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小说排行榜:东方三大圣人 六祖惠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51:12
六祖惠能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列为“东方三大圣人”。(转载) 

六祖惠能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列为“东方三大圣人”。

                                                  六祖慧能



  

六祖惠能大师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关于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据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者。以法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 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生平

  

早年


   惠能父亲名卢行瑫,早逝,母李氏,自幼以卖柴为生。《六祖坛经》中,惠能自述其籍贯为范阳(今北京大兴), 其父为范阳卢氏,后贬于岭南,故惠能为范阳卢氏后裔。但是五祖弘忍曾称他为“獦獠”(未开化的蛮人),惠能也自称“语音不正”。

皈依佛门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
  神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偈(其他版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

南北争端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
  仪凤二年(677年),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
  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宗派,人称“南宗”,在此传法长达37年之久。当时,六祖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和唐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其入京。惠能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寺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惠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
  唐玄宗开元二年(730年),在河南滑台(今滑县)的无遮大会上,惠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

圆寂涅盘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

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
  柳州刺史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撰《曹溪大师第二碑》。

  佛学理论

  

禅法


   惠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他又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无念为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典籍阐述


   惠能曾告戒僧侣法达,不要错解法华经中意义。神秀把佛教理论“戒、定、慧”解释为:“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而惠能则另有不同解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然而,惠能亦一再强调“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所以认为顿渐只是假名,佛法只为一乘法,“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禅宗从达摩始百余年间皆以《楞伽经》相印证,故亦称为楞伽宗。达摩的三传弟子道信开始兼以《金刚》等经为典据,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了《楞伽经》,其目的在于摆脱名相烦琐的思想束缚,而单刀直入求得开悟。

经典


   主条目:六祖坛经
  惠能圆寂后,其弟子们将其经历和言论录整理成《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经典。
  坛经分为十品,经中讲述慧能的生平、拜师学道、开示公案和临终嘱托等。
  坛经中提到南禅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传承门派

  惠能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在他死后,他的弟子传承禅法,形成南北二宗。北宗即是荷泽神会门下,称荷泽宗。南宗则以南岳怀让门下的洪州宗,与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系的石头宗为代表。
  惠能禅法在北宗荷泽一派的推动下,取代了原先北宗神秀一系的地位,成为禅门正宗,但荷泽一派因后继无人,在唐末衰亡。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反而是南宗门下。南宗门下,后来形成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即“一花开五叶”。
  后来,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在中国、日本,则是临济宗、曹洞宗两宗最盛。
  

荷泽宗


   
荷泽宗,汉传佛教禅宗宗派之一,为曹溪禅中的北宗。
  始于荷泽神会,承继曹溪六祖法脉,又被尊为禅宗七祖,但他的地位不被南宗各派所承认,因荷泽宗在洛阳一带传布,因此又被石头、洪州认为是曹溪禅中的北宗。
  开元二十年,荷泽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开无遮大会,评破北宗,建立曹溪宗的正统地位,现存《南宗定是非论》就是当时的记录。《六祖坛经》最早的编辑者,应该就是荷泽门下,但现行的《六祖坛经》已经经过洪州、石头门下改写,加入许多不利荷泽宗的说法。
  因此宗在神会之后并没有杰出人才,又因北方战乱,后由磁州法如传至圭峰宗密后,此宗遂衰。至十世纪,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所传出的法系,被认为是曹溪禅门的正统,荷泽神会法脉反被淹灭不彰。因为敦煌古籍的发现,近代学者又重新发现了荷泽宗,对它的历史地位做了重新的评价。

石头宗


   石头宗,又称石头禅,与洪州宗并列为唐代禅宗两大派系之一,由六祖惠能门下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系分出,下开云门、法眼、曹洞三宗。
  其主要建立者,为石头希迁。因希迁禅师,曾在南岳一块巨石上结庐而居,称“石头和尚”,他这一系禅法,也因此被称为石头宗。
  石头希迁禅师因为阅读《肇论》〈涅盘无名论〉:“会万物以成己者,其惟圣人乎!”深有所感,作《参同契》,建立了本派的基本思想。
  在思想上,它与牛头宗相近。

