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t保镖:同学会“五味杂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00:35

    不知从何时刮起同学聚会之风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各类培训班,只要有名目,有人张罗,就能聚会,使得同学会几乎成了一个特定的社交方式,让那些参加聚会的老同学们体会到不同的“酸”“甜”“苦”“辣”“涩”。

    酸:同学会成了炫富攀比会
  “一听又是同学会,我头就大了。一聚到一起,男的就是谈当了多大的官,月收入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开了多好的车,女的就是比谁保养的好,谁老公有本事,谁儿子钢琴过了几级,……不是喝酒就是吹嘘,当年那种少年时的情感早就变了味、走了样,这同学会不开也罢!”
  刚一谈起同学会的话题,三十出头的小黄就滔滔不绝地发起了牢骚,一副忿忿的模样。小黄在贵阳土生土长,小学,中学,大学都没离开过贵阳城,当年他又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每次有在外地或者国外生活的老同学回来,老同学聚会的时候免不了都要喊着他,小学、初中、高中轮番轰炸下来,小黄深感同学会的世俗气息,几次以后,凡有同学会之邀,他就借口工作忙推辞掉了。
  而第一次参加同学会的刘女士,刚刚接到高中同学20年聚会的通知时,还很是兴奋了一阵,但是离聚会的日子越近,接到老同学的电话越多,她就越是心里没了底气,打起了退堂鼓,电话里的讨论全都是谁谁谁当了处长,当了老板,开了什么好车,可是看看自己这二十年来过的并不轻松,婚姻不如意,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还和父母住在一起,要钱没钱,要成就没成就,和当初那个当班长呼来喝去的形象有着太大的差距了,思索再三,最后还是放弃了参加同学会。
  近些年来,开同学会,战友会渐成热潮,无论是年轻人几年一小聚,还是年长者二十年、三十年的再聚首,渐渐多了起来,然而像小黄和刘女士这样,却对同学会的“攀比”风心有余悸,有人干脆把同学会叫做“比富会”。
  不到三十岁的小李也对同学会心生反感,往往同学聚会的时候,一上来别人就问她老公在哪个单位工作,看能不能拉上点关系好办事,这种时候她真是无言以对。小李还听说有人开同学会像政府部门开领导会议一样,按照官职大小排位的,可见在同学会中再难重现青春年少时的那种氛围。   
  甜:那些魂牵梦绕的青春记忆
  
“其实同学会也并非都是让人失望的,也有非常让大家动容和怀念的,能让大家重新找回到纯洁的友谊和青春的激情。”刚刚参加完高中同学三十年聚会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是1979年从贵阳六中毕业的,三十年一晃而过,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如今都已经步入中年,以前很多人不是忙着创业,就是忙着带孩子,总是抽不出时间来聚一下,恰逢今年是分别三十年,不少人孩子也上了大学,终于有时间来好好聚一聚。
  从今年5月初开始筹划这件事情,到9月份聚会活动举行,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几名骨干分子组成了一个筹备委员会,为这次同学会策划了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最后全班50多个人就来了40多个老同学,第一天他们先是到花溪聚餐,请了如今仍然健在的四位老师,一起来回忆当年那些有趣的往事,刚见面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拘谨,但是很快就在那些青春年少往事的回忆中亲切起来,等他们第二天组织游览梵净山,到山顶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完全放开戒备、敞开胸怀,他们欢呼、高兴、激动,在山顶上尽情载歌载舞,唱当年的歌曲,围在一起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少年时玩疯了的状态。
  张女士说,人到中年,就会对过去青春年少的事情特别怀念,再加上许多家庭由于孩子出去读大学或者工作,都成了空巢家庭,也开始有时间回味过去的岁月,所以这样的同学会才显得特别激动人心。
  另外,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年近半百,工作家庭也都比较稳定了,经历了岁月沧桑,思想已经能够沉淀下来,对很多事情都已经看淡了,不会像三四十岁的人那样,对名利特别在意,所以同学会的世俗气息也就少了很多。
  苦:曾经的美好回忆瞬间俱失
  
