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要能经得起环境考验之外,还必须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诚如作者所说“旋干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这说明成功绝非偶然,一个开创伟大事业的人绝不会粗心草率地行事,必定是战战兢兢、稳扎稳打地跨出每一步。
  所以,一个人立身做事,如果经得起艰苦环境的磨炼,就能锻炼出坚定不移的节操,而如果行事谨慎小心,就能使错误的产生降至最低。
  114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译文
  父母对子女的慈祥、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兄长对弟妹的友爱、弟妹对兄长的敬重,即使做到最完美的境界,也都是理当如此,彼此之间绝不能存有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果施予的一方自以为有恩于人,接受的一方存着感恩的心理,就等于把骨肉至亲变成了陌生人,而出自于至诚的骨肉之情也变成了一种市井交易。
  人生智慧
  所谓真爱无价,如果父母子女之间的真情至爱可以论斤称两地计较,父母还能成其为父母、子女还能成其为子女吗?事实上,父母教养子女或子女孝敬父母是各尽其本分,履行该当的责任与义务。但有些为人父母子女者却忽略这一点,而条件化了亲子关系。例如,有的父母会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支配子女未来,其出发点固然是为子女着想,但子女毕竟是独立的个体,有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只是许多求好心切的父母就是无法接受子女违背自己的心愿,在子女坚持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就气急败坏地指责子女不孝;有些子女则会埋怨父母没有能力给予自己优厚的生活条件,甚至以此来衡量父母的关爱。
  然而,子女不是物品,父母的辛劳与恩情也无法量化,只能用心去体会。亲子间如果真要斤斤计较付出与回报,那跟买卖交易有什么不同呢?富贵多炎凉 骨肉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译文
  人情冷暖的变化,富贵之家比穷苦人家更明显;猜忌怀恨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外人更为残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用冷静平和的态度来处理,那就很少有人不陷于日坐愁城的烦恼中了。
  人生智慧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但自古以来骨肉相残、兄弟阋墙之事时有所闻,尤其多见于权贵之家,例如魏武帝曹丕对其弟曹植的迫害、李世民与其兄建成太子的决战玄武门,帝王之家为权势而战的事例多不胜数。“共患难易,共安乐难”似乎是人之常情,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例子:患难夫妻胼手胝足地打拼事业,辛苦多年后终于小有成就,家境愈来愈富裕,但原本鹣鲽情深的夫妻关系却随之起了变化;或是产业丰厚的豪门,家中成员因争夺家产而反目成仇,为了多得到一些好处,兄弟骨肉之间的情分早已荡然无存。
  媒体就曾经报导过,一位性命垂危的父亲住院,前来探视的子女却为了争夺家产吵闹不休,一旁的医护人员在忙于劝阻之余,也只能为那名正与死神搏斗的父亲感到悲哀。这些事例都足以说明“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妒忌”的状况啊!
  116功过不容少混恩仇不可过明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译文
  对于功劳和过失,不容稍有混淆,如果含糊就会让人产生苟且怠惰的心;对于恩惠和仇恨,不可表现得过于分明,如果太过分明就会让人产生怀疑叛离的行为。
  人生智慧
  在君权时代,帝王借由赏罚二柄来禁治天下,完成其统治大业。事实上,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制定赏罚标准来管理群众,就将无法保障大多数人的权益,整个社会亦将丧失进步的动力。国家社会如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如此——奖赏能使人努力向上,惩罚能使人改正过失,因此一个管理者如果对下属赏罚不公,非但无法鼓舞员工的士气,甚至可能导致员工情绪低落,而当所有员工都抱持着“反正表现得好没有奖励,表现不好也未必会受到惩处,那何必太过认真”的心态来面对工作时,企业又怎么会有竞争力呢?
  所以,一个善于管理的上司,会巧妙善用赏罚来激励士气,而且会公正严明地推行,以凝聚下属的向心力,如此事业才能永续经营。
  117位盛危至德高谤兴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译文
  一个人的爵禄官位不可以太过隆盛,如果过于隆盛就会使自己陷入险境;一个人不可以一下子就将才干本事完全发挥显露出来,如果完全发挥就会使自己陷于江郎才尽的困境;一个人也不可以过度标榜自己的品行清高,如果标榜过度,中伤和毁谤就会随之而来。
  人生智慧
  正所谓“树大招风”、“功高震主”,自古以来,为什么许多开国功臣不得善终?又为什么所谓的明君会屠杀功臣?原因无他,都是因为臣下的爵禄官位太过隆盛了,所以不是震主而招来不测之祸,就是惹人嫉妒而身陷险境。例如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就是因为一再与刘邦争功封爵,结果竟惨死于长乐宫钟室,这正是功高震主的典型事例。
  同样,一个人也不能将自己的本事一下子全都发挥出来,也不可以过度标榜自己的品行清高。诚如作者所说,能事完全做尽就会陷入困窘的境地,而过度标榜自己,毁谤与中伤就会随之而来,一切都是因为在功名利禄之间,人性中善妒的劣根性被强化所致。
  118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译文
  品德是才能的主人,才能是品德的奴仆。如果只有才能而没有品德修养,就如同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由奴仆当家作主,这样岂有不使家中遭受精灵怪物肆意加害的道理呢?
  人生智慧
  “德才兼备”是作为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缺乏品德修养,他便会逞能而恣意妄为,做事完全不顾及是否合情合理,并且恃才傲物,处处觉得别人不如己,认为自己有能力操控一切。当事情的发展不如预期中的好时,他只会将过错都推给别人,因为他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可能评估错误。此外,有的人具有品德修养,但能力不够;如果让这样的人作为经营管理者,只会导致企业积弱不振,因为他恐怕连本身具备的竞争优势都不甚了解,又如何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幸存呢?
  就现今企业而言,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除要具备能发掘及整合部属的能力,让部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之外,更须涵养宽阔的气度及修养,如此才能留住企业人才,壮大实力。
  119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译文
  要想铲除杜绝那些邪恶投机的人,有时候应该留一条改过自新的生路给他。如果逼得他们走投无路,那就如同堵塞老鼠洞一样,虽然把它的通路全堵断了,但老鼠会咬坏所有妨碍它逃跑的东西。
  人生智慧
  俗话说“狗急跳墙,人急造反”,当一个人被逼到走投无路时,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邪恶投机的人大家都厌恶,但人性都有光明的一面,只要循循善诱,一般都能让犯错者迷途知返,又何必要赶尽杀绝,不留余地给别人呢?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情,同时又相当冷漠,最常见的情况是:许多受刑人出狱后,还得继续面对社会的惩罚,不但工作没着落,还遭人白眼,于是有许多人选择走回头路,抱着大不了一死的想法再涉足不法勾当。一旦再次失足被捕时,人们会不忘奚落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早知道他不是真心悔过”……
  果真如此吗?是否想过有多少受刑出狱的人决心改过自新,但却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使得他们在自新之路上举步维艰,几乎无处容身?结果当他们再次豁出性命重去犯案,社会也必然要承受惨重的成本和代价!
