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青山小说:发挥“忠文化”对廉政建设的效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05:06
发挥“忠文化”对廉政建设的效用 2011年11月7日 11:19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大 中 小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说文解字》解释为“敬也,尽心曰忠”。在封建社会,“忠”有小、中、大之分,分别指向皇帝、皇朝宗庙和天下苍生。忠与廉自古就是人伦道德、从政规范的重要内容,并在实践中日益丰富,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忠文化”。
  近现代,“忠”的内涵不断扩大。如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提出,“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比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中国共产党历来要求党员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和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共产党员、人民群众以及毕生追求理想、信念、真理的各界人士,演绎了正气浩然、义薄云天的忠义气节,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忠勇精神,信念坚定、赤胆忠心的忠诚品格,尊老爱幼、和睦互爱的忠孝德行,守信践诺、殚精竭虑的忠信品质,赋予了“忠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影响人们价值取向、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
  忠与廉同根并生,相辅相成。新时期的“忠文化”更是文化与廉政相结合的产物,服务于当代反腐倡廉建设,实现了传统“忠文化”的现代转换——其核心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法治”。
  忠于党,增强抵抗力,不要腐败。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度决定着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决定着党乃至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忠于党,就要讲党性、讲政治、讲正气,坚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增强政治鉴别力与敏锐性;继承发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牢记反腐倡廉是党的建设基本任务和党纪、党纲、宗旨要求,坚持同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
  忠于祖国,增强自豪感,不想腐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忠于祖国,就要用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抵制腐败堕落、奢侈浪费,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
  忠于人民,增强自律性,不能腐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一切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忠诚,在伟人的“人民观”中贯穿始终,党员干部也应从中得到启示,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忠于事业,增强自觉性,不易腐败。忠于事业是践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载体。“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贷利。”忠于事业,就要热爱事业,勤奋敬业;要廉洁从业,一心为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忠于法治,增强约束力,不敢腐败。党和国家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有着全面、具体的规范。忠于法治,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就会把外在的他律规范转化成为内在的自律准则,进而内化为高度自觉的行动,形成良好的政治道德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
  重庆忠县由唐太宗李世民赐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从巴蔓子“刎首留城”、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到舍小家为大家、忠心为国的移民精神,再到独立不迁、矢志不渝的柑橘文化……忠县的“忠文化”源远流长,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近年来,忠县提出打造“忠文化之都”,积极探索以“忠文化”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路径。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以心理学为切入点,加强以“忠文化”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建立把“忠文化”价值观体现于反腐倡廉监督、预防、惩治的新机制,把软约束与硬约束、观念塑造与制度规范有机结合。忠县还打造了“忠文化廉政大讲坛”,开辟“忠文化”论坛,加强正面典型宣传,用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信念坚定的人格、赤胆忠心的人品。开展以“忠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廉政文化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使群众了解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意义、内容、程序等,提高群众监督的自觉性、透明度,增强监督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作者朱晞颜系重庆市忠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