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藕塘碧桂园:终极帝国——封建末路的悲喜剧(努尔哈赤的奋斗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08:47

前言: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过看似辉煌的康乾盛世,也有过真实屈辱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从清朝开始与世界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满清的两百年,造成了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差距,清朝统治者所谓的康乾盛世,似乎也是笼罩在光鲜亮丽的肥皂泡中,只需列强轻轻拿起枪尖一戳,就破裂无痕了。无论是繁盛,是屈辱,是发展,是落后,我们都要面对,作为最后的王朝,清朝已经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兴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满清的奠基者努尔哈赤的步伐,走进离我们最近的封建时光。在此真诚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能够提出诚挚的意见,小生愿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成长,诚祝各位如意顺心。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一面崭新的旗帜在东北大地上竖起。

当强劲的西北风再次刮过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时(注意当时的东北还未曾开发,确实是“北大荒”),人们已无所畏惧,因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即将迎来她最为辉煌的时代。

努尔哈赤一步一步的走向赫图阿拉的中心,乃至整个民族的中心。汗坐在那里等着他。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现在,他终于稳稳当当的坐上了这个梦寐以求的位置。是的,这是他应得的。舍得舍得,现在他终于有舍有得了。

出生在官宦家庭的努尔哈赤并不像汉族书香门第那样从小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阅读圣人经典。对于这个马背上生活的民族来说,横刀立马、征战沙场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努尔哈赤的家族显赫,家中长辈在明廷当官的甚多。就连他的父亲和祖父也在建州混了个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官职。可是这些显赫的事迹似乎并未给努尔哈赤带来多么优越的童年生活。

由于母亲离开的早,努尔哈赤的童年似乎并不是玩泥巴、过家家度过的。努尔哈赤很小便学会了独处。孤独一直陪伴着他,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其实他多么渴望能有母爱,能有一双大手牵着他去放羊骑马。父亲日理万机,自然没有时间理会这个毛孩子。可是他却不能没有夫人,于是他又为努尔哈赤找了位后妈。努尔哈赤终于等来了这位童年的重要人物。

事实证明,努尔哈赤的幻想破灭了。现实是残酷的。后妈并没有牵着他的小手去放羊骑马,她整天让努尔哈赤自己去干活。“你又不是我亲生的,干嘛对你好啊。”后妈这种愚昧的想法直到后来努尔哈赤发迹后才改变,只是到那时他已不领情了。即使这般,后来撰写清史稿的人也不免对这位刻薄的后妈抱怨上两句。要说努尔哈赤还真应该感谢这位后妈呢,如果不是让他早早独立,他又怎么能增长那么多见识,碰上那么多“贵人”呢?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2)

努尔哈赤19岁的时候就分家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他继母那里,她总是觉得家里多了个吃闲饭的。努尔哈赤也早就想离家独立了。对他来说,独自闯天下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努尔哈赤投到了当时一个潜力股的门下,成为了这位大明将军的得力门生。可是,历史却在他们中间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努尔哈赤的祖父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背叛了朝廷!当时的大明虽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但是仍以天朝自居,在这个国度,绝对不能有背叛和失败。努尔哈赤的贵人终于出场了。我们鼓掌欢迎这位镇守辽东长达30年的大将军李成梁。不过,将军这次的出场却是来者不善。他让人抓住王杲,直接就把他给咔嚓了。看来老李在对待叛徒上倒是不遗余力。接下来这件事情就更显现出老李的气度风范了。老李回家想了想,不对啊,总感觉不太踏实。他突然一拍脑袋瓜,想起来了,斩草必除根啊,不然就没得安稳觉睡了。于是大将军亲带大军前往征讨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这个人关系也和努尔哈赤亲近得很。他老婆是努尔哈赤的堂姐,所以他既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又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夫。这门亲既然攀上了,就注定是逃脱不掉了。终于,李成梁的大军兵临古勒寨下。问题就在这里了,努尔哈赤和他的祖父和父亲因为担心亲人的安危,也进了寨中。这下全部被围了。出也出不来,进也进不去。在这里还要提到一位关键人物——尼堪外兰。鉴于女真人在明朝的时候大多依附朝廷,所以此人找明朝这么个大靠山也不足为奇。朝廷也有意栽培他做女真的领袖。他也因此乐得为朝廷效劳。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多嘴,是个典型的长舌男。在他的上司李成梁面前,动不动就说谁谁谁不厚道,谁谁谁又怎么样了。最关键的是他抱错了佛脚,踩到了地雷,终致后来招来杀生之祸。你说你去当个女真首领安分守己有何不好,非要去给朝廷大将军献媚引路,你说你引路就引路吧,干嘛还骗那些守军说只要杀了阿台就封你为寨主,不然就屠城,你算老几啊,是不。结果吓得那些可怜的人们马上揣着阿台的脑袋屁颠屁颠的开门去了。这下好了,尼堪外兰是个不顶事的货色。城门一开,老李颁布命令:“全部干掉,一个不留。”哎,最悲剧的应该就是努尔哈赤的老爹和爷爷了,一个也成了刀下亡魂,另一个被活活烧成炭灰。

那么当时努尔哈赤不也在城中吗?他怎么就没事呢?关于这一点,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当时努尔哈赤根本不在寨里,他只是在外面接应他们;第二种是努尔哈赤被擒了,可是李成梁的夫人见他相貌堂堂,就把他给放了(请你不要再羡慕哥,哥只是长得比你帅一点)。笔者觉得后一种说法更可信一点,既然父、祖都进去了,努尔哈赤肯定也会进去保护他们的,又何须在外面接应呢?而且凭老李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应该也不会对他下黑手吧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3)

不管怎么说,努尔哈赤活了下来。活人就得做活人该做的事情。努尔哈赤没有抱头痛哭、一蹶不振。相反,他抓住了这个这个最有利起兵的借口,开始了自己的征战生涯。虽然他曾经的“贵人”李成梁杀了他的父、祖二人,努尔哈赤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知道,如果现在与老李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他既然连努尔哈赤的老爸和爷爷都干掉了,也不差他这一个。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替罪羊,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长舌男尼堪外兰,老尼如今也是今非昔比啊,由于给总兵老李带路剿灭叛贼立下大功,朝廷似乎有意栽培他做女真族的领袖。这下他可就不可一世,本来就是靠张嘴巴吃饭的。他立马就到处去宣传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光明前途”,殊不知死亡的气息正在慢慢逼近。

努尔哈赤的处境就差多了,老李感觉误杀努尔哈赤的父、祖,内心很愧疚,把他们的尸体送了回来,还送来了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给了个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虚衔,又将都督敕书也一并给了他。努尔哈赤心里和明镜似的,哼,你杀了我父、祖,此仇不共戴天,但是现在还没有实力反抗,暂时先把有用的东西留下了。于是努尔哈赤接受了明廷的敕封。

这位指挥使将军的军队实在是少的可怜,连盔甲也只有祖先留下来的十三副,十三副就十三副吧,总比没有强啊,不管如何,先宰了尼堪外兰这个畜生再说。这一年,努尔哈赤25岁,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真的敢和女真“未来领袖”尼堪外兰叫板?

