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楼倒塌: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50:55

爱国,为什么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有的人一生为了自己也不很好吗?-人生观。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对人性、人的本质、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等人生哲学基本范畴有清楚的认识,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形成正确的看法,进而澄清一些在人生观领域的错误看法,确立科学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与难点:

人的本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观、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内涵

人的生命过程与动物的不同。自由自觉。目的性,意义。本能,自然过程。好人,坏人;事业有成,碌碌无为。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观-目的-态度-意义。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涉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生价值等问题。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这样讲述的: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这个谜语就是: “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于是,斯芬克斯就把自己杀死了。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人的本质

1、中国古代对人性的认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告子把人性概括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认为人与生俱有的东西称之为“性’,性的内容是饮食男女这样的生理本能。孟子则反对告子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与动物不同,其区别在于,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高尚追求和行为准则,这就是“仁义礼智”,人的这种高尚的行为准则通过人匆生俱有的“四心”表现出来,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同上)荀子与孟子的人性本善观点不同,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生而好利”。

2、西方学者也非常注重对人的本质的研究:

哲学家柏拉图说:“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

哲学家苏格拉底:人是理性动物。从而成为西方最早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人。亚里土多德:他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入手,从社会动物、政治动物的角度,阐述人的本质,他对人的结论是:“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丰富起来,许多思想家对人的本质作过各有特色的论证,如近代美国科学家、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认为,“人是能创造劳动工具的动物”。其中论证最有深度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把人视为绝对精神的客观外化,其本质是劳动;而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中,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

现代西方哲学:持人本主义思想的思想家们对人的本质规定体现出非理性主义色彩。叔本华的“生活意志”、尼采的“强力意志”,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都是人本主义思潮在这一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论断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似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社会属性,是指人离不开社会,离开社会就没有人。(离开人的手是人手吗)狼孩,鲁宾逊。出生,生长,学习。(现在的同学)。(关系复杂)家庭、地缘、业缘、经济关系、政治、法律、道德关系等等。这几钟关系构成有机整体。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首先表现在个人作为个体而生存时的脆弱性上。“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之用”为什么呢?“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比一般动物要多得多,脱离开社会的个人是难以生存的。而人进行生产活动的社会性和最终形成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人与人的联系更为紧密,人对社会的依赖性更加突出。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更强化了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性。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已经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食色为例)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什麽人?他(学生)是什么人?

4.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的本质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历史上变化着的人的本质,是最科学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上流行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对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的剖析

错误之三:人的本质是自私

首先,这种观点把人性混同于动物的本能,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 其次,这种观点从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要考虑个人利益的现实出发,推断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即自私则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私有观点, 它是指以提取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和发展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出发点和实现手段的不同。 这种观点认为自私是永恒的、绝对的,凡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普遍规律。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是错误的观点。

错误观点之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生欲等。这种观点客观上势必导致物欲泛滥,把人引导到吃、喝、玩、乐的歧途上去,使人忽视(为了社会)精神、理想上的建树,对于人们确定科学的世界观极其有害。

错误观点之二:人的本质是自由。

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那种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不要任何法律、道德和纪律约束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人的本质视为自由,就是不要任何约束,这种自由是对社会主义法律,道德和纪律的破坏,最终将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泥潭。

感恩的心(正确的人生观)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一首手语歌《感恩的心》《感恩的心》这首歌的由来: 关于这首歌的由来: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 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 妈妈却没有回答她。 她以为妈妈太累, 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 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 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 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

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

感谢敌人,让我们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朝前进步……

面对命运的不公你没有埋怨,没有退缩,你用自己的方式来顽强地生活,用爱来回报这个世界,你帮助了那样多的人,让他们感到了温暖和力量。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总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为什么活着,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探讨人生目的的涵义和形成,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意义。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唯心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

宿命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航程的灯塔是人生旅途的坐标。不同的人生目的,导引了形形色色的人生。

一、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所谓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

人生观的基本内容表现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人生态度,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是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二、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征途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和人生目的。正确的人生目的对人类发展、人性完善起了很好的积极作用;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对人类社会也影响广泛,甚至有些错误的人生目的还有着较为完备的理论形态,极易迷惑人心,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辨别。有较大影响的几种错误人生目的是:

