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动态头像:胃脘平和汤治疗慢性胃窦炎180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08:06

胃脘平和汤治疗慢性胃窦炎180例

作者:孙仕田

【关键词】  慢性胃窦炎;胃脘平和汤;中医药疗法

     1998~2005年,笔者运用胃脘平和汤治疗慢性胃窦炎18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114例,女6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5岁,<30岁57例(男42例,女15例),30~40岁69例(男45例,女24例),>40岁54例(男31例,女23例);病程<2年84例,2~6年57例,6~15年39例,平均2.5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窦炎94例,肥厚性胃窦炎36例,萎缩性胃窦炎18例,胆汁反流性胃窦炎32例;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25例,伴胃下垂者6例,伴慢性胆囊炎9例。所有病例均经本院或外院电子胃镜检查确诊。

    1.2  辨证分型

    1.2.1  脾胃虚寒型  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呕吐清水,面色不华,头昏耳鸣,纳少,乏力神疲,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溏薄或五更泻,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缓。

    1.2.2  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两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则重,嗳气则舒,或咽部有梗阻感,心烦易怒,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苔白,脉沉弦。

    1.2.3  湿热蕴结型  胃脘灼热胀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恶食呕吐,嗳腐酸臭,身热面赤,恶热喜凉,烦渴不多饮,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等。

    1.3  治疗方法  予胃脘平和汤治疗。药物组成:姜半夏、黄芩、党参、香附、苏梗、陈皮各15~20 g,丹参20~30g,檀香5~10 g,砂仁10~12 g,黄连10~15 g,吴茱萸5~12 g,干姜、甘草各5~10g。加减:脾胃虚寒证明显加肉豆蔻、肉桂;湿热蕴结证明显加半枝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20~30 g;肝胃不和加柴胡、郁金各20g;便秘加大黄、枳壳各10 g; 吐酸加牡蛎30 g、煅瓦楞子30 g; 腹坠胀疼痛(胃下垂)加黄芪30 g、升麻20 g、枳实20g;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和黏膜萎缩加三棱、莪术、半枝莲各20~30 g;出血加三七粉 (冲服) 10 g、大黄6 g、炒蒲黄12 g、白及15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30 min服。1个月为1个疗程,可随症加减连服2~6个疗程。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及气恼。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原发病灶消失,上消化道无异常,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原发病灶基本恢复正常,并无新的病损,观察1年以上未见异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原病灶部分好转,观察6个月以上偶有不适;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检查原病灶无明显变化。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180例,痊愈130例,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3.33%。

    2.2  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表1  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例表1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3型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慢性胃窦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的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根据胃镜检查可分为三类,即浅表性胃窦炎、萎缩性胃窦炎、肥厚性胃窦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可能是炎症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慢性胃窦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纳呆等范畴。临床以脾胃虚寒、肝胃不和、湿热蕴结3型为多见。其病机是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致脏腑经络升降失调,运化失司而致。要做到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用药宜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虚实兼顾,标本兼治。笔者根据中医脾胃的生理特点及致病因素,以及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久病多虚的理论,针对病因寒热虚实的错杂,以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取《伤寒论》名方半夏泻心汤、《丹溪心法》名方左金丸、《时方歌括》方丹参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香苏饮四方选药,灵活配伍成自拟胃脘平和汤,意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以平为和。方中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以协调气机升降,寒温并用以通调脾胃阴阳,补泻同施以调其虚实,具有和胃开结功效,从而达到斡旋脾胃气机,顺应脾胃生理功能之作用;左金丸清肝郁化火,以治胁胀痛嘈杂吞酸;香苏饮既解郁疏肝,又和脾醒胃;丹参饮行气化瘀止痛,改善全身及胃黏膜局部的循环状态,增强胃黏膜的修复和屏障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胃脘平和汤治疗慢性胃窦炎,只要辨证得法,随症加减化裁均验之有效。

     (山东省垦利县黄河口医院中医科  垦利  25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