万事开头难,努尔哈赤终于下定了决心,如果不起兵,就只能一辈子被人看不起。在他的心里,失去权力和自尊比死亡更痛苦。与其窝囊的活着,不如拿命去搏一搏,死就死吧。尼堪外兰,我定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努尔哈赤开始清点自己的兵马,这是一项毫不费力的工作,他骑着自己的马儿在队列前走了一遭,对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当然,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额亦都等人的支持,带领这百十号人,努尔哈赤开始了平生的第一次征战。

有了这个头号目标,他的方向便也非常清晰。带着起兵仅有的一百多号人就去为围攻尼堪外兰的老巢——图伦城。将领作战,有敌人来攻,得看看来势如何,若是小打小闹,可能只需坚壁清野,敌人收不到好处自然也就离去,这也是明朝边城对抢劫者的一贯做法。但是,这次这个女真“未来领袖”的举措却让人大跌眼镜。他连敌人的血腥味还没闻见呢,就像“伊拉克敢死队”一样跑掉了。努尔哈赤初战告捷,得到了一座城堡,至少可以扩充一下装备吧,这次的小试牛刀,让努尔哈赤尝到了甜头。但是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城的第一砖。路,还很远。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4)

努尔哈赤知道,尼堪外兰根本不足为惧,杀之如捻蚁耳。但是他也知道只有真正的将女真族人团结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孤胆英雄无论多么天下无敌,都比不上千军万马和权势金银。万历十二年(1584),他攻占了兆佳城和玛尔墩寨,降服了董鄂部;万历十三年(1585)率领部族进攻界凡寨,击败了界凡、巴尔达、萨尔浒、加哈、托漠河无补联军八百人,征服了浑河部。同年,又攻破安土瓜尔佳城,杀城主诺漠尼;万历十四年(1586),攻克鄂勒珲城,终于处决了他的仇人尼堪外兰,控制了苏克苏浒部。接下来的两年有先后收服哲陈部、完颜部。

从万历十二年到万历十六年这五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极力扩张,收兵买马,实力大增。今非昔比啊,所以大多数人都愿意归顺他。谁愿意放着光明大道不走,非要去撞枪口呢。然而此时,却有更大的敌人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弱肉强食是自古以来的生存法则,越是强大的人便越容易遭人妒恨,敌人也就会越来越多。努尔哈赤在这一方面都是深谙此道。他深知树大招风,所以在对女真内部用兵时,对周边邻居却是相当友好的。南有明廷,他恭顺的表示自己永远是大明的臣子,并且每年都像明廷进贡朝贺;西有内蒙,努尔哈赤知道,这是马背上的民族,目前他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对其进行比较大的军事行动,于是他便用金银财帛和联姻的方式对其进行拉拢;东有朝鲜,他也采用一系列友好措施与其称兄道弟,大家都愿意多一个朋友啊,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何必大动干戈呢?此时的明廷也大大地看好努尔哈赤,万历十七年(1589)封他做都督佥事,从此他也对明廷表示愿意履行地方官的职务,帮助明廷打理女真。然而,努尔哈赤的崛起还是让有些人犯了红眼病。

这就是海西女真。女真部共分为东海女真,海西女真,黑龙江女真和建州女真。其中以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实力最为强大。其他的两个只是两边倒,哪个强一点就依附哪个。建州女真的发展壮大严重威胁到了海西女真的实力。哼,小子,现在别看你翅膀硬了,那好,我就先来教训教训你。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场战争终于来了。

海西女真采用的还是先礼后兵的老法子。毕竟打仗不是过家家,那是要死人的。于是海西女真的叶赫部的首领就派人去和努尔哈赤谈判。来使很是骄狂,不把努尔哈赤放在眼里,说:“你们要将额尔敏或者扎库木的地区给我们叶赫!”这真是气死人了,我又不欠你的,干嘛给你啊。努尔哈赤就说:“土地又不是牛马,怎么能说给就给呢?”这个使臣也知道这种吃亏的事情谁也不会干,可是仗着主人叶赫的威风,他还是扯着嗓子大声说:“如果我们两国打起仗来,我能进入你的境地,你难道还能到我的土地上践踏吗?”努尔哈赤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立马抽刀断案,厉声说道:“你们这些个叶赫的贝勒大臣,什么时候亲临阵前、骑马上阵杀过敌呢?

好吧,谈判破裂。那就打吧,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这年九月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纠集了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锡伯、瓜尔佳、朱舍里、讷殷九部,号称三万联军,浩浩荡荡向努尔哈赤杀来。这下努尔哈赤的部下慌了。议论纷纷:“要是他当时答应人家条件现在就没这档子事了,这回玩完了。”大家一听说三万大军,顿时闻之色变。因为当时努尔哈赤仅有不足万人,顶多就凑个八九千人,除非他的兵能以一敌三,不然这仗,可真不知怎么打。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5)

看见下面的人如此惊慌,努尔哈赤开始去做战略部署了。第一:在敌人来的路旁埋伏精兵;第二,在高山峻岭上放置滚木礌石,这一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电视里老是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将军带着大家慢悠悠的进入一个狭窄的谷中,最后,左右前后全是伏兵,山上滚石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的滚下来。这一招,似乎所有人都百用不厌,可是有些人就是蠢得的和猪一样,还是会上当。第三点,在沿河的狭路上设置横木障碍,以拖延敌军时间。做完这三件事,你猜努尔哈赤去干啥了?他直接就跑去睡大觉了。眼看大敌当前,军士忙的一塌糊涂,他却还有心思睡觉。他老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推他说:“怎么,你害怕了吗?现在一点方寸都没了,眼看着九国的联兵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你还有心思在这睡觉呢?”努尔哈赤说道:“放心吧,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们必胜,我若是害怕早就跑了,还会在这睡觉吗”大敌当前,却能如此安然自若。足以看出努尔哈赤谈定过人的良好心态了。

第二天一大早,努尔哈赤就准备好了。现在是时候让将士们充满信心,奋勇杀敌了。

他镇定自若的对着大家说:“大家放心吧,此战我们必胜。因为敌有三败:第一败,这群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指挥,一旦真的打起仗来谁也不想去当炮灰,跑的比兔子都快。到时候大家只管放心砍杀。第二败,擒贼先擒王,只要干掉一两个领头的,其他的小喽啰不足为惧。

第三败,我们兵力虽少,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奋勇向前,一定能够打败那帮乌合之众。”

大家一听,首领讲的果然很有道理。如果被捉了也是死,还不如现在拼死一战呢。

这场战斗的结果总所周知,努尔哈赤以少胜多,打了他人生的的一场漂亮的计谋仗。战斗时,集中优势兵力,重点出击,斩杀了叶赫首领布斋,俘获乌拉首领满泰的弟弟布占泰,叶赫的那些个贝勒一听布斋被杀,当下失声痛哭,表现出一副伤痛欲绝的样子,可是这群家伙,谁也不想去给布斋报仇,反而出卷起铺盖撒丫子就跑了。努尔哈赤初战告捷。努尔哈赤部此时有战将一百五十余人,战兵一万多人,速尔哈赤部有战将四十余人,战兵五千多人。这两个兄弟成为了女真部落最耀眼的两颗明星。可是一山毕竟难容二虎,一场潜伏的危机逐渐在这个成长的队伍中显现出来。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6)

家族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了。建州内部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给满族历史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政治阴谋和家庭悲剧开始从这里蔓延。

努尔哈赤知道,统一女真各部需要从长计议。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历时整整26年。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时的他颇有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见识,“合纵连横”的政策。这招确实很有用。历史证明这招是不会过时的。海西女真分为四部,分别是叶赫,乌拉,哈达和辉发。其中叶赫和乌拉的实力最为强大。他分别与叶赫、乌拉联姻结盟:拉拢乌拉部领袖布占泰,努尔哈赤和速尔哈赤娶布占泰的侄女和妹妹为妻,速尔哈赤还将女儿嫁给布占泰。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拆散他们之间的联盟,各个击破。柿子先捡软的捏,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先灭了哈达。但是明廷这时候看不过去了,就出来找茬,怎么不经我同意就把人家给灭了呢,不厚道,好吧,给你个机会,恢复人家的部族,不然由你好果子吃。哼,还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啊。明廷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借其他部族的力量牵制住努尔哈赤,以免他一人做大。嗯嗯,努尔哈赤表示异常的恭顺,给足了明廷面子,表面上恢复了哈达部,但是却只是个傀儡,自己在幕后暗箱操控。至于蒙古更是肆意笼络,蒙古的科尔沁部和扎鲁特部都归顺了努尔哈赤,成为了他的铁杆炮灰。

东海女真分散居住在乌苏里河以东、黑龙江两岸、北至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还处在较低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天生的战士和奴隶的最佳选择,也是财富的来源。这块肥肉,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都想自己独吞。

万历三十五年(1607),东海瓦尔喀部斐城(今吉林省珲春附近)的首领穆特赫经常被乌拉部骚扰,隔三差五就到人家家里拿点东西,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又跑的没影了。所以首领想想还是归顺老哈比较有前途。努尔哈赤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派弟弟舒尔哈齐及子褚英、代善率兵三千前往斐城,迎接穆特赫的部众眷属。