洪州宗


   洪州宗,又称洪州禅,与石头宗并列为唐代禅宗两大派系之一,由六祖惠能门下分出。始于南岳怀让禅师,但它的实际建立者,为洪州道一法师。下开临济、沩仰二宗。
  洪州宗重视机锋,以作风犀利闻名,常以棒喝来接引学人。

临济宗


   希运禅师也提倡无心,“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他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故有 “心心相印”一说。
  临济义玄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有 “心心相印”一说。临济义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历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蘗希运的禅法,以其机锋凌厉,棒喝峻烈的禅风闻名于世。现存《临济录》和《祖堂集》卷十九、《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等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禅法。
  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986年-1039年)门下,又分出杨岐派、黄龙派。杨岐派开宗者为方会,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北)而得名。黄龙派开宗者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慧南初学云门宗,后从临济宗。
  在南宋时,因为杨岐派传人大慧宗杲的影响力,使得临济宗一支独秀,成为禅宗与汉传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宗派。
  1187年,日僧明庵荣西将黄龙派引入日本,使临济宗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1246年中国僧人兰溪道隆东渡日本,又传去杨岐派禅法。
  日本镰仓时代禅宗24派中,有20派出于杨岐派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临济宗信徒逾500万人。

曹洞宗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石头宗门下分出,创始于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后传至宏智正觉禅师,创默照禅,与大慧宗杲所提倡话头禅,成为后世禅宗两大流派。日本道元禅师入宋,从学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净禅师门下,传回日本,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为日本曹洞宗的开始。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即为曹洞传人。

沩仰宗


   沩仰宗,禅宗的五个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唐潭州沩山禅师,名灵祐,嗣法于百丈怀海禅师。江西仰山禅师,名慧寂,嗣法于沩山灵祐。师资相承,别为一流,法道甚盛。于是便有了沩仰宗的名声。见稽古略三。沩仰宗修行理论认为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
  

云门宗


   
云门宗,禅宗的流派之一。出自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脉,以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文偃禅师为祖师,故得名为云门宗。它的传承为,石头希迁传天皇道悟,天皇道悟传龙潭崇信,龙潭传德山宣鉴,德山宣鉴传雪峰义存。雪峰义存门下,又分两支:传云门文偃,为云门宗;另一支传玄沙师备,玄沙传罗汉桂琛,罗汉桂琛传法眼文益,是为法眼宗。稽古略三曰:“师嗣雪峰存禅师,存嗣德山鉴,鉴嗣龙潭信禅师,师之法道。世宗仰之。目之曰云门宗。”其禅风被称为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法眼宗


   
法眼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源自六祖惠能门下石头宗一系,始于法眼文益,为禅宗五派中最晚成立的一派。其传承为石头希迁传天皇道悟,天皇道悟传龙潭崇信,龙潭传德山宣鉴,德山宣鉴传雪峰义存。雪峰义存门下,又分两支:一支传云门文偃,为云门宗;另一支传玄沙师备,玄沙传罗汉桂琛,罗汉桂琛传法眼文益,是为法眼宗。文益禅师,住锡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曾经举华严初地中六相义,并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南唐中主李璟赐谥文益禅师为“大法眼禅师”。历经文益(885—958)、德韶(891—972)、延寿(904—975)三祖,活跃于唐末、五代、宋初时期。世称法眼宗。

  著名弟子

  其弟子众多,一说为“嗣法四十三人”,一说为“十人”著名者有:荷泽神会、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永嘉玄觉。

