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姜维传5.9攻略:中国早期扑克的诞生、发展和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17:39
中国四大发明赋予纸牌以生命,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带给了我们经久不衰,风靡世界的现代扑克。扑克牌作为一种国际游戏纸牌,集合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在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能使人们享受亲情的温馨、智力的开发、竞技的快感。从高官到平民,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小孩,从高级知识分子到半字不识的文盲,从一人到多人……,扑克世界,其乐融融。
当人们享乐在扑克世界中,是否留意周边有一群爱牌集牌的收藏群体?同样拥有扑克牌,同样喜爱扑克牌,但扑克在收藏爱好者的心中已超越了娱乐本身。扑克收藏,收藏不同历史时期的扑克,不同历史时期的扑克相关物品和资料。正是这些留有美好记忆的扑克牌,向世界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扑克的发展历程,演绎着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变革,挖掘者的甜酸苦辣。
在这些藏品中,早期扑克更是以其丰富的内涵,精心的设计,珍贵的价值,历史的韵味,让收藏者梦寐以求,爱不释手,踏破铁鞋寻觅处。一副副精美藏品,一件件珍贵史料,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滴水,伴随着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记,让我们从中感受中华文化,感受中国历史,探讨中国扑克的发展历程。
一、 中国最早的纸牌雏形
现代扑克是从多种多样的纸牌游戏演化而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牌游戏是中国唐代的“叶子戏”,已得到各国历史学家的认同。因为纸牌只有树叶大小,故称叶子戏。关于叶子戏起源有许多版本的记载和传说。有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遂(一行和尚)发明说;晚唐年间名为“叶子”的妇女创造说;有叶子青创制说;还有汉代大将军韩信的军中传说……。
目前国内外最早的关于“叶子戏”的文字记载在唐代《同昌公主传》:“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夜则公主以红琉璃盛光珠,令僧祁捧之堂中,而光明如昼焉。”为了玩“叶子戏”,公主竟让人掌上珍贵的“夜明珠”来照明,以通宵酣作,这反映出“叶子戏”在当时的吸引力。在唐代还有几种“叶子戏”著录,确凿地表明“叶子戏”在唐代中后期的时髦而有魅力。另外在唐朝的绘画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纸牌游戏的画面,同时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也记载着一种叫做“叶子戏”的纸牌游戏。
唐代“叶子戏”究竟怎样?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归田录》中曾记载:唐代书籍用卷轴展示不易,人们便用纸制为叶子状,上书以备检用的称谓、提要等。最初的叶子只是文字记录的纸片,而最初的“叶子戏”, 正是以玩骰子格中记录输赢数值的纸片构成的一种游戏,“以叶子写之”而得名。叶子戏以此为源头不断发展演变,逐步成为一种以文字和画面为主要内容的纸牌游戏。
从唐代以来,叶子戏这一娱乐形式历经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唐代产生的叶子戏,到宋、元、明、清不仅未曾消失,反之在发展中得以延续。在我们收藏的清代藏品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雍正初年,状元及第的大臣王云锦有年正月初一同亲友在一起玩叶子戏,玩得忘乎所以,结果丢失了一叶,却怎么也找不到。第二天上朝,雍正问他初一晚上玩什么取乐,王云锦如实回答。雍正笑着说:“不欺暗室,真状元郎”。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叶,一看正是王云锦昨晚玩时丢失的那张。可见叶子戏在清代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
有本《叶子戏原起》一书,列举了叶子戏的许多优点:说它“便宜挟以游,一也;灵活可思,二也;无弹棋坐隐之烦,三也;可容坐四人,四也;可以聚谈不厌,五也”。这也正是我们现代扑克的生动写照。当时的叶子戏有四十张牌,十张为一组,每组花色“以象四时”,也就是用代表“四季”的图案来画出纸牌花色。从门类、张数、花色及对牌义的解释看,叶子戏与现代扑克是何其相似。
中国叶子戏作为人类最早的纸牌之戏,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和演变,衍生出了很多形态,也奠定了扑克游戏的根基。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为现代扑克在中国的出现、延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 我国现代扑克的萌芽