  120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译文
  一个有才学又有品德的人,虽然贫穷而无法用物资救助他人,可是当别人执迷不悟时,却能够从旁提醒他领悟,当别人危急困难时,能说句公道话来解救,这也算是积下大善根了。
  人生智慧
  帮助人的方式很多,并非只限于有形的金钱和物资。一般人都认为生活贫困的人才需要救助,因为物质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然而有些人不愁吃穿,但景况却形同饥民般危急,他们的障碍是来自心理层面,可能理性正受到蒙蔽,而其偏执的想法让自己陷于险境,有身败名裂的危险。此时,如果有人从旁点醒,指引他从迷境中找到出路,这样的功德不比物资的救助作用小。
  换言之,提到帮助人,一般人会直觉地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但并非拥有丰厚物质条件的人才有能力帮助人,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别人需要的也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资助,而是出于真心的关怀,那种爱与温暖足以鼓舞人重新振奋挑战现实的勇气。
  12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译文
  能时常自我反省的人,平常所接触的任何事物都会成为进德的良方;而经常怨天尤人的人,只要念头一动,就是邪恶的想法。由此可见,自我反省是使人疏通一切善行的途径,怨天尤人则是让人走向所有罪恶的源泉,两者之间真有天壤之别。
  人生智慧
  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要时时激活磁盘扫描程序来杀毒,激活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整理磁盘空间,这都算是保养计算机的基本工作之一。人的自我反省就犹如计算机的杀毒工作一般,它能检查并修正错误。所以,一个人如果能经常自我检讨,就能使自己免于做出有违义理的事情,而能奉行诸善,提高自己的品德。如果只知道怨天尤人,将一切不如意都归咎他人,觉得自己是受害人,而不愿自我省察、自我要求,终会因为缺乏自我警惕而一再犯错,最后坠入罪恶的深渊。
  正如一台已经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如果听任病毒破坏系统,等到有一天连系统执行文件也遭到侵袭时,计算机就报废了。
  122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译文
  事业与文章再怎么伟大精妙,都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圣人君子的精神,虽历经万代也不会磨灭;而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再怎么显赫和繁荣,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移,只有忠臣义士的意气节操永恒不变。所以,真正的君子不会用一时的功名来换取永恒的精神气节。
  人生智慧
  人人皆知富贵如浮云,但总超脱不了功名利禄的诱惑,一辈子为此汲汲营营。然而,富贵荣华终非永恒的功业,往往因人、事、时、地改变而消失。不管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握有多大权势,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就算再怎么不舍、再怎么不甘心,也无法带走一分一毫,甚至在死亡之后,生前的财富、权势随即移转他人。
  试问,谁能清楚记得历代坐拥富贵者的名字呢?如果要问对历史人物的印象,人们会说孔子有教无类、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正气长存、史可法高风亮节……那么历史上富贵显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除了想到红顶商人胡雪岩外,可得再费心思去查阅资料了。
  由此可见,一时的功名易磨灭,惟有精神气节能永恒常存。
  123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译文
  张网原是用来捕鱼,不料鸿雁却陷落其中;螳螂一心想攫取眼前的蝉,不料黄雀已伺机其后。所谓玄机之中另有玄机,一变之外再生一变,人类的智慧和计谋又有什么可仗恃的呢?
  人生智慧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国演义》里记载:孔明知道自己命在旦夕,为争取更多时间辅助后主完成复国大事,便施用祈禳之法以求延寿。孔明设帐祈禳北斗,帐外安排甲士49人环帐护法,只要七日内主灯不灭即可增寿12年,岂料在第六夜时,却被来报军情的魏延莽撞踢倒主灯。姑且不论史事的真伪,但可以确知就算人类的智慧再高妙、谋略再周全,仍旧还是不能穷究天机。人类深知天机不可意料,一直以来也都在尽最大努力来征服大自然,不过征服大自然并不等同于破坏大自然,但人类在对大自然进行征战时,往往恣意破坏其中生态,导致现在必须承担自然界反扑的恶果:臭氧层破坏、水质严重污染、酸雨等等。
  由此来看,人类的智慧和计谋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要想让生活环境不再恶化下去,人类就必须爱护大自然,不要再扮演自然界里的癌细胞了!
  124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作人无一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一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译文
  做人如果没有一点诚恳的心,就会变成一无所有的乞丐,做任何事都不踏实;处世如果没有一些圆通灵活的应变能力,就会像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到处都会碰到阻碍。
  人生智慧
  诚恳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能诚恳待人的人,到头来“事事皆虚”。因为一个人如果做事不诚恳,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对方会处处提防你,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信誓旦旦,也无法取信于人,到头来当然一事无成。
  如果以商品贩售来说,真正懂得经营之道的人,会先让顾客感受到自己的诚意;而急于想完成交易赚取利益的营业员,只会一味怂恿顾客消费,完全不替顾客考虑商品是否适用,虽然有不少人因为摆脱不了店员的纠缠而购物,但多数人从此会将这家店列为禁区。而做人除了必须诚恳之外,还必须圆通灵活,这并不在教人圆滑狡狯,而是要人做事有弹性。
  否则,如果都本着严肃态度来处理事情,会让人觉得不近人情,这样对于事情的进展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因此到处碰壁。
  125一念一行都宜慎重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译文
  如果有一种邪恶的念头触犯了鬼神的禁忌,或者是一句话伤害了天地间的和气,又或者是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而为后代子孙造成祸害,所有这些行为我们都必须深以为戒。
  人生智慧
  佛家认为,人在起心动念之际,也同时种下了因果,不但为自己酿下后患,还可能殃及子孙。常言道“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个人立身处世,绝对不可以胡作非为,以免为后代子孙带来无穷的祸患。有些人为了“利”字误入歧途,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他们认为就算东窗事发也由自己承担,家人不会受到连累。但果真如此吗?他的家人当然不必负起法律上的责任,但却要因此受到外人的异样眼光。
  所以,做人要多为自己的子孙积些阴德,不要图谋不仁不义的事,才不会为子孙招来祸患。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译文
  很多事情愈是急着弄清楚,就愈是弄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暂时缓和心情,也许冷静之后事情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以免增加紧张气氛。有很多人你愈是指挥他,他愈是不服从。遇到这种人,不如暂时放松约束,也许他会自己觉悟,千万不要太过急切,以免强化了他的顽固,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人生智慧
  所谓“欲速则不达”,你解过纠结成团的毛线吗?如果有过经验,就能了解为什么愈急愈解不开线团,而待心平气和之后再去解它才能成功。因为人在心急的时候往往无法保持清醒,在这种情况下,非但理不出头绪,事情还可能愈弄愈糟。
  好几年前有一位年仅9岁的小孩遭人绑架,歹徒向其家人索要赎金交换,但害怕日后被小孩指认出来,所以决定撕票。歹徒将小孩装在麻袋里,计划将他丢弃在河中淹死。当车行驶在桥上时,小孩在麻袋里不哭也不闹,而在歹徒将他丢下桥前,他饱吸了一口气。当他落水后,便用最快的速度在一口气耗尽之前挣脱出麻袋,并往河岸游去,小孩的冷静救了自己一命。
  我们当取法这种沉着冷静的态度,做任何事都不要操之过急,以免自乱分寸。
  127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译文
  志节和义气足可傲视任何达官贵人,而韵致生动的文章足可胜过白雪名曲。然而,如果不是用高尚的道德来陶冶它们,所谓的志节和义气就不过是意气用事,而生动的文章也成了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
  人生智慧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铁砂也要经过熔炼才能成为纯钢。换言之,所有的东西都必须经过磨炼才能成为有用之物,人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经由高尚的品德来陶冶,那么不论学问有多渊博、志节有多清高,都会沦为所谓的雕虫小技和血气之私。
  换言之,任何人都不能自外于理法,尤其读书人更应养德,恪守理法,否则行径便会流为荒诞,例如以清淡自高的竹林七贤就是最佳明证。而讲求志节与义气的人如果不守理法,则表现在外的行为就会流于鲁莽,变成所谓的意气用事。
  所以,惟有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一个人的学问和志节才有意义。128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
  译文
  引退应该选择在事业正处巅峰之际;居家养身最好选择在与世无争之所。
  人生智慧
  人贵知足,张良在协助刘邦取得天下后,毅然谢封归隐,改行从商;范蠡在帮助勾践完成复国大计后,也悄然引退,后来经商有道,人称陶朱公;汉武帝最宠幸的李夫人深知“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的道理,所以在临终之时,坚持不让武帝看到自己久病后的憔悴容颜,以免破坏了自己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懂得见好就收的这些人,转换跑道后都有不错的表现,张良、范蠡均在商界大放异彩,而李夫人虽然辞世,但其父兄家人都因武帝对她的恋恋不舍而蒙受恩待。相反,同样帮助刘邦建立汉王朝的韩信,因为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官位而招致杀身之祸。