南岳怀让


   禅宗六祖惠能弟子,唐代高僧。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依荆州玉泉寺弘景出家。公元687年受戒后,志慕禅宗,先参嵩山慧安,继参曹溪。因慧能问“什么物?怎么来?”不能作答,为究八年,忽有省悟,往慧能处谈个人领会,得到慧能的赞许,于是随侍六祖慧能15年。慧能归西后,怀让告别曹溪,于713年来到南岳,住般若寺,担任般若寺住持后,集资将寺院重新修缮一新,并将“般若寺”改为 “观音寺”,辟为禅宗道场。广收法徒,大力弘扬慧能的禅宗“顿悟”法门。当时在南岳结庵修行的马姓道一和尚(709-788),修习北宗的“渐悟法门”,每天独坐在岩上禅定,很少与人交往。怀让了解这一情况后,一天拿着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砖,在离道一禅定不远的地方磨了起来。道一好奇地问怀让“磨砖干什么?”怀让答道“把它磨成镜子。”道一反问“砖怎么能磨成镜子”,怀让于是说:“既然砖不能磨成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够成佛?!”道一心有所动,请教如何才能成佛?怀让便指心发问:“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道一无言以对,怀让见机开导说:“禅是坐不出来的,佛也是坐不出来的。”以后道一拜怀让为师,专修“我心即佛”、“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道一后在江西开堂说法,弘传南宗教义,成为一方宗主。后人把怀让磨砖的地方称为“磨镜台”,并刻上“祖源”二字。怀让在道一离开南岳不久,于唐天宝三年(744)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唐敬宗赐谥为大慧禅师,世称禅宗七祖。慧能南宗正是通过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形成了唐代中国佛教“一花五叶”(南岳怀让系后衍化出沩仰、临济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五叶流芳”的兴盛局面。原本律宗僧人,以曹溪正传自居。

青原行思


   唐代著名禅师,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俗姓刘,相传他系汉长沙王之后裔。行思与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怀让并列为六祖慧能大师坐下五大弟子。行思禅师自幼出家,生性沉默,同修们每次聚集论道,行思禅师皆默然自照。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行思闻曹溪法盛,遂前往参礼。行思初见六祖时,六祖从与他的对话中得知,行思已经证得了般若空性,泯灭了有无、凡圣、真俗、生死涅盘、烦恼菩提等二边分别,于是对行思禅师十分器重,知道他已契入佛心,堪当一方化主。当时,六祖座下众徒很多,龙象之才亦不少见,而行思禅师却独居徒众之首,其修证境界,犹如当年二祖不言,达摩便谓他“得髓”一样,足见他已得六祖之髓。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时年76岁的六祖慧能,预感人寿将终,召首徒行思诣座前,对行思说:"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无令断绝",乃自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法二祖慧可以后诸祖师往下传承的"禅语",也是诸祖传法的印信。)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吉安青原山净(一作静)居寺,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开法化众,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其禅风素来以扑朔迷离著称。青原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数十载,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二月十三日,升堂告众,跏趺而逝。唐僖宗谥为"弦济禅师”,塔曰归真。 禅宗南宗分为怀让的南岳和行思的青原两大法系,两大法系又衍化出五个宗派,合称禅宗五家。其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属青原法系。 曹洞宗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为基地,日见兴旺,长期流传,影响及于国外。五代时传入朝鲜,南宋时传至日本。

永嘉玄觉


   永嘉俗姓戴,温州永嘉人。永嘉玄觉童年即出家,博通三藏,精于天台止观法门,日常于四威仪中,常住禅观.在六祖慧能门下的五大弟子中,永嘉玄觉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河泽神会四人,都是随六祖参学以后开悟而得到六祖印证,而永嘉玄觉却是面见六祖时已经是开悟之人,面见六祖后立即得到了印证,所以,永嘉与师父慧能只有一天的亲近之缘,所以为后世留下了“一宿觉禅师”的美名。

