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天蒙山玻璃桥门票:民办高校为何不走服务型学校的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6:13

民办高校为何不走服务型学校的道路?

 (2010-07-27)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2007)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履行科学发展观,是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指南针,也是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强校之路的根本指导原则。民办高校走服务型学校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推动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同时,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趋势也日益突出,构建服务型学校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新方向。张扬生同志(2008)认为:“服务型学校建设就是以全体师生主动、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提供最佳服务为核心,通过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实践,以及学习型学校建设、现代学校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开放互动的学校社区教育服务机制的建设等方式,形成以人为本、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和谐开放、优质创新的现代学校过程。”服务型学校核心在于管理与教育。学者黄崴,张伟坤(2006)认为:“管理服务型学校是指学校平等地对待师生,关心、尊重和爱护师生,建立学校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之间的合作机制,重视师生、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参与,为师生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以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学者刘献君(2007)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主,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度进行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民办服务型高校,重心应落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兼顾适当的科学研究。而这个服务应从管理服务与教学服务入手,以提高学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为目的,最终实现服务社会。因此,笔者在此问题基础上做了一些浅薄的思考,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以市场需求为建设动力、推动学校走上服务建校之路

   由于民办高校自负盈亏的特殊性质,其建设动力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其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也就是说,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符合市场需求,这样其毕业生才能够更好地就业,相应地,其生源将会更好,学校发展才会更具有动力。民办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建设动力,必须要科学分析市场过去、现在、未来的需求,分析市场需求与其学校设置专业的相匹配程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更符合市场的需要,培养的学生才更容易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一些技术性专业,毕业生才能够更容易上岗从业。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学校对内可以有能力提高相关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更体现学校服务社会的定位。

  1.以过去的市场需求为借鉴,调整已有专业的相关教学设置。要使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更科学合理,其必须对过去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找寻出专业相关教学设置与市场发展的规律,以调整现有专业的相关教学设置。对过去市场需求的分析年限,可以规划在近十年内。在这十年内,若被市场完全淘汰的专业,那么学校就应该放弃招生;若没有被市场完全淘汰的专业,但其市场需求逐年下滑,学校应该制定计划逐步缩小招生规模;若相关专业市场需求呈现波动性,那么学校应该取其规律值,谨慎招生;若相关专业市场需求近十年一路上升,学校应该根据其上升增幅,有计划地进行招生。总之,通过分析过去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

  2.以现在的市场需求为基础,提高对应专业的社会接轨能力。现在的市场需要重点落于学校对市场新需求的敏锐嗅觉。民办高校作为自负盈亏的教育机构,其敏锐的市场嗅觉是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能。要摸清现在的市场需求,学校重点要对当前掌握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后,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中,安排与市场要求接轨的最新教学课程,以提高对应专业的社会接轨能力。例如,学校在设置车床加工这个专业的时候,若当初只是考虑到传统的手工操作,而未设置电脑控制的相关教学课程。通过对市场的最新了解,学校应该及时投入相关教学资源,加入车床数控的课程,以保持专业的竞争力。总之,以现在市场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不断更新相应专业的教学设置,以及课程安排,保持自身专业的竞争力。

  3.以未来的市场需求为契机,探索新型专业的特色发展道路。由于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再加上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学校可以通过对全球范围的市场信息分析,预测某些专业的市场需求,做好相应准备。特别是在对过去、现在关于相关专业市场需求的分析基础上,探索本校新型专业的发展路径。但是,在分析未来市场需求情况的时候,学校应该注意自身实力是否具备开创新型专业,这个实力包括财力、物力和人力。比如新型生物医学、基因治疗学等,一般民办高校是不具备这个经济实力来聘请高级的教学人员和建设相关的教学设备。总之,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设置学校特色专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学校自身情况,不能盲目跟风,即使学校有实力在相应领域带头尝试,特色专业发展也应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二、民办高校开创服务型学校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从软硬两个方面的实力促进服务型学校的发展。服务型学校的转型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梯队和教职工队伍;要求全校师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传统经济所派生的大统一教育、管束型教育、听话教育、工具性教育、无主体性教育和“官本位”取向教育现象,通过与现代知识经济、师生需求、社会需求相结合,逐步改革转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的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个性发展的教育等服务型学校教育创新体制。[5]然而,在这个改革的进程中,由于民办高校自身拥有的高端人才相对短缺、投入资金不足和管理系统失衡等实际问题,致使其开创服务型学校面临重重困难,开创综合性高水平的服务型学校正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1.人才相对短缺是开创服务型学校软实力构建的首要困境。软实力(Soft Power)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约瑟夫?奈教授(Joseph S.Nye)提出来的。据其概念含义,“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即通过吸引,而不是以强迫或收买为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能力。它来自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及政策对他国、他人的吸引力。人力资源是构建一个组织软实力的关键要素。也是促进学校知识化转型的最重要的资本。我国民办高校在软实力的打造上正处于一个探索性阶段,其师资队伍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向着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从教职工构成看,一般情况下,行政、后勤人员比重过大,教师队伍总体上比较年轻,正高级以上科研人员比例较小,科研队伍总体上缺乏深厚的实际经验,且无法很好把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于一身。这就直接导致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基础相对其薄弱,起步低,这使得许多民办高校教育整体质量受到影响,造成学校发展受阻,学生难以良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的市场需求。