  这些历史上正反面印证“急流勇退”的有名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任何事情在达到巅峰之后,都会走下坡,而祸害也随之而来。虽然功成身退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能做到的人却不多,人们总要到狼狈不堪的地步时才来追悔。
  129谨慎至微施恩不报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译文
  要想敦品励行,就必须从最小的地方做起;要想施予别人恩惠,应该帮助那些根本无力回报的人。
  人生智慧
  观察人要从小地方来看,因为“从小可以见大”,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本分都做不好,更遑论做好其他部分了。
  有一次在朋友的婚宴上,同桌的人中有一位做教师的女士,她“抢食”的行径令人大开眼界。那位女士在第一道菜上桌后不久,即向服务生索讨数个塑料袋,第二道菜上桌后,不等每个人都取用,也没问过大家是否都不用了,就拿起盘子,将菜全倒入袋中。大家看了不觉一惊,但看她镇定自若的神态,同桌中有人便猜测,可能她得先走,所以先行打包。但事实并非如此,接着第三道、第四道菜……她顶多等菜转过一圈,就马上起身打包,不一会儿,她的座椅下已经堆满了一袋又一袋的美食。
  眼见为人师表者竟如此“多遑不让”,真让人不禁忧心下一代的教育质量!所以,敦品励行必须要从细微的小事情上下工夫才行,如果在每一个细微处都能谨守理法,这个人肯定不会是个失礼的人。至于要帮助人,就要选择最需要被帮助的人才有意义,如果对方不是那么迫切需要,我们的好意有时反而会造成别人的压力。
  130文华不如简素谈今不如述古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译文
  与其和市井商人结交往来,不如和隐居山野的老人相交来得快乐;与其攀结富贵豪族,不如亲近布衣百姓更为真切。与其谈论街头巷尾的是非议论,不如多听一些樵夫的民谣和牧童的山歌;与其批评现代人不守理法等过失,不如传述古圣先贤的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人生智慧
  人们在相处交谈时,大多脱离不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例如老师们谈教育、政治人物谈政策、家庭主妇谈家庭琐事,而名利场中的人,谈论的便是现实利益。所以,如果结交以赢利为目的的市井之徒,所听到的就大多是逐利的俗事,与其如此,倒不如结交无计算之心的山中隐士,听他们笑谈人间仙境。同样,富贵豪族所谈的多是有关功名利禄、竞逐权势之事,当然不如但求生活安定的平民百姓;而街头巷尾的是非议论,也不如樵歌牧咏来得悦耳。
  更何况论人是非者即为是非人,随时都有招惹祸端之虞,与其如此,不如讲述古人的嘉言懿行,作为待人处世的座右铭,不仅可以远祸,还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131修身养德事业之基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译文
  高尚的品德是一生事业的基础,就如同兴建楼房一样,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就绝对无法建筑坚固耐久的房屋。
  人生智慧
  道德是人生所应遵循的理法,如果不遵循理法,人类社会将变成怎样呢?人将纵欲而为,然后由此生起祸端。道德理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做人的根本,必须做好这个根本,做出来的事情才能合情合理,否则就算拥有再好的学识或再大的本领也没有意义,甚至还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祸患。我们不得不承认,道德规范往往比起法律具有更大的约束力,它可以说是维护正义的最后防线,正因如此,有些犯错的人会因受不了道德良知的谴责而投案。
  总之,对现代社会来说,有些道德要求或许已经不适用,但其精神仍值得取法。
  132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译文
  善良的心地是子孙后代的根本,就同栽花植树一样,没有不把根深植在土里而能使花木枝叶繁茂的。
  人生智慧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为人长辈者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下一代学习效法的对象,对于子孙人格的形成影响甚巨。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其日常言行都是以善为出发点,儿女子孙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得了以善良处世。而以良善传家者,待人诚恳、做事踏实,自然都能创下一番事业,所以常言道“积善之家庆有余”。
  由此可知,留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宝藏并不是财富名位,而是心存善念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为儿孙种下幸福的根苗。
  133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译文
  从前的人说:“放着家中的金银财宝不用,却模仿乞儿拿着锅沿街行乞。”又说:“突然暴富的贫穷人家,去向别人夸耀自己的财富,像是痴人说梦一样,其实哪户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谚语,前一句是用来忠告人不要蒙昧自己的本性,后一句是用来告诫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两者都是做学问的人所必须彻底戒除的事。
  人生智慧
  妄自菲薄和自满自夸是两个极端,两者都不是做人处世所应秉持的态度。人们常以物质条件的丰厚与否来评定一个人的身价,而物化扭曲了人生的价值标准。例如,当一辆进口轿车与自行车发生轻微擦撞,轿车被刮出一道痕迹时,一般人多会先浮现“自行车车主肯定付不起轿车的钣金费了”的想法,这正是人们的价值被物化了的表现,才会直觉地认为:骑自行车的人物质条件一定不如开进口轿车的人。再者,假如骑自行车者理亏更是隐藏了“有钱就是大爷”的心态。如果一个人认为物质条件不如人就低人一等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不懂得涵养德行的人,才会如此妄自菲薄。
  而以为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就高人一等的人,也同样不懂得道德修养。两者都将价值观建立在财富之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道德良知。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事警惕
  道是一重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译文
  “道”是一种人人得以共同行走修行之途,应该顺着人性去引导;做学问就像平常所吃的家常饭一样,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提高警觉。
  人生智慧
  “道”是一种最平常、人人皆可修得的共有财产。只要有心向道,它永远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随处都有道可寻,它就存在于人的四周。
  同理,学问也是如此,并非读书写作才是学问,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学问,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人们常将“道”与“学问”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修得。殊不知,道与学问其实没有彼此高下之分,是人人所共有的,就像用心养花植树的园丁懂得花道、能领会品茗之乐的人懂得茶道一样,任何事物都自有其道,只要人们能够处处留心,即能成道。
  135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译文
  一个心地仁厚的人,就好比温暖和煦的春风化育万物,能让万物充满生机;一个猜忌刻薄的人,就好比凝固阴冷的白雪,能使万物枯萎凋零。
  人生智慧
  温暖的春风化育万物,寒冷的冰雪使万物枯萎。为人行事也是如此,一个气度恢弘的人,无论到哪儿都受人欢迎;反之,为人如果心胸偏狭、尖酸刻薄,则会被人当成是难缠的人,大家躲避都惟恐不及,更别说还有人愿意接近他。人们常用“面恶心善”、“刀子嘴豆腐心”来形容一个人的心地不坏,只是待人比较严肃,在你我身边随处可见这类拙于表达温情的人,他们必须要经过相处,而且信赖对方时,才会释放出温情。然而,常言道“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无心的一句话,往往极具杀伤力。对方还来不及发现原来你有一颗善良无比的“豆腐心”时,就已被“刀子嘴”伤害得遍体鳞伤了,试问,他还愿意再接近你吗?
  所以,做人在言谈方面要特别谨慎,千万不可口无遮拦,说出让人痛苦难堪的话。
  136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译文
  别人有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如果是自己有过失就不可以原谅;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时应当尽量忍受,但如果是别人遭到屈辱就要设法为他解决。
  人生智慧
  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所以要多加宽容别人的过失和错误,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而待己之所以要严格,为的是不要让自己产生苟且的心态而一错再错。人与人之间之所以纷争不断,有很多的原因来自于人们不会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换言之,大部分人都对自己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别人却要求严格。如果每个人都能奉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句格言,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一定会大为减少,社会也能多点温情。
  此外,如果人们能要求自己做到“忍人所不能忍”,在遇到困境和屈辱时尽量忍受,而少一点埋怨和责备,不仅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得来的幸福也会更为长久。
  137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译文
  我有权有势的时候人们就奉承我,其实是奉承我的官位和纱帽;我贫贱穷苦的时候人们就鄙视我,其实是鄙视我的布衣和草鞋。可见人们根本不是奉承我,我为什么要高兴呢?也根本不是鄙视我,我又为什么要生气呢?