南阳慧忠


   南阳慧忠(公元677~775),唐代著名禅师,惠能五大弟子之一。俗姓冉,浙江诸暨人。他熟悉经律,佛学素养深厚。被任命为唐代国师,备受三朝礼遇,与神会在北方共同宣扬惠能的禅学思想。大历十年示寂,諡号「大证禅师」,人称「南阳慧忠」或「南阳国师」。 南阳慧忠是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国师,他自幼学习佛法,通达经律,十六岁时仰慕六祖之名前往曹溪参拜,获得心印之后,在南阳白崖山中静坐苦修四十年,足不出户,慕名前来参学的人超过千百余人,当时马祖道一座下的弟子南泉、归宗、麻谷也曾计划参访慧忠禅师。

荷泽神会


   唐代著名禅僧,菏泽宗之祖。襄阳(湖北襄阳)人,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後投国昌寺颢元出家。讽诵群经,易如反掌。年十三,参谒六祖慧能。慧能示寂後,参访四方,跋涉千里。开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阳龙兴寺,大扬禅法,人称南阳和尚。六祖入灭後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沈废,两京之间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续树法幢。师初至洛阳,欲振六祖之风,乃于开元二十年(732)设无遮大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与山东崇远论战。指斥神秀一门「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欲确立南宗慧能系之正统传承与宗旨。并于天宝四年(745)著「显宗记」,定南北顿渐两门,即以南能为顿宗,北秀为渐教,「南顿北渐」之名由是而起,竭力攻击神秀之渐门,于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天宝十二年,师因御史卢奕诬奏,奉敕黜离洛阳荷泽寺,迁住弋阳(江西)、武当(湖北)等地。翌年转住襄阳,再转住荆州开元寺般若院。 安史之乱起,两京板荡,时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充军需。请师主坛度之事,所获财帛悉充军需。乱平後,肃宗诏入宫内供养,并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诏请住之,故世称荷泽大师。师在荷泽寺仍阐扬六祖之宗风。上元元年入寂,世寿九十三,另一说乾元元年(758)示寂,世寿七十五。敕諡「真宗大师」。贞元十二年(796)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之宗旨,遂以师为禅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龙寺。其法流称荷泽宗,门下英才甚多,有无名、法如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五、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之)〕

  慧能评价

  慧能(唐贞观十二年生,即公元638~713年8月3日圆寂)
  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祖籍: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出生在广东省新兴县,生活、传法于广东。
  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
  慧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他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性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慧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禅宗法脉渊源

  释迦牟尼佛首传(右图为禅宗法脉图)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第二祖、阿难尊者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祖、优波毱多尊者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六祖、弥遮迦尊者
  第七祖、婆须蜜多尊者
  第八祖、佛驮难提尊者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第十祖、胁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耶奢尊者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第十四祖、龙树大士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第二十祖、阇耶多尊者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第二十八祖(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尊者
  第二十九祖(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第三十祖 (中国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第三十一祖(中国禅宗四祖)、道信大师
  第三十二祖(中国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第三十三祖(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以上诸祖,递相传承。
  自六祖后,唯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法脉流传至今不断,禅宗后分五宗,分别为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和沩仰宗,虽分五宗,确同一心印,法脉相承,灯灯相续
  六祖慧能大师春秋七十有六,二十四岁得传衣,三十九岁出家,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证悟者四十三人,开悟者不计其数。流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永镇宝林。


六祖惠能略传

     六祖惠能。姓卢氏。父行瑫。母李氏。新州人。生於唐贞观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三岁丧父。家贫樵薪养母。一日过市。闻人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有所感悟。问客曰。此何法也。客曰。此金刚经。黄梅忍和尚教人诵者也。祖闻语而思出家法。乃乞于一客。为其母备几储。遂辞母北行。抵黄梅。参礼五祖。五祖问曰。汝何来。对曰自岭南来。五祖曰。欲须何事。对曰唯求作佛。五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对曰。人既有南北。佛性岂然。五祖令随众作务。对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五祖曰。者猎獠根性太利。著槽厂去。祖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杵臼。昼夜不息。

 