现代扑克是随着清末国门的开放而被洋人带入的洋玩意儿,大约在清朝同治及光绪年间传入中国。清末时期,扑克在中国并不普及,由于价格昂贵,它只是清朝上层人物的玩物,而普通百姓更多的还是玩中国纸牌。
清代的扑克与现在不同:当时只有52或53张牌,那时没有“二王”或只有“一王”,玩法最初也只有数种。扑克最早在上海流行,后逐渐北移,再风行全国,其主导产品为美国“808脚踏车”牌扑克、“491骆驼”牌扑克等,以及纸质粗糙的日本货。清末以来,美国扑克牌以其优良的品质占据着我国扑克游戏牌的主导地位,那些封口条上满版的中文“美国制”,表明扑克牌是供中国人使用的。
美国“808脚踏车”牌扑克来自于世界最负盛名的扑克生产商“美国扑克牌公司”。它始建于1867年,1881年起生产出自己的第一副扑克牌。“脚踏车”牌扑克1885年开始面世,质量高、信誉好,是当年进入我国市场的主要品牌。今天我们收藏到的这些遗存下来的“美国制”扑克,虽经历了百年左右历史的风波,但除扑克牌侧面已略带斑黄,它们依然光滑、洁白,并有着非常好的弹性。
民国初年,扑克牌在我国已开始作为文明游戏盛行于民间,这时扑克牌的需求势必随之加大。外国洋行在中国的出现,为现代扑克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洋行代理经销扑克牌,并以扑克牌样本定制,用以满足中国民众的娱乐需求。我们收藏了一册珍贵的 “上海新华洋行”遗留下来的精装本《美国扑克牌公司样本》,“808脚踏车”牌扑克位于样本首页位置数页之多。此样本制作于1914年,样张年代更久,完全为实物粘贴,虽历经百年,但其精美的设计和制作品质,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文化和艺术的享受。此为美国扑克牌公司上海新华洋行的订货样本,可见当年流行于我国的大部份美国扑克牌,正是以此类样本定货后进入我国的。
当年进入我国的美国扑克不仅有普通娱乐扑克,还有主题文化扑克。我们收藏的一副反映中国清末风貌,1901年(光绪年间)出品的“紫禁城—北京和中国风貌”扑克,由史料照片组成:皇亲大臣、黎民百姓、风光名胜、烟馆戏院、县衙断案、处决犯人,就连皇帝的卧室也搬上了扑克牌画面,扑克牌背图设计则为相对的大清国国旗——黄龙旗。这副扑克牌是清末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发行年代看,也正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前后那段历史。扑克锈迹可见,布满岁月沧桑,这是当年我国的邮政大臣收藏并保存下来的,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扑克发展史和中国扑克收藏史。
从清末至民国初年,现代扑克开启了我国扑克牌娱乐的先河,为我国扑克牌的民族工业奠定了社会和民众基础,使现代扑克在我国进入萌芽期。
三、 我国扑克工业的诞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抵制洋货,振兴国货的爱国运动。强国富民,人人有责。我国各界同胞奋起共进,以民族之力与外商对抗,在“实业救国”的口号鼓动下,各地纷纷兴办实业,掀起了投资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实业救国”已不仅仅是全国各阶层人民的爱国口号,它成为了我国社会各界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力。
同时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股份制公司企业,把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和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提倡国货,振兴实业”的民族精神,以及扑克牌游戏在当时的盛行,使上海青浦县人黄涤生集股筹资,于民国八年(1919年)在郑家木桥(今上海福建中路)创办了粹华卡片厂,生产马头牌扑克等卡片。1931年,粹华卡片厂从德国引进羊毛纸轧光机及配套设备,提高了产品水平和生产能力,试产推出了“马戏丑角”扑克牌,获得成功,使扑克牌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海粹华卡片厂对其产品精心研究,力求完善,打出“国货出品”的大旗,以国货游戏扑克逐步取代了外国货。德国进口的先进设备,为其优良的产品创造了先决条件,使之出品的国货扑克纸质滑爽、印刷精致、切口及圆角整齐,“马戏丑角”是其早期产品的主导品牌,以此为商标出品的国货扑克有:101、202、313、414、491、555、575、666、808等,均经注册发行。
上海粹华卡片厂早期产品依然没有摆脱美国货的影响,比较明显的是背图和黑桃A的相同或近似。以后逐渐发展为自己的独特设计,最有代表性的是充满中国民族韵味的双兔图案黑桃A。兔作为民间吉祥物,是美好、快乐和长生不老的化身,周边的桃形和“万字不到头”的祥瑞、长寿图案,预示着安宁幸福和长盛不衰。黑桃A是扑克企业的灵魂,我们在多姿多彩的早期扑克A中可以有所感悟。
上海粹华卡片厂以后逐步发展生产了狮牌、蜻蜓以及赛璐珞等扑克牌。另外除本厂品牌外,还生产了一些定牌,如五十年代初为部队生产的“算术扑克”等。
“马头牌”是中国扑克的第一品牌,其品牌延续为:马头牌、马戏丑角牌、马戏牌、马牌(文革中),品牌延续厂为:上海粹华卡片厂、上海文娱纸品一厂、上海纸品三厂、上海联德印刷厂、上海扑克牌厂、上海兰生扑克牌有限公司等,从民国初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路走来,成为中国扑克界的“马家军”,见证了中国扑克牌的诞生、成长和兴衰。