这时候令人讨厌的乌拉又来了。乌拉部布占泰带了一万多人,在图江一带准备袭击。舒尔哈赤回军途中,与其相遇乌碣岩,一场大战是免不了的了。可是乌拉的这群乌合之众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褚英和代善沿山一带痛击敌人,乌拉在帮混小子总算吃到苦头了,这次斩获颇丰,提了三千多个脑袋,也就差不多一人一两个拿根绳系着,然后骑着良驹,穿着铠甲大胜而回。

乌碣岩战斗的胜利为努尔哈赤收拾乌拉开了个好头。从此东海大门也向他敞开。既然门都开了,又岂有不进之理呢。这下乌拉可被打趴下了,看下努尔哈赤的军旗就跑跑的远远的,再也不敢前来当送死了。一些小的东海部落也都望旗而降。乌拉缩在里面不出来,可努尔哈赤不会放过你啊。

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有自己的装备和部队,既然手里有兵,说话自然就硬气一点了。在乌碣岩战斗中,舒尔哈齐是指挥员,可是他不同意努尔哈赤对乌拉的态度,因而罢工不干了,反正你也没把我放在眼里,现在让你一个人去打吧。消极旁观。只带着五百人守在山下,基本上没干掉几个敌人。这时努尔哈赤拿出了长兄的威严了:“临阵退缩,你还敢有怨言,我还没处罚你呢”,可是舒尔哈齐根本不吃他哥哥这一套,这回被骂了一顿,他心里更不服气了。“哼,要不是我在外面拼死拼活的为你打江山,你能有今天吗?”于是两兄弟开始有窝里斗的情况了。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城堡是最容易从里面攻克的,努尔哈赤深知如果现在发生任何一次血腥的夺权事件,都有可能会将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基业毁于一旦。在速尔哈赤多次制造事端后,努尔哈赤终于采取了果断措施。他将舒尔哈齐拘禁起来。把你的财产和兵马全部没收,看你还敢放肆。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7)

种因得果。努尔哈赤这两兄弟本来是哥俩好,从小都受到后妈的虐待,俩兄弟在一起好歹有个依靠。我国自古有云:“少年得志大不幸”,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从反面论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少年的艰苦生活更锻炼了这对兄弟的意志。自从十三副遗甲起兵以来,舒尔哈齐成为了努尔哈赤最得力的助手。

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急剧膨胀,这俩兄弟的权利也达到了顶峰。可是,权利却葬送了他的性命。当舒尔哈齐成为女真的第二号人物时,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这位兄弟便起了异心。美女江山,谁人不爱。再者面对强大的明王朝,谁又愿意去冒这个险去扯老虎的胡须呢,舒尔哈齐受不了了,我随你出生入死,如今建立如此功勋本是理所当然,可是为什么权利总是你比我大,为什么你总是压制我?难道就因为你比我早出生了几天?

人一旦钻进了死胡同,就很难在走出来了。舒尔哈齐逐渐寻求与兄长一致的外交利益。周边的朋友知道这对兄弟谁都惹不起,就给你们相同的利益吧。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舒尔哈齐终于在这条追逐权利的道路上翻到阴沟里了。

随着努尔哈赤的崛起,明廷对东北局势越来越难控制了,如此下去迟早必会大乱。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当时明廷的有志之士向朝廷建议,重新启用老将李成梁。于是我们的老李又光荣复出,从新掌控辽东总兵。老李人老心不老,还是用他的老法子,谁敢当出头鸟就打谁。他也看清了现在的局势,努尔哈赤成为了东北的老大,可他的兄弟舒尔哈齐还是可以利用一番的。

一场政治联姻又开始了。历史上向这样的联姻真是数不胜数,这些可怜的女子,不过是国家利益的牺牲品。她们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利去反抗,去倾诉,一开始她们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其实,她们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她们也总算是为国尽力了。

于是舒尔哈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老李的儿子李如柏(这位仁兄咱们后来还要讲到),双边便结为了亲家。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舒尔哈齐的妻子不幸离世,老李马上敲锣打鼓得去治丧,这样子好像是庆祝一样,不过他却表现的极为悲痛,而且为舒尔哈齐准备了很厚的祭礼,这下,舒尔哈齐打心眼里感激这位亲家。

借着明廷的支持,舒尔哈齐正式举起了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的大旗。这便又回到了这么讲的那场对乌拉的战争,舒尔哈齐作为指挥员,消极避战,而且大哥的命令也充耳不闻。政治嗅觉如此敏感的努尔哈赤早就嗅到了不对的味道。兄弟之义,一母同胞,相依为命,这对哥俩终于为了那权力的宝座撕破了脸,没有兄弟情义,没有骨肉亲情,在他们的心里,只有权力,只有君临天下的权威,才真正能让他们得到内心的满足。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8)

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我的脚步,任何人都不能。努尔哈赤在心里默念,他的内心无比坚定。是的,他成功了,现在对他唯一构成威胁的舒尔哈齐已经被他罢免,再也无法与他抗衡了。兄弟亲情,患难之义从此不复存在,是权利,不,权利是没有错的,错的,是他们的内心。他们太冷静了,冷静到全身的血液已经凝固,最后连他们的心也逐渐被冰骅,再也没有任何来的力量能够让他们苏醒。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利,可是却失去了兄弟之间的情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努尔哈赤才不会这样想。对他来说,权利大于一切,有了这个就够了,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舒尔哈齐终于看清了这位兄长的真面目。正是在他一次一次的逾越权利的界限,让这位大清朝奠基者表现出了最可怕地一面。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努尔哈赤行动了,毫不犹豫、毫不痛心的处决了舒尔哈齐的大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当然还有一位舒尔哈齐的死党武尔坤,这处决叛徒这一点上,努尔哈赤比他的老师李成梁表现的更为彻底,也许老李看到这位门生如此怕是也要汗颜哪。可是,努尔哈赤仍不满足,一定要杀掉舒尔哈齐的三子阿敏,幸亏皇太极等人极力劝阻,这位幸存者才留下一条性命。可是他还要去感谢努尔哈赤的不杀之恩吗?这位位高权重的叔叔如此的对待自己的家人,如此的对待自己,一颗仇恨的种子种在了阿敏的心里。面对努尔哈赤,他强忍着泪水,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你付出代价。

仇恨与权力使这一群人完全迷失了理智。但是,他们仍然是天生的打仗好手。努尔哈赤在除去了自己最大的隐患之后,并没有完全松懈,因为他知道,还有一只老虎,在静静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目前,还不是得意忘形的时候,哪怕这是一只动物园里的老虎。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9)

舒尔哈赤在最后的绝望中,于万历三十九年(1610)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他的离去,为努尔哈赤扫清分裂势力打下了基础。从此,无论是谁,只要背叛了努尔哈赤,抑或威胁到了他权利的存在,从他的口中只能说出三个字:“杀无赦!”

铁腕内政使他的权利完全集中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认为,时机终于到了。现在,谁也无法阻挡他的脚步。当时的赫图阿拉,完全沉浸在开国的喜悦中,处处张灯结彩,努尔哈赤在众大臣的高呼声中,一步一步走向了他梦寐以求的位置。从此,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

努尔哈赤并没有得意忘形。他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到了这一天,他经过了太多了杀戮,双手沾满了鲜血,已分不清哪里是敌人,哪里是亲人的了。现在,他的事业终于达到了最高峰。

努尔哈赤在登上宝座的过程中,为女真的后代了们也开创了政治和经济上的良好形势。

不得不说的乃是人尽皆知的八旗制度。尽管这种制度在晚清已经完全成为清朝的空架子,但是,在这个开国之初,它的作用却是不容磨灭的。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设四旗,这种制度非常符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它同时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伐和组织生产的功能,给当时的满族带来了很大的生机。但是我们也说,任何一种制度都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万历四十三年,随着军队越来越多,原来的四旗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于是努尔哈赤就将原来旗帜的边上镶上不同的颜色,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

后来逐渐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每个旗都有一个旗主,当时叫做固山厄真,跟随旗主的这些人碰到打仗就去当兵,平时就在家里打打猎种种地什么的。旗主下又有两个副职美淩厄真,下在设五个甲喇厄真,每个甲喇厄真手底下又有五个牛录厄真,每个牛录厄真统帅三百人。现在大家知道一个旗主大概有多少常备军了吧。除了这些还有巴牙喇(相当于紫禁城的护卫)数千人。这样咱们计算一下,每个旗主常备军七千五百人左右,八旗即有六万的精兵强将,再加上那些巴牙喇,少说每天能拉出去抢劫的也有七八万人。

