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恩科技真黑:江城Waltz-德国领事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58:00

        在沿江大道130号,现武汉市政府大院内,为原德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895年以后。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下半层,另有一附楼。 

1888年(光绪14年),德国领事馆未建立前,德国商贸业务均由英国领事馆代理。随后德国商贸日益发展,遂提出开辟汉口租界要求。1895年9月,德国驻华公使绅珂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要求在天津和汉口两地开辟租界,与此同时德国外交大臣在柏林向驻德国中国公使许景澄施压,并提交“租界节略”,其中声称“中国通商口岸之有英国租界,或间有法国租界已多年矣,故德国亦应在相宜口岸商划租界”。

当时清政府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际,德国因“还辽”有功,遂被迫同意在天津和汉口开辟德国租界。1895年10月3日,清政府派湖北汉黄德道江汉关监督恽祖翼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施妥博在汉口签订了《汉口德国租界条款》。

 汉口德国租界一俟划定后,即于1895年底筹建领事馆官邸。委托景明洋行德籍工程师韩贝礼规划设计。整个楼房建筑面积为3202平方米,周边采用两层券廊处理,黄色拉毛外墙,红瓦坡屋面,屋顶上设有德式花饰,色彩鲜明而协调,大楼耸立于绿色草坪上,十分耀眼。

主入口设在正中,有门斗凸出,正面用条石砌筑台阶,两边做坡道可直接驶进汽车。屋顶中设有塔楼,塔楼四侧开半圆形天窗,既满足了室内采光要求,又丰富了建筑立面,并且塔楼顶有德式花饰。楼顶四角各建有1个小圆尖塔。内部木工精细,并雕有精美花饰。具有典型德式建筑风格。在周正的楼顶四角,均建有一个小圆尖塔,这种塔在西方建筑中较常见,但到后来却发展成为一种建筑风格,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单纯装饰,而尖塔内部木工精细并雕有精美花饰,无实用功能,却成为整栋房屋的亮点。

在这座正楼的斜对面,是一栋二层砖木结构的附楼,是领事馆工作人员办公用房,虽其外形与正楼相似,但却没有屋顶塔楼和四角小圆塔等一类装饰建筑,故显得平淡无华。两楼房前均各有草坪和花坛,绿化面积较大,四周砌有围墙,从中显露出德国田园风光。

1899年5月30日,德国驻汉领事馆为迎接德国普鲁士享利王子率德国东洋舰队莅汉访问前,即着手拔款26万5千海关两,修建了0.75公里长的沿江道路和防水江堤,,以便隆重接待。

当德国驻汉领事馆建成时,还在屋顶上嵌立了一个镏金鹰国微,鹰嘴则朝向武昌湖广总督府方向,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1916年,为居住在汉口英、法两国侨民痛恨,而将德国国徽拆掉。当时中国的北京政府亦对德宣战而将汉口德国租界收回,改建为汉口第一特别区。

德国驻汉领事馆于1888年,1917年闭馆,1925年复馆,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式闭馆。

而今原楼房已部分改动,已失原建筑物风韵,如楼房周边二层圆弧拱圈安装上半圆形木窗,长廊亦为室内办公室用房,现为武汉市政府外事处办公楼,而整个大院为今武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从江滩的长堤上视线越过沿江大道,看市府外事楼

   

红瓦、黄墙、绿草地都被铁栅栏隔在了里面,给人的感觉是威严。

前人1910年时拍的德国领事馆照片,也是铁栅栏和卫兵守门

               

当时的一张明信片,清楚地再现了领事馆主楼和附楼及周围马路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