上海粹华卡片厂打破了洋货扑克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我国现代扑克的先河,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扑克牌,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国货精品。同时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有了我国自己的扑克制造商和国货品牌,自此拉开了我国扑克生产的序幕。
四、 新中国扑克的鼎盛期
新中国成立,群众文娱活动蓬勃开展,扑克牌以健康文明的游戏进入百姓的娱乐文化生活。深受欢迎的扑克游戏在文娱室、俱乐部、晚会、家庭、以及旅行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抗美援朝部队大批量的扑克需求等都使扑克牌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此情况下除一些厂改为生产扑克牌,更多的新厂不断涌现,扑克生产队伍不断壮大,中国扑克工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时的中国扑克,厂家多、品种多、数量多,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仅民族工业的聚居地上海就有各种规模的扑克牌厂百余家,使我国早期扑克生产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到50年代中后期,扑克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一些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下的企业面临倒闭。随着我国公私合营对民族工业企业的不断裁并改组,我国扑克生产厂家逐渐减少。
我们现在收藏到的早期扑克多出自于上海、天津等城市。鸦片战争后,外国在上海、天津等地的租界成为不平等条约实施过程中的产物。大量西方侨民入居租界,现代扑克等洋物随之而入。既带来了先进技术,也带来了西方文明,促进了租界所在城市的近代化发展。上海、天津作为中国最早的扑克聚集地及生产地,代表了我国早期扑克的风貌。
这些多姿多彩的早期扑克虽多为供娱乐使用的普通扑克牌,但牌盒、王牌、黑桃A以及背图的设计都非常精典,人们在娱乐中享受美好、品味美好。如上海的“马戏丑角牌”、“红狮牌”、“孔雀牌”、“飞轮牌”、“飞车牌”、“航空牌”,“钻石牌”、“黎明牌”等;天津的“鸵鸟牌”、“金狮牌”、“金牛牌”、“骆驼牌”、“双马牌”、“红羽毛牌”、“前门牌”等。
在早期扑克中,主题文化扑克更加光彩照人。丰富的主题、精心的设计、精美的制作、历史的韵味,让收藏者爱不释手。在感慨赞叹之余,心底留下无尽的美好。如“健康扑克”、“营养扑克”、“算术扑克”、“谜语扑克”、“农业知识扑克”、“水浒扑克”、“体育扑克”、“古典扑克”、“小玲铛小扑克”、“识字小扑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在早期扑克的发展中,还遗留下一些含有纪念文字、纪念编号或纪念图案的早期纪念扑克,为重要事件留下了历史痕迹。如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出品的“和平老牌”,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出品的“抗美援朝卫生扑克”,为六一儿童节出品编号为No.61的“孔雀牌儿童游戏扑克”,为国庆十周年出品的“西湖扑克”,为第一届、第二届全运会出品的“体育扑克”等。这些珍贵的纪念扑克,不仅忠实地记载了历史,同时成为扑克收藏界不可多得的特殊珍品。
新中国扑克像初升的朝阳,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成为中国扑克繁荣发展的里程碑。那些遗留下来的早期扑克成为中国扑克历史的见证,更以其独特和珍稀,成为我国扑克收藏者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宝物。
五、 中国早期扑克牌特征
我国早期扑克牌不同时期的风格都有显著的特征和时代感,将扑克牌进行仔细的对照,往往可发现其特征。同时可参考一些扑克发展史、印刷史、游戏史、赌博史、中国社会发展史等资料,以及早期商标公告、扑克样本样张、扑克广告等进行研究,掌握早期扑克的特点和变化,从而找出早期扑克牌所具有的特征和规律。
(一)扑克外盒:我们拿到牌首先看到的是牌盒,从包装材料看,普通包装多为卡纸盒,一般包装开口处均有半月切口,有些牌盒开口处贴有品牌封签。一些外盒还仿效美国,只是贴张扑克背图,不再做其他设计。扑克的精包装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多为硬质外盒,盖式和抽拉式居多,高级些的还带有漂亮的抽拉丝带。出口礼盒少量打开为立式硬盒,别致精美。
牌名是扑克牌盒上的重要元素,早期牌名一些带有国货扑克、国货游戏扑克、游戏扑克、文娱扑克等。厂名部分带有: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地方国营、国营、印务局等。从盒上文字看,解放前及解放初期文字书写多为由右向左逆写;解放前到50年代中后期文字多为繁体字;一些牌盒有汉语拼音文字;出口扑克多为英文或部分英文;盒上的编号有些代表年代,有些为序号,有些为年代加序号,也有些代表特殊意义的。
(二)扑克王牌:早期扑克的王牌设计比较讲究,一般分别有扑克牌名称、品牌、商标、主题图案、主题文字、印章、出品单位、出品地区、编号、娱乐性文字、汉语拼音文字及其他相关文字及图案等。在王牌的角码处,除民国扑克及出口扑克外一般无JOKER,相应位置多为:中文或汉语拼音的牌名、黑红梅方不同顺序的整体或单个图案、符号和标识、JQKA及不同顺序的编写、中文及汉语拼音的娱乐性文字等,也有些角码处无内容,是其他整体设计。