       经八月。祖知付授时至。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吉。持为已任。汝等各宜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合。当付衣法。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谁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乃作一偈。俟夜分潜书於廊壁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经行见偈。赞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惜犹未见本性也。众争传诵。

 

      六祖在碓坊。忽聆诵偈。问众是何章句。众告之故。祖曰其偈云何。众又告之。祖良久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众以为狂。祖因倩别驾张日用。於秀偈之傍代书一偈。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闻之。潜诣碓坊。问惠能。来白也未。对曰白也。未有筛。五祖以杖三击其碓而行。祖会旨。三鼓入五祖室。五祖复徵其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语。祖言下大澈。遂启五祖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是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成万法。五祖知悟本性。谓之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遂传衣法。且示之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祖跪受讫。问曰。法则既受。衣付何人。五祖曰。昔达摩初来。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於汝身。不复传也。

 

      五祖送祖至江边上船。祖随即把橹。五祖曰。合是吾渡汝。对曰。迷时师渡。悟时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五祖自后不复上堂。大众疑问。五祖曰。吾道行矣。何更问为。复问衣法谁付。五祖曰能者得。於是众议卢行者名能。衣钵必传於彼。即共奔逐。

 

      六祖南行至瘐岭。为僧惠明趁及。祖掷衣钵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明举衣钵不能动。乃曰。我为法来。不为衣来。祖曰。汝既为法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旨否。祖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祖抵韶关。遇高士刘志略。主其家。志略有姑为尼。号无尽藏。当诵涅盘经。祖细听即能解说其义。尼因执卷问字。祖曰。字则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何能会意。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大异之。因与乡人重葺实林,以居祖。祖以物色之者仍有人在。乃避难於四会之猎人队中。经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令守网。有获必纵之。饭时辄以菜寄煮肉锅。或问之。则对曰。但契肉边菜。

 

      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祖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祖夜宿廊庑间。风扬刹幡。闻二僧对论。一曰幡动。一曰风动。往复不已。祖曰非风与幡之动。仁者心动耳。众悚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见祖言简理当。不依文字。乃曰。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不。祖曰然。印宗作礼。请示衣钵。令众瞻礼。

 

      印宗问黄梅付嘱。加何指授。祖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问何不论禅定解脱。祖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祖曰。法师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为祖雉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惠静律师为羯摩。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竺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三藏为证戒。其戒坛为刘宋时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三藏有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又梁末真谛三藏。於坛侧手植二菩提树。谓众云。却后一百七十年。有大开士於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云。祖受戒已。於此树下开东山法门。允符昔识。

 

      翌年春。祖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韶关刺史章琚。率僚属入山。迎祖赴韶。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中宗神龙元年乙己。有诏迎祖入京。祖上表辞疾。愿终林麓。复诏赐磨袖袈裟及宝钵。并NN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又NN重加崇饰。赐额为法泉寺。祖新州故宅改为国恩寺。

 

      祖始终说法三十七年。寻常垂示法语。门人海禅者录为坛经。盛行於世。弟子四十五人。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人为上首。其后五家宗派。皆从所出。以图明之。

      开元元年癸丑七月一日。祖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祖曰。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祖曰。落叶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祖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遂返新州国恩寺。於其年八月三日坐化。时韶新两郡道俗。各修灵塔。莫决所之。两郡剌史。共焚香祝曰。香烟引处。师所归焉。俄而香烟北指。乃於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衣钵归曹溪。次年七月入塔。祖年二十四而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者三十七载。世专盖七十有六云。

六祖惠能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六祖惠能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岭南最有影响、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他光辉的禅学思想已经超出中国,影响世界。六祖惠能独树一代禅风,他的禅宗学说及法脉在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史上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所以能传播于世界各地,备受世人推崇。

