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拓泰医药有限公司:经典阅读提升重庆软实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0:54

 

  本报记者 祝楚华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最近两个月来,这些讲述为官之道的经典名言,通过一套名为《读点经典》的小册子,在重庆各级干部中广为流传。

   不只是为官之道,讲述做人做事等各种哲理的经典,都出现在这套册子中。由市委宣传部和西南大学编辑的《读点经典》丛书的推广,正是重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重要举措。

   2月25日,市委宣传部发文全面部署经典阅读活动。除《读点经典》丛书外,更多推广经典的形式陆续出现,更多的人加入到经典阅读的行列中。

   “这是继红歌传唱之后,重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市文明办副主任杨清明说,经典都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精髓,经典阅读绝不是一般读书那么简单,它有着深刻的内涵,是塑造重庆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种手段。

   经典阅读掀热潮

   2008年11月,重庆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提出,在全市开展经典阅读活动。随即,市委宣传部积极推进,《读点经典》丛书的编辑正式被提上日程。

   “编辑这套书的初衷,是要提高广大干部的人文素养,还要鼓劲提神。”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担任了《读点经典》丛书的主编。他说,希望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重温革命前辈的理想信念,强化各级干部老老实实做人、正正派派为官、踏踏实实办事的意识。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些都是明显的讲为官之道的。”刘明华说,丛书编辑组挑选的经典,多与当下教育干部的主流思想相结合,包括教育干部树立民本思想,亲民爱民;坚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等。“比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启迪领导干部要善于识别和任用人才;《刻舟求剑》的经典故事则提醒广大干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吾日三省吾身’则警戒干部们要注意修身自省……”

  “对干部的教育,形式很多,但是用经典阅读来进行,应该是很有特色的。”刘明华认为,经典阅读能对干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按照计划,从2009年1月开始,《读点经典》丛书每月出一辑,目前已出三辑。据统计,丛书每辑发行超过3万册。重庆近6000名市管领导干部和2万余名其他各级干部几乎人手一套。

   在《读点经典》流行的同时,重庆也正在力图用更多的方式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感染力强的晚会,以及各种经典讲座等也陆续出现。而经典阅读活动的对象,也从各级领导干部,扩展为全体市民。

   2009年1月9日,气势恢宏的《风·雅·颂———重庆市大中小学经典诵读晚会》带给人们心灵的强烈震撼。2月26日,《天地正气———重庆市大中小学经典诵读晚会》再次激起人们对经典的强烈兴趣。除此之外,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看精品,读经典”———第二届重庆读书月百场巡回报告会,也开始深入各区县和市级单位举行。

   即将到来的五四青年节,以及7月1日党的生日和11月纪念重庆解放60周年,也将有更大型、更震撼的经典诵读晚会亮相。

   在浓郁的氛围下,经典阅读活动正在重庆逐渐升温。

   新时期对经典的渴求

   经典的名言,深刻的哲理,在一套袖珍小书的传播下,迅速在重庆各级干部中普及。由此带动的全民经典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心态浮躁、追名逐利等现象成为主流文化面对的挑战。”巴蜀中学副校长唐良沐全程参与了《风·雅·颂》和《天地正气》两台晚会的组织工作,并担任晚会导演,对经典阅读的必要性颇有感触。

   “有些干部经不起诱惑,意志不够坚定,最终倒在糖衣炮弹面前。而普通市民也都忙忙碌碌,每天都在路上,突然停下来时,却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一片迷茫。”唐良沐认为,阅读经典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其实是在为自己寻根,寻找心灵的港湾。而推动整个城市的人们来阅读,就是在为城市寻根。

   渝中区石油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颖和大溪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茜,也认同这种看法。赵颖还分析了街道居民的构成成分。“辖区里高档小区多,他们大都学历层次比较高,工作压力也很大。”赵颖说,这些居民回到家往往特别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社区的人文氛围就特别重要,而经典阅读恰能提供这种氛围。

   “新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对经典也有着新的更紧迫的需求。”江北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密说,重庆推广的经典阅读活动,其实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人们是喜欢经典的。重庆人对经典的认同,也已经延续了多年,并在近年有不断升温之势。

   周密所说的社会基础,包括江北区在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而受到家长和各界欢迎的事。2007年,江北区推广喜乐溪小学、培新小学和洋河小学的经验,在全区中小学中推广国学经典诵读,“国学江北”由此名声大噪。

   “学校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其经验也可供各界参考,道理是一样的。”3月5日,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国学教育的江北区培新小学校长张光琼,在自己堆满大部头古典书籍的办公室里充满激情地讲述她的国学情缘。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格言出现在学校走廊等显眼位置,成为这一年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张光琼认为,这些国学经典对人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作用,长期坚守必有成效。

   南岸区怡丰小学校长张虹,也是一名经典阅读的坚定支持者。2003年,在许多居民印象中,乱糟糟的怡丰小学学生总数已滑落至300人左右。张虹接任校长后,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学生“正身”。《论语》、《孟子》等名著,在每天的课堂上变成琅琅书声。

   “经典是培养孩子品格的良方。”张虹说,学生整体面貌的改变,坚定了她多年坚持国学经典诵读的决心。如今,许多家长都带孩子慕名而来,学校已有学生近千人。

   “但是,经典不应只是学生读,还应有更多的人读,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市民人文素质和精气神的目的。”周密认为,经典从学生感染到了家庭,从家庭感染到了社区,各界都欢迎,就很有向全社会推广的必要。