  人生目的具有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在具体历史阶段上的局限以及人们认识方面的原因,形形色色的关于人生目的的理论和观念,像迷雾一样笼罩在这个问题的上空,形成人们头脑中许多模糊认识,需要予以廓清。

  “享乐主义”。其实质就是把享乐作为生活目的来追求,其表现为:以为人生在世,惟有享乐而已;主张人生是短暂的,应当及时行乐,即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和享用口耳鼻目等感官的需求和快乐。应该说,在对社会进行创造性劳动和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追求享乐也是人生需要的内容之一,当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进一步产生享受的需要。人都有享乐的欲望,希望得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享受。人们享乐需要的产生和享乐意识的增强,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标志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把享乐变成一种“主义”去说明人生的全部意义,把享乐当成是人生的唯一目的,则是对人性、人的需要的一种偏狭理解,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将把人生导入错误的方向。我们当然不会同意像苦行僧一样生活,也反对各种形式的禁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全部实践、社会的发展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将“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确立人生目的的原则,因为享乐主义除了理论上的片面性之外,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十分有害的,它常常表现为以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获得享乐资料和条件,为了享乐这个最高目的不惜破坏道德准则甚至丢弃做人的尊严。享乐主义人生观是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特殊表现。这种人生观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人生看成是纯粹的生理需要,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在于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享乐主义人生观在当代大学生中占有一定市场。比如:有大学生认为人生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能更实惠地享受,吃喝玩乐一辈子,方式可以不择手段。

  “拜金主义”。又称作“金钱拜物教”,是人们对金钱迷恋所形成的的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意识。金钱本来也是一种商品,其特殊之处在于能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人需要钱,是因为以其为手段满足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拜金主义即“一切向钱看”,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把金钱做为圣物来崇拜,它不是把金钱当作自身发展的手段,而是把自身当作金钱的奴隶,以追逐和获取金钱理解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把拜金主义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并由此确立人生目的,其危害同样显而易见。金钱成为人的存在和全部实践活动的目的,于是个人生命的意义就被严重地压抑了。在拜金主义的主导下,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就会出现违法乱纪、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在社会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再没有其他的关系,人的尊严和种种情感淹没在了金钱的冰水之中。

  “权力至上论”。所谓“权力”一般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一定范围内的支配权力,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公共职责。将权力仅仅理解为私利并确定为人生追求的目的,认为“有权就有一切”,不是把个人的才能、智慧、积极性引导到创造性的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实践中,而是一心一意地追逐权力,这就是权力至上的人生目的论。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的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尼采权力意志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其“超人哲学”。从源头上说,这种思想是剥削阶级社会中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权力至上论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以做官掌权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想尽一切办法获取权力,一旦掌权则以权力谋取权利,也就是“以权谋私”,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作实现为自己、亲朋好友或小团体谋取私利的目的。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超人哲学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看了尼采的书,张口骂人,动手打人,强迫女同学和自己谈恋爱,并要求对方随叫随到,否则就要打对方。有的大学生刚毕业就要当厂长、书记、部长。生活中这样的大学生没有一个不碰壁的,有的大学生经受不起打击就转向轻生。

    上述种种人生目的,相互联系,如果从理论渊源和理论核心上分析,都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其共同的实质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它们对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犯了以偏概全、以人生的某方面需要特别是较低层次需要替代整个人生意义的错误;更没有能够正确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仅仅关心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的利益,不但自私自利,在必要的情况下必然损人利己。

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人生目的的确立体现了其对人性、对生活的本质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必然地受到其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在全社会提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处于新时代新阶段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于1944年写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要全心全意第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其后,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又多次重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

  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社会一切先进分子的人生目的,并非随意的主观空想,而是有着科学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关于人性的分析,我们知道,“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相互依存、配合、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以自己的实践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对独立地存在和发展。如果人人都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甚至以损人利己的方式满足私利,人赖以生存的社会不但不能和谐地存在、还会因个人私欲的膨胀而走向灭亡。而在我们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每一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都具有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又反映着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同于以往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因此,这种人生目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一)利己主义人生目的