            六祖惠能一生苦修佛道,潜心修持,大弘佛法,普度众生,因其超凡的人格和言行而被后人将其与“老子”、“孔子”同列为“东方三大圣人”。毛泽东认为“六祖惠能的佛经《法宝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1959年10月22日毛泽东与班禅大师的谈话)。毛泽东1956年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你们广东省有个惠能,你们知道吗?惠能在哲学上贡献很大,他把唯心主义的理论推到了高峰,要比贝克莱早一千年,你们应该好好看看《坛经》。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能够提出高深的理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实际上,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公开评价和赞扬六祖惠能,甚至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

我国佛教禅宗,唐高僧六祖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世居范阳郡治(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即现在的云浮市新兴县)。相传出生时豪光腾空,顶放佛光,异香满室。出生后不吃母乳,有神人暗中每晚灌以甘露。六祖原是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听人诵《金刚般若经》,才发心学佛,投禅宗第五祖弘忍门下。曾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一偈,表示对佛理的体会,深得弘忍的赏识,遂秘密付授惠能禅法,并付与衣钵,使之成为为六祖。惠能师兄惠明(神秀)不服,纠集了一干门徒,企图夺回衣钵。为躲避师兄的追杀,六祖谨记师传“遇会则藏,逢怀则止”的偈语,勿勿南遁。到了四会龙头铺小村子后,隐姓埋名藏身避难达十五年之久。期间,常常向村民传授禅法,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传说四会阮公圣佛阮子郁,曾得到六祖惠能的占化而成佛。后惠能见追杀他的风声已达,逐告别了关心、保护他的村民,先后到广州的法性寺(今光孝寺)和韶州的宝林寺(今韶关南华寺),开始继承五祖的衣钵,诵经传教,成为我国佛教祥宗的南宗开创者。其弟子编录的《六社坛经》曾经记载此事。为纪念一代名僧,当地信众在他藏身之地扶卢山建起了“六祖庵”,后毁。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时移址至营脚,易为“六祖寺”。寺前的小山和小村也因此而得名为寺前山和寺前村。

          中国禅宗杰出的六祖惠能大师(西元638——713年),他是怎么出家而开了大悟的呢?这是我们大家所关心的一件大事。现在简要的介绍一下:惠能,俗姓卢,是广东新洲人,父名行□。母亲姓李,是唐朝贞观十三年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他降生的时刻,有一道亮光腾空而起,同时更有奇异香气,遍满房室。到了天亮的时候,突然有二个和尚来对他的父亲说:‘你们家里昨天晚上有没有生一个小孩?我们今天特地来为他取一个名字,叫做惠能。’卢父听了感到奇怪,我家昨晚是生了一个儿子,这二个和尚怎么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给他取惠能这个名字,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就问道:和尚,你给我儿取名叫惠能,这是什么意思。答曰:‘惠者以法惠施与一切众生,能者将来长大能作佛事’。这二个和尚讲完后走了,无影无踪,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惠能生来就不吃母奶,大家都很著急,到了晚上居然有一个人来,为他灌了甘露,使惠能身体非常健康,精神饱满、旺盛。到了二十四岁的时候,不幸父亲逝世,家境贫寒,惠能就以砍柴谋生,奉养老母。

有一天,在广东南海路过一间旅店,忽然听到有人在店里诵念《金刚经》,惠能善根成熟,智慧焕发,就把肩上所挑之柴,放了下来,静心息虑至诚恳切的听《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豁然大悟说:‘真想不到自性是本来清净无染,真想不到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想不到真如自性是人人本具的,真想不到自性本来不动不摇,真想不到自性能够生出一切万法。’他深明我佛心宗,顿时感到身心安乐,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就对这位念经客人说:‘刚才你所念的经是什么经?是从那里来的?’客人说:‘这部《金刚经》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得来的’。惠能听了非常高兴,就把柴卖了,准备了安家养母的粮食,匆匆忙忙来到黄梅弘忍大师的东禅寺。很巧五祖正在法堂里升座说法,惠能上前参礼。五祖看到这个樵夫来得奇怪,就问道:‘那里来?’答曰:‘岭南来。’五祖更厉声的说:‘南蛮獦獠也来闻佛法。’惠能说:‘和尚,人有南北,难道佛性还有南北么?’五祖吃了一惊,知道这个佛门法器,乘愿再来,就不与多讲,以免被别人妒忌,反而不妙。当时就叫他去米房里做舂米工作,惠能在米房舂米,因他身材生得瘦小,当他舂米踏石时候,重量不够,所以腰间挂了一块石头,大家都叫他为卢行者。他虽天天舂米,可是时时刻刻在回光返照,静虑修禅,内绝妄念,外息诸缘,用功修行。