这还不算一些平民百姓呢,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当时的军事力量已经相当强大了。当时的八旗首领分别是努尔哈赤领两黄旗,代善(努尔哈赤二子)领两红旗,皇太极(努尔哈赤八子)领镶白旗,莽古尔泰(努尔哈赤五子)领镶蓝旗,杜度(努尔哈赤长孙)领正白旗,阿敏(努尔哈赤侄子)领正蓝旗。让自己的侄子有握有军权,无非是努尔哈赤告诉族人,大金的天下是大家的,并不是我努尔哈赤一人的。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是平行的,每旗所拥有的权利是平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专制现象的出现。大家有仗一起打,有财一起发,何乐而不为呢?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0)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如此绵延不绝,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生动的文字,我们的历史在无数仁人志士的记录下代代相传,一旦我们落后了,又会有无数的先贤们用我们最纯真的文字唤醒沉睡的国人。文字,是民族的灵魂。努尔哈赤的眼见着实深远。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扎尔固奇噶盖创立满洲文字,这两个人想想,创立文字这么难的事情自己哪里有这个能力,于是便互相推诿。这时努尔哈赤发挥了他天才般的想象力,只要将蒙古文字母与女真话音平成满文不可以了吗。这就是所谓的老满文。后来他的继承者皇太极又将其进一步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满文的创制可是说是满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满族的发展。

战争让努尔哈赤造了太多的孽。可是熟读《三国演义》的他也知道自己需要诸葛、周瑜那样的谋臣与张飞赵云那样的虎将。于是他开始不拘一格的大力招揽人才,不管你以前家族背景如何,一概不去追究,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并且有良好的品德,效忠于我那是必须的,那就到我这来吧,随时欢迎你。这倒是有点当年曹操的作风。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设立五议政大臣制度,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这倒是有点像共和制度,不过却是“贵族共和”,权利仍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是至少暂时还没又出现专政的现象。努尔哈赤还进一步完善了法制,建立了层层会审制度。是国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虽然还是比较落后,但是在当时的女真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修建城池基本上是历朝历代开国君主所要做的事情了。无论是为了让国君拥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还是冠冕堂皇的说一通为民升级之类的大话,这项措施还是有其一定意义的。当时努尔哈赤所居住的赫图阿拉经过战火的洗礼已经很破旧了。努尔哈赤开始加筑城墙,又休整一系列的防护装备,使赫图阿拉城成为当时努尔哈赤管辖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中心。

于是便形成了以赫图阿拉为中心的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才能更好的闹“革命”啊。努尔哈赤对待他的老邻居还是采用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些办法。只要他不带着自己那些八旗子弟去烧杀抢掠,大家还是愿意和他和平共处的嘛。可是努尔哈赤自己却不这么想。他在抚顺、清河、宽甸、叆阳四处和明朝通商。现在是通商,过两年,哼哼,你懂的。

努尔哈赤经过36年的积累,已经具有了和大明朝叫板的实力了。下一步,他又会如何呢?难道,他会一直向明朝称臣吗?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1)

当尔哈赤如日中天、事达到了顶峰的时候,周边的形式却不是那么乐观。

努尔哈赤的东面,有骁勇善战的蒙古族,虽然黄金家族的血腥味自忽必烈以后便逐渐淡化,但仍是一只劲旅。西面是大明的蜀国朝鲜,朝鲜一直都对大明表示的非常的恭顺,应该可以说是很值得信任的下属。北面还有野心勃勃的叶赫,这可是建州的大敌。

当然,这些小茅屋相对于南面这个豪华庄园实在是小屋见大屋。大明的疆域自然不用细诉,极致豪华的建筑、淳朴文明的风情、足不出户的江南美眉、还有那北京的富丽堂皇,深深的吸引着努尔哈赤。大明,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度。这就像是在一个饿了几天的疯狗,看到主人家厨房里的五花肉,实在忍不住要不咬上一口。

这块富得流油的土地,成为了努尔哈赤的梦想。一生的梦想。奈何老矣,谁也无法抗拒岁月的消磨,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努尔哈赤能否实现这样的梦想,他不去等了,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要付诸行动了。

这是一个敢作敢为、丝毫不会胆怯的人。面对着周围的强敌,他不是惊慌失措,也并非欣喜异常,而是表现得异常镇定,因为在他这匹孤独的野狼心里,任何的猎物都不能错过,否则就好像是对不起自己来人事走了这一遭吧。

称汗之后的努尔哈赤终于揭掉了自己的面具,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形象,那就是不再对大明俯首称臣,他的一生都在为这样一个目标奋斗,如今,他终于做到了。他不在去北京进贡,因为,骑上高头大马、在汉人的俯首呐喊声中进入紫禁城对他来说更吸引力。。这匹孤寂的野狼在那么多年的隐忍之下,终于做好了准备,积蓄力量反抗一直以来欺压他的主人,这匹狼,他终于不请自入了。

努尔哈赤实在找不到什么比较好的理由来攻击这位为他提供生存空间的主人。多年来,大明或多或少都为努尔哈赤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是,他却不是这么想。如果老李要是看到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门生在自己刚翘辫子一年就称汗和大明拉开仗势,估计得从棺材里跳出来给她两巴掌。

政治上从来都不缺少制造谎言的能人。努尔哈赤随便搜罗就找到了“七大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横空出世,从此,大明不太平。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2)

“今岁必争明。”

努尔哈赤在万历十六年(1618年)终于大胆的讲出了几十年来的梦想。关键是还要付出行动,努尔哈赤努力了一辈子,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连年来的征战,虽然让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族,但是战争中的巨大消耗也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危机。现在,他们只能再通过战争来争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也许是一种最方便的方式了。可是抢劫这种事情始终是要死人的,终不能一年到头的去抢吧。于是,努尔哈赤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逐鹿中原,统一天下。如果能够成功,不但天下是女真族的,就连自己最恨的汉人也都会俯首在自己的脚下。

是时候行动了。一劳永逸,豁出去了,抄家伙,不成功,便成匪!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1618年),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中精挑细选了两万的抢劫好手,不过这次不是去抢劫,是去攻城拔寨,建立不世功勋。

古人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努尔哈赤虽然敢单方面发起战争,可是大明难道真的会让他放肆吗?现在让我们请出大明的董事长朱翊钧同志。话说间只见一方大轿徐徐被四人抬进我们的会场,那四人胸前却分别写着“酒、色、财、气”四个大字,原来董事长大人睡着了。

好,现在就由我来简述一下朱翊钧先生的事迹吧,但愿老朱听完不要骂我就阿弥陀佛了。万历乃是明神宗朱翊钧先生的年号(1573-1620),明朝用这个年号的时间那是相当的长,整整48年,历史上对老朱的评价不是很好,因为老朱的确可以去参加世界吉尼斯纪录大赛,他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长达二十八年的时间罢工不上班。要是我们普通的人做这件事情怕是自己实在太懒,再加上我们本就常人,死活也没人愿意管,可是老朱可不能啊,整个大明都在他手里呢,那还不乱套啊?

总之,努尔哈赤和老朱家算是结下了血海深仇。奈何老朱似乎不愿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3)

借口,一切都是借口。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努尔哈赤虽然是女真族的“野蛮人”,不过也略知天朝的一些礼仪,即使是打战也要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历史上最不缺少的就是理由,无数人死在了这样的借口下,战争胜利者的双手沾满了鲜血。现在,风水轮流转,努尔哈赤父、祖在天堂怕是费劲了气力向玉皇大帝说情,祖坟上终于冒青烟了。努尔哈赤不但统一了女真,而且向大明发出了战书。

七大恨告天。

第一:“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刀剑无眼,战场上生死一线,因此努尔哈赤父、祖之死应该也可以说是意外,毕竟明廷后来也对努尔哈赤多加抚恤,就算是一大恨吧。

第二:“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这主要是说明廷偏袒叶赫而欺压建州。这有些须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努尔哈赤也是大明的龙虎将军啊,又有什么越界之说呢?再说叶赫,若不是大明一直对叶赫的打压,努尔哈赤又如何能有现在的广阔土地?