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是一种把个人利益作为行为原则的人生月的。其特点是选择行为方式时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以个人为本位,以利己为目标,把社会和他人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利己主义者往往认为,人的本性是自保、自利,人为了自保、自利而采取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利己主义是一系列狭隘的、错误的人生目的的基础。在大学生中,持利己主义人生目的的人在一定层面存在着。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占得了便宜吃不得亏,乐于被帮却不愿助人,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侵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至于在人际关系上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受大家喜欢和欢迎的人。

(二)享乐主义人生目的

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把人生当作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感官快乐和物质享受。尽管享乐主义人生目的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不大,但是很早就存在。《列子·杨朱篇》描述了中国早期的享乐主义人生目的:人生苦短,终归一死,“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且人一旦死去,都是白骨一堆,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所以不如在有限的生命期间,尽情行乐,满足口、目、鼻、耳、体的欲求。在西方,享乐主义是一个有着持久影响的思想体系。西方的一些思想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而感官的享乐则是利己的具体表现,把利己主义作为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在大学生中,也有极少数人受到享乐主义的消极影响,他们沉润于物欲享受,在物质条件上盲目攀比,热衷于下馆子、泡酒吧、进“迪厅”、逛商场,甚至不顾家庭承受能力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这些都是享乐主义人生目的在他们身上的表现

(三)权力意志主义人生目的

权力意志主义人生目的把获得权力、统治地人、实现个人意志作为至高追求,认为“真理就是权力意志”。持有这种人生目的的人把人生的过程看成是实现个人意志的过程,把个人意志的实现看得高于一切。他们认为,个人意志的实现必然要借助权力和统治,所以权力和统治是意志的最高目标和最高价值,人生目的的实质就是尽力攫取超级权力。在这种人生目的的支配下,个人意志必然凌驾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他们所获得的权力往往成为谋求个人一己私利的工具。

(四)拜金主义人生目的

这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理想的一种人生目的。在人类历史上,有了金钱就有了金钱崇拜。但是,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性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在拜金主义者看来,金钱货币不仅是“万能”的,而且还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其实,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实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它本身没有什么神秘性,更不能作为人生的准则和道德标准。以拜金主义为人生目的,人生就会陷入庸俗和自私的泥潭。

这种种错误的人生目的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不尽一致,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私有制的产物或表现,其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其核心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既是它们的出发点,也是它们的归宿。

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不同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人们以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目的对人生态度有直接指导作用,人生态度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目的的形成也有直接影响。

一、  人生态度的内涵及影响

(一)人生态度的含义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生活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人生态度往往借助语言、表情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有密切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前者指出人一生应该做什么,后者则表现为在人的一生中应该怎样去做。人生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受制于人的社会环境条件、个人阅历、文化教养和心理因素的消长变化。

(二)人生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人生态度作为制约人一生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一方面,人生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人生课题和人生矛盾的认识,影响着人的人生走向和精神状态。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人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工作、事业、友谊。爱清、健康等人生课题,正确地处理苦乐、得失、生死、善恶。荣辱等人生矛盾,选择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的人生道路,做生活的强者。错误的人生态度则相反,它使人错误对待人生的矛盾,或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或意志消沉,丧失人生奋斗精神;或为求得物欲的满足而计较个人得失;或苟且偷生,颠倒善恶,以辱为荣。另一方面,人生态度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效率。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只争朝夕,珍惜人生的分分秒秒,保持较高的行为效率,在有限的一生中实现尽可能大的人生价值;而消极的人生态度则使人心灰意懒,散漫怠情,于碌碌无为中浪费光阴和生命。