   事实上,放眼全国,四川、山东、湖北、广东、广西等地也在积极推广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近年来,“经典热”、“国学热”正在各地传导,人们对文化经典的追求有不断升温之势。

   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事实上,市里提出的经典阅读活动,是和红歌传唱一脉相承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杨清明说,这个体系就是在提高干部群众的人文素质的同时,很好地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振精气神。

   杨清明认为,在浓郁的经典阅读氛围下,拥有3000年历史的重庆,将获得更加强劲和持久的精神动力,这是经典阅读活动更为深远的意义。

   2月2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在阅读经典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阅读经典既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需要,也是提升人文素质的需要,提振精气神韵的需要。何事忠表示,阅读经典将办成与红歌传唱活动一样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这体现了决策者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智慧。”唐良沐认为,提升直辖市人民的精神档次,就应该从文化经典入手。“经典蕴含的力量,足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只要长期坚持,这种改变将逐步显现。”

   对此,一直推动读书活动的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雷平很有体会。雷平为自己订了5本杂志,每月甚至每周都能看到解读各种社会热点的详细报道。“这些杂志很有思想深度,信息也很全面,但是只读这些肯定不够,经典还是必读的。”雷平说,2005年全国出版的图书种类是19万种,2008年是21万种,知识更新换代速度之快难以想象。而人们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因此,重庆不仅提倡读书,营造书香气,而且要强调读好书,读经典。”

   2月18日下午,雷平在长寿科技文化中心为第二届重庆读书月活动,做“看精品,读经典”的读书报告。2000名机关干部在现场为经典蕴含的哲理所感染,会后不少人都争相请雷平推荐一些好书目。“只要想办法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读经典的习惯,人们的工作热情、精神面貌就会改观,重庆的文化实力也就会慢慢地提升,长期坚持效果一定会逐渐凸显。”

   雷平认为,一座城市只有文化根基深厚,才能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只要人们长期坚持读经典,长期接受经典的熏陶,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将得以不断提升。

   “其实,不要把经典阅读仅仅看成是一种文化活动。”杨清明说,经典阅读看似不创造GDP,但是其对人产生影响后,自然会通过这种影响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典阅读活动将对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持续而深远的。正因为如此,重庆将在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中,获取前进的不竭动力。”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熊明、崔力摄

   《读点经典》不仅重庆干部人手一册,也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

  

读经典,培育重庆特质

  重庆日报:您怎样看待眼下正在全市推进的经典阅读活动?

   刘明华:读书本来一直都在提倡,重庆也开展了各种引导市民读书的活动,但是读书一定要读好书。经典阅读活动就是着力引导大家读经典、看精品,应该说,这种活动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倡导读经典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像薄熙来书记说的,生命有限,知识无限,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要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这是大家都容易接受的道理。

   重庆日报:《读点经典》丛书是怎么定位的?期待发挥什么作用?

   刘明华:就《读点经典》这套书本身而言,主要是希望领导干部阅读,教育各级干部勤政廉政等等。但是书中经典的内容其实也适合所有人学习,其中的许多为人处事之道,大家都可以研习、品味。

   从这套书的内容选择上,我们主要看其是否经过历史检验,证明是权威的能够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华,包括文献、典籍和艺术等。同时,书中也编辑了一些国外的经典,包括一些至理名言和著名演讲等等,都是能给人很多思考和启发的。通俗地说,经典就是最好的作品,是一定可以开卷有益的。

  重庆日报:经典阅读除了要求干部阅读外,也正在全市推广,这对重庆到底意味着什么?

   刘明华:对整个城市来讲,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到最后还是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将经典阅读活动坚持下去,就是要让市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无疑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目前,包括推广《读点经典》丛书在内,经典阅读活动正在全市铺开。结合我市还要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可以相信,重庆将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市民素质、干部素养及整体文化品位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杨清明:我们在主张文化的多元和包容的同时,也必须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流文化。而堪称经典的文化精品中,自然包含主流文化的思想。经典阅读在全市推广,就是希望更多的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我们是离不开从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的。

   刘华卫: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特色。重庆因为地理原因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相对封闭中,造成了所谓的“巴出将,蜀出相”局面。而现在,重庆正在加快步伐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这也正是重庆培育自己城市精神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提升重庆的整体文化档次是非常迫切的,而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用经典重塑重庆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可谓正逢其时。

   重庆日报:您认为怎样才能把经典阅读活动搞好?

   刘华卫:首先是要营造好氛围,让大家都来读,并使之认识到经典阅读对自己成长很有帮助。读书本来就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儿童都是从背诵文化经典开始启蒙教育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初中时就会背5万多字的《孟子》,他积累的深厚的国学底蕴,对他后来的成功有着不小的帮助。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人们能认识到这一点,都开始读,并形成风气,就自然会使之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杨清明:通过读书吸取养分来提高自己,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在这里,我想用运动员的“动作定型”来打个比方,专业运动员的动作之所以标准,是因为他长期不间断地做那个动作,已经定型了,定型之后想改都很难改了。所以说,将经典阅读活动坚持下去,使之在人们的生活中“定型”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再站高点来看,从提高个人的素质做起,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城市的品质,也是完全可行的。

   ■访谈

   刘明华

  杨清明

   刘华卫

   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读点经典》丛书主编

   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重庆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培育重庆城市精神”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