  人生智慧
  常言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两句话道尽人情的冷暖。想来可悲,人们竟然是以权势、财富来评断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人很了不起,他事业成功,赚了很多钱”,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不下百次这类的描述,在这类描述中突显了世俗的价值观:有钱才能受到肯定。
  正因如此,所以一般人喜欢趋炎附势,认为只要能攀上有权有势的富豪权贵,自己的身价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而有许多富豪权贵,也陶醉于人们的奉承之中,已经看不清人们奉承的其实是他的功名利禄而已。
  138无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译文
  人在闲居无事的时候,心情最容易陷入昏昧迷乱的状态,这时应该用沉静的心情来加以警觉;而当人有事忙碌的时候,性情最容易陷入冲动状态,这时应该保持冷静沉着来控制浮躁的情绪。
  人生智慧
  曾经这么试过吗?假日的时候待在家中,什么事都不做,连音乐也不听,就这样呆呆地静坐着。你会发现,不用多久时间,人就会感到昏昏欲睡,结果难得的假日会在似睡还醒的昏昧状态下度过。所以,当人闲极无聊的时候,最容易心生懒散,而变得意志消沉。反之,当人有事忙碌的时候,精神也会变得亢奋,此时情绪最容易浮躁,不易保持沉着冷静,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反而错误百出。
  所以,闲居无事时,仍应该保持警觉之心,不要让心情陷入昏昧状态;而事务繁忙时,则应该保持冷静,以免急躁误事。
  139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译文
  当评论政事之利弊得失时,如果本身置身事外,就应该要深入了解事情的始末;如果本身是职务负责人,就应该暂时忘却利害关系。
  人生智慧
  论事要客观,就必须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负责职务要无私,就必须置其身于利害之外,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想要对某一事件作出公平的论断,最好立场超然,如果未能置身事外来客观论事,极有可能流于一己之偏见,而无法评论出真正的是非。
  此外,执事者必须大公无私,如果循私不公,就会做出有损公务之事,社会上以私害公的事例层出不穷,诸如占用公款、收取回扣等等,犯下这些过失的人,都是在任事之时,无法忘怀个人之利害所致。
  140操持严明守正不阿
  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近腥膻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
  译文
  一个有才学和品德的人在身居权势要位时,操守必须严谨正直,而心境气度必须平易随和。绝对不可以接近或附和营私舞弊的奸党,但也不要过度偏激地去触怒那些阴险狠毒的小人。
  人生智慧
  从政为官的目的,本来就是要为民众谋福利,操守当然必须严谨正直,否则循私舞弊,最大的受害者始终是百姓。
  所以,身居要职者,绝对不可与不法集团勾结,而罔顾群众利益。一个为官者如果只着眼于名位利禄,并利用职权之便营私舞弊,实在不是民众之福,更非国家之福。
  141浑然和气处世珍宝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译文
  喜欢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定会因节义而受人毁谤;喜欢标榜学问道德的人,经常会因为学问道德而招致抨击指责。所以,德才兼备的君子既不接近坏事,也不刻意去树立好名声,而只保留敦厚温和的气质,这才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
  人生智慧
  一个太过注重虚名的人,人们就会以其日常的举止言行来一一验证他所夸耀的部分,一旦发现有所出入,攻击的声浪就会排山倒海而来。所以,喜欢标榜节义或标榜学问道德的人,最后都会因此而招祸。其实,做人应该踏实,千万不可说七分做三分,学问道德毕竟不是靠吹嘘自夸就能得到,而必须从不断的苦修中累积而成。
  如果因为重视虚名而过于浮夸,到头来只会落得欺世盗名的下场。
  142坎坷世道耐而撑持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译文
  俗话说:“爬山要能耐得住险峻难行的路,踏雪要能走得过危险的桥梁。”这一“耐”字具有极深长的意味,就像阴邪险恶的情欲、坎坷难行的世道,如果不用这个“耐”字苦撑下去,有几个人不会跌到杂草丛生的深沟里呢?
  人生智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禁得起煎熬的人才能创造大事业,因此孟子才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换言之,做人最起码必须耐得住冷暖人情的考验,同时能克服生存上的困阻,如此才能活得下去。至于能否成器,就要进一步考验个人的“能耐”了——如果凡事都能用一个“耐”字坚忍下去,甘愿去承受一切考验,就能生出极大的勇气面对险恶的人情与坎坷的世道。能够这样,即便是陷入绝处也能逢生。
  143处富知贫居安思危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译文
  当身处富有和权贵的地位时,必须了解贫穷人家的艰难和痛苦;当正值年轻力壮之时,必须想到以后年老体衰时的悲哀。
  人生智慧
  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老一辈的人最常以这句话忠告年轻人要珍惜青春,要为将来作长远打算,免得日后悔不当初。只是年少轻狂的青年朋友,往往听不进过来人的善意规劝。同样,许多人身处顺境时,也常常忘却了人生无常的道理,没有为万一面临困境时作好准备,所以一朝遭逢变故就一蹶不振。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更何况人有旦夕祸福,如果不能退一步想、往远处看,他朝时移事易,就只能凄凉以对了。
  144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译文
  磨炼自己的意志应当像炼钢般反复冶炼,如果急于成功就不会有高深的修养;做事要像拉开千钧大弓般努力,如果随便发射就无法建立宏大的功业。
  人生智慧
  有句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在教育人们:为人处世须有恒心毅力,要按部就班,才能磨炼出精深的修养,做出伟大的事业。
  每个人都知道,许多事往往必须经历无数次的挫折与反省才能成功,如果妄想一蹴可及而投机取巧,都只能收一时之效,绝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正是“欲速则不达”。而前人早有明训:从来疾行无善步,缓一着,再加一层深思,所成就的自然不差。
  所以,做人做事必须踏实做好基础的工作,才能建立宏大的功业。
  145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译文
  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的晚霞十分光彩夺目,而一年即将过去的时候,金黄色的橙橘更是芳香四溢。所以,有德的君子到了晚年,更应该有焕发的精神。
  人生智慧
  人们确实应该具有“老当益壮,大器晚成”的精神,只有如此人生才不会有遗憾。事实上,四五十岁的中年正是一个人奋发有为的黄金时期,而且人通常在有了一定年纪之后,智慧和见解才会日臻成熟,做人做事各方面也才更显老练,不像年少时似懂非懂、易凭一时血气之勇。
  君不见,夕阳的光彩炫目,而岁暮之际采收的橙橘更是馨香!人到晚年如果不能老当益壮,反而抱着“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消极态度来处世,那就太戕害自己的生命力了。
  146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
  译文
  老鹰站立的时候像是在沉睡,老虎行走的姿态有如生病,这正是它们准备以利爪扑食吃人的手段。所以,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培养出肩负重大责任的毅力。
  人生智慧
  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遇事绝对沉着坚忍,不会有丝毫轻慢夸耀的念头。
  那些自我夸耀,深怕别人不赏识自己的人,通常不知天高地厚,对事也只是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常言道“一瓶水不响,半瓶醋晃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是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否则很容易招致周围人的忌恨,所以先人才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名言,就是在告诫后人不可夸示才智。
  147过俭者吝啬过让者卑曲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
  俭朴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太过了就会流于为富不仁,成为斤斤计较的守财奴,反而会伤害到和朋友之间的往来;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太过了就会变成卑躬屈膝、处处谨慎小心的人,反而会让人有好用心机的感觉。
  人生智慧
  古有明训:“君子以勤俭立德。”又说:“俭者心常富。”由此可知,“节俭”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美德,更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不过,君子的俭朴是合理的节用,并非贪而不舍。
  换言之,君子对于财富名利看得很淡,所以可以崇俭养廉。但世人的节俭往往变成吝啬,是不舍得花用钱财,而对人对己百般刻薄。另外,谦让也是美德,但过分了就变成谄媚,同样不合乎情理,所以孔子才说“巧言令色足恭”。可见,做人做事必须坚守中庸之道,否则过犹不及。