          卢行者经过一段很长时间,功夫就一天天的深造进步。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小沙弥走到了米房来,口里念著一首偈子:‘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棵菩提道树一样,可以作为修行的基础。我们这一念心,就像光明灿烂的明镜台一样,圆光普照一切万法。我们要想复本心源,得到究竟的清净,使这个菩提道树,日趋庄严高大,那就要勤勤恳恳,时时刻刻的修行用功,把这个明镜台拂拭得干干净净,清清楚楚,不要使许多无明烦恼的粗尘细垢把菩提树和明镜台染得污浊。卢行者一听,知道这是佛法的道理,他认为这四句话,道理虽然说得很好,只是渐次法门,还是著于有修有证的执相染修,不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清净妙修,修即无修的道理;而神秀首座是根据达摩的《楞伽》心要,所谓自性本净和渐悟渐修的原则。

          惠能当时就问小沙弥说:‘刚才你所念的四句偈子是什么人作的?’小沙弥说:‘哈哈:卢行者,你一天到晚在舂米,外面的大事情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的弘忍和尚要传付法印,退居让位,要全寺大众每人都做一首偈子,谁作得好、作得对,这个正法眼藏和衣钵就付给谁。我们寺里有一个学问渊博,佛法精通的神秀首座和尚,他一定作得好,所以我们大家都不敢作,就是作也比不上神秀首座,我现在念的这四句偈,就是他所作的。全寺大众异口同声,都说这四句作得实在太好了,大家都把它背熟,记在心中,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思想。’惠能听了以后,就叹了一声气说:‘小师傅我也有四句话,就是我不识字,不会写,怎么办呢?’小沙弥说:‘哈哈!你在米房舂米,也想作一首偈子么?好么!你如果真的会做,我可以代笔书写。’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意是佛果菩提无形无相,本来没有一法可得,那有什么菩提树。智光明彻,空无所有,本来就是非色非声,那有什么明镜台。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本来无有一物。

            既是不生不灭,无修无证,那里还有什么烦恼可断,尘埃可惹!这真是‘踏破虚空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圆桃桃,赤洒洒,寸丝不挂,一尘不染。到这里翻过身来,真所谓三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卢行者,深明般若真空,悟彻一心本源,所以写出这样一首远尘离垢,绝相超宗的偈子。与神秀首座那首偈子来一对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神秀大师的偈子,是有修有证,依次深入,而惠能大师的偈子,是无修无证,各有不同的侧重,都是对机施教,应病开方。古人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千万不可偏执一边,或泥于事相,或落于虚无。神秀的见解,就像古人说的‘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法未为真’。而惠能大师的观点,也正是‘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刹土现全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谨记莲池大师所开示的:执事而迷理,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废事,反受落空之祸。当然像六祖大师是一个顿悟顿证之人,才可行过量之事。像我们凡夫初发心的人,一定要事理双融,解行并进,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老老实实参修,自然会有寒灰爆豆时,正如圆瑛大师说的那样‘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小沙弥把惠能大师这四句偈子与神秀大师的四句倡子,统统都写在墙壁之上。