第三:“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这是说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这点还真是明朝的罪过,的确是大恨。

第四:“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要说努尔哈赤的脸皮,也比得上山海关的长城那么厚了,真不知道他去过长城没有,绝对有的一比啊。这里所说的“已聘之女”,

乃是叶赫“老女”东哥。这位东哥确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绝对是叶赫的大美女,本来是许配给努尔哈赤当老婆的,可是后来努尔哈赤征战四处得罪了叶赫部,于是叶赫领袖就将这位美女一会许配给这家部落的公子,还没出嫁就又许给另一家部落,可怜的东哥完全成为了家族的工具。可是,这却给努尔哈赤带来了好运。在这位枭雄的身上实在是找不到令人可歌可泣的爱情,在他看来,女人只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没用就扔掉就是了,可是东哥还有点用的,至少,他找到了借口,攻打其他部落的借口,结果东哥就像是努尔哈赤的保护神,只要她嫁到哪里,哪里就是新的领土,这个女人的确为努尔哈赤带来了好运。东哥就没那么好运了,三十多岁才又嫁到蒙古,不久就离开人世,真是红颜薄命,可是,如今努尔哈赤竟然拿一个死人来作为开战的借口,这个人已经不是脸皮厚,他只知道,权利,才是我的最爱,其他的什么都是浮云,浮云!

第五:“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明当局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收获庄稼。这些地方原本就是人家哈达的地盘,努尔哈赤灭了哈达之后,在明廷的威逼下又搞暗箱操作,假意扶持哈达,可实际上都是他在掌控一切,现在又拿这件事来说,实在是缺根少据。

第六:“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

明廷一致认为,努尔哈赤不应派兵剿灭哈达,不应一再对叶赫用兵,这其中当然有明廷的小算盘吗,无非是不想努尔哈赤一人作大,但是仅以这么一件小事作为侵犯明朝的借口,未免无法令人信服。

第七:“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这无非也是说明廷偏袒其他部落而仅压制努尔哈赤,抱怨之余还找到了借口,真不知努尔哈赤现在是高兴还是愤怒。

“将士们,跨上你们的骏马,拿起你们的弓箭,准备战斗吧,整个中原都会是我们的天下.。”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4)

努尔哈赤说:“开战!”

朱翊钧说:“别闹,让我再睡会。”

努尔哈赤说:“放心吧,等会有你睡的。”

朱翊钧:……

努尔哈赤已经万事俱备,现在讨明东风的劲头正强,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呢?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4月13日,后金大军兵分两路,努尔哈赤率领右翼四旗(镶黄、正白、镶红、镶白)向抚顺进发,同时另外左翼四旗(正黄、正红、镶蓝、正蓝)则攻城拔寨,清理周边小城。

抚顺守将名为李永芳,他虽然有个好名字(永世流芳),不过所作所为却为汉人士族、儒家子弟所不齿。努尔哈赤进军抚顺前夕,便命士兵于城内散布流言,曰明日将有数千女真商人前来马市交易,而一点没有军事嗅觉的李永芳竟然决定开放抚顺城与女真和蒙古人互市。第二天,努尔哈赤的“商人们”进入抚顺城,做了趟无本的买卖,后金军队里应外合,可怜的老百姓根本不知发生何事,抚顺城已经陷入敌手,而我们的父母官也在第一时间选择了明哲保身,开创了大明高级官员投降后金的里程碑。

抚顺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辽东总兵张承荫那里,他急不可耐,因为抚顺作为边防城市,如此轻易失守,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必然是死路一条,如今只能前去救援。于是他急帅一万人马火急火燎的奔来抚顺。谁知竟在半路上遭到截杀,本来就心惊胆战的张承荫这下更没了主心骨,一万人全部成了后金军队的刀下亡魂。

下一个目标就是清河了。努尔哈赤七月挥军进攻清河。清河的明军根本无法抵挡后金部队闪电战的威力,瞬间成为了女真将士面前的羔羊。不过,这群虎狼之师才不会管什么儒教礼仪呢。一时间,清河城血流成河,放下武器的士兵都没能逃脱被屠杀的厄运,更何况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浓郁的血腥味弥漫在整个清河城,护城河里红色的水波在光艳的太阳下更加耀眼,火辣辣的太阳让人喘不过起来,天地之间一片肃杀之气,似乎在静静的控诉这后金部队的野蛮暴行。

第一次的正面战斗,努尔哈赤发现大明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原来这个庞然大物也不过如此,凭什么他就能坐镇中原长达两百多年呢?我也要,大明江山,华丽富饶,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人臣服在爱新觉罗家族的脚下!

抚顺与清河的失守终于惊醒了正在熟睡中的朱翊钧。他万万没有想到女真部族如此能征善战,看来,是时候有个了断了,小小女真竟敢冒犯大明天朝,简直就是找死。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5)

杨镐临危受命

大明朝毕竟垂垂老矣,国君不顾政事,将领虚报功绩,大臣结党营私,阉党把持朝政,国家已经偏离了正常了轨道,稍不留神便会脱轨而出。现在,这趟无法停止的列车需要一个技术高超的工程师,让它回到原来的轨道,然而,谁能当此大任?

第一个出场的工程师是兵部侍郎杨镐。

姓名:杨镐,字京甫,号风筠

生卒:公元?-公元1629年

性别:男

学历:万历八年进士

经典战役:萨尔浒之战

特技:运筹帷幄之中,决败千里之外

爱好:领兵出征,建功立业(若败则虚报功绩)

性格:眼里容不得沙子,却又对自己的错误行径不知悔改

座右铭:如果还有机会,请让我再次领兵出征,建功立业,马革裹尸…

经历:进士——右佥都御史——领兵出征朝鲜——谎报军工被罢职——辽东巡抚——退休——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阶下囚

死亡方式——菜市口处斩

历史评价:有大将之心,却无大将之才。

杨镐收到命令立即赶赴辽东,将一些个惧敌败将处斩,以振奋士气,后以杜松、李如柏、刘綎等为副将,开始调兵筹饷,经过九个多月的准备,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四月正式打响了与后金的战争。

萨尔浒之战

比赛时间:公元1619年四月

比赛地点:主战场在萨尔浒,其余在其周边

大明选手:经略杨镐,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辽阳总兵刘綎

后金选手:努尔哈赤以及他的子侄

比赛结果:大明四路大军覆灭三路,后金以少胜多

比赛意义:萨尔浒之战正式标记着大明王朝正一步一步走向悬崖的边缘,最终万劫不复。从此,再也没有任何的英雄能够拯救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厦。

杨镐,当他再次紧握领兵出征的圣旨,显得如此惊讶、如此茫然,可是却仍能从他萧瑟的眼神中读出一丝坚定,是的,当年的朝鲜战争,他名誉扫地,从一名建功立业的大将军,瞬间变成了一个平民百姓,也许,这已经是朝廷多加恩典了。若是一般儒士,在谎报军工的“光环”背后,怕是再无心仕途了。可是杨镐不是,他最渴望的,就是领兵出征,建立不世功勋,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军人,保家卫国才是他真正的人生目标。即使,面对如此打的舆论压力,他还是一直渴望着,并追求着,努力着。

现在,20年过去了,时间会冲淡一切的记忆,还会有谁记得当年的丑事呢?杨镐这样想着,其实,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20年来,他一直生活在巨大的阴影当中,谎报军工的头衔像是留在他身体里的一根刺,只要自己不经意间触碰到,便会产生刺骨的疼痛,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只有他自己,能够洗刷自己的耻辱,不成功便成仁,好吧,为了大明,为了辽东,更为了我自己,无论成功与失败,我愿意一战。

杨镐一到辽东,队伍里弥漫着的俱是拒敌、恐慌的气息,他知道,是时候整顿军队了。他立马拿几个贪生怕死的将领开刀,以稳定军心。此时,辽东已经聚集了大约十余万士兵,对外宣称四十七万大军。就算是十余万人,对付后金的是数万人已是两倍有余,杨镐这次自信满满,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这次再输了,到时候可就是真成了众矢之的了。

杨镐站在沈阳城办公厅的地图前方,静静的注视赫图阿拉,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其他的将领站在两旁,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深怕打扰了司令官大人的战略思考。一分钟,五分钟,半个小时…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最先开口的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他再也忍不住了,嚷道:“老大,你发话吧,看这张破图有啥意思啊,你现在就给我三万精兵,我立马去砍下努尔哈赤的脑袋给您当夜壶!”杨镐嘴角撇起一丝诡异的微笑,摇摇头:“非也非也,为战着,必须知己知彼,调兵遣将,决不可鲁莽行事,不过我已经有了大概的计划,现在,众将听令!”