  148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译文
  仁慈博爱的人心胸宽阔,所以能够福禄丰厚而且悠长,对任何事都表现出宽宏大度的气魄;浅薄无知的人心胸狭窄,所以福禄微薄而且短浅,对任何事都表现出短视近利的样子。
  人生智慧
  常言道“傻人有傻福”,傻人的心地憨直、性情纯真。反之,心地狡诈的小人好用心机,凡事只讲利害不顾道义。在现实社会中,比起善于钻营的小人,傻人总是任劳任怨,但求尽其本分地做事。
  或许小人能靠机诈成功于一时,但因为他们凡事都只顾眼前而不计后果,所以得到的利禄往往转瞬即逝。而傻人即使没有建立伟大功业,但活得踏实快乐,福泽也绵长。恶不可即就 善不可即亲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译文
  听到别人有了过错,千万不要立刻就起了憎恶的心理,恐怕是颠倒是非的小人为了渲泄心中不满而捏造出来的;听到某人做了善事,也不要立刻就去亲近他,恐怕是奸佞之徒为了进身所制造出来的。
  人生智慧
  做人应以理智处世,才能避免因一时不察而成为居心不良者利用的工具。一般人在听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通常都会表现出憎恶的样子,而听到某人有善行,就会立刻产生亲近的念头。但在未能进一步了解内情,作客观判断之前,如果立即产生闻恶厌憎,闻喜即亲的反应,往往会使受冤的当事人遭受极大的痛苦,或让小人得逞心机。
  为此,做人不能只听信片面之词就贸然相信,对任何事都必须多加思考、多加观察,以免使自己犯下识人不察的错误。
  150刻则失善人滥则招恶友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
  用人不可过于苛刻,否则那些有心效力的人都会纷纷离去;交朋友不可过于浮滥,否则那些善于逢迎谄媚的人都会设法接近你。
  人生智慧
  “刻则失善人,滥则招恶友”是立身处世、成就事业不可不牢记在心的箴言。与人相处的分寸该如何拿捏的确不容易,只是如果希望别人怎么待你,自己就必须先怎样待人。例如,企业经营者如果希望员工对公司尽心尽力,就必须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如果员工为公司创造利润却得不到任何奖励,反而缩减员工福利来增加利润,那么员工即使没有纷纷离去,也会以怠工等方式来自行平衡所付出劳动与薪酬间的差距,得不偿失的终究是企业经营者本身,所以说“酷则失善人”。
  此外,结交朋友不可浮滥,否则结交到恶友,吃亏的始终是自己。
  151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译文
  不能因为心情愉快就轻易许下承诺,不能借着醉意就乱发脾气,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惹是生非,不能因为精神疲惫就有始无终。
  人生智慧
  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等“四不”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因为轻诺、生嗔、多事、倦怠四者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换言之,人们最容易因为外界的影响而犯下轻易许诺、借酒发怒、冲动滋事及怠惰疏懒等错误。有许多憾事的发生,都是因为犯了上述错误而导致,例如最常发生的青少年斗殴事件,其中不乏原本是好友聚会,却因口角而反目的情形,然探究事发原因,往往都是酒后一言不合而冲动滋事。
  如果当事人能做到“四不”的做人原则,即使话不投机,也能控制情绪,而不致以如此不堪的局面收场了。
  152责人宜宽责己宜苛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译文
  要求别人的原则是,要像对待没有过错的人般来宽恕有过错的人,这样才会使犯错的人在心平气和当中自我反省;要求自己的原则是,要像有了过失般来责求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品德进步。
  人生智慧
  常言道:“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当我们发现他人犯错时,应以宽容之心予以看待、劝导,使之下不再犯即可,切勿责之过严,以致对方心生怨恨,那就有违我们规劝他人的初衷了。
  而看待自己则应力求严谨,正因为一个人要觉察自己的过失比较困难,因此更应时时谨慎,如此,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益加增进。
  153乐贵真趣景不在远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译文
  能获得趣味的事物不在多,只要有盆池拳石的小小空间,山水景色的意境就已经俱全;能领会大自然景色的地方也不必远求,只要坐在竹屋茅窗下,清风明月的情境就已够空阔了。
  人生智慧
  所谓“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任何事物无不自成天地,如果能以活泼的心来看待,哪怕只是盆池拳石,也能体会到自然景色的真趣。可惜人们往往执著,总认为要调剂身心就非得置身于名山大川之间,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心思不静,就算让他身临其境也无法获致宁静。反之,如果拥有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情趣,就算结庐在人境,也能领略自然真趣。
  所以,要怡情养性何必舍近求远,只消求诸自己胸中,同样能获得趣味。
  154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译文
  相对于宇宙空间来说,山河大地只是一粒尘埃,何况人类更是微尘中的微尘;而相对于宇宙时间来说,血肉之躯到头来终归是泡影,何况身外的权位名利更是泡影中的泡影。所以,一个没有至高智慧的人,是没有一颗彻悟的心来明白这种道理的。
  人生智慧
  人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代文豪苏东坡虽然在宦途失意,但气度恢弘的他,尽管生活窘困、波澜重重,却从未因此颓唐丧志,始终保有一颗温柔细腻的诗人心,正是如此随缘自适、旷达处世的胸怀,才造就其坦荡多彩的人生。
  诚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人必须面对自己的有限性,领悟以个人之力不可能穷尽万象、事事务取,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又岂能悟得“万象皆空幻”的真义呢?
  155短暂人生何争名利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译文
  在电光石火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长短,能争得多少的光阴呢?在如蜗牛触角般极小空间里争强斗胜,又能夺到多大的世界呢?
  人生智慧
  人们常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精彩与否。”人生如梦,也像一场戏,而每个人仅有一次演出机会,不能重来。这人生的舞台究竟有多大?人们所能发挥的潜能又是否无限大呢?《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姑且不去深究这则神话故事所体现之“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仅就故事情节来看,看到的将只是夸父既愚且痴的行径。
  就此而言,世人对于物欲的执迷与夸父之欲追日影何异?人一再想与天地作非分之争,到头来却什么也争不到,只是徒将心力浪费在无谓的满足物欲之上,而未能去发掘生命的内在价值,结果只有虚度此生了!
  156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澹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译文
  听任他人去争名逐利,但不因为别人醉心名利就疏远他们;恬静闲适是为了顺应自己的本性,但不因此而夸耀自己清高,不沉迷于名利的竞逐。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一切的事物和道理所羁绊,也不为虚无的道理所困扰,能做到这样就能使身心自由自在了”。
  人生智慧
  不为外物所迷、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士向来为人敬重,其实恬静淡泊乃是顺应自己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值得标榜的,只是许多人并非真正安于恬淡,历来就有不少人靠博取清高的美名,进而致仕。人生存于现实社会之中,不可能离开外物而生活,许多引导人们摆脱外物羁绊的道理,事实上都是虚无的道理,目的是使人免于外物的诱惑,而能保住本性。
  人要领悟真性,就必须再摆脱包括引导修行的虚无的道理等一切障碍后,身心才能真正自由自在。
  157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译文
  时间的长短是出于心理感受,空间的宽窄是基于心中的观念。所以,对心灵闲适的人来说,一天的时间比千年还要长,而对胸襟开阔的人来说,狭小的房间也犹如天地般宽广。
  人生智慧
  个人在一念之间的想法,往往左右了对外在事物、环境的感受,诸如对时间长短、空间宽窄等等感观均是如此。所以,人们常说“韶光易逝”,美好快乐的时间总是感觉过得特别快,而等待的日子则特别觉得难熬,所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度日如年”,这两者的差别系因心理感受不同所致。至于判定空间的宽窄与否,则是取决于心理上是否知足,能知足即使是斗室也感觉像拥有天地般宽阔,不知足则纵有万顷空间也嫌不够。总之,人生乐观与否,全系乎自己一念之间。心胸如果宽广,则海阔天空,事事从容有余。反之则每日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其实一切的悲喜得失,都取决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不是吗?
