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尚香的历史题目: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顾海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23:49
 

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顾海良  主题类号:G4/高等教育 【 文献号 】1-706
【原文出处】《中国高教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101
【原刊页号】3~9
【分 类 号】G4
【分 类 名】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200107
【 标 题 】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 作 者 】顾海良
【作者简介】顾海良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教授。本文是作者2000年10月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学术研讨会上学术讲演的摘要。北京 100816
【 正 文 】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应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展开。贯彻落实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特别要注意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讲话的精神。要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结合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实际,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的局面。在这里,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首先讲一下对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怎样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科学地把握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当前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一开始就强调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站在面向21世纪的历史高度、站在我们党在新世纪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战略高度,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新的定位。这个定位,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结全国全党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这个定位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面向新世纪的重大的发展。对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来讲,要思考怎样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个定位,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重新认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地加以贯彻和落实。
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同志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在两次讲话中作了最充分的阐述,一次是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一次是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根据我的理解,这两次讲话,一次主要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作了纵向深入的论述:一次主要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作了横向展开的论述,由此形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整体理论。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谈到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其中有三个重要思想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要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再次提到“综合国力”新概念,认为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而且还包括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同样是我们理解和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战胜洪水灾害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不仅靠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还依靠我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战胜了百年罕见的自然灾害。而后,我们又遇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考验,我们同样是依靠经济发展、民族凝聚力战胜了困难。1999年5月8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这样的涉及政治、外交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军事威胁面前,我们同样经受住了考验。这中间,我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保证作用。这个事件同样教育了人民,团结了人民。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能够求得自己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时,必须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
那么,现时期怎么在全国人民中间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呢?江泽民同志提到,当前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取决于三个主要的因素,即三个“来自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首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民族凝聚力是我们民族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灵魂,这是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条件。其次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条件。我们的民族要在21世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是来自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这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理论条件或理论根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是现时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这三个方面,正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我们应该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的高度,认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实质上就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也就是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是一个“虚”的工作,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它实就实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怎样从这个高度来理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当前我们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怎样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的认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对素质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和科学的理解。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把素质教育概括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两个主要的方面。这一概括,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四有”新人,实际上就是从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提出培养目标问题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把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完整地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我们党和国家面向21世纪的新任务,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并明确提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关于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讲了三层意思:一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二是根据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实际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三是进一步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以及学生走向社会、成长、成才的要求,提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三,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的高度,深刻认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不论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还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都要和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密切结合起来,都要和我们培养人这个最终的目标结合起来。当前,推进学校德育,必须高度关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要把我们的德育和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密切地结合起来,这也就是江泽民同志后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渗透力,应该实实在在地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去。
这三个重要思想,主要从纵向的角度阐述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对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所强调的这些思想,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程度的宣传和研究,但是和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宣传和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的。如何把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阐述的这些思想,能够结合我们学校工作的实际,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进一步从横向上阐述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重要性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针对的是基础教育中的三个案例,但涉及的是教育发展的全局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和方向作了深刻的阐述。当前,学校工作存在着一个方面工作“抓得比较紧”,一个方面工作“抓得比较松”的现象。也就是说,学校工作中存在着文化知识教育抓得比较紧,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抓得比较松的现象。这一紧一松,实际上就是当前社会上“两手抓”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学校工作中的反映。针对这种现象,江泽民同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明确提出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通读江泽民同志的“谈话”,我认为,教育作为的“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任何系统工程构建和运行的基础,就在于内容的系统性。在对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解上,首先就要把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没有内容的系统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整个系统工程的运作和发展。教育应该全面地包括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就是通常所讲的德育的内容。在对江泽民同志“谈话”精神的宣传和研究中,对教育内容系统性的问题关注得不够。面向新世纪,我们应该从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上,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其次是教育过程的系统性。系统工程的内容的系统性决定了过程的系统性。在这一方面,江泽民同志主要强调了三个重要的思想。一是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过程的系统性。例如,在德育上,如何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成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小学、中学和大学期间的德育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这是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中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我们研究的德育整体性问题的根本之点。