“在!”众人纷纷向前作揖。

“杜松,命你出抚顺关,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你为人粗莽而急躁,此次行军,切不可轻易冒进,率性而为,此次你乃主力,若是能攻下赫图阿拉,当是大功一件,好生行事。”杜松听令后,顿时热血沸腾,“是,这次定要那赫图阿拉成一座废城!”

“刘綎,命你出宽甸,由东面进军,不过东面多崎岖山路,要多加小心。”

“马林,命你出三岔口由北进军,届时会有叶赫部支援。”

“李如柏,命你由南进攻赫图阿拉,朝鲜军将会从旁支援,希望你能有你父那般的战功。”

“是!”众将领接过命令,纷纷离去。杨镐安静的坐在太师椅上,他似乎已经看到大明的旗帜在赫图阿拉的城墙上飞扬,从此,他将扬名中华,再也没有人会想起当年的耻辱了,这次,一定会成功。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8)

龚念遂的辎重大营覆灭之后,努尔哈赤立刻将枪口转向隔壁的尚间崖。马林原本为一儒士,仗着自己父亲马芳的功绩与权势,再者加上自己那点纸上谈兵的功夫,便也捞了个总兵之职。

努尔哈赤可不会给对手任何的机会。大军一到,立马便向尚间崖发起猛烈攻击,一时间尚间崖上空万箭齐飞、隆隆的炮声不绝于耳。明军的大炮本来就年久失修,再加上军备废弛,士卒的盔甲衣料破旧不堪,后金军一箭便可置于死地,眼看着旁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中,马林知道,是时候做出选择了。跑吧,再不跑就真被射成刺猬了。这位三军统帅在与敌军交战正酣的时候,抛弃了他的士兵,也抛弃了作为主帅的尊严,仓皇逃回开原,捡回了一条小命。尚间崖的明军,在后金铁蹄的践踏下也终成为肉饼。

最后,只剩下驻守在斐芬山的潘宗颜了。

潘宗颜部驻守在斐芬山,以仅一万余人对付后金近六万的八旗善战之士,结果可想而知。不过这次努尔哈赤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减少伤亡的办法来破明军的炮阵:将大批的马在前面冲锋陷阵当炮灰,明军的大炮飞落在马匹四周,马儿受了惊吓更是狂奔一通,潘宗颜的阵营顿时乱作一团,成了努尔哈赤的盘中小菜。

自此,尚间崖战斗结束,除主帅帅少数亲兵逃回开原外,近三万余将士壮烈殉国,而前来支援的叶赫部一听明军大败,立马灰溜溜的撤回了老家。

如今,只剩下东面的刘綎与南面的李如柏还在路上观光旅游,浑然不知其他两路大军已然全军覆没。军情万急啊!

刘綎于四月十五日终于到达深河。此路明军虽出师最早,却因大雪封山,路途艰难,再加上后金游击队的不定时骚扰,速度可想而知。努尔哈赤两路获胜,立即派遣三万余人飞马赶往东线阿布里达冈设防,以逸待劳。

刘綎的大军慢悠悠的在雪地上前行,远远的看见前方有几对骑兵马踏飞雪绝尘而来。为首的将军立刻摆好阵势准备迎战。只见那为首一骑兵勒马停步,手举令箭对刘綎说:“总兵杜松传令刘綎大人,西路大军以至赫图阿拉城下,万望大人火速进军,合并围城。”

刘綎一听,双眼一瞪,道:“吾与杜松同为总兵,何以他来指挥我耶?”那骑兵立马解释道:“非传令也,军情紧急,还望将军速速行军。”

刘綎仍不满的问道:“不是说好放炮为号吗?怎么拿着个令牌就来了?”传令兵眼神一转:“建州四面大山,炮声怕是传不远,这里离城下仅五十余里,是故飞马而来更快。”

刘綎不耐烦的说道:“不用你家大帅心,我自会进军。”那传令兵立马调转马头:“那我便先回禀我家总兵去也。”

语音未落,便飞马而去。刘綎一看突然想再问点什么,但是那人已然走远,便自领大军尾随其后,满心欢喜的向赫图阿拉城下奔去。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19)

刘綎军魂耀辽东

大雪封山,寒风刺骨,刘綎一行人出来也不容易,眼看着这到手的功劳就全要被那杜松抢去,他如何甘心。急命部队全速前进,开往赫图阿拉城下。

十六日,大军正式抵达阿布里达冈,这里距离赫图阿拉城仅剩五六十里了。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刘綎一路行军,只遇到少数后金骑兵的阻截,如今赫图阿拉指日可下,更是松懈大意,路上缺少啥物资便也径直去后金的村寨和部落去取,一路高歌,好生畅快。再说总兵刘綎,少年便投笔从戎,一生征战无数,使得一口镔铁大刀,重达一百二十斤,在马上仍能轮转如风,如今即将建立不世功勋,凯旋而归,老来欣慰,自然放松。哪里能料得到自己早已进入了包围圈,即将成为汤锅中的饺子。

“老大,行动吧,不打白不打,打了不白打。”后金将领们摩拳擦掌,巴不得立马冲下山去砍杀一通,看见那么多的人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好不舒服啊。

“等等,再等等。”努尔哈赤坚定的眼神里折射出一丝威严。“好!是时候打了,大家随我冲!!!”

看到这一幕,不禁想起了抗日战争中的片段,八路军埋伏在山野上,看着成排的日本官兵缓缓走过,指挥员大喝一声:“放!”顿时,便叫那鬼子有来无回,好生过瘾。只是,现在这样的策略竟被外族剿灭大明将士,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惋惜?

战场之上没时间想那么多东西。刘綎知道,傻子也该知道了,他们中了埋伏。大军被困在山谷之中,进出不得,对不成对,列不成列,如何是好?

刘綎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很快便稳定了军心,准备率军突围。可是四周的八旗兵却犹如洪水猛兽一般袭来,根本退不出去。

努尔哈赤仍旧使用老战术,擒贼先擒王,大量的弓箭手将秒头对准刘綎,只听一声“放!”

无数支利箭呼啸着穿透寒冷的空气,刘綎仍然挥舞着大刀,未曾注意到这一致命的武器,等到他回过神来时,胳臂上已经多了行潺潺的血流,利箭穿透了腐朽的铠甲,却穿不透刘綎坚韧的心,他心一横,拔出箭来,大喝一声,又投入了无尽的战斗。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后金的军队却是越聚越多。刘綎终于陷入重围,如今陪伴他的全部是和他征战沙场半生的战友,今天能死在一起,也算是缘分了。他粗喘着气,手握钢刀,没有再说一句话。因为,已经不用再说了,将士们知道刘綎是怎样的人,刘綎了解这些和他出生入死的战士们。现在他们唯一能为大明做的,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死。

最后的挣扎。

也许,英雄是因为有末路而悲哀,可他们的人生却因末路而辉煌。刘綎是这样,杜松也是这样,即使他们兵败,即使他们死在了努酋的手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自己的信念,并且用毕生的时间来践行——马革裹尸。

刘綎是好样的,大明的将士是好样的。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20)

生来只为杀人狂

刘綎部灭,其部署康应乾与朝鲜军队仍在富察甸(今桓仁满族自治县富沙河铧尖子镇至二户来镇一带)一带死守。明军仍有数千人,再加上朝鲜的一万余人仍可一战。

还好他们拥有大量的大炮和火器。暂时抵制了后金骑兵的进攻。

不想天做孽,不可活。老天爷连最后的机会也没有留给他们。火炮发射之际,却刮起了逆风。顿时整个明军营地黑烟弥漫,别说放炮了,连呼吸都成了问题。监军道康应乾一看苗头不对,立马施展出三十六计之绝技——跑。这位仁兄的确与马总兵有的一拼。

后金军队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迅速合围明军阵地。又一次的大屠杀上演。努尔哈赤也许并不需要这些大明将士为他打天下。在他看来,俘虏是可耻的。血腥的屠杀让这些后金士兵的热血澎湃,生来只为杀人狂。

看到这个阵势,朝鲜军队彻底傻眼了。姜弘立的军营被紧紧围住,“孤阜狭隘,人马偪侧,屡日饥卒,兼之焦渴,欲走则归路已断,欲战则士皆股栗,至有抛弃器械,坐而不动者,事无可为”。现在还能怎么办呢?投降吧,投降了,这一万多的将士才有性命,这是一群杀人狂魔啊,不降必死无疑。

四路大军,已丧三路。沈阳城内的杨镐苦等数天,没有等到将士们的凯旋,却是兵败如山倒的恐惧。还有李如柏,对,赶紧让他回来!