  158知足则仙凡异路善用则生杀自殊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译文
  对日常生活里的一切事物,能够感到知足的人就像处于仙境般快乐,不能知足的人就如同处在凡境。凡是世上的因缘,懂得善加运用便处处都是生机,不能善加运用则处处皆是危机。
  人生智慧
  不可否认,不安于现状是刺激人们力争上游的动力之一,但人们在追求所谓更优质生活的同时,却往往堕入物欲之中,变得不知满足,耗尽心力于外物的追求之上,使自己生活在争权夺利之中。这样的人生快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而永无止境的追求只会让人陷入痛苦深渊。反之,知足、懂得享受人生乐趣的人,则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换言之,知足的人着眼于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并善加利用且珍惜它;不知足的人则在意自己所欠缺的事物而执意强求,结果非但未必能获得,还可能失去原本所拥有的。
  所以说“知足常乐”,对于外物的追求当适可而止,才能真正享受人生乐趣。
  159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译文
  攀附权贵者所招致的祸害,往往悲惨且快速;而安于恬淡而安逸的趣味,最平淡也最长久。
  人生智慧
  雨势强劲的雷阵雨,往往下几个钟头就会停,而细雨却能连下数日,甚至数月,一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述“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趋炎附势者因依附权势所得之荣华富贵,就如同雷阵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其祸既惨又速。
  只有不贪求名利、不趋炎附势的人,才能过着既悠闲又快乐的生活。一个贪慕虚荣的人始终是最大输家,其用最珍贵的人格与尊严来换取昙花一现的荣华富贵,自投于危机重重的罗网之中;反之安于恬淡的人,宁为清贫不为浊富,始终坚守其俯仰无愧的人格,所以任何可能损伤生命的祸事都不会上身,日子过得既悠闲又快乐。存道心 消幻业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译文
  当色欲像火一般炽热之际,如果一想到疾病时的痛苦,兴致便会像已经冷却的灰炉一样;当名利的享受甜美如饴时,如果一想到死亡的结果,就会有如嚼蜡似地毫无滋味。所以,人们如果常常忧虑疾病和死亡,也可以消除罪恶而增长义理之心。
  人生智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当欲念正炽盛之际,如果能三思而后行,就可以消除罪恶,提高修养。尤其最诱人之事物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最大的危机。
  例如现今之“先享受后付款”的消费形态,虽然信用卡的使用是时代趋势,然而许多持卡人却不知节制,结果刷得痛快,付得痛苦,直到被循环利息压到喘不过气来了,才懊恼自己怎么刷了这么多。如果持卡人在尽情享受不必付现的刷卡乐趣之前,能先想想这般消费毫无节制的可怕后果,相信就能克制“想要”购买物品的冲动,而将钱用在真正“需要”购买的物品上了。
  161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译文
  和人争前抢进的道路是狭窄的,如果能够退后一步,道路自然宽广一步;太过浓艳的滋味最容易使人生腻,如果能够清淡一分,滋味反而更历久弥香。
  人生智慧
  积极上进原本是件好事,但如果好胜心太强,导致事事强求,则会变成好与人争,如此反而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人与人之间只要存在竞争心理,双方就很难成为朋友,也很难不伤害到彼此,结果不是踩着别人往上爬,就是两败俱伤。当今商场上,同行业之间经常为了竞争生存空间而相互较劲。而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也常起于彼此相争,如果每个人都能抱持着“退步宽平,清淡悠久”的人生观,对凡事不强求,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多余的纠纷了,这样也容易营造出双赢的局面。
  162修养定静功夫临变方不动乱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译文
  在事务繁忙的时候,要想能保持冷静而不至于乱了理性,就必须在平时培养清晰敏捷的心神;而想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产生恐惧之心,就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对人生有所彻悟。
  人生智慧
  只有已经彻悟人生的人,才能做到“不乱性、不动心”,历来多少贤能之士都拥有这般豁达胸襟,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话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震憾着千百年来的人们。
  古人所留下的嘉言懿行足可取法,也启发我们要从平时的修养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163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译文
  根本不必特意驱除夏天的暑热,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能使身心清凉;也不必去勉强驱赶贫穷,只要能消除对贫穷的忧愁,就能使心境常处在安乐窝中了。
  人生智慧
  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这是佛家所提倡的修行功夫,对此修炼达于炉火纯青境界者,就能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除文中指出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能使身体常处在清凉台上之外,在面临他人的恶意抨击时,这种修行功夫也能化尖如利箭的攻讦恶语为软钉,使其无法伤及自身。
  至于贫穷,要看人们用什么立场来界定,完全是观念问题,例如安贫乐道的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是穷困的,但他自己却感到充实而富裕,原因正是其心不为贫穷所累,内心才能常保安乐。
  164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译文
  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要想好退路,才能避免进退两难的灾难;当着手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先计划停手的时机,才能免去骑虎难下的危险。
  人生智慧
  凡事都有其循环的道理存在,有进就有退,有成功就有失败,所以做人除了要懂得未雨绸缪外,还必须能随机应变。但是人们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忘记“物极必反”的道理,不是观察不清就贸然投入,就是不懂得适时抽身,非把自己逼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地步,才来懊悔不已。
  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周全计划,以免因为无法控制事情的发展而平白遭受损失。
  165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译文
  贪得无厌的人,有了金银却还怨恨得不到珠宝,封了公爵却还怨恨未拜侯爵,这种权豪无异于自甘沦为乞丐;知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汤也比吃山珍美味来得香甜,而穿布袍也比穿华贵的衣服还要感觉温暖,这种平民实际上比王公贵族还要富足。
  人生智慧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有如无底洞,诚如文中所说“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这似乎是人的通性,只有少数胸襟豁达的人才能领略知足常乐之理。其实,吃山珍海味和粗茶淡饭一样都能让人吃饱,穿粗布棉袍和狐袄貂裘也同样能让人保暖,只要基本的生活需求可以满足就已足够,又何苦得寸进尺,为满足物欲而费心伤神呢?必须明白,人的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如何能争得万物呢?
  何不放下争物之心,致力于增进自己的德业,如此才能拥有真正富足的人生。
  166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矜名不如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译文
  喜欢夸耀自己的声誉,还不如躲避名声来得有意义,而熟练事物固然是好,但对事愈练达者,操心处便越多,哪里比得上省一事少一事来得悠闲自在。
  人生智慧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肥”、“树大招风”,这两句话都能说明人被盛名所累的道理。的确,人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就会丧失了自由的权力,无法再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了。因为,“名人”是众所瞩目的焦点,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且必须朝着人们期待的路走,不再能够从容做自己。
  所以,聪明的人会尽量躲避名声,以免受到虚名的牵累而白白牺牲掉自由。再者,能者多劳,通达事理的人由于精明能干,凡事都抢着去做,结果不得悠闲自在不说,还可能惹来满身是非呢!