二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系统问题。现在讲到教育,大多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看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多地是在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在社会上进一步接受教育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讲的终身教育的本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给学生的知识,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在社会的发展中,可能变得部分陈旧、变得局部过时,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能力和素质的教育,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教育怎么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自我教育提供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其中包括学生走向社会自立于社会所需要的不断自我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的能力。三是学生素质和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系统问题。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怎么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第三是教育环境的系统性。环境的系统性主要就是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和运作。环境的系统性是建立在内容的系统性和过程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的。环境的系统性不能脱离内容的系统性,内容的系统性决定了环境的系统性。这是因为,无论是文化知识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都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结合起来做。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认为,环境的系统性是由内容的系统性决定的。
江泽民同志对“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深入论述,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四个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是:第一,如何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第二,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第三,如何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第四,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四个问题,在“谈话”中已经提了出来,现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付诸于我们的工作实际。
总之,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两次重要讲话,对我们理解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我们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不断提高认识。这里不仅包括提高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提高从事学校各级管理工作的干部和所有教师的认识,也要向社会作广泛的宣传。
二、深入研究当前影响师生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需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应该看到,现代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不能脱离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当前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德育理论研究者必须完成的重大课题。
江泽民同志提到的“四个如何认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回答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二是要把理论研究同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德育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
关于第一个特点。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中,不仅要注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研究,还要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问题。这样做的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学校的学生(包括大学高年级学生、部分研究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成长的经历、阅历决定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有自身的一些长处,也有自身的一些短处。他们的长处在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是他们深切感受到的,他们的成长同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正好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发展的年代。他们看到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过程,看到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片断,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对社会主义的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根据2000年初有关部门对八省市74所高校近1.7万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例如,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表示“充满信心”和“更加充满信心”的较往年有较为显著的提高,对今后三年和十年内我国经济发展持“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的较往年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部分大学生在一些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例如,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走向趋同”、“私有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表示“同意”和“比较同意”的较往年是有所增加的。这就表明,我们的大学生尽管主流和主导方面是好的,但在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有的甚至是十分不清楚的。怎么对他们进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教育,以及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对历史问题的探讨,要同现实问题密切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国内的主要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际进程对人们认识的影响,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怎样认识我国的社会现实,怎样认识社会现实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国际的主要问题就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现实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四个如何认识”实际上是四个重大的课题,它们同学校工作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些课题作出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都将有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实际来看,对“四个如何认识”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入下去。
第一,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新的课题。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任何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在世界经济的整体格局中优化本国的资源配置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各国都在考虑如何以开放的眼光、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对本国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各国都在加紧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讲,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要培养一大批能够了解、能够理解、能够通晓、够驾驭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假如没有这样一批人才,当我们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就会十分被动。在即将加入WTO的时候,我们深感这方面人才的缺乏。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讲,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以一种特定的世界经济体系为背景的。这一世界经济体系的实质,早在70年代,美国的一位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沃勒斯坦就已论及,认为这是一个包括“中心”、“半外围”和“外围”的体系结构,处于“中心”的是美国和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处于“半外围”的是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处于“外围”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世界经济体系,实质上是一个“中心”掠夺和占有“外围”资源和效益的经济体系。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还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尽管各国都希望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本国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这种最优配置的效果和效益,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分配。如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世界范围内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不是减缓了而是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富国和穷国的差距在拉大。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主张政治制度的单极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极力向其他国家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有些人就鼓吹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美国有些人则鼓吹“西方化”就是“美国化”,把经济全球化过程看作是一次向世界强力推行西方政治制度的机遇。由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上的优势,使他们可能在政治制度单极化的过程中暂时得手。争取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符合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但在现在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单极化的趋势是暂时得手的。我们所讲的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决非空穴虚来风。为了适应世界政治格局的这一变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怎样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这样,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怎样对学生加强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的教育。这也就是怎样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提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新内容、新要求,即怎样把我们历来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赋予时代新涵义。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时代内容。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的新课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样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从而要求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上做好工作。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于这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怎么估价也不会过高的。在这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思考一下科学技术革命对人自身发展提出挑战的问题,特别是对人自身的基本禀赋提出挑战的问题。如果撇开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具体的物质内容,仅就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自身的基本禀赋的严峻挑战来看,自18世纪中叶以来的历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自身的发展有三次大的解放和三次大的挑战。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商业上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蒸汽机在生产动力上的革命性的进步,实现了人的“体能”的解放。但是,在人的“体能”解放同时,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对人的体能、体格、体魄的崇拜也随之减退下来。接着,19世纪初取得突出成效的工具机的革命,不仅进一步推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人自身的手工技能向工具机的转移,从而实现了人的“技能”的解放。原先生产中需要人掌握的一些技能,可能是人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学习的结果。劳动技能,特别是一些高超的技能是包含在人的体内的一种能力。工具机的发明使人的技能得到解放,人们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能借助工具机完成很复杂的工艺操作,生产出很完美的工艺产品。人的“技能”的解放是人的发展的标志;但是,随着人的技能的解放,人们却开始轻视人的技能,人们不再把掌握某种特殊的手工技能看成是人的值得自豪的禀赋。再接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为标志,实现了人的“智能”的解放,把原来要由人的智能完成的部分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随着人的智能的解放,人们又开始轻视自己的智能,进而轻视人自身的智力培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其中包括人自身的道德修养、伦理提升、品质和品格锤炼等。本世纪70年代,面对人的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西方的一些学者就提出了诸如“单面人”这样的问题。“单面人”的提出,实质上是对新技术革命产生的人的发展后果的一种思考。