在说说李如柏,可是大有来头。古人常有云:“虎父无犬子。”不过这句话是夸有实力的家族的。李成梁三十年的守辽功绩也让他的子孙们得以封侯拜将。

这位仁兄听到三路丧师的消息,立马调转马头,大军回防。说的好听叫回防,不过是不不想成为努尔哈赤的刀下亡魂罢了。可是,努尔哈赤却并不想他来去如此轻松自如,既然来了,就送你一份大礼包吧。

这份大礼包也真够大的。李如柏的大军退至虎栏。说出来也不能怪努尔哈赤小气,也许李如柏的军事才能只能对付二十个骑兵吧。是的,只有二十个骑兵。在李如柏数万大军前方,二十名骑兵趾高气扬的阻截在那里,可是这位仁兄却硬是闯不过去。

据《清史稿》记载:“其南路李如柏之军,为杨镐急檄引还,至虎栏,遇我游骑二十人,登山鸣螺,呼噪逐之,如柏军奔迸,践毙又千馀人。”

数万人的队伍竟然突破不了二十人的骑兵,反而自相践踏死了上千人,真是可悲可叹。就算李如柏是个军事白痴,那下面那些个将军参军之类的人呢?难道他们也会如此不堪一击?

《清史稿》的记载明显有很大的漏洞。

其一,在此次的大围剿行动当中,李如柏的关系和努尔哈赤是非比寻常的。因为李如柏娶了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奇的女儿,以至于辽东盛传一歌谣:“”奴酋女婿做镇守,不知辽东落谁手?”

其二,此次战役中努尔哈赤对其他三路大军可说是不遗余力尽全力剿灭,独独对李如柏这路只留下二十名骑兵,想来其中必有何种蹊跷。

这已经不重要了,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大明败了,败给了一向对自己俯首称臣的蛮夷,败给了一向阿谀奉承的建州,至少朝堂上大多数人是这样想的。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21)

战后检讨会(1)

且不去看北京城内究竟是怎样的龙争虎斗,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为何大明如此兵多将广、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国竟败给了小小蛮夷建州女真呢?

如果单从军事上来分析,《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总结为最基本的兵法理论无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将帅、法制。

这套理论早就被中国的儒家学者、文人墨客亦或是沙场将士烂熟于胸。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可即使是这样,大明还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首先,说说天时。当全国的精兵强将全部积聚到辽东之时,正是刚过寒冬之际。可是,辽东不比江南,即使刚过寒冬,其实和冬天没什么两样,造旧是大雪纷飞,遮天蔽日,茂密的树林里连个鸟声都听不见,没有一丝生机。再加上一部分将士来自全国各地,水土不服实属必然。而后金将士则是从小玩雪长大的,经常打猎抢劫,冬天更是他们物资匮乏的时候,正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不想明朝却将大批钱粮运往辽东,到家门口又岂有不拿之理?

再说地利。辽东当时森林茂密,且河沟纵横,看过《锄奸》的都知道,在雁山老林里想要抓住林中王,基本上比摘到天上的星星都难(电视剧确实是这么演得)。最后还是靠着林彪的斗智斗勇,大义灭亲才制服了这个不可一世的汉奸走狗。可是当时的情况可不一样,努尔哈赤在辽东,那就是啸聚山林的林中王,大明的将领没几个熟门熟路的,进了林子就基本上成了笼子里的鸟,只有被揍的份。

那么,将帅之间和睦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和!

杨镐与总兵刘綎向来有矛盾。刘綎部伪装成主力由东面进攻赫图阿拉,实际主力确是西面的杜松,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学问的。杨镐不希望刘綎立大功。所以只是让他走那山区老林,而让杜松率领主力部队走阳光大道,以来可以诱惑敌人,努尔哈赤若是中了这个声东击西之计便好,就让刘綎大军先行作战,反正他的人马不多,正好可以用来消耗努尔哈赤的有生力量;若是努尔哈赤不中计,那就让他多在山林里啃两口雪,喝两天西北风,也让你尝尝和我辽东经略作对的滋味。杨镐此人,可真算是千算万算,却完全没有算到自己对手的能力,也许在他的意识里,努尔哈赤这个后金统帅兼抢劫队长就应该龟缩在赫图阿拉城里等着他去围攻,何其幼稚可笑!

法制,即使有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是也难敌前面的三把利剑,大明,早就注定,必败无疑。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22)

战后检讨会(2)

前文关于军事方面的分析只是一些关于作战方面的皮毛只是而已。真正想要在战场上做到无敌于天下,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否则即使让努尔哈赤和杨镐对调,胜利只怕就是大明的囊中之物了。至少在另外两个工程师出现之前可以断定,努尔哈赤仍未逢敌手。
杨镐的策略

乍一看很能给人以震慑的感觉,四十七万(实际只有十万左右)大军从四面包围后金政府所在地赫图阿拉。声东击西、分进合击之计也可谓之头头是道。但是,杨镐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努尔哈赤是不会死守小城的。后金八旗满打满算也就六万余人,面对近两倍于己的敌人,如果龟缩不出,必然弹尽粮绝,死无葬身之地。

努尔哈赤何许人也,那是从二十岁就开始抢劫的惯犯,打了就跑那是他的看家本事,从来不会搞什么坚壁清野,死守孤城。

再说杨镐四路大军,将帅不和,互不干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只要互相不抢功劳就是了。结果导致西、北两路大军覆灭之后,刘綎仍然蒙在鼓里,以至中了诱敌深入之计。

努尔哈赤也算是用计老手了。无论是训练百发百中的狙击手、还是巧用间谍的内外呼应、亦或是传兵细作的诱敌深入,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本领,看来他的确在《三国演义》上学到不少的本领,只是不知罗贯中知道有蛮夷之人将其书奉为经典来攻打他的祖国,会是什么感想呢?

大明的背景

君不君,臣不臣,这就是大明的现状。董事长大人已经有整整二十年的“罢工史”了,在这中国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了。而且还是酒色财气样样俱全,懒惰贪财无所不精,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样的领导下面,大臣结党营私,擅权专政,大明朝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瘫痪的机器,无法运转横杠在历史的进程当中,只等待着被拆卸、被改造的命运。

努尔哈赤的应对

相对于明朝,努尔哈赤这是励精图治的典范。他自己戎马一生,征战天下,除了打仗基本上就没什么消遣的事情。何况那些个边境小民在他眼里不过是蝼蚁草芥罢了。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加上国家领袖,他一身都在为这个亲手创建的国度奋斗。也许现在他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杀人机器,亦或是抢劫犯之类的枭雄,但是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子孙将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以至俯瞰天下、傲视苍穹。现在他的任务,就是在有生之年尽力为儿孙们铲除这条路上的荆棘。应该说,他已经做到了。

萨尔浒之战,彻底打破了大明一举剿灭建州女真的幻想,接下来他们该做的,就是赶紧换一个工程师,能撑多久就撑多久吧。

(一)   努尔哈赤的奋斗史(23)

开原开原!

萨尔浒一战,后金以六万兵力击败了近两倍于自己的大明军队,正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既然大获全胜,那就先把东西给大家分了再说吧。毕竟真金白银才是杠杠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内摆下宴席,与会者有这次战斗的参与者四大贝勒与朝鲜降将姜弘立等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堆积如山的甲胄、兵仗、衣物、枪炮、粮食等,看到这些东西大家顿时都来了劲,拼命打了一场,现在终于捞回本息了。

当然,这次的座谈会并不仅仅是关于分账问题,努尔哈赤再一次表现出了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现在,他需要的是下一步的计划,大明已然不成气候,现在不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呢?