  167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译文
  山川林泉是风景秀丽的地方,可是一旦沉迷留恋就变成了庸俗喧扰的闹区;书法绘画是一种高雅的趣味,可是一旦贪爱痴迷就成了市侩之物。所以,只要心地不受外物的浸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之所也如同身处仙乡,如果内心有了系恋,即使处在乐土之中也有如置身苦海。
  人生智慧
  再高雅的事物,一旦沉迷留恋就会变成庸俗不堪的俗物!但并非是事物的本身由雅变俗,完全是因为人对事物的用心产生变化所致。诚如文中指出“山林胜地变市朝”、“书画雅事成商贾”之例,君不闻有句话适用于某些名胜之地:“只要顺着垃圾走,就能找到出口。”虽极讽刺,但也印证了山林胜地变市朝之说。再者,书法绘画原本是高雅的趣味,然而当某一名家之作蔚成风尚后,就会变成俗物了。
  所以说,雅俗之别完全出于人心的反应。此外,苦乐的差别也不在于环境本身,而是出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感受,如果人心系恋外物,则乐境成苦海;若不受外物所浸染,则即使置身花花世界,也犹如在仙境。
  总之,雅俗、苦乐都系乎于一心。
  168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译文
  在喧闹嘈杂的时候,平日所记忆的事物都会浑然无知地被忘掉;在宁静安谧的地方,从前所遗忘的事物也会恍然浮现眼前。由此可见,宁静和烦躁稍一分出,心神的昏昧或灵明就立即不同了。
  人生智慧
  在喧闹嘈杂的环境中,人的情绪会跟着浮躁起来,精神意念也不易集中,所以连平日记忆清楚的事,都会被忘得干干净净;反之,在宁静的环境下,由于心神宁静、意念集中,所以原本已经遗忘的事物又会乍然浮现。人们普遍认为紧张的生活才是充实的,但如果一味紧张,生活就会变得杂乱。人生是需要沉淀和思考的,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如果你走得太匆忙,没有时间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你只能是匆匆滑过,在世界上很难留下什么痕迹。
  169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译文
  在芦花纷飞之下,以白雪为床、浮云为帐,可以吸收天地间的自然精气,保全一分宁静;用竹叶做酒杯,一边吟啸清风、玩赏明月,可以摆脱红尘俗世的繁华喧闹。
  人生智慧
  作者在此勾勒出一幅神仙般的隐居生活,那种充满雅趣的生活,是忙碌的现代人理想的生活蓝图。人们花费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打拼,为的就是将来能享清福,很多人常说“将来退休后要远离尘嚣”。其实只要愿意,平常就可以接受大自然的陶冶,来荡涤自己一身的尘气。再者,也可以用“心”去贴近大自然。
  换言之,如果心灵保有一分宁静的气息,即使置身在纷扰的尘世,也能心旷神怡,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叙述最能呈现这种雅趣。
  170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译文
  远离俗世修炼正果的道理,就在经历世事之中,根本无须离群索居、与世隔绝;领悟心性的功夫,就在竭尽自己的心力之内,根本无须断绝一切欲念来使心寂然不动。
  人生智慧
  有些人认为俗世有太多的诱惑,所以修行必须与世隔绝,才能专心致志地修炼正果。殊不知“大隐隐于市”,真正领悟心性的人,内心澄澈如镜,虽照见外在一切事物,但丝毫不受影响,而在经历世事中修得正果。
  有一则故事,内容叙述一位和尚师父为了怕弟子犯色戒,所以经常对从未见过女人的弟子说“女人都像骷髅般可怕”。弟子对师父的话深信不疑,在他的印象里,“女人”就是极其丑陋、恐怖的代名词。直到有一天,弟子遇上了一个美丽如花的女子,他很好奇为什么这个人和自己所认识的其他人都不一样,后来弟子在得知那即是“女人”后,便喃喃自问道:“为什么她不像骷髅?”
  就故事来说,和尚师父是为了断绝弟子可能会对女人产生的遐想,所以刻意丑化女性的形象。然而,这样真的对修行有帮助吗?如果弟子的心性还不坚定,可以让他凡心大动的又岂只是女人而已;反之,如果弟子已彻见心性,就算面对诸多诱惑也仍能保持寂然不动,根本无须刻意去断绝所有的欲念,不是吗?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
  我如果不期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为饵来诱惑我呢?我如果不竞相追逐功名,又何须忧虑官场中所潜伏的各种危机呢?
  人生智慧
  常言道“祸福无常,惟人自招”,荣辱祸福并不会无缘无故加诸在任何人身上,大多都是世人自己招致的。
  有一则童话故事,内容描述在木偶村里,木偶们以白点和灰点来分别彼此的优劣,表现良好的会被贴上白点,表现不佳的则贴上灰点。其中有一个老旧不堪的木偶,身上早被其他木偶贴满了灰点,因此他总是垂头丧气。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女木偶的身上没有任何一颗点,令他大感讶异,因为木偶村的每个木偶身上至少都会有一、二颗的白点或灰点。他好奇地问女木偶原因,女木偶告诉他自己身上贴不住任何点,并将他带到木匠跟前。他向木匠倾诉自己的苦恼,木匠听完后和蔼地告诉他,如果不期待被贴上白点,那灰点也不会为自己带来烦恼了。经木匠一番开导后,被贴满灰点的木偶终于放下对白点所象征之荣誉的坚持,此时,他身上的灰点竟也开始剥落了。
  荣辱祸福就像故事里的白点、灰点,一切都是人们自己招致而来的。
  172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译文
  一个财富积累得太多的人,整天都忧虑自己的钱财被人夺去,可见富有的人不如贫穷的人那样无忧无虑;一个地位尊贵的人,整天都患得患失地担心会丢官,可见为官不如平民那样常感安乐。
  人生智慧
  所谓“富者多忧”,财富往往为人招来祸端。家财万贯的人,整天都忧心别人觊觎自己的财富,还经常怀疑他人接近自己是别有用心。由于与人接触时总是多了一层顾忌,所以容易让对方觉得有隔阂,甚至觉得被轻视,而心生不满。所以说“多藏者厚亡”,或许就因此而得罪他人;另外,身居高位的人也有其忧虑,他们每天都担心拥有的权势和地位会失去,所以不如平民百姓的“无官一身轻”。事实上,人的苦恼正来自于放不下财富、名位等外在事物。得不到的时候日思夜想,费尽心思去争取,总以为自己一旦拥有财富名位就会心满意足。然而如愿拥有时,却又患得患失,反而活得更不安乐。
  人之所以努力奋斗,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烦恼却不减反增,那么人们的努力又有何意义呢?
  173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译文
  人如果能从老年回头来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如果能从落没世家再回头去看繁华奢侈的生活,就可以摒除穷奢极侈的念头了。
  人生智慧
  世人如果能够消除欲望,凡事不争强好胜,人生不如意之事就能减少大半。世上的事往往相伴而行,诚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利害得失往往是一体两面,所以说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
  人生几何?如果只是一味争长论短,实在愚不可及,应该建立豁达开朗的人生观,对一切泰然处之,才能拥有愉快的人生。
  174世间原无绝对安乐只是寻常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译文
  天地间的事物往往是相互对立的,有一个安乐的境遇,就会有一个痛苦的境遇随之而来;天地间的事物往往又互为补偿,好的境遇和不好的境遇总是交替出现。所以,只有平平凡凡安分守己,满足于家常便饭、没有官位的自然光景,才是最快乐的境界。
  人生智慧
  俗话说“有一利就有一弊”,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彼此对立又互为补偿的,所以,看事物要用辩证的方法,就不至于走极端,因为凡事都有它相对应的一面。就此而言,一个生活无忧无虑的人,在某些方面必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苦楚;而艰苦度日的人,也必有令人称羡之处。所以,人何必相争呢?不如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在平凡之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真正乐趣。
  175猛兽易伏人心难制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译文
  眼看西晋就要灭亡了,却还有一些达官贵人仍不知觉悟地在那里自夸武器精良。人死后身体就要变成北邙山狐兔的食物了,又何必那样爱惜财物呢?古语说:“野兽容易制服,而人心难以降伏;沟壑容易填平,而人心难以满足。”这句话真是道破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智慧
  作者在文中引用的古语指出“人心难以满足”,事实上人性的无知和贪婪往往为人类自己带来苦难。
  史书昭昭,记载着西晋亡国之际,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还不知觉悟。每每在危急存亡之秋,人性中的善与恶都同时被激发出来——抗日期间,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捍卫国土,响应号召,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大发国难财,殊不知国破家何在?真是可悲之至。
  176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译文
  只要心中没有烦恼,所到之处就都是青山绿水的祥和景致;而只要本性中保有化育万物的爱心,则举目所见无不是鱼跳鸟飞的悠然景观。
  人生智慧
  犹如佛家所说,升往天堂或堕入地狱,全系乎一心。当人思虑澄明,心中没有烦恼,不为欲念所惑的时候,便升往天堂。反之,为物欲所惑而心生烦恼之际,便堕入地狱。
  由此来看,人如果想不被烦恼所困扰,就必先去除欲望。如何能办到呢?凡事知足随缘、不强求,就可以令人免于烦恼,并使人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
  177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译文