确实,在经历过对人的“体能”、“技能”轻视的冲击后,如果人的“智能”再遭受被轻视的冲击,人自身的禀赋也许将丧失殆尽。当然,人也在不断地应对科学技术革命给人自身发展提出的挑战。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看问题:19世纪末,当人们在自身的体能得到解放,但同时体能这一禀赋受到轻视时,有可能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追忆,利用全球性的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找回昔日对人的体能崇拜;同样,人们为了找回失去的对“技能”的崇拜,开始建立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收藏的主要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弘扬人自身曾经有过的手工技能上的辉煌。现在,当人面对自身的“智能”受到挑战并可能受到轻视时,不知道还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找回来。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问题,必然成为人类物质文明进步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难题。我所接触的一些西方社会学家,他们寄希望中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找到一条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因为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就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三,从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深刻认识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的新课题。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它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特殊规定性,有一些新的特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可以作多方面的概述,“多样化”也许是其中简洁而又确切的概述。从社会存在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二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三是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四是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些“多样化”是有利于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
在唯物史观看来,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同社会存在的“多样化”是同步的。我们不能只承认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而拒绝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我们在讲社会存在“多样化”,如经济成分“多样化”的同时,也强调主体的作用,即强调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上,我们讲“多样化”,但反对多元化,因为我们有主旋律,有主流的、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存在相适应,意识形态上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对学校来讲,学校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弘扬主旋律,就是倡导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由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和任务决定的。
学校强调主旋律和主流意识形态,同社会上“多样化”的社会存在自然是有其反差的,这种反差增强了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但学校的教育不能放松和降低要求,必须强调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样化”,教育中讲正面的东西,讲主旋律,讲主流意识,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性”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了解社会存在的“多样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的现实。社会存在的“多样化”我们已经清楚了,但“多样化”表现为什么样的社会思潮以及它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个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理解和认识“多样化”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也不完全清楚。刚刚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重视对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和引导”列入其中,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作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内容。这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三、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四个紧密结合”问题
当前,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要十分关注工作的时代感,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上下工夫。
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时代感就没有生命力。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要跟踪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者,年年都要讲新话,讲出一些反映时代变化的新话。这是我们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所在。
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整体过程之中。针对性可以说是起点,实效性可以说是归宿点,主动性则要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有没有实效,这是我们衡量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德育工作同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其大敌就是形式主义。
为什么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对学校工作来讲,这种感召力和渗透力的意义更大。因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和对象的变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存在和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变化,都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环境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再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对象的变化。如高校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已经占了绝大部分,到2003年,文化大革命以前毕业的大学生留在高校工作的教师几乎将全部退离工作岗位,高校教师队伍将真正由中青年学术骨干走上第一线,高校教师的年轻化趋势更为明显。现在的大中小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城市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变化,都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应该客观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这是做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现在的中小学生,自主性更强,他们希望和教育者平等地交流的愿望也更强烈。这和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社会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他们在接受知识、接受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有了显著的发挥。他们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在学习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愿望加强了,接受教育的选择性也进一步增强了。再者,作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地发表意见和见解。总之,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性,以及接受教育平等性的愿望。在这种平等的位置上开展德育工作,渗透力和感召力就变得越来越来重要了。怎样加强渗透力和感召力,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立足点。
根据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以及加强渗透力和感召力的要求,我认为,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应该做到四个紧密结合。这四个紧密结合的主要内容就是:
第一,要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实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加强新世纪德育理论的研究,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育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第二,要紧密结合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学习、生活实际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从青年学生是国家各方面人才的后备力量,从知识分子对社会思想文化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高度,积极地营造学校德育的良好氛围。应该看到,学校德育工作做得好坏,将影响到一代人、几代人的成长;学校的知识分子又能对社会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既影响到国家的现在,也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第三,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情况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真正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上,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第四,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的新发展,结合学校师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结合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新趋势,努力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来一个新的变化。在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发展的新的体制和机制。
这四个紧密结合,是我在怎样理解、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我更多接触的是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也很关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德育状况,我是持乐观主义态度的。我认为,当代大学生显露出很多值得我们去赞赏、值得我们去发现的优秀思想品质。最近,使我感触颇深的是,这次奥运会的代表回国以后,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他们除了在人民大会堂对社会各界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外,10月9日还为首都四千五百名大学生作了专场报告。运动员们的报告受到大学生们由衷的欢迎和赞赏,体现了大学生们对为祖国争光的运动员的热爱和推崇。最令我感动的是,在报告会上,女足运动员孙雯的讲话受到大学生们最热烈的欢迎,大学生们给孙雯以最大的激励和鼓励,这体现了大学生在品质和道德上的成熟。他们对失败者的英雄主义的赞赏,确实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也许他们从自己生活经历的挫折中,从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体会到,我们除了要为胜利的英雄者唱赞歌,更要为那些奋斗了、但没有马上取得胜利的英雄们唱赞歌。这就是当代大学生顺应时代发展形成的新的道德观念。
无数的事实表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这个成效就体现在我们教育对象——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真正地、切实地推进新世纪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