  2.投入资金有限是开创服务型学校硬实力打造的重大难处。开创服务型学校的硬实力主要是指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在知识教育中的普及程度和运用程度,以及各个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的实习基地的建设。由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理工科为主的教学专业,其具备的可操作性要求学校教学设备跟上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学设备虽然在不断地改进与提高,但从总体上还是缺乏全面的普及,有些专业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这样,一方面会导致部分专业师生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难以把新知识较好地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传达给学生,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很难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影响学生就业和学校现代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会使传统专业不够强,新专业开发又处于一个滞后的状态。要想加快学校现代化与知识化的服务型学校转型,硬件设施的更新是基本保证。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和学校资金分配投入有限,使得学校硬件更新得不到资金上的有效保障,致使全方面开创服务型学校面临硬实力打造的重大困难。

  3.管理失衡问题是开创服务型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难题。1990年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强调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办一所高水平的学校,正如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公司。开创服务型学校的关节点在于有效地管理,提升学校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民办高校在向服务型学校发展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的失衡。这样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扩招的影响,学生管理资源分布有限,导致学生管理还比较松散、德育教育,现代知识化综合素质教育还缺乏系统性,使学生综合知识掌握能力的实效性不高;二是专业管理还不够科学,没有形成品牌,培养的学生主要优势不突出,总体上社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管理的失衡,对于开创服务型学校而言,民办高校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三、民办高校开创服务型学校,寻求学校发展新局面路径的思考

  1.从战略的高度合理规划服务型学校的转型。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服务型学校的规划,要注意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是合理规划学校管理与教学服务为主而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按照学校拥有的地域面积、师生数量建立诸如图书馆、图书室、学校文化传播广播站、专业知识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有需要的地方,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建立党员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让广大党员同志能够共享服务信息资源,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力;二是合理规划服务型学校转型需要的人力资源。规划吸纳科研型人才,如专家,教授等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并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及各类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等;三是合理规划服务型学校转型需要的经济资本。这个经济资本的合理规划是指从战略发展上一种稳定持续地学校建设投资,要立足现在,放眼将来,对开创服务型学校进行长期稳定的经济投资,促进学校的知识化水平,更新知识传播所需要的教学设备,保证传统学校向知识型学校持续地的顺利转型。

  2.以市场需求为纽带谋划民办高校发展定位。民办高校开创服务型学校,就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把管理服务与教学服务相结合,把学生技能培养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其关键在于一个发展的定位。一是目标的定位:落足国内、放眼全球;二是类型定位:应用为主,兼顾科研;三是类别定位:专一发展,特色院校;四是专业定位:社会需求,优势突出;五是服务定位:服务当地,面向全国。做好五个定位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确定学校发展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民办高校开创服务型学校,走学校发展特色的学科道路、形成学校特色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的一种实践性的观念,以教学为舰头,以管理为舰身,以实践为舰底,以科学发展观为舰帆,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长风破浪,勇往直前,走上服务经济时代下的强校之路。

  3.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建立学校教学创新体制.观念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观念的产生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正确的观念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反映。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要建立学校教学创新体制,关键是要看教师怎样认识服务型学校问题,以及有管理与教学服务产生的长远经济效应问题,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首当其冲。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变教师落后的传统教育观,避免照本宣科,权威教学等传统教育发生,以教学服务为手段,服务社会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转变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应试读书观,大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特长,运用学过的知识尝试技术公关和创新,鼓励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过的知识;三是转变考试成绩等于一切的不科学培养观,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努力开发学生拥有的潜在能力等。学校亦可以通过积极宣传专业化的现代知识,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读书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以提高等院校在知识竞争社会中的现代化水平。