           这个消息传遍全寺,引起震动,传到五祖那里,弘忍大师听了以后,对于惠能所做的偈子非常赞赏,他就亲身拿一根手杖,跑到米房去看。惠能此时正在米房舂米,五祖就借事显理,暗通消息,问曰:‘米熟否?’惠能说:‘米熟久矣,欠筛在’。大意是说我禅定功夫早已成熟,透彻玄关,只是没有得到你五祖老人的证明。五祖听了以后,就将手杖向米袋上敲了三记。转过身来又把墙上惠能写的四句偈子,用鞋底把它擦去,以免发生对惠能不利的事。惠能机缘成熟,特别对五祖三敲米袋用意所在,心领神会,就是要他今夜三更前来相见。惠能得到弘忍大师的暗示,心里非常欢喜。到了半夜三更,惠能就恭敬虔诚地走到五祖的卧室来,只见房门半掩,就推门进去,一见五祖就跪了下来,弘忍大师就为惠能开示说法,机教相当,心心相印,又将正法眼藏和祖传的衣钵传给惠能,称为东土第六代祖师;并指示惠能立即离寺,以免发生不测。五祖就连夜亲送六祖到九江,在六祖和五祖告别时说‘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二句话说得多么正确呀!我们应该要铭刻在心,大有受用。

          五祖回寺后,过了三日,才普告全寺大众说,我的正法已经南传了。在座大众都莫名其妙,可是寺内有位上座和尚名叫慧明,对五祖的正法眼藏,特别是佛的衣钵,非常宝贵,被卢行者得去,心里感到恼怒,马上飞奔追赶。六祖惠能大师在路上回头一看后面有人追赶,就将衣钵放在路旁草堆里面,坐在路口不走。慧明首座来到六祖面前,眼睛看到草中衣钵,就用全身之力双手去拿衣钵,可是衣钵动也不动。慧明心里就害怕起来,大声疾叫,卢行者,卢行者,六祖就问:‘慧明首座,你是为衣钵来?还是为法来?’慧明想了一想不好意思只好说:‘我是为法来。’六祖说:‘你既是为法而来,坐下,坐下。’六祖就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时,如何是你慧上座的本来面目?快说,快说’。正在这个时候,慧明上座回光返照,忽然省悟过来,体会到自己一念未动以前的本来面目,就回答说:‘大师,除此密言密意之外,还有密否?’六祖说:‘与你说者就不是密,密就在你边。’慧明言下大悟,当下礼拜惠能为师。六祖说:‘我与你二人,同拜黄梅五祖弘忍大师为师吧!后来惠能大师与慧明上座,大家各自教化一方,接引后学。从此以后禅宗大振。

            唐仪凤元年惠能大师就到了南海法性寺去参拜印宗法师。当天夜里在大殿里听到二个和尚因为看到佛前所挂的长幡,被风吹动了,就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动,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动是幡动,彼此争吵不休。惠能大师就说,你们不要争吵,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二人的心在那里动。我们大家回光返照看,到底是什么在那里动。当时印宗法师在旁边听到六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一定是位大德高贤,就请惠能大师为大家开示佛法要义。六祖就把五祖传给他的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看礼拜,令众生广种福田。不久印宗法师又为惠能大师正式举行剃度仪式。又请智光律师,在法性寺临坛传授比丘满分戒法,授以具足大戒。这个戒坛本来是刘宋时一位拔摩尊者所造的。在戒台那里写有一篇记文说:‘后来当有肉身菩萨来此受戒。’另外,又有梁朝时代的真谛法师曾在这个戒坛旁边,亲手种植了一棵菩提树。

         在树旁立了一个碑记说:‘一百二十年以后,有一位大士菩萨,坐在此树之下,说无上道法。’今天惠能大师来到这里,就是验证其事。第二年,六祖又到曹溪宝林寺,弘扬圣教,大阐宗风,并宣布从此以后传法,只传法印,不传衣钵,以免为了争夺佛的衣钵,发生不必要的纠葛。在惠能门下的得法弟子有四十三人,其中最出名的有南岳怀让禅师与青原行思禅师两位大德高贤。  
扩展阅读:

1.《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

2.聊聊坛经与禅系列通俗讲解:http://hi.baidu.com/rushitao