“我走了,把你们曾经带给我的战友情、兄妹情全都还给你们了,我带着失望回家了。”在去机场的路上,孙女士心怀无尽的失望发出了这条短信,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上个世纪70年代,在云南当兵的孙女士和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她那些参加自卫反击战的战友,有的死在战场上,有的残疾了,有的则落下一辈子的病根,那种生死之交的情感远非一般的同学友谊可以比拟的。
  孙女士心中一直非常珍视这份情谊。逢年过节,她总是会发短信打电话问候,每年还会记得几个要好的战友的生日,不忘记送去惊喜和祝福。
  一次,老战友打电话来说要在重庆聚会,已经很多年没和大家相会的孙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兴奋,几天都没睡好觉,买了飞机票直接从贵阳飞到重庆。同学聚餐时看着这么多老战友聚集在这里很是有些激动,但是没想到饭越吃到后面就越感觉不对劲。当年那些青春帅气的小伙,如今叼着烟,翘着腿,谈论的全都是谁当了什么官,谁办了什么公司,身家多少万,一幅争相显摆的场面。最令孙女士感到难过的是,当她说想请一位同学开车送她去看一个重庆的亲戚时,这些刚还在海侃自己有多大本事的老战友忽然都不吭气了,那一刻,她的心凉了。
  “我心里很难过,就像眼睁睁看着曾经那么珍视的东西在面前破碎,真的很受伤,以后我再也不会参加同学会了。”孙女士说。
  辣:感情深一口“闷”的后遗症
  
“来,干掉它!不喝光就不是老同学!”一听这话,小黄就觉得反胃。但这却是同学会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同学会次次都是吃饭喝酒,工作上应酬时的酒还可以推辞一下,但是同学会上的酒根本没办法推,仿佛大家要的就是这种气氛,我喝醉了两次就把我给喝怕了。”
  除了厌烦攀比,怕喝酒之外,小黄不喜欢参加同学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经济负担也比较大。刚刚大学毕业那几年,同学会特别多,虽然基本上是AA制,但是喝酒、吃饭和唱KTV下来,一个人也得摊两三百元,有时候一个月聚两三回,每月的工资就没了一半,也很是不堪重负。
  “老同学感情是深,但是感情的深厚难道一定要用酒杯的大小来衡量吗?山吃海喝一顿,恐怕不但没有联络上感情,反倒滋长了铺张浪费的恶习。”小黄说。
  涩:悄悄潜伏的危机
  
“同学会,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有人笑谈同学会是对婚姻的考验。
  小黄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次高中同学会上,两个学生时代曾经暗恋对方的老同学重逢后,走得很近,后来听说双方都在闹离婚,但最后究竟如何就没有了下文。
  有人说,同学会危机其实是中年危机的一种体现。许多人中年以后,事业上基本稳定,没有太多可发展的空间,孩子也已经上大学或者独立了,没有需要太操心的事情,这时候,一些人会对生活有一种倦怠感和失落,需要一些东西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这时候,同学会的出现当然就容易提供机会。
  然而潜伏的危机还不仅仅如此。大学毕业仅仅一年以后,小商和她的大学同学进行了一次聚会。聚会上她发现,以前住在她下铺的那个朴实的老同学,变得比以往开朗热情多了,小商感叹从学校走进社会对人的影响真大。那时候她正觉得自己想换个工作,这个老同学就说她现在在的哪个大公司,每月轻松可以赚到不少钱,小商也有些心动了。聚会之后,小商请熟人一问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大牌公司是搞传销的。小商没想到,那个单纯质朴且关系十分要好的大学同学竟然要把自己拉进传销的火坑。
  同学会上故事就是如此丰富多彩,有人想找回青春美好的记忆,有人想扩大关系网,有人想推销保险,有人又多了一群可以忽悠的对象。就这样,有关同学会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体会,但是如果能多一些理性,更少一些其他的目的,也许,我们会把青少年时代那些美好且十分珍贵的情感,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并且在有条件的时候激发出来。如果还没有做好准备,不如信奉“相见不如怀念”,毕竟,越是珍贵的东西,就越容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