与会人员互相讨论,最后大致得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先打叶赫;第二:先打沈阳;第三:先打辽阳。

看起来这都是一些难啃的骨头,难道后金真的以为大明的将领都死光了?

第四种意见出现了。攻打开原与铁岭。提出这个意见的,正是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不过,努尔哈赤和上次一样,再次采纳了这个汉奸的建议。

李永芳本就是铁岭人,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但是之所有首先攻占这两个地方,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其一:开原与铁岭,北接叶赫,东连建州,西邻蒙古,东南面便是后金政府所在地——赫图阿拉。如此四战之地,焉能不取。

其二:欲灭叶赫,必先灭开原、铁岭。叶赫和后金是死敌,巴不得后金早日被大明收拾,更何况明朝在叶赫部也由大队人马驻防,不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叶赫打得也不安心。

其三:后金需要与蒙古结盟。而开原、铁岭这两个孤悬在外的据点阻碍了他们的脚步,只能拔了它。

其四:开原与铁岭一直以来都是边境贸易重镇,如今后金与大明已经撕破脸,在多抢点东西也无妨啊。

大局既定,进军开原、铁岭。

开原,明辽东防御体系北路的路城,古语云:“古之黄龙府而元之所谓上都”。城池坚固且火器众多,金银钱财更有数百万之多,是一块肥肉。而给开原看家的,却是在萨尔浒之战中临阵脱逃的马林。

萨尔浒兵败之后,马林同志仍然驻守开原,总算是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并且城内尚有军民十余万,应该来说完全可以做好防御工作,坚壁清野,与后金耗上个一年半载的也可以。可是,这位仁兄非但不接受经验教训,而且连防御工作也是消极怠慢,整个开原城“人心不固,兵气不扬”。开原成了整个明朝的缩影。好,既然你消极待战,那就等别人来收拾你好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马林不争气也就罢了。偏偏开原的推官郑之范,也是个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他人死活的主。要打就打吧,要闹就闹吧,反正我只要能捞到钱,能保住命就足够了。在郑之范同志的精神领导下,整个开原城怨声载道。战争还没开始,胜负就已经见分晓了。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24)

劫后没有余生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十日(1619,天命四年),也就是萨尔浒之战结束后三个月,努尔哈赤率四万八旗精兵,昼伏夜行,利用闪电战术,五个夜晚疾驰三百余里。

 

时间就是生命。当开原守军到城外牧马放羊的时候,后金的大军已经悄悄起锚。八旗军4万人行军三日,天降大雨,河水暴涨,道路泥泞。努尔哈赤先派哨探侦察开原一带雨量及道路状况,得到的回报是:“开原无雨,道路不泞。”一个全新的计划浮现在努尔哈赤的脑海中。

若是直接攻打开原,沈阳守将必会派重兵前来救援,如果没能在救兵到达之前攻下开原,则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这次出场的,是奇兵。对,奇兵。所谓的奇兵,便是扰乱敌人的视线,努尔哈赤已经派遣了小股部队直奔沈阳,别看是小股部队,当时的明朝将士早就被后金这群亡命之徒打怕了,远远的看见后金的旗帜飞扬,扭头就跑得没影了,更别说回头迎敌了。

十六日凌晨,攻城的时间到了,开原城内家家安睡之际,正是后金大军磨刀砺马之时。而我们的马总兵却全无侦查,等到真正看见后金的铁骑在城下耀武扬威,才知道原来真的来了。

而在开原城内,也有一小股不安分的“良民”半夜三更不睡觉,静静地等待着特殊的命令。

来了,那就拼死一战吧。不过,真刀真枪的却始终敌不过暗地里放冷箭的。马林同志的侦查与反侦查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当后金内应打开大门的时候,他也许还在大喊好好坚持呢。现在,什么都没用了。你必须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

开原城失陷,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等、招兵游击任国忠等皆死,马林被斩。这就是战争的代价。看得见名字的有这么多,那那些看不见名字的又有多少呢?无数的冤魂在这个城堡的上空飘荡。战争,牺牲大部分人的性命,成就小部分人的辉煌。

捞钱捞的不亦乐乎的郑之范也意识到了不对劲,便赶紧回家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不过老天爷也还算长眼,让他做了后金兵的刀下之鬼,这种人,杀一个就少一个,省的哪天都把自己那点破地方都蛀光了。

入城之后,城无完城,家无完家,人无完人。当后金蛮子们将那把还在萨尔浒战役中没有风干的血刃再次举到开原人民的头顶时,他们很怕,有谁不怕呢?我们明明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手无寸铁,身无点物,所有的东西都被你们抢走了,难道只是留下一条卑贱的性命来照顾幸存的家人都不可以吗?

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是一群杀人狂,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仁义、没有怜悯、也没有俘虏。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发生在三百多前的开原孤城,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开原城中最多节义之人,兵才及城,人争缢死,屋无虚梁,木无空枝,至有一家全节,五六岁儿亦有缢死者。”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群不会再屈服的人民,即使他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以至近代的中日战争,无论日寇如何屠杀我们的同胞,我们都只有一个信念——宁死不屈。

满清的统治者事后在其历史典籍中也明确记载了这段杀戮的历史:“收人畜、财物,三日犹未尽。……论功行赏毕,毁其城郭,焚公廨并民间房屋。”寥寥数字,却是由无数无辜百姓的鲜血汇聚而成后金将士的“大获全胜”。

(一)努尔哈赤的奋斗史(25)

“开原破不移时,辽左危不终日”

紫禁城内的安享太平的万历在六月二十一日收到开原失陷的败报后,终于于第二天起身理事,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接下杨镐留下来的烂摊子。只是不知这第二位工程师能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呢?

人物档案:

姓名:熊廷弼,字飞百,号芝冈

生卒:公元1569-公元1625

性别:男

学历:万历进士

特技:坚壁清野,防守有道

爱好:与人打口水战

性格:急躁暴戾,与人不善,严刑峻法,坚持原则,秉性刚直,不畏权贵

经历:巡按辽东——经略辽东——罢官——再次经略辽东——兵败被杀

历史评价:晓畅军事,为明代巨擘

与杨镐一样,熊廷弼接到经略辽东的任命后,立即马不停蹄的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奔去,前方的路究竟如何,已容不得他多想,目前最重要的,是要稳定人心。

可是,他还是迟了一步。七月二十三日,他得到的第一个消息是:努尔哈赤已帅重兵围攻铁岭。

七月二十五日凌晨,铁岭保卫战正式打响。八旗兵分成四部从四面攻城,众将士拼死抵抗,利用火炮、矢石暂时压制住了后金步骑的强大攻势。但是,努尔哈赤又使出了他百永不厌的杀手锏——里应外合。被后金收买的明军参将(类比今天的少将)丁碧开城迎敌,这下倒省事了,后金大军鱼贯而入,铁岭随即陷入敌手。

于是,在开原城内血腥的一幕再次在铁岭上演,屠杀,掩埋,最后,让这些回忆都腐烂在泥土里,再也不愿被拾起。

该面对的,我绝不逃避。熊廷弼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还能怎么办呢?

熊廷弼不是杨镐,以现在的实力若是贸贸然再出动大军攻打后金,无异于自掘坟墓,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搞好防御工作,多见堡垒,多修战备,将自己的防御等级多提升几个层次,带到来日真正有实力的时候,再一举拿下后金。只是,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努尔哈赤却是毫不停歇,在后金一举横扫铁岭之后,顺道就奔去了叶赫。

叶赫部一直以来都是建州女真的死敌,本来是想借助明军的力量来消灭建州,独霸辽东,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了。现在死敌都跑到家门口来欺负人了,难道叶赫的男儿们还要当缩头乌龟吗?

不!他们也要保卫自己的家园。叶赫部有东西两城,贝勒金台什守东城,其弟布扬古、布尔杭古守西城。战斗打响之后,东城寡不敌众,先被攻破,贝勒金台什自焚都没能死成,最后被削首,西城的将士一看这个情景,便也望风而降了,自此叶赫部算是真正的灭亡了。而金台什的最后那句话似乎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命运:“只要我叶赫还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了你们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