(三)黑桃A: 早期扑克中黑桃A别具一格,设计精美,内涵丰富。大多除角码外,只有黑桃图案或还有名称、出品单位、编号等。其黑桃图案主要特征为:品牌标识和精心设计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图案等,简洁优美。有些则保持了传统的星图案。另外受美国扑克牌影响,早期产品中有些沿用了美国自由女神像等图案。
(四)花色角码:关于扑克的花色和角码,解放初期曾试图尝试将黑红梅方图案和JQKA中国化,如《健康扑克》的四花图案改为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梅花、荷花、桃花和菊花,JQKA角码改为祖国老式注音字母表现;而《营养扑克的JQKA角码则改为最为大众化的甲乙丙丁,但均未获得普及性成功。所以早期扑克的花色基本无明显特征。早期扑克的角码,除少量由于种种原因将JQKA换为11、12、13、1或只换JQK外,大多无明显特征。
(五)扑克背图:早期背图以其精心的设计带来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其主要特征多为:上下图案对应、四角图案对应及一些色彩漂亮,精美夺目的彩色主题图案等。设计上更多的是以扑克主题作为背图画面内容,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花饰图案和几何图案。早期扑克背图的设计丰富多彩,令人陶醉,以动物、人物、花卉等最为精彩。
(六)主题扑克:多为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以及儿童、动物、花卉等主题,时代感较强,绘画版居多。除全花扑克外,半花扑克占有一定比例,有JQK、JQKA、数字牌等形式。另外有一些大小不一专供儿童使用的小扑克。
早期扑克的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其特征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寻,这里抛砖引玉不一一而论。早期扑克的特征也还有尚未寻找到的奥秘,有待我们在收藏中不断研究、不断感悟、不断发现。还有些不具有普遍性的早期扑克风格独特,需要我们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地区综合分析,找寻其中具有时代烙印的蛛丝马迹。
六、 中国早期扑克牌收藏
早期扑克泛指从解放前的老扑克,到文革前的早期扑克产品。中国早期扑克收藏是一项集收集、整理、鉴赏、研究早期扑克及相关资料、衍生实物为对象的一种文化活动。收藏早期扑克,一是使这些幸存下来的早期珍品不再流失;二是早期扑克是研究扑克历史与扑克文化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但是,对早期扑克的挖掘并不是件易事。首先很难发现它的藏身之处,扑克牌属纸质的大众娱乐消耗品,人们习惯于用旧了或破损了就随手丢弃,保存下来极其不易。“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又失去了许多“幸存者”,可以说所有在世的早期扑克都是扑克收藏界的宠儿,有些甚至还是孤品。挖掘它们,我们需要付出许多常人很难想象的辛苦,要付出体力以外的智慧,要付出时间,付出金钱,付出感情。
收藏早期应注重如下几方面:
第一,善于发现早期扑克。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善于发动更多的人来帮助。善于发现就要有能力找出它有可能存在的地方,珍惜每一个收藏的机会。但是早期扑克的挖掘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较好的方法是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你,但既要有的放矢,又不宜大张旗鼓,否则既便挖到“珍宝”,钱却不知要付出多少。找准目标,放出长线,也许哪一天就会带来让你振奋的消息。
第二,善于识别早期扑克。有些几十年甚至于近百年的扑克,看起来却像是昨天刚刚出品。而有些不过是十几年甚至于仅几年的扑克,那种沧桑的感觉让你还以为自己遇到了老扑克。这样我们就需要在收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识别能力,从扑克设计的点点滴滴,从扑克印刷的方方面面,从社会历史、政治风云、文化发展等不同方面去细心分析,多看实物,找出规律。让收藏促进藏识,藏识再促进收藏,使我们的鉴赏水平在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
第三,妥为收藏早期扑克。收藏到的早期扑克要妥为保管,防尘、防潮、防晒、防高温、防虫、防鼠、防压、防强光等等。有条件时最好将他们再外套一个盒子,这样不易损坏而又便于欣赏和收藏。假如我们千辛万苦得到的珍品,由于自己一时的疏忽而造成损坏,那么留给我们的就不仅仅是遗憾了。
第四,让珍品见证中国扑克发展史。虽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叶子戏,虽然民国初年扑克已走向民间,虽然今天“中国制造”的扑克传向全球,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扑克发展史,还没有建成中国扑克博物馆。相对于其他行业和国外扑克牌的研究,我们有太大的差距。早期扑克对我们研究中国扑克发展史的弥足珍贵,是无法替代的。
让收藏再现历史,让收藏展现文化,让收藏成为我们情感的归宿,让收藏的价值得以最大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