  4.加大投入构建服务型学校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加大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投入,构建高等学校之间、学校分校之间、合作院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特别是专业科技知识的信息服务,是构建学校知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层级多学科知识协作服务模式的建立,把综合性科研大学、国家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司企业等知识成果和知识信息,通过互通的网络平台,直接让教师和学生学习,并投入实际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电话和电视普及化的今天,师生不仅可以通过访问专业性的网站获得有效信息,亦可通过电话咨询相关专家,还可以观看定期电视台播出的相关专业教学的节目。学校也可以通过整和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计算机等信息通讯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信息服务,满足学校教学的多样化、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要求,减小学校与实际生产的“数字鸿沟”,实现社会信息公平。所以,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让广大师生及时与外界交流,更加强化自身的专业性技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5.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强化学校教育为先地位。强化学校教育,人才引进是关键。加快人才引进的办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本校教师资源的培养与再培训。针对长期在教育一线机构工作的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这样的培训方式包括出国留学、假期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等;二是引进先进的知识工作者,其优秀国内外的博士生、专家、教授可以成为引领高等学校知识服务发展动力的主力军。这是个双赢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扩招后高校学生教育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服务型学校所需要的人才来源解决后顾之忧。知识工作者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化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通过本校和外聘双重人才库的建立,加大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投资力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为先的地位,为学校知识服务的推广做下了坚实的铺垫。

  6.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学校主导知识专业。发展学校特色专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学校强势技术专业,以知识化的教学和包装,提高学校主导知识专业的社会竞争力,是发展服务型学校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激活和拉动学校经济发展、促进学校增收的重要途径。这样的资源优势包括学校独特人力资源优势,社会关系网络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专业的优势等等。学校可以根据自己优势所在,对发展进行正确地定位,不能办学思路模糊、发展规模不合理、专业设置盲目求全和跟潮,要根据学校分类、专业的发展前景来培养学校主导知识专业。要做好学校主导知识专业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龄人口趋势,预测高等学府的发展速度,合理调整专业的设置,突出优势专业;二是组织专家对相关专业进行评估,制定发展主导知识专业的科学指标和方针,形成符合高等院校的发展定位和规模核定体系。拥有一个或多个主导知识专业,是开创高等院校学校知识服务的重要方面。

  7.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校知识服务作用。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的有效传播。学校作为知识传播组织,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学校知识服务的作用:一是按师生数量比例,以教师为带头,学生积极参加,合理建立学校社会实践基地。这样的社会实践基地主要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合作,包括政府机关、交通运输、公司企业等;二是加强建立学校文化中心、学校图书阅览室等知识传播机构。学校文化中心可以通过放电影、科普纪录片等方式传播现代知识,亦可以通过宣传对学校优良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学院图书阅览室可以为追求进步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获得知识的一个平台;三是建立各种学生及教师知识活动组织,通过组织化的方式,提高他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组织可以通过有着共同知识爱好的师生,跨班级,跨年级,跨专业,甚至跨学校地建立,目的在于知识的互动,提高知识运用的有效性;四是通过各个高校之间互助性组织活动,促进知识的交流,有利与相关专业现代化知识的宣传和发展。总之,通过不同的学校知识传播组织,充分发挥学校知识服务的作用。

  8.构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影响下的世界一体化的新时期,对外交流与合作是民办高校建立各方资源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个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按地域上划分可以分为市内交流合作平台、国内交流合作平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实力和水平,建立属于本校的对外交流合作关系。这个交流合作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联合培养、交换培养、实习基地、参观基地等,教师的互动授课、讲座、培训等,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等。总之,通过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一个学校发展的支持网络体系,促进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四、结束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民办高校开创服务型学校,是学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认识校情,抓住发展机遇的大胆尝试。服务经济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倍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民办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社会构成要素,应该是知识服务的领军者。高等院校的发展应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而打下夯实的基础,民办高校发展必须把握时代的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民办高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大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扎实工作基础,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后劲,对学校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保持高校在教育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高等学府的社会作用和功能,促进学校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

  (中国西南大学 王超 王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