  能不受任何事物所迷惑而保留一片纯真,并非就能看空一切,执守于外在物相虽然不能得到真理,然而破除物相的迷惑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请问释迦牟尼佛要如何解释?身在世俗之中要有超俗的修养,舍命以逐物欲固然是一种痛苦,但断绝一切欲念也是一种痛苦,如何应付痛苦只能听凭自己的修为操持。
  人生智慧
  只有领悟真理,才能不再执著于外在的物相。但是一般人为了不执著于外在的物相,往往又坠入了虚无的偏空里,如此又违背了真理。所以,不论是偏于空或有,都是违背真理的偏见。对此,释迦牟尼所给的答案是“在世而出世”,要人努力修身养性来领悟真理。这里不要去考究深奥的佛理,单从做人结世的角度来看,出世和入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不应绝对化,做事不要走极端。
  178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现今的人一心追求没有杂念的境界,可是却又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能做到让先前的杂念不停留在心中,后来的杂念自然不会来到。亦即只要把握现在,将眼前的俗务随缘打发去,自然就能渐渐进入没有杂念的境界了。
  人生智慧
  一般人对于不如意的往事,通常会一再反复追想,并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才能淡忘。但往者已矣,应该好好把握现在,别一味地沉浸于过去,才不会使得眼前的事受到影响,又成为未来追悔的事件。
  换言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人应该以更开阔的胸襟活在当下、迎接未来,如此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179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译文
  天性澄明纯净的人,就是饿了吃饭、渴了饮水,总都是在调剂自己的身心;心地沉迷的人,纵然谈论禅理、解释偈语,也都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
  人生智慧
  人生的道理就在自己身上,不必刻意外求,也无须拘泥形式。
  所以,只要本性纯真,即使没有落发为僧,修行的功夫也不会不如出家修行者。反之,一个不能扫除物欲的人,即使整天讨论佛理、研究禅学,也始终无法彻见自性。因此,一个人只要能保有纯真本性,就会自见天机,根本无须借助外力来获得。
  180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译文
  人的心中有一个真实的妙境,不需要美妙的音乐就能使人感到闲适愉快,也不需要焚香煮茶就能让人感觉清新芳香。这是心念澄净、心境虚空,同时忘却忧思愁虑、解脱形体束缚之故,所以才能自如地悠游在妙境之中。
  人生智慧
  世人千方百计追寻的美妙境界,其实就存于自己的心中,只要你心无妨碍,自然就能得到,根本无须向外索求。但很多人以为,要求得让人身心无拘无束的妙境须向外求,所以,希望宁静的人往往避开人群,到深山里去寻求安静;想要断绝欲念的人,选择出世修行。
  其实,只要断绝俗世的名利与物欲,保持意境空灵,就能摆脱所有的烦恼,使自己悠游在生活的乐趣之中。
  181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译文
  天地间的万物、人世间的一切情感,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如果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纷纷扰扰各不相同,如果用通达的眼光来看,则样样都平常,何必要去加以分别和取舍呢?
  人生智慧
  人们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万事万物均加上主观想法,所以看出的万物自然大有分别。至于通达的人,则不以自我为中心,而用超越世俗的眼光去观察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万物是一体的。
  可见,不论对人、对事或对物,只要能本着大公无私的平等态度来对待,就能不受外物俗情的牵绊,又何必去分别、取舍呢?
  182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译文
  是否能摆脱世俗的烦恼,完全取决于个人之心念。如果能真心领悟,就是屠户酒肆也会变成极乐净土;否则,纵然喜好清雅,与琴鹤花草等为伍,魔障终究还是存在。俗话说:“能够摆脱尘世才能进入领悟的境界,不能悟道的僧人和凡人并无不同。”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人生智慧
  人的存心,是决定自己是否能自诸多痛苦中解脱的关键。只要能够彻悟,不论外在环境如何,都跟置身极乐净土一样。反之,如果无法看透尘世,就难免受到杂念的侵扰,无法静下心来。
  所以说“了心悟性,俗即是僧”。由此看来,人是可以决定自己的苦乐悲善的,这一切完全依凭心念的清净与否。
  183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译文
  如果由我来主宰事物,得到不会欢喜,失去也不会忧虑,大地到处都徜徉自适;如果由事物来役使我,不顺遂时就会恼恨,顺利时又会恋栈,而只要一点微小的事就能使人感到困扰束缚。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人生智慧
.由自己来主宰事物,则万物为己所用,而得与失取决于尽力与否,一切操之在我,失了一物可另取一物,所以得之何喜,失之又有何忧?相反,如果自己受到物质的控制,则会患得患失,心境随着事物的顺逆而转,时时都感受到无形的牵制。
.这两者的差异,就在于役物与役于物,人生的苦与乐、迷与悟都受到役于物与否所影响。
.184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译文
.试想在还没有出生前有什么形象面貌,再想想死后又是什么景况,那么一切的念头便会冷却消失,内心归于宁静,自然可以超然物外,悠游于各种形象之前。
.?人生智慧
.人在出生前究竟是何种样貌?死后又是什么景况呢?究竟有没有前世来生?这类问题,有多少哲学家曾经费尽心血苦心探求,但总得不出具体的答案。对此虽无法确切肯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人在出生时是赤手空拳来的,死的时候也带不走一丝一毫。
.所以,做人何必斤斤计较呢?
.185雌雄妍丑一时假象
.优人傅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弈者争先竞后,较雌雄于著子。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译文
.演戏的人擦粉涂口红,将美丑都交付给化妆笔的笔尖,歌舞散场之后,那些美丑哪里还会存在?下棋的人竞相在棋子之间比较胜负,一旦棋局结束,棋子收了,刚才的胜负又在哪里呢?
.?人生智慧
.人生不过几十年,一切是非成败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所有的事物在瞬间都会成为过去,就如同再精彩的戏,也终有散场的那一刻。由此可知,人生短暂,转眼即逝,不管你怎样斤斤计较,如何费力钻营,到最后,等待你的都是一样的结局。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苦费心机,谋富觅贵而不择手段呢?
.186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
.当内心的修养还不够坚定的时候,就应该远离尘嚣,使心不会受到物欲的引诱,就不迷乱,这样才能领悟清明的本性;如果操守已经坚定,就应当回到熙攘的尘世,使心在物欲的引诱下仍能不迷乱,好来修养圆通的灵机。
.?人生智慧
.虽然说只要心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真正的平静,但这是针对操守已经坚定的人来说。对于内心的修养还不够坚定的人而言,初步阶段应该远离尘嚣,以助其领悟清明的本性。两者的目的性不同,所以采用的修身方法也不同。对操守已坚的人,要试炼其除了了悟清明本性外,是否也有定力,所以要在尘嚣中接触物欲的引诱,必须通过考验才能培养出圆融质朴的灵性。
.至于修养还不够的人,例如思想尚未成熟的年轻人,由于心浮气躁,如果不将其与物欲横流的环境隔开,他们就很容易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中。
.187福祸苦乐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译文
.人生幸福的境遇和灾祸的局面,都是由自己的欲念所造成。所以释迦牟尼说:“对名利的欲望太过炽热就会掉入火坑,贪婪之心太过强烈就会陷入苦海;只要有一丝清净的念头便可使火坑变成水池,有一点觉醒的念头便能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可见念头略有不同,人生的境界就大不一样,不能够不谨慎啊!
.?人生智慧
.一个人表现在外的言行举止,和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人生观等,全都起于一念之间。换言之,人生的祸福苦乐全是自招,所以人要随时保持平和常喜的心境,这就必须从平时的养心功夫做起。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一般人常见的欲念,例如追求名利、物质享受等,都是妨害养心的最大障碍,而欲求不满是陷自己于苦海的罪魁祸首。要想摆脱这种煎熬,重新找回心的自主力量是惟一法门,只要心中的欲望减少一分,心的自主力量便增强一分。
.所以,要想拥有幸福的境遇,就先从寡欲做起吧!
.18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译文
.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求学问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流汇聚自然能形成沟渠,瓜果成熟之后会自然脱离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人生智慧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众所周知,在此作者再提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例证都是在勉励人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只要努力不懈,终有成功的一天。另外,作者也劝世人不要强求,而应顺应自然,等时机到了自然能获得正果。
.但人们多不能领悟这个道理,所以每每令自己陷于苦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