龙涛同志简要事迹

龙涛,男,汉族, 36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威远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4次被威远县授予优秀党员称号,2次获威远县公安局嘉奖,2003年荣立个人一等功。2006年先后被公安部授予 “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和国家林业局授予 “森林卫士”称号。他所在的大队被四川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岗,被公安部评为“2003-200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龙涛始终牢记并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秉公执法,无私奉献。他十几年如一日,始终战斗在森林公安工作第一线,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坚决同各类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每逢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冲锋在前,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抓捕犯罪嫌疑人。2002年7月在执行抓捕任务中,他舍生忘死与犯罪嫌疑人搏斗中,不幸摔下25米高的悬崖,肝、脾、肺破裂,多处粉碎性骨折,至今身上仍固定着4块钢板和34颗钢钉。尽管因伤致残,他仍凭借着对森林公安事业的热爱,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并带领全队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每遇到紧急出警,不管荆棘有多深,坡有多陡,也不论晴天、雨天,他都克服伤残行动不便的困难,坚持与战友一道柱着拐棍赶往案发现场勘查取证。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大练兵”活动时,他带着4块钢板和34颗钢钉的身躯,坚持参加了列队训练、引体向上、俯卧撑等项目,率领全队获得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大练兵考核评比第一名。他坚持建章立制,言传身教,从严治警,时刻把民警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6年来,全队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全体民警无违法违纪、刑讯逼供和违规办案。2004年该队被确定为省、市森林公安系统争创“三个一流”示范单位。

龙涛同志凭着对森林公安事业的满腔热情、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广大民警和林区群众的赞誉,不愧为人民喜爱的好警察。

二、人生态度的类型

人生态度作为人的特定心理倾向,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消极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消极、悲观、碌碌无为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否定人的积极能动性,以个人为中心,对他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态度在少数大学生中也有一些具体表现。

一是看破红尘。其特点是认为人生无意义,对人生和社会悲观失望,得过且过,无所追求;学业上不思进取,高呼“60分万岁”;生活上松散疲沓,放任自流,既无时间观念又无纪律观念;人际关系上“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既感叹人情淡漠又对别人一副铁石心肠。

二是追求享乐。在大学生中,这种人生态度也有相当影响,除了那些“牺牲一家人,幸福我一个”的“消费发烧友”外,校园里还有置学业于不顾的‘嘛将先锋”、“双升大将”和“舞林高手”。有人给这样的大学生作了形象的描绘:“穿的是名牌.用的是品牌,吃的是牛排(西餐),看的是脸盘儿,学习挂‘红牌”’。他们评判事情的标准,是看能否给自己带来享乐和实惠,有则趋之,无则避之。

三是狂妄自大。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自我意识膨胀,虚荣心极强,惟我独尊,狂妄自负,爱出风头,嫉贤妒能,视他人为“阿斗”、垫脚石,他们不屑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不屑于与工农相结合。

四是批判一切。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切,对谁都不满意,自认别人欠了自己,社会对自己不公,总是挑别人的“刺”,攻击社会的“暇疵”,终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2、积极、乐观、有为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健康、正确、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人生态度。其特征在于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以高度的人生责任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类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也是青年大学生应该努力树立的人生态度。作为大学生,要活得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真正活出个“人样子”来,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人活着,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青年大学生应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热爱人民,服务社会,顺应历史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大学生应具有的人生态度

当代中国大学生处于一个振兴中华、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伟大的时代,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奉献与索取、生与死这些重大的人生课题呢?

1、严肃认真,求实创新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为个人的一生建立一份功业。有些人以“游戏人生”为时尚,这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与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格格不久,它会误导人生,使人最终落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的下场。

人生是现实的。无论是个人的一生,还是中华民族的宏伟画卷,都要用具体行动来描绘。需要每个人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还需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这是人生发展规律也是时代对同学们的客观要求。

2、热爱生命,乐观向上

人生在世,要面对生和死、成功和失败等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这些课题,就会珍爱生命,重视生命价值,在推一、有限的一生中,去积极地学习、工作,开拓进取,为人类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以这种态度对待成功和失败,就能够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备受重视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这一知识群体在社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现,肩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了。同时,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技术周期的缩短,也使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求知,增加个人技能,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增强竞争能力。

3、助人为乐,爱国奉献

苦与乐、不幸与幸福,不同的人对它们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以个人享乐为乐,以私欲的满足为幸福。我们不反对个人欢乐,但是一人之乐是十分狭隘的,如果能把个人的欢乐同他人欢乐、人民欢乐联系一起,做到普天同庆,那才是真正的欢乐、博大的欢乐,这也是深层意义上的幸福。如果把个人的欢乐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础上,这种欢乐是可耻的、被人鄙视的欢乐。所以人的一生,要得到真正的欢乐和幸福,就必须把个人的欢乐同助人为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欢乐同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作奉献结合起来。 

(举例)徐本禹说:“我愿做一滴水。将太阳给我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反射给他人。”这并不是一种作秀。当你看到贵州地区黑糊糊的屋顶,黑糊糊的锅时,你就会真实体会到贫穷的含义;当你看到无知的孩子睁着纯真的眼睛,不知道玻璃为何物,不知道首都在哪里时,你就会感受到知识的重要;当你看到徐本禹站在破房中,捏着粉笔头对着流鼻涕的孩子细心讲解时,你就会看到人格的魅力。我们不是太阳,但我们可以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不是徐本禹,但我们可以从徐本禹的精神中吸收奉献的力量。“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徐本禹是一个富有的人,他无数次地让我们泪流满面。”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这样说道。“今天我以华农为荣,明天华农以我为荣!”宣传片中无数次响彻这句话。徐本禹说刚到大学时,他就默默记住了这句话,最终他用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他说,只要努力,每一个华农学子都会让这句话变成现实!

举例

张思德,1942年7月,进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时年29岁。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举例

李素丽,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李素丽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一挤一身汗,可她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棉垫,那是她为抱小孩的乘客准备的,有时车上人多,一时找不到座位,李素丽就拿出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平凡而伟大的人 -从飞近来在深圳,人们传颂最多的是一个人:他就是从飞.这位匆匆走过短暂的37年人生道路的年青人,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他在11年中资助了178名贫困生和孤残儿童.如果加上一次两次资助的人数以千计.11年来他的足迹遍及贵州.四川.湖南.云南的贫困山区,走到那里,捐到那里.他在山区义演时,到山寨里捐光了最后一块钱,连身上的衣服都脱下来送给了老人.在深圳,他只有一套58平方米的房子,住着一家三口还有从辽宁来的父母五个人.购房贷款至今没有还清.他骑自行车去演出,用白开水就面包充饥.他为孤.残.贫困生捐资300多万,却连自己的女儿上幼儿园的费用都交不上.他是自由歌手,靠商业演出赚钱. 2003年"非典"期间商演几乎停止,没有收入的他为了给资助生寄学费和生活费.他借债10万.2004年春天他突然胃部剧痛,以后这种疼痛越来越频繁发作,后又便血.病魔在向他袭击.这时他已负债17万.05年1月,他抱病参加为东南亚海啸灾区6场义演,还把治病的1.5万也捐了出去.当最后一场演出时,他口吐鲜血.昏迷过去.4月20日,从飞走了.人们为失去这位好人深感惋惜和痛心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从飞!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说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大学生理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这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实践园地:(课堂讨论)

案例:自杀的军校生

孙某,1984年以优异成绩入某陆军学院,实现了他的军人梦。在军校中他是一个佼佼者。他基本素质好,学习用功,训练刻苦,多才多艺,各科成绩在队里名列前茅,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教员的好评。在1987年中央军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八一”青年知识竞赛中,他力挫群雄,成为其军区的代表,他的出色表现使他荣立三等功,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毕业分配前夕,已经有多种工作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在毕业论文上下了很大功夫,想搞一个非常出色的毕业答辩。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在毕业答辩时,他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去答辩。他十分流利地阐述完自己的观点,脸上浮现出胜利者的微笑。但是,接下来的一切却是他没有想到的,主考教员连珠跑似的提出了几个问题,他毫无准备,第一个问题没有答完就答不下去了,他呆呆地在考场上站了十几分钟,在没有经过主考教员同意的情况下,离开答辩席。他回到宿舍,喃喃自语:“完了,完了……”晚上,他设法自杀。

中心谈论题